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外国教育实验史
外国教育实验史

外国教育实验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汉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7183117
  • 页数:7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从实验的角度研究外国教育发展史的权威著作。
《外国教育实验史》目录

导论 1

一、教育实验的界定 1

二、外国教育实验的肇始及背景 2

三、近现代教育实验的分期及各个时期教育实验的特点 8

上编 教育实验的产生及兴起期:经验探索型的教育实验(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下半期) 18

第一章 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教育实验 18

第一节 实验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18

一、实验的背景 18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 20

第二节 泛智学校教育实验概况 22

一、实验的由来 22

二、实验的宗旨及教育方针 23

三、课程设置 25

四、组织管理制度 26

第三节 实验的结果、影响及评价 30

第二章 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德国的教育实验 32

第一节 巴泽多的泛爱学校教育实验 32

一、巴泽多的教育实践活动 32

二、泛爱学校教育实验概况 33

三、影响及评价 38

第二节 康德的教育实验思想 40

一、教育实验思想的渊源 41

二、论教育实验的作用 42

三、论教育实验的方法 44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 45

一、赫尔巴特的教育实践活动 45

二、有关教育实验的论述 46

三、师范教育实验 50

四、影响及评价 52

第四节 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实验 55

一、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活动 55

二、实验的由来 57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 57

四、实验过程 61

五、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70

第三章 依塔德驯化野孩的特殊教育实验 72

第一节 实验的由来及研究基础 72

一、野孩的发现 72

二、依塔德与野孩维克多 74

三、实验的背景 74

四、实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76

第二节 实验的概况 81

一、开始实验时野孩维克多的状态 81

二、第一阶段的实验 83

三、第二阶段的实验 90

第三节 实验的结果及影响 97

一、实验的结果 97

二、实验的影响 100

第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育实验 103

第一节 实验的背景、成因及指导思想 103

一、时代背景 103

二、裴氏教育实验思想的成因 105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 106

第二节 新庄的教育实验 111

一、实验的由来及宗旨 111

二、实验的概况 112

三、实验的结果及评价 116

第三节 斯坦兹的教育实验 117

一、实验的由来及宗旨 117

二、实验的概况 117

三、实验的结果及评价 122

第四节 布格多夫和伊佛东的教育实验 123

一、布格多夫的教育实验概况 123

二、伊佛东的教育实验概况 134

三、对实验的评价 136

第五节 裴氏初等教育实验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136

一、历史地位 137

二、影响 138

第五章 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实验 140

第一节 贝尔和兰卡斯特的教育实验活动 140

一、贝尔的教育实验活动 140

二、兰卡斯特的教育实验活动 142

三、兰卡斯特和贝尔的关系 144

第二节 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实验概况 145

一、导生制实验的基本原理 145

二、学校管理 146

三、教学方法 148

四、奖励与惩罚 150

五、经费 151

第三节 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152

第六章 欧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实验 155

第一节 欧文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实验的依据 155

一、欧文的教育实践活动 155

二、实验的依据——性格形成学说 158

第二节 欧文在新拉纳克的教育实验 159

一、实验的宗旨、背景及辅助措施 159

二、幼儿学校实验 163

三、从初等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实验 168

第三节 欧文后期的教育实验 171

一、新和谐村的教育实验 171

二、1829年后的教育实验 173

三、欧文总结的教育原则及方法 174

第四节 欧文教育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175

一、欧文教育实验的成果及影响 176

二、对欧文教育实验的评价 179

第七章 托尔斯泰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学校教育实验 181

第一节 托尔斯泰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实验的指导思想 181

一、托尔斯泰的教育实践活动 181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 183

第二节 改善学习环境的实验 184

一、改善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论证 184

二、改善学习环境的措施 186

第三节 学科教学法实验 188

一、阅读教学法实验 189

二、写作教学法实验 191

三、历史教学法实验 194

四、艺术教学法实验 198

第四节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实验 200

一、对学校关系的基本构想 200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01

第五节 对雅斯纳雅·波良纳学校教育实验的评价 206

中编 教育实验的发展期:实证一经验探索型的教育实验(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 210

第八章 实验教育学派(上) 210

第一节 实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及基本特征 210

一、实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 210

二、实验教育学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11

三、实验教育学派的基本特征 217

第二节 梅依曼的实验教育学思想 219

一、实验教育学的目的与价值 220

二、实验教育论 220

第三节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思想 224

一、对传统教育学的批判 225

二、实验教育学的生物学与社会学依据 226

三、实验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227

四、实验教育学的方法 229

五、实验教学论 231

第四节 比纳的教育实验活动及理论 234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235

二、智力测验理论及应用 236

第九章 实验教育学派(下) 241

第五节 霍尔的实验教育学思想 241

一、儿童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二、儿童研究的方法 243

第六节 桑代克的教育实验活动及思想 246

一、动物实验及其教育学意义 246

二、实验教育学思想 252

第七节 克拉帕雷德的教育实验思想 256

一、教育思想的基础及儿童研究的重要性 256

二、教育实验思想 257

第八节 实验教育学派的影响及评价 259

第十章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重要教育实验(上) 263

第一节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实验 263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 263

