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概览  1994.7-2004.12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概览  1994.7-2004.12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概览 1994.7-2004.12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海萍,高航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市: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3320485
  • 页数:9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提示的形式全面介绍山东省1997年至2007年间历次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作品的基本情况,名称.作者.将次主要内容等。
上一篇:更年期圣经下一篇:数学证明方法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概览 1994.7-2004.12》目录

突出贡献奖 1

11·突出贡献奖八路军山东纵队史 1

荣誉奖 2

11·荣誉奖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 2

经济与管理学科 3

11·1 山东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造 3

11·1 山东省人口经济地图集 3

11·2 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问题研究 4

11·2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培育和运作 4

11·2 中国消费函数分析 5

11·2 产权经济学导论 5

11·2 科技产业论—科学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研究 5

11·2 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研究 6

11·3 中国海洋开发与管理 6

11·3 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管理 6

11·3 西方金融制度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模式选择 7

11·3 农民与农村小康 7

11·3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比较研究 7

11·3 财务会计税收舞弊手段与审查方法 8

11·3 财政学 8

1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8

11·3 社会主义劳动论 9

11·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发展概论—当代中国经济学原理研究 9

11·3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9

11·3 经济发展与利用外资规模 10

11·1 制度创新与利益关系调整—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理论探讨 10

11·2 1996—2010年我省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 10

11·2 山东省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 11

11·2 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重点、难点和对策 12

11·2 中国粮食开发警世录—论困扰我国粮食开发的十大现实问题 12

11·2 从国际和国内棉花市场走势看我国棉花自给、保价的必要 12

11·2 对宏观速度、比例、效益之问关系的重新认识 13

11·2 关于改进国民经济指标计算考核办法的几点思考 13

11·2 关于适应宏观改革新形势 加强我省财源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 14

11·2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财务运行机制 14

11·2 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15

11·2 试论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5

11·2 试论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 16

11·2 经济越发展越要保护和扶持农业 16

11·3 山东省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7

11·3 山东省县级综合改革研究 17

11·3 山东省粮油市场价格形成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18

11·3 山东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8

11·3 中国经济:世纪之交发展和改革模式的双重转换与整合 18

11·3 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国际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19

11·3 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关于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19

11·3 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19

11·3 农村城市化问题初探 20

11·3 充分利用石油资源 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研究 20

11·3 关于地方金融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21

11·3 关于我国海外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21

11·3 关于深化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21

11·3 关于探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探讨 21

11·3 论日照港城建设与鲁南区域经济发展 22

11·3 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 22

11·3 论农业的自身特征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责 23

11·3 论科技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科技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23

