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内河航道测量
内河航道测量

内河航道测量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长江航道局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044·3193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
《内河航道测量》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综述 1

第一节航道测量的任务和目的 1

第二节各类航道图的性质和一般要求 1

(一)航行图 1

目 录 1

(二)局部河段水道图 2

(三)工程测量图 3

第三节航道测量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4

(一)航道测量的特点 4

(五)草测图 4

(四)简测图 4

(二)航道测量注意事项 5

第四节航道测量的工作程序和设备 6

(一)工作程序 6

(二)船艇和仪器设备 6

第五节航道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7

(一)图法与图幅 7

(二)大地基准面及高程 7

(三)绘图基准面 8

(五)测量图比 9

第六节航道测量的精度 9

(一)精度和精细度的含义 9

(二)精度和精细度的要求 9

(四)等高线和等深线 9

(三)精度标准和精细度要求示例 10

(一)调查和踏勘 12

(二)三角网、锁、导线的布设 12

第一节控制网的设计 12

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 12

(三)常用三角网、锁图形 13

(四)五等三角点的技术要求 14

第二节选点造标埋石 14

(一)选点 14

(二)造标 15

(三)立标与埋石 15

第三节基线丈量 16

(一)基线的布设 16

(二)实地丈量 17

(三)基线计算 17

第四节归心元素的测定 19

(一)观测前的准备 21

(二)水平角观测法之一——方向观测法 21

第五节水平角观测 21

(三)水平角观测法之二——复测法 23

(四)辅助点观测 23

(五)观测限差和观测注意事项 24

第六节三角锁、网计算 25

(一)条件观测平差简介 25

(二)三角锁、网计算前的准备 26

(三)线形锁计算 29

(六)四边形近似平差 35

(四)两基线间单三角锁近似平差 35

(五)中心多边形近似平差 35

(七)其他图形的近似平差 39

第七节辅助点计算 40

(一)前方及侧方交会 40

(二)后方交会 43

第八节导线测量 48

(一)导线的分类 48

(二)导线的设计与测量方法的选择 48

(四)经纬仪导线测量 49

(三)导线点的布设 49

(六)经纬仪导线计算 50

(五)平板仪导线测量 50

第九节地理坐标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52

(一)地球形状和地理坐标概念 52

(二)高斯投影概念 52

(三)曲率改正和长度改正 53

(四)地理坐标与高斯坐标的换算 54

(五)换带计算 54

(六)子午线收敛角计算 55

(一)有效数位的选定 56

第十节测量数据取用位数和计算上的几个问题 56

(二)袖珍电子计算器简介 57

第三章高程控制测量 61

第一节概述 61

(一)一般情况 61

(二)水准网的布置和水准点基石的埋设 61

(三)水准测量原理 63

(四)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 63

(二)外业操作 64

(一)一般技术要求 64

第二节三、四、五等水准测量 64

(三)注意事项 65

第三节 资料整理和平差 67

(一)外业记录的整理 67

(二)水准平差 67

第四节过河水准 71

(一)过河水准的要求 71

(二)过河水准的实施 72

第五节三角高程测量 74

(一)使用条件和一般要求 74

(二)操作及计算 75

第一节水位 76

(一)水位分类 76

第四章水位及航行基准面 76

(二)水位的基准面 77

(三)水位与基准面关系及其运用 77

(四)潮位、潮时推算 78

第二节水位及水面比降观测 81

(一)水尺 81

(二)水尺零点高程的接测 83

(三)水位观测 83

(四)河心比降观测 84

第三节航行基准面的确定 85

(一)确定航行基准面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85

(二)确定航行基准面的方法 86

(三)航行基准面的推算 86

(三)水深测量工作的组合及要求 90

(二)水深测量的工作内容 90

(一)图板的糊裱 1 90

(一)水深测量的意义 90

第一节概述 90

第五章水深测量 90

第二节测深断面 91

(一)布设断面的要求 91

(二)断面标的测设 92

第三节测深 92

(一)测深的船艇及仪具 92

(二)测深方法 94

第四节测点定位 98

(一)前方交会法 98

(二)后方交会法 107

(三)断面索量距法 109

(四)导标一角法 111

(五)侧方交会法 112

(六)极坐标法 113

(七)经纬仪垂直角法 113

(八)冰面定位测深 114

第五节水深改正 114

(一)深度改正 114

(二)水位改正 115

第六节扫测 117

(一)概述 117

(二)扫具及扫测操作 118

(三)扫测内业 119

(二)高程基准 120

(一)各种图比地形测量的一般技术要求 120

第一节航道地形测量的一般要求 120

第六章地形测量 120

第二节视距测量的原理和视距计算工具 121

(一)视距测量的原理 121

(二)视距计算常用工具 122

(三)视距常数的测定及其调整方法 122

第三节测量方法 123

(一)经纬仪配平板仪测绘法 124

(三)平板仪测绘法 127

(二)经纬仪测绘法 127

第四节 图式的运用和等高线的勾绘 128

(一)图式的运用 128

(五)水准仪配平板仪测绘法 128

(四)经纬仪测记法 128

(二)高程注记 129

(三)等高线 129

第七章水文观测 132

(一)航道水文观测的目的 132

(二)航道水文观测项目 132

第一节概述 132

(三)航道水文观测的一般要求 133

第二节水文断面的布设及断面地形测量 133

(一)水文断面的选择与布置 133

(二)几种典型河段控制性水文断面布设示例 133

