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图书文献学论集
中国图书文献学论集

中国图书文献学论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秋桂,王国良编
  • 出 版 社:明文书店
  • 出版年份:1983
  • ISBN: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图书文献学论集》目录

编选例言 1

第一辑 图书之形制与典藏 2

壹 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 马衡 2

一、材质及其兴废之时期 2

二、形式及其装置之法 5

贰 书册制度补考 余嘉锡 21

叁 中国图书馆简史 周骏富 47

一、前言 47

二、先秦藏书探原 48

三、汉代书藏 52

四、隋、唐书藏 56

五、宋代书藏 58

六、元明书藏 60

七、清代书藏 62

八、近六十年来的图书馆事业 66

本辑相关论著举要 108

第二辑 目录版本学 112

壹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 高路明 112

一、从编制看目录的种类 112

二、从形成与体制看目录的种类 114

三、目录的功用 117

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 郭伯恭 119

一、编纂之经过 119

二、《总目》提要与原书提要之繁简 128

叁 《四库提要补正》与《四库提要辨证》 胡楚生 140

一、前言 140

二、作者 142

三、功用 145

四、比较 149

五、结论 159

六、附考 161

肆 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梁容若 168

一、书稿来源与性质 169

二、桥川时雄生平 171

三、参与编辑人员 174

四、原稿的错误粗疏 181

五、校印的草率 186

六、余论 188

伍 索引漫谈 191

一、查书中重要辞汇的 195

二、逐字索引 197

三、查传记资料的引得 199

四、查书名、篇名、类名的 202

五、引书引得 204

六、其他 206

陆 读古书为什么要讲究版本 屈万里 217

一、引得 217

二、欲辨图书真伪不能不讲究板本 219

三、欲知图书有无残阙不能不讲究板本 221

四、欲免受错字的欺骗不能不讲究板本 223

五、怎样知道板本的优劣 225

柒 我国历代版刻的演变 昌彼得 227

捌 版本的名称 250

本辑相关论著举要 279

第三辑 校勘考订 284

壹 校勘学方法论 胡适 284

一、前言 284

二、校勘学的方法与举例 285

三、推介陈援庵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 292

贰 校勘法四例 陈垣 300

一、伪书是怎样出现的 306

叁 关於辨识伪书的问题 张舜徽 306

二、汉代学者替辨伪工作开辟 310

三、辨识伪书的方法和我们处理伪书的态度 315

肆 关於搜辑佚书的问题 张舜徽 320

一、古书为什么散佚了 320

二、辑佚工作的展开和取材的依据 326

三、过去学者在辑佚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和我们今後应有的认识 332

本辑相关论著举要 341

下册 346

第四辑 类书与丛书 346

壹 类书简说 刘叶秋 346

一、类书的性质与范围 346

二、类书的起源与发展 353

三、类书的体例与作用 364

四、常用的类书简介 386

五、类书的检查 416

贰 丛书刊刻源流考 谢国祯 425

一、丛书名称之由来及其分类 425

二、清代丛书刊刻之派别 430

三、晚清刊刻丛书之风气 439

四、清季民初提倡丛书刊刻之代表人物 443

五、丛书之分类 449

六、刊刻丛书宜注意事项 457

叁 《古今图书集成》的情况、特点及其作用 胡道静 462

一、前言 484

肆 《四库全书》述略 王伯祥 484

二、四库全书纂修的起因 485

三、四库全书的内容 488

四、四库全书编纂的得失 498

五、结语 501

伍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吴哲夫 503

一、修纂始末 504

二、庋藏概况 507

三、摛藻堂的陈设 510

四、荟要与全书的比较 513

後语 526

一、前言 527

陆 《宛委别藏》简介 吴哲夫 527

二、《宛委别藏》现况 528

三、《宛委别藏》现存书目 534

四、现存《宛委别藏》提要摺片与《四库未收提要》比较 547

五、《宛委别藏》与《四库全书》 551

六、结论 552

本辑相关论著举要 554

第五辑 文献学 558

壹 谈阅读古籍与实物、习俗的关系 刘兆祐 558

一、绪言 558

二、我国古籍的数量 559

三、寻找古籍资料的四个方法 560

四、结语 579

贰 地下资料与书本资料的参互研究 584

一、释名 584

二、论治学风气的转变 585

三、两项例证 591

四、如何参互研究地下资料与书本资料 594

叁 甲骨文的发现传播及其对学术的贡献 屈万里 604

一、甲骨文的发现 604

二、甲骨文的收购、发掘和传布 607

三、甲骨文的研究 612

四、甲骨文在学术上的贡献 616

一、宋代金石学及明人石刻研究 621

肆 中国金石学——绪言 刘节 621

二、清初考订金石之风及乾嘉以後之彝器款识学 624

三、古器物学鳞爪 629

四、泉币学发达概况 632

五、玺印及封泥 635

六、陶器之研究 638

七、近世考古学上两大发现 640

八、石刻及碑志 643

伍 竹简和木牍 钱存训 647

一、书籍材料的演化 647

二、战国汉初竹简 650

三、汉晋木牍 653

四、竹木的整治 656

五、简牍的形式 658

六、行格和书体 661

七、古书的单位和种类 662

八、编装的方式 665

图版 673

陆 谈敦煌学 苏莹辉 679

一、河西走廊与敦煌的建置 680

二、莫高窟的创建与石室秘藏的发现 683

三、敦煌卷子的流传 689

四、劫余的敦煌经卷 697

五、民国三十三年新发现的六期写本 702

六、国内现存敦煌卷轴概况 704

七、「敦煌石室」的内容 707

柒 略论历代会要 710

一、唐会要 711

二、五代会要 717

三、宋会要稿 719

四、西汉会要 723

五、东汉会要 725

六、春秋会要 726

七、秦会要 727

八、三国会要 728

九、明会要 729

引言 733

捌 中国方志史初探 刘纬毅 733

一、汉魏六朝时期 734

二、隋唐时期 736

三、赵宋时期 739

四、元明时期 742

五、清朝时期 745

结语 749

玖 中国谱籍之留传与保存 罗香林 753

一、前言 753

二、自周迄隋 754

三、自唐至元 756

四、明代 760

五、清代与民国 766

六、近年族谱之保存 771

七、结论 776

拾 中国年谱概说 杨殿珣 784

一、年谱的起源和发展 784

二、年谱的异名 788

三、年谱中的合谱 790

四、年谱中的专谱 793

五、年谱的编著者 796

六、年谱的体裁 801

七、类谱和年谱汇编 807

八、年谱在历代书目和艺文志中的著录和年谱专目 811

拾壹 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之历史及其整理 罗福颐 815

明清旧档之原委 817

清末旧档之厄运 836

民国初年之变卖 842

先君整理计划及其结果 846

中央研究院收回旧档及其整理 849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藏明清旧档 855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藏明清旧档 864

审阳博物院档案处藏明清旧档 868

旧档总数之统计及将来之希望 875

关於清内阁旧档之书籍 877

余说 881

本辑相关论著举要 8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