11·3 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测评和选配领导干部 23

11·3 县(市)级科学投资决策研究 23

11·3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管见 24

11·3 近几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践的几点体会 24

11·3 证券资金机制简论 25

11·3 股份制企业审计探讨 25

11·3 实施四大战略加快黄河三角洲发展 25

11·3 浅谈劳动力市场 26

11·3 试论企业经济信息管理 26

11·3 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性 26

11·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呼唤法律保障 27

11·3 超前二十年 全国第一家—莱芜市村庄搬迁改造复垦良田的调查 27

11·3 提高山东经济素质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7

11·3 寒亭模式:农村产业化经济的有效探索 28

11·3 搞好我省报业经营管理的初步思考 28

11·3 影响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益的症结分析及对策研究 28

12·1 中国企业集团研究 29

12·1 地方财政调控探析 30

12·1 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 30

12·1 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国重大的科技经济课题 30

12·2 比较税收学 31

12·2 资源生态经济学 31

12·3 山东省志·计划志 32

12·3 中国农业史 32

12·3 中国投资规模膨胀问题研究 33

12·3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 33

12·3 公有产权明晰论 334

12·3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34

12·3 农村集体资金运行机制研究 34

12·3 威海海洋产业开发研究 35

12·1 山东省抑制通货膨胀对策研究 35

12·1 论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 36

12·2 山东股份制改革与发展探索 36

12·2 计算机辅助审计研究 37

12·2 引进外资与通货膨胀的关联分析及对策探讨 37

12·2 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资金筹措信贷对策研究 38

12·2 关于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的研究 38

12·2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思考 39

12·2 关于提高我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调查报告 40

12·2 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探讨 40

12·2 现行分税制在山东省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40

12·2 建设“海上山东” 41

12·2 重新认识雇佣劳动制 41

12·2 资本经营论 12

12·2 通货膨胀的数量解析及其治理 42

12·2 增加政府有效投入是使农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43

12·3 三十年代农村金融危机述论 43

12·3 一工商银行中近期发展战略研究 44

12·3 工商银行降低筹资成本的策略研究 41

12·3 山东与江苏城乡一体化比较研究 41

12·3 山东省房地产营销市场的调查与思考 45

12·3 《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线略思想研究 45

12·3 日本外贸体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运行机制探讨 46

12·3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及启示 46

12·3 中国乡镇企业之发展效应与对策构想 47

12·3 邓小平国有企业改革的思想贡献 47

12·3 世纪之交的山东企业国际市场营销 47

12·3 对合理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探讨 48

12·3 地方税若干问题分析 48

12·3 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分析和改革设想 49

12·3 产业关联分析中的图论模型及应用研究 49

12·3 关于不良贷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50

12·3 关于海岛地区发展工业的若干问题 50

12·3 关于嘉祥县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 50

12·3 论企业管理的财务导向模式 51

12·3 论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1

12·3 如何引导和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研究 52

12·3 进行“创造性决策激励系统(CDSS)”研究的建议 52

12·3 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中间接成本的分摊方法 53

12·3 技术进步对加速山东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与对策研究 53

12·3 我省价格总水平控制目标及预警问题研究 53

12·3 固定资产投资超规模增长的资金支撑因素及调控策略 51

12·3 金融不良债权可转为产权 55

12·3 周期性抽样调查的最优样本轮换率 55

12·3 威海农村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探索与经验启示—从“兼并联合、共同致富”现象中引发的理论思考 55

12·3 理想与现实: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疑惑和出路探讨 55

12·3 崛起中的“增长三角”经济圈 56

12·3 韩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6

12·3 提高粮棉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对策 56

12·3 强化银行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51

12·3 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58

13·1 发展与起飞:转型中的山东经济 58

13·1 投资基金—原理·国际比较·中国模式 58

13·2 山东省志·金融志 59

13·2 当代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研究 59

13·3 山东经济研究(上、下) 59

13·3 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理论、实践与对策 60

13·3 企业制度变迁与管理创新 60

13·3 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61

13·3 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61

13·3 现代化煤矿管理 61

13·3 国际贸易保险 61

13·3 经济投资分析 62

13·3 柔性管理 62

13·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62

13·3 新预算会计 62

13·3 新编金融辞海 63

13·1 二阶段理论:外商直接投资新的分析模型 63

13·1 规范税费 减轻农民负担 64

13·1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关于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64

13·2 三种不同地带县级改革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65

13·2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65

13·2 山东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上、中、下篇) 66

13·2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研究 67

13·2 中心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途径—关于加决我省中心镇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报告 67

13·2 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研究 68

13·2 关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与思考 68

13·2 关于我国企业建立主办银行制度的研究 69

13·2 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中国经济 69

13·2 论智力竞争时代的来临与挑战 70

13·2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中小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多维分析 70

13·2 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70

13·2 经济科学学论纲 71

13·2 抑制企业负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71

13·3 山东金融市场发展研究 72

13·3 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体制基础 72

13·3 正确认识我省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73

13·3 失业:需要重新透视的经济社会现象 73

13·3 用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败 73

13·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山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 74

