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资本论》入门  上
《资本论》入门  上

《资本论》入门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河上肇著;何仲珉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010002002
  • 页数:4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解释《资本论》第一卷的,这卷共七篇二十五章。作者逐章提出其中的核心问题加以解答,或详或略。
《《资本论》入门 上》目录

目 录 1

序 1

跋 1

绪论 1

一、《资本论》是为什么而写作的? 1

二、《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 13

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资本论》的地位及 33

《资本论》本身的结构 33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45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45

第一章 商品 45

第一当作资本前提的商品 46

一、概说 47

二、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范畴的商品是在 56

思维以前就存在的外界现象 56

三、以资本为考察对象,所以商品成为最抽象的范畴 59

四、作为最抽象范畴的商品和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整体的 67

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可分离地同时存在 67

五、关于理论的展开与历史的发展相适应 74

六、商品分析的意义 83

第二从商品分析得到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88

一、前言 88

二、当作使用价值的商品 90

三、当作价值的商品——其一、价值的性质 97

四、当作价值的商品——其二、价值量 115

一、马克思致库格曼的书信 122

第三对劳动价值学说的非难的分析 122

纯粹抽象概念的非难 125

二、基于把马克思的“抽象的人类劳动”误解为 125

三、对于把考察对象限定在劳动产品上的非难 136

四、价值量的比率与实际上商品的交换比率 140

不一致 146

五、价值规律是纯粹姿态上的商品交换的规律 146

第四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155

一、前言 155

二、当作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的劳动 158

三、当作形成价值的人类劳动的劳动 164

第五价值形式及其发展 172

一、理论的展开与历史发展相适应是从这里开始的 172

(A)前言 179

二、简单价值形式的分析 179

(B)价值表现的对立两极 184

(C)相对价值形式 188

(D)等价形式 195

(E)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204

三、简单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变形 207

四、扩大的价值形式到一般的价值形式的变形 213

五、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222

第六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225

一、前言 225

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 229

三、作为商品生产者社会存在的反映的拜物教 233

四、商品生产社会以外的社会形式中的劳动 244

五、现实世界的宗教的反映 250

六、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 255

第二章交换过程 258

一、前言 258

二、 诸商品全面交换中所包含的矛盾 266

三、 解决矛盾的唯一可能——货币的形成 272

四、 矛盾的展开及其解决(问题是和它的 276

解决同时发生的) 276

五、 货币是特殊的商品 285

六、 商品拜物教性质的完成 287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289

前言 289

第一价值尺度 293

一、货币当作价值尺度的职能 294

二、关于价格形式的考察 299

三、货币当作价格单位的职能 305

四、关于价格形式的几点补充——计算货币 308

五、在观念的价值尺度中潜伏着硬币(金属货币) 312

第二流通手段 313

(a)商品的形态变化 314

一、前言 314

二、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即卖 320

三、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即买 327

四、商品的总形态变化即卖与买的统一 329

五、当作流通手段的货币与危机的可能性 335

一、当作流通手段的货币的运动形式 342

(b)货币的流通 342

二、当作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数量 346

(c)铸币。价值符号 349

一 当作铸币的金属货币 349

二、当作价值符号的纸币 353

第三 货币 355

(a)货币贮藏 357

(b)支付手段 362

一、当作支付手段的货币的职能 362

二、当作支付手段的货币与金融危机 366

三、当作支付手段的货币的数量 371

四、信用货币 373

五、从当作支付手段职能派生的若干职能 374

(c)世界货币 376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383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383

一、前言 383

二、资本的出发点及其最初的现象形式 384

三、资本的总公式 396

四、总公式的矛盾 411

五、劳动力的买和卖——当作商品的劳动力 435

目 录 456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56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56

一、 劳动过程 456

二、 价值增殖过程 469

一、 劳动的二重性及价值的转移与创造 478

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78

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483

第七章剩余价值率 489

第一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490

一、 剩余价值率的意义 490

二、 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 494

第二产品价值〔的各构成部分〕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503

一、 本节的重要性及与前节的联系 503

二、 产品价值的各构成部分怎样在产品本身的 505

各相应部分上表现出来? 505

三、 由于对产品各构成部分的表示和它的生产的 507

混淆而产生的错误 507

四、 剩余产品 509

第八章工作日 511

第一工作日的界限 512

第二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 519

一、 多瑙河各公国的土地领主怎样利用法典来欺骗 519

二、 英国工厂主怎样利用工厂法的规定来欺骗 523

第三 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 527

第四 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 532

第五 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 536

一、 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 536

强制性法律 536

二、 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 542

(1833—1864年英国的工厂立法) 542

第九章 一定量的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 558

一、 关于一定量的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的 559

规律 559

二、 货币能够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额 562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69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569

一、 什么叫相对剩余价值?它是怎样产生的? 569

二、 几个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理论问题 573

第十一章协作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出发点 581

一、 协作的历史意义 581

二、 协作所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585

三、 资本主义协作的特殊性 590

前言 598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598

第一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600

第二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605

第三工场手工业的总机构 608

第四工场手工业分工的特殊性 613

第五 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生产各种倾向 622

的发展 622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628

第一机器的发展 628

一、 作为产业革命出发点的工作机 630

二、 机器的协作——一个发动机同时运转 632

多数工作机 632

三、 用机器制造机器(工作机的发展) 639

一、 机器怎样使产品便宜 643

第二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643

二、 机器的生产效率,机器使用的资本主义的 646

界限 646

第三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650

一、 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吸收——成年男工劳动力 650

价值的下降 650

二、 劳动时间的延长 654

三、 劳动强度的增加——其一,因劳动时间延长受法律 662

限制,所以它是资本家处心积虑的一个剥削方法 662

四、 劳动强度的增加——其二,帝国主义现阶段资本 670

主义剥削的主要目标 670

第四 工厂 686

一、 工人对机器的暴烈的反抗 695

第五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695

二、 机器会雇用和它所排挤的同数工人的 697

学说的荒谬 697

三、 一个生产部门采用机器对另一生产部门的劳动需要的 702

影响 702

第六补充说明 708

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714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714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719

一、 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已定), 721

劳动生产力可变 721

二、 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 725

三、 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 727

四、 劳动的持续时间、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 730

第十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737

第六篇工 资 741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741

第十八章计时工资 751

第十九章计件工资 756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760

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767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767

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规模的再生产) 783

一、 扩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 783

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783

二、 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 795

而增长 804

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804

一、 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 804

二、 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 815

部分相对减少 815

三、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830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845

一、 原始积累的秘密 845

二、 无产阶级的诞生 850

三、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 864

四、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877

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 886

中译本再版跋 891

——并忆何仲珉同志 徐彬如 8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