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增耀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109025527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
《环境监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

一、环境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 1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2

三、环境监测的原则 3

四、环境监测的特点 4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5

一、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 5

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 5

第三节 环境标准 7

一、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7

二、水质标准 7

三、大气标准 8

四、其他标准 8

第四节 环境监测分析的发展趋势 8

一、环境监测分析的发展趋势 8

二、我国环境监测分析的进展 9

复习题 11

参考文献 11

第二章 水体污染监测 12

第一节 水体及水体污染 12

一、水体污染及其类型 12

二、水体污染源 14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14

一、污染源和水系污染调查 15

二、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6

三、水样的采集 18

四、水样的保存 22

五、水样的预处理 23

第三节 物理指标的测定 25

一、温度 25

二、颜色 25

三、臭 26

四、浊度 27

五、透明度 28

六、残渣 28

七、电导率 29

第四节 水质pH和Eh的测定 30

一、水质pH值 30

二、氧化还原电位Eh 31

第五节 有机污染指标的测定 32

一、溶解氧 33

二、生化需氧量(BOD5) 35

三、化学需氧量(COD) 37

四、总需氧量(TOD) 38

五、总有机碳(TOC) 39

第六节 含氮污染物的测定 39

一、氨氮 40

二、凯氏氮 41

三、亚硝酸盐氮 42

四、硝酸盐氮 43

第七节 非金属无机污染物的测定 45

一、砷化物 45

二、硒化物 47

三、氰化物 48

四、氟化物 50

五、氯化物 52

六、硫化物 54

七、磷酸盐 55

八、硫酸盐 56

九、离子色谱分析法(IC) 57

第八节 金属污染物的测定 58

一、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多种金属 59

二、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铜、铅、锌、镉 62

三、双硫腙萃取光度法测定汞、锌、铅、镉 64

四、铜的光度法测定 65

五、铬的光度法测定 65

第九节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66

一、油分 66

二、酚 68

三、有机氯农药 69

四、洗涤剂(表面活性剂) 70

第十节 底泥分析 71

一、底泥采样 71

二、底泥样品的制备 72

三、底泥分析的项目和方法 72

第十一节 水质污染自动监测系统 72

一、概述 72

二、综合水质监测装置 73

三、水质污染自动监测实例 74

四、水质监测船(车) 77

复习题 77

参考文献 78

第三章 大气污染监测 79

第一节 大气及大气污染 79

一、大气层 79

二、大气的组成 79

三、大气污染及污染物 80

四、大气污染源 80

五、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81

六、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81

第二节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83

一、大气监测的布点 83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85

三、大气样品的采集 85

四、采样效率及评价方法 88

五、最小采气体积 89

六、样气体积的换算 89

第三节 大气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90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 90

二、硫化氢的测定 92

三、氮氧化物的测定 93

四、氨的测定 95

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测定 96

六、总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98

七、甲醛的测定 99

八、氧化剂的测定 99

第四节 大气颗粒物的测定 101

一、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101

二、降尘量的测定 102

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 103

四、颗粒物的组分测定 103

第五节 标准气的配制 105

一、静态配气法 106

二、动态配气法 108

第六节 烟道气的测定 109

一、采样位置和采样点的选择确定 110

二、烟尘浓度的测定及烟尘排放量的计算 110

三、烟道气中硫氧化物的采样与监测 113

第七节 酸雨及其它有关的大气污染监测 114

一、酸雨的测定 114

二、汽车尾气的监测 116

三、车间等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 118

第八节 大气污染自动监测 119

一、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 120

二、监测车 121

三、激光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122

复习题 123

参考文献 123

第四章 土壤污染监测 124

第一节 土壤的化学成分与背景值 124

一、土壤的化学成分 124

二、土壤背景值 126

三、土壤污染 128

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与污染源 130

一、有害元素 131

二、农药污染 132

三、酸类污染物 132

四、其它污染物 133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34

一、调查 134

二、布点 135

三、土样采集 137

四、土样风干 137

五、土样制备 138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140

一、样品的分解 140

二、样品的提取 143

第五节 土壤中污染物的测定 148

一、土壤全汞的测定 148

二、土壤中砷的测定 149

三、土壤中铬的测定 149

四、土壤中铜、锌、铅、镉、锰、镍等金属全量的测定 149

五、土壤中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 150

六、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151

复习题 151

参考文献 151

第五章 固体废物监测 153

第一节 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鉴别 153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54