(三)断面基线的选设 133

(四)断面地形测量 135

(一)测流方法及主要设备 138

第三节断面流速、流向观测 138

(二)测流工作的一般规定 139

(三)测速垂线的布设 139

(四)测速垂线上测点的分布 140

(五)断面流速、流向观测 140

(六)测流应注意事项 143

第四节实测流量的计算 143

(一)测点流速的计算 143

(二)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143

(三)部分流量和断面流量的计算 144

(四)流量闭塞差的计算 146

(一)悬移质测验 146

第五节泥沙测验 146

(二)推移质测验 149

(三)河床质测验 150

(四)溪沟冲积扇的观测 151

第六节浮标法测流量 151

(一)断面布设 151

(二)测流方法 152

(三)流量计算 152

(一)一般要求 153

第七节水面流速、流向观测 153

(四)资料整理 154

(二)观测方法 154

(三)观测注意事项 154

第八节流态观测 155

(一)主要碍航流态简介 155

(二)流态观测方法 156

第九节贴岸流观测 157

(一)垂线布置 157

(四)安全操作 158

第十节环流观测 158

(五)资料整理 158

(三)测次分布 158

(二)垂线测点的分布 158

(一)计算垂线平均流向 159

(二)计算测点流向偏角 159

(三)计算测点纵向及横向的分速度 159

(四)绘制环流分析图 160

第八章专项测量 161

第一节跨江线缆垂弧的测量 161

(一)直接水准法 161

(二)点瞄法 162

(三)切线法 164

第二节航迹观测 167

(一)施测前的准备 167

(二)观测的方法 168

(三)内业 168

第三节船舶动吃水的测定 170

(一)固定断面法 170

(二)沿程交会法 170

第四节营运流速的测定 172

(一)营运流速的意义 172

(二)测定方法 172

(三)成果整理 173

第一节导标的测设 174

(一)资料准备 174

(二)测设数据的准备 174

(三)测设数据的计算 174

第九章施工放样 174

(四)导标的设点、放线和竖标 180

(五)导标灵敏度 183

(六)导标导向线检查 183

(一)偏角法测设曲线 184

(七)用大平板仪设标放线 184

第二节 圆曲线及堤坝、堑槽的放线 184

(三)堤坝边桩的测设 185

第三节船闸基础放样 185

(二)直角坐标法测设曲线 185

(一)闸塘放样 186

(二)矩形导线控制网的布设 186

(三)闸底板放线 187

(四)底板上弹线 187

(一)图幅 188

第一节图幅图式 188

第十章制图 188

(二)图式 189

第二节原图板的准备 190

(二)原图准备 192

第三节原图的铅笔初绘 201

(一)地形、地物方面 201

(二)水深资料方面 202

(五)水文观测资料方面 203

(三)碍航物资料方面 203

(四)助航标志方面 203

(六)其他观测资料方面 204

(七)索引图的绘制 204

第四节原图的清绘 206

(一)清绘的一般注意事项 206

(二)清绘时对资料关系的处理 206

(三)图形拼接 207

(四)图上清绘顺序及用色 207

(五)图上注记 207

(一)绘图笔尖 208

(六)图廓整饰 208

第五节常用绘图仪具的使用与修磨 208

(二)直线笔 209

(三)曲线笔及双线绘图笔 211

(四)点圆规 211

第十一章航行图 213

第一节航行图测量的筹划 213

(一)拟订方案前的调查研究 213

(二)航行图测量的技术要求 213

(三)碎部测量 214

(四)水位与测量时机 215

(五)航行图修改及更新 216

第二节航行图图籍资料的整编 216

(一)整编的范围 216

(二)整编的基本标准 217

(三)测量原图上的资料整理 218

(四)文字资料的整编 223

第三节航标配布图和航行示意图 226

(一)航标配布图的编绘 226

(二)航行示意图的缩绘和整编 229

第十二章主要仪器使用与检查校正 231

第一节仪器的使用和养护 231

第二节光学经纬仪 231

(一)经纬仪的种类和性能 231

(二)经纬仪常见的几种读数形式 232

(三)经纬仪的检查校正 233

第三节水准仪 238

(一)水准仪的类别和性能 238

(二)精密水准仪 238

(三)自动水准仪的结构和使用 239

(四)水准仪的检查校正 240

(一)自动归算平板仪 241

第四节平板仪 241

(二)大平板仪的检查校正 242

第五节六分仪 244

(一)构造原理 244

(二)六分仪的使用方法 245

(三)六分仪的检查校正 245

第六节流速仪 246

(一)旋杯式流速仪 246

(三)旋桨式流速仪 247

(二)旋杯式流速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47

(四)旋桨式流速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48

(五)信号设备 248

(六)流速仪旋转灵敏度的掌握 249

(七)流速流向仪 249

第七节 回声测深仪的构造与使用 250

(一)一般原理 250

(二)回声测深仪的构造 250

(三)内河航道测量常用的几种测深仪 252

(四)回声测深仪的安装和使用 253

(五)回声测深仪的测深误差及其处理 257

第八节回声测深仪的检验和保养 260

(一)仪器的检验 260

(二)仪器的养护及一般检修 263

第九节据回声线形状判读底质 265

(一)底质记录判读实例 266

(二)利用回声测深仪搜索沉船 267

第十节流速仪计数器 268

附录1 航道测量图常用图式符号 270

附录3 各象限函数符号及钝角变换锐角 273

附录2 风级表 273

附录4 子午线收敛角系数表 275

附录5 长度归化至某一高程面(大地水准面、海平面、测区平均高程面)改正数 276

△SH的系数K表 276

附录6 长度投影至高斯平面上的改正数△S所需用的系数K表 277

附录7 两待定点互为测标的平板仪后方交会法 278

附录8 测量精度计算公式 279

附录9 六十等分制、百等分制及弧度制角度换算 290

附录10航道图样式之一………………………………………………………………………插页附录11 航道图样式之二………………………………………………………………………插页附录12度量衡换算表 291

附录13活动星图 2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