二、昆西教学法实验概况 265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270

第二节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实验 272

一、实验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及方法 272

二、有机教育学校实验概况 275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278

第三节 设计教学法教育实验 281

一、设计教学法的由来及代表人物 281

二、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及实验 283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287

第十一章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重要教育实验(下) 290

第四节 沃特的葛雷制教育实验 290

一、实验的起因及指导思想 290

二、葛雷制教育实验概况 292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297

第五节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教育实验 299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 300

二、文纳特卡制教育实验概况 301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306

第六节 “八年研究”课程实验 308

一、实验的由来 308

二、实验的实施 309

三、实验的结果 312

四、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315

第十二章 杜威的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教育实验 317

第一节 实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及宗旨 317

一、实验的背景 317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及宗旨 319

第二节 实验的始末 323

一、实验的缘起 323

二、实验的过程 324

第三节 分类教育实验 325

一、学校组织与管理改革实验 325

二、课程与教法改革实验 328

三、新的教师观及师生关系的改革实验 337

第四节 实验的影响与评价 341

一、实验的影响 342

二、实验的成果 343

三、实验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345

第十三章 道尔顿制教育实验 349

第一节 道尔顿制实验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原理 349

一、道尔顿制实验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349

二、道尔顿制实验的主要原理 351

第二节 道尔顿制实验的要素及过程 353

一、作业承包合同 354

二、实验室 357

三、专科教师 358

四、表格记录 359

第三节 实施道尔顿制的实验案例 364

一、美国某初级学校的实验 364

二、英国康克斯达路小学的实验 366

三、英国垂山第二女中的实验 367

第四节 道尔顿制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368

一、实验的影响 368

二、对实验的评价 369

第十四章 英国的新教育实验(上) 373

第一节 英国新教育实验的目的 373

一、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手脑并用的素质 374

二、培养学生具有海外拓殖的素质 376

三、培养学生具有英国资产阶级民主素质 376

第二节 雷迪的阿博茨霍姆学校教育实验 378

一、实验的由来 378

二、实验的概况 379

第三节 巴德利的贝达尔斯学校教育实验 385

一、实验的由来 385

二、办学特点 386

三、日常生活安排 390

第四节 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教育实验 392

一、实验的由来 392

二、办学宗旨及特点 394

三、实验的影响 397

第十五章 英国的新教育实验(下) 399

第五节 尼尔的萨默希尔学校教育实验 399

一、实验的由来 399

二、实验的概况 401

第六节 罗素的比肯希尔学校教育实验 412

一、实验的由来 412

二、实验的概况 414

三、对实验的评价 421

第七节 英国新教育实验评析 423

一、英国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及影响 423

二、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 424

第十六章 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教育实验 427

第一节 劳作教育的历史及劳作学校实验的时代背景 427

一、劳作教育的历史 427

二、劳作学校实验的时代背景 429

第二节 劳作学校实验的理论基础、宗旨及由来 430

一、劳作学校实验的理论基础 430

二、劳作学校实验的宗旨及由来 433

第三节 劳作学校实验的具体内容 434

一、课程改革 434

二、教学方法改革 444

三、教学环境改革 445

四、师资改革 446

第四节 劳作学校实验与其他实验的比较 447

一、劳作学校实验与裴氏教育实验比较 447

二、劳作学校实验与杜威芝加哥教育实验比较 449

第五节 对劳作学校实验的评价 450

一、历史意义 451

二、现实意义 452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幼儿教育实验 455

第一节 儿童之家创办的背景及由来 455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意大利的社会及教育状况 455