一、样品的采集 154

二、样品的制备 155

三、样品水分的测定 155

第三节 鉴别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试验方法 156

一、急性毒性 156

二、易燃性 156

三、腐蚀性 157

四、反应性 157

五、遇水反应性 158

六、浸出毒性 159

第四节 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161

一、铬 161

二、汞 162

三、镉 162

四、铅 162

五、砷 162

六、氰化物 163

七、未知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 163

第五节 固体废物填埋场的监测 165

一、沥滤液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监测 165

二、有害气体的分析 165

复习题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六章 生物体污染监测 167

第一节 生物体污染 167

一、生物体污染及其途径 167

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170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72

一、植物样品的采集 172

二、植物样品的制备 173

三、动物组织和材料的收集与制备 174

四、水产样品的制备 174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175

一、灰化处理 175

二、提取、浓缩和净化 179

第四节 生物样品中污染物测定实例简介 187

一、粮食中矿物油的测定 187

二、生物组织中多氯联苯(PCB)的测定 188

三、鱼组织中有机汞和无机汞的测定 188

四、植物中氟化物的测定 188

五、粮食中几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测定 189

复习题 190

参考文献 191

第七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192

第一节 概述 192

一、生物监测 192

二、指示生物 192

三、生物监测的特点 193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193

一、指示植物 193

二、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方法 195

三、影响植物监测的因素 202

第三节 水污染的生物监测 203

一、微生物监测水体污染 204

二、藻类监测水体污染 207

三、动物监测水体污染 209

四、高等水生植物监测水体污染 212

复习题 213

参考文献 213

第八章 噪声污染监测 214

第一节 噪声概述 214

一、噪声的定义 214

二、噪声污染的特征 214

三、噪声的分类 215

四、噪声的危害 216

第二节 噪声的物理量度 217

一、声波、波长、声速、频率 217

二、声压、声功率、声强 218

三、级、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 219

四、级的叠加 220

第三节 噪声的生理量度 222

一、人耳听觉特性 222

二、计权声级、等效声级、统计声级 223

三、噪声测量仪器 224

第四节 噪声污染监测 225

一、一般环境噪声监测 225

二、工业企业噪声监测 226

三、交通噪声监测 229

四、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231

复习题 232

参考文献 233

第九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234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的基本概念 234

一、同位素和放射性 234

二、放射性核衰变形式 234

三、半衰期 236

四、中子 236

五、放射性活度和辐射量及其度量单位 236

第二节 放射性污染源及其危害 238

一、放射性污染源 238

二、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危害 239

第三节 电离辐射的防护标准 239

一、辐射防护标准 239

二、剂量当量极限 241

三、推定空气浓度 241

第四节 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 241

一、放射性监测仪器 241

二、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 245

复习题 249

参考文献 249

第十章 监测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 250

第一节 名词术语 250

一、测试误差 250

二、准确度 250

三、精密度 250

四、灵敏度 251

五、检测限 252

六、测定下限 252

第二节 数据整理 252

一、有效数字 252

二、数据的功能 253

三、统计描述和统计量 254

四、数据整理 256

第三节 统计单元的确定 258

第四节 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 258

一、图示法 259

二、假设检验法 260

第五节 离群值的检验 264

一、概述 264

二、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264

第六节 监测结果及其统计处理 267

一、监测结果的区间估计 267

二、监测结果的统计检验 269

第七节 线性回归分析 271

一、线性回归分析的用途 271

二、一元线性回归直线及相关性检验 271

三、回归方程参数的统计检验 273

第八节 环境分析质量保证 274

一、概述 274

二、实验室内分析质量保证 276

三、室内分析质量控制 276

四、分析质量控制图 279

五、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284

第九节 实验室间协作试验 285

一、概述 285

二、协作试验的组织 285

三、协作试验设计 286

第十节 环境标准化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287

一、标准分析方法 287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 287

第十一节 环境标准物质 288

一、环境标准物质及其特性 288

二、标准物质的分类 289

三、标准物质的作用 289

复习题 290

参考文献 291

环境监测实验 292

附统计法检验正态分布 355

参考文献 359

附录 360

附表 3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