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岳川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301036639
  • 页数:58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文艺散论下一篇:欢喜冤家
《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目录
标签:诗学

目录 1

序言 1

第一章二十世纪哲学危机与诗学转向 1

第一节知识话语与问题意识 4

第二节 哲学危机与诗学合法性问题 7

第三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16

第四节语言学转向与权力话语问题 21

第五节写作意义与价值重建问题 29

第二章生命哲学与现代性诗学 33

第一节世纪转型中的价值重估 35

一 悲剧世界观与现代怀疑者 36

二永恒轮回说与重估一切价值 39

第二节精神科学与生命美学 43

一生命意识的觉醒 44

二历史理性批判 46

三体验与生命之谜底 52

四 “表达”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互通性 57

五理解及其解释学循环 62

六审美想象与人生诗化 68

第三节生命形式与现代性话语 75

一生命形式与形式社会学 77

二现代社会文化与现代人的境遇 79

三现代文化形态与艺术哲学 89

第三章现象学还原与本体论追问 99

第一节作为精密科学的哲学 101

第二节此在·真理·思想 109

一现象学的存在视域 111

二真理·艺术·技术 117

三语言与思想 123

第三节从哲学到美学诗学 131

第四节现象学美学视界 134

一艺术作品本体论 137

二意向性客体认识论 147

三艺术审美价值论 154

第五节审美经验的现象学透视 161

一现象学之路 162

二审美对象与知觉主体 169

三诗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命运 181

第四章心理分析及其诗学模式 191

第一节分析心理学与艺术象征解码 195

一从个体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 195

二本体象征的原始意象 204

三人格类型与创造动力学 211

四 神秘参与与双重人格 218

五艺术唤醒与灵魂救赎 224

第二节无意识理论与语言结构 233

一无意识话语与主体理论 235

二无意识的语言结构 243

三文本阅读与叙事抑制 250

一现代人的性格构成 254

第三节现代性焦虑与欲望生产 254

二逃避现代性焦虑 256

三疏离现代性话语的欲望观 258

第五章解释接受论与多元意义召唤 263

第一节从方法论到本体论 266

第二节哲学解释学与审美理解 271

一与文本的解释学相遇 272

二审美理解与艺术真理 281

三艺术本体的三维构成 284

第三节批判的解释学与解释学的现象学 291

一批判解释学的理论向度 292

二语言分析与文本理论 299

第四节理解文本与把握世界 305

第五节突破解释循环的怪圈 309

第六节美学视界位移与语言潜能释放 317

第七节接受理论与审美经验论 322

一重书文学史与读者中心论 322

二对否定性美学的超越 333

三恢复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 337

四走向文学交流理论 342

第八节意义多元的召唤性结构 345

第六章解构策略与权力话语 351

第一节零度写作与文本的欢欣 353

一零度写作理论 355

二结构主义符号学 361

三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 366

四 作者之死亡与文本的欢欣 370

第二节解构策略与意义改写 375

一结构与解构 376

二文本解释观 380

三解构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383

第七章后现代危机中的哲性诗学 393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 395

一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文化症候 396

二反理性的后现代性价值取向 398

第二节重振现代性与谬误推理 401

一 以现代性对抗后现代性 402

二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出路 405

第三节后现代文化美学逻辑 410

第四节审美品格与诗学特征 413

一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透视 414

二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418

第五节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 422

第六节话语膨胀与表征危机 426

第七节语言游戏与文学转型 430

第八节写作困境与意义误读 435

一文学写作的“零度” 435

二文学意义的“误读” 441

第八章新历史视域中的文化诗学 447

第一节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语境 449

第二节重写文学史的真实意图 456

一 自我塑形的文学心灵史 457

二文化诗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464

第三节元历史的文化话语构架 469

第四节新历史主义的多元杂糅特征 474

第九章后殖民话语与文化政治诗学 479

第一节后殖民文化霸权问题 481

第二节东方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 484

一权力话语中的东方主义 484

二文本研究与文化政治批评 491

第三节后殖民主义的女权解构策略 494

一“殖民化”记忆与重书“身份” 495

二第三世界妇女与文化批评 498

第四节 东西方二元对立与文化再符码化 501

第十章文化研究与边缘诗学精神 505

第一节文化研究的理论源头 507

第二节文化的社会批判理论资源 509

一机械复制时代的文化艺术 510

二艺术作为现实的文化反抗 513

三现代社会文化中的新感性 516

四意识形态的症候阅读 519

五精神的未然状态与希望的远景 521

六逃避自由与悲剧性觉醒 525

七文化与文学的社会属性 530

第三节“文化研究”的命名和理论向度 532

第四节当代文化研究的拓展 535

一理论空间与学术图景 536

二场域理论与文化习性 539

三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 544

四反思性的社会理论 550

五身体视域与诗性精神 555

六文化颓败与文化重建 560

第五节边缘话语与边缘批评 562

结语 569

参考文献 5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