13·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基本走势研究 74

13·3 关于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74

13·3 关于深化增值税制改革的研究 75

13·3 论我国的无形资产管理 75

13·3 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 75

13·3 论实现山东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76

13·3 论资本运营 76

13·3 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缺陷 76

13·3 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改革必须坚持渐进改革方式 77

13·3 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的经济基础 77

13·3 青岛海尔兼并案例及其产权效率分析 77

13·3 国内外区域油气资源产业群运行模式的比较 78

13·3 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 78

13·3 国有商业银行科学贷款决策体系的研究 78

13·3 审计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79

13·3 经济开放度指标新探 79

13·3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79

13·3 借鉴国际经验,搞好增值税征收管理 80

13·3 调整粮食经济结构,增强后续发展能力 80

13·3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80

13·3 略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81

13·3 鲁、苏、粤三省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与分析 81

13·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上山东”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82

13·3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82

13·3 新时期乡镇财政的职能与地位研究 82

14·1 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最终报告 83

14·1 “海上山东”建设概论 83

14·2 山东经济史(三卷) 84

14·2 中国的失业与就业 84

14·2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 85

14·2 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 85

14·3 21世纪知识经济系列从书 86

14·3 111东农村改革发展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86

14·3 山东省志·审计志 87

14·3 引进技术创新与工程项目实践 87

14·3 现代企业理财全书 88

14·3 现代产业组织问题研究 88

14·3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 88

14·3 济南市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 89

14·3 商品经济论(第1—4卷) 89

14·3 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践 89

14·3 税务代理 90

14·1 80年代以来西方失业理论的新进展 90

14·1 当前我省财政工作的重点及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91

14·1 关于海尔集团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的调查报告 91

14·1 非税财政收入研究 92

14·1 煤炭城市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 93

14·2 与议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与规模定位 93

14·2 对组建企业集团的几点思考 94

14·2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 94

14·2 创新: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抉择 95

14·2 关于财政监督工作地位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96

14·2 关于税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 96

14·2 把握财政经济发展关系 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增长 97

14·2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兼析山东与广东的差距 97

14·2 纳什均衡和社会博弈 98

14·2 国有企业发展直接融资的基本途径 98

14·2 建立我国财政主导型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的研究 99

14·2 新中国农地产权结构的历史变迁 99

14·3 一个递进和累加的过程—关于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制关系的理论思考 100

14·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轨迹与思考 100

14·3 山东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101

14·3 山东省房地产市场容量问题研究 101

14·3 日本经济萧条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101

14·3 中国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制约因素及战略对策 102

14·3 布莱克、默顿、斯科尔斯期权定价理论评述 102

14·3 加快企业改革 推进粮食事业发展 103

14·3 发展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103

14·3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03

14·3 全面认识 准确把握 积极开拓农产品的买方市场 104

14·3 农业银行信贷资金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 104

14·3 关于两极分化”研究方法的选择 104

14·3 关于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105

14·3 关于适应企业改革的信贷工作研究 105

14·3 论公有制的若干种实现形式 106

14·3 论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合分取向 106

14·3 论最高额抵押权 106

14·3 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研究 107

14·3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107

14·3 我国银行不良债权证券化研究—关于设立重整公司置换银行不良债权的设想 108

14·3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新发展与经济体制转轨 108

14·3 张闻天经济思想简论 108

14·3 私有小企业改革应注意机制创新 109

14·3 国有小型企业的发展困境与制度创新 109

14·3 国有企业呼唤一代”商儒” 110

14·3 国际银行业资产重组的比较研究 110

14·3 试论农业产业组织创新 110

14·3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111

14·3 怎样认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111

14·3 黄河流域骨干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建模方法 111

14·3 跨世纪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 112

14·1 企业管理国际比较—中日美德企业管理比较、借鉴与创新 112

15·2 区域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及培育:山东省和菏泽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培育政策研究 113