二、创建儿童之家的准备——蒙台梭利早年的社会活动 457

三、儿童之家的建立 459

第二节 实验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 460

一、实验的理论基础 460

二、实验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461

三、实验操作的原则和方法 464

第三节 儿童之家教育实验概况 466

一、实验条件的准备 466

二、实施新纪律观的实验 468

三、实际生活练习实验 469

四、感官教育实验 471

五、阅读和书写的实验 479

六、计数教学实验 483

第四节 对儿童之家教育实验的评价 485

一、关于实验的几点说明 485

二、对实验的评价 486

第十八章 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教育实验 489

第一节 实验的宗旨 489

一、以儿童兴趣为中心,让儿童在生活中进行生活预备教育 489

二、组织适合儿童发展倾向的环境,提供适宜的刺激 490

第二节 生活学校教育实验概况 491

一、课堂及课程 491

二、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492

第三节 生活学校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496

第十九章 福泽谕吉的庆应义塾教育实验 497

第一节 福泽谕吉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实验的指导思想 497

一、福泽谕吉的教育实践活动 497

二、教育实验的指导思想 499

第二节 庆应义塾教育实验概况 501

一、课程设置 501

二、教材与教学 502

三、学校管理 502

第三节 实验结果及评价 503

第二十章 日本新教育运动中的教育实验 506

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与日本的新教育学校实验 506

一、欧洲新教育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506

二、日本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教育实验 508

第二节 成城小学的教育改革实验 509

一、泽柳政太郎的教育主张和成城小学的办学方针 509

二、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实验 512

三、教学制度方面的改革实验 514

第三节 池袋儿童之村小学的教育实验 515

一、实验的由来及教育方针 515

二、实验的概况 517

第四节 其他新教育学校的教育实验 519

一、明石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的分团式活动性教育法实验 519

二、千叶师范附属小学的自由教育实验 520

三、奈良女子高师附属小学的教育实验 522

第五节 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实验 523

一、全人教育实验的缘起 523

二、全人教育实验的指导思想 524

三、全人教育实验的过程 527

四、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532

第二十一章 苏联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教育实验 534

第一节 教育实验的背景 534

第二节 沙茨基的儿童教育实验 537

一、实验的由来及宗旨 537

二、实验的概况 539

三、对实验的评价 542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形成性教育实验 544

一、形成性教育理论 544

二、形成性实验研究 546

三、对实验的评价 555

第二十二章 马卡连柯改造流浪儿童及培养新人的教育实验 556

第一节 实验的由来及指导思想 556

一、实验的由来 556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 558

第二节 高尔基工学团的教育实验 561

一、从关心和爱护出发向学童提出严格要求 561

二、开创集体教育之路 563

三、用优良传统教育学童 570

四、关于集体教育的经验 571

五、生产教育的成效 572

第三节 捷尔任斯基公社的教育实验 574

一、实验的由来 574

二、集体教育的新发展 574

三、社员自治有所创新 577

四、改进和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579

五、坚持半工半读的办学方针 581

第四节 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582

一、实验成功的原因及经验 583

二、实验的不足之处 585

下编 教育实验的扩展期:实证一科学型的教育实验(20世纪中期至今) 588

第二十三章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 588

第一节 教学与发展实验的背景 588

一、时代背景 588

二、理论背景 589

第二节 实验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组织 591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91

二、实验的组织 593

第三节 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一般发展概念、教学原则及教学结构 597

一、一般发展 597

二、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教学原则 599

三、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教学结构 603

第四节 对实验的评价 608

一、贡献和影响 608

二、局限性 610

第二十四章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实验 611

第一节 实验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611

一、实验的目的 611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 613

第二节 快乐学校的教育实验 615

一、培养儿童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 615

二、使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 618

三、语文教学实验 619

四、关于评分的实验 621

第三节 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实验 624

一、教学与教育相统一的实验 624

二、关于自我教育的实验 629

第四节 实验的影响及主要经验 634

一、实验的影响 634

二、实验的主要经验 635

第二十五章 苏联20世纪下半期的重要教育实验 639

第一节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验 639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验的指导思想 640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验概况 643

三、实验的价值及应用 648

四、评价 654

第二节 达维多夫的内涵概括发展性教学实验 654

一、内涵概括发展性教学的基本思想 654

二、内涵概括发展性教学实验概况 658

三、实验的启示 660

第三节 合作教育学派的实验 661

一、合作教育学的产生 661

二、合作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663

三、贯彻合作教育学的基本要求 664

四、对合作教育学的评析 670

第二十六章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实验 672

第一节 皮亚杰的儿童研究活动及研究基础 672

一、皮亚杰的儿童研究活动 672

二、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础及方法 673

第二节 儿童心理教育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675

一、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 675

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677

三、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678

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重要实验 679

一、感知运动阶段的观察与实验 679

二、前运算阶段的实验 683

三、具体运算阶段的实验 688

四、形式运算阶段的实验 692

第四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实验 696

一、前运算阶段的实验 696

二、具体运算阶段的实验 701

三、形式运算阶段的实验 702

第五节 皮亚杰心理教育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704

一、对教育的影响 704

二、对德育的影响 707

三、历史地位 708

第二十七章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重要的心理与教育实验(上) 710

第一节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实验 710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及理论 710

二、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实验及理论 713

三、影响及评价 718

第二节 布鲁纳知识结构学习理论与教育实验 720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 720

二、概念形成实验 722

三、通过实验确立的教学论体系 724

四、评价 726

第三节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教育评价实验 727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 727

二、掌握学习的因素及其实施策略 733

三、评价 735

第二十八章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重要的心理与教育实验(下) 737

第四节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与实验 737

一、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标准及实施条件 738

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 738

三、内驱力与有意义学习的实施机制 740

四、有意义言语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实验 741

五、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教学原则 742

六、评价 743

第五节 加涅的累积学习和指导教学实验 744

一、学习与学习的要素 744

二、累积学习的分类 745

三、累积学习的结果 747

四、累积学习的过程 749

五、评价 751

第六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实验 751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752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753

三、人类行为的起因:三元交互决定论 754

四、观察学习的内部机制 755

五、评价 757

结语 758

附录一 外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大事记 760

附录二 人名索引 7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