15·2 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113

15·2 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114

15·2 经济学:经济学内容的全新探索(上、下) 114

15·2 税制优化研究 115

15·3 长江地区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115

15·3 中国入力资本形成及现状 116

15·3 111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研究 116

15·3 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117

15·3 创新与发展 117

15·3 现代公司组织与管理 117

15·3 知识创新—21世纪高新技术 118

15·3 面向市场的流通创新:我国商品流通理论与实践 118

15·3 强省之路: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 118

15·3 数理会计学 119

15·1 山东省扩大内需对策研究 119

15·1 农民负担“费”改“税”的可行性研究 120

15·1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121

15·1 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121

15·2 21世纪初期中韩经济合作展望 122

15·2 山东省劳动力市场培育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122

15·2 未来山东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 123

15·2 加强和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研究 124

15·2 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合作制的结合 124

15·2 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 125

15·2 论非经济因素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125

15·2 论知识管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26

15·2 论股份合作制实践操作的几个问题 127

15·2 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 127

15·2 青岛市技术创新的整体分析与增强创新能力的政策研究报告 128

15·3 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批发市场“五位一体”增长方式的调查 128

15·3 三资企业的文化冲突与管理创新 129

15·3 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问题研究 129

15·3 山东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对策研究 129

15·3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130

15·3 中国综合商社组建与发展途径探讨 130

15·3 发挥财政的调控作用调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131

15·3 扩大内需中的金融支持和金融风险的控制 131

15·3 关于我省海港口岸效益的多维分析 131

15·3 论生产力与所有制形式 132

15·3 论农业创新 132

15·3 论产学研合作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133

15·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研究 133

15·3 技术创新:企业腾飞的助推器—山东12家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报告 133

15·3 我国农村市场开发和农民需求结构研究 134

15·3 我国名义关税率高而实际关税率低问题之探讨 134

15·3 直接融资的发展对工商银行存款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35

15·3 国外财产课税的比较与我国财产课税的完善 135

15·3 实施多元化战略 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135

15·3 试论公有制企业财富分配方式的基础作用 136

15·3 试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136

15·3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变迁考察及绩效分析 137

15·3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137

15·3 济南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格局与目标抉择 138

15·3 借鉴国外经验建立 我国风险投资机制 138

15·3 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兼谈泰山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 138

15·3 资源型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39

15·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139

15·3 第三产业新兴行业: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140

15·3 提高我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思考 140

16·1 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以汽车制造业和耐用消费品制造业为例 140

16·2 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产业化走势 141

16·2 山东经济社会蓝皮书:1999—2000年山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142

16·2 中国劳动经济问题再研究 142

16·3 山东经济热点问题的统计分析 143

16·3 山东省志·农业志(上、下) 143

16·3 企业的合约经济学分析 144

16·3 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研究 144

16·3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农村经济 144

16·3 转轨经济中商业银行制度变革与风险控制 145

16·3 消费经济学大辞典 145

16·3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145

16·3 海洋经济学 146

16·3 税收调控研究 146

16·1 山东省农业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研究 146

16·1 中国加入WTO对山东服务业的影响 147

16·1 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适度保护问题探讨 148

16·1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研究 148

16·1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149

16·2 21世纪初山东经济发展的前景判断及其对策研究 150

16·2 从全球视角看重组信托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150

16·2 从财政角度看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 151

16·2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151

16·2 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步伐 152

16·2 论软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152

16·2 论经济增长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 152

16·2 诸城市国有小企业改革追踪调查研究 153

16·2 透视安徽农村税费改革 153

16·2 深化我省社会保障改革问题研究 153

16·2 新阶段、新思路、新举措—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154

16·3 2世纪我国农村资源开发的思考 155

16·3 N人协作式博弈联盟构型理论的基本框架 155

16·3 人力资本形成特性分析 155

16·3 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56

16·3 山东省农田水利产业化实践及理论分析 156

16·3 山东省国有企业亏损问题的调查研究 156

16·3 山东省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研究 157

16·3 加入WTO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 157

16·3 成本控制的核心与实质:损失性成本 157

16·3 当前再就业存在三大认识问题 158

16·3 产业化: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菏泽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运转模式及发展途径探索 158

16·3 关于“产学研”有机合作的模式研究 159

16·3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159

16·3 农机服务产业化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159

16·3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探讨 159

16·3 走向“后双层经营体制”—合作制与农业产业化关系研究 160

16·3 围绕经济效益中心建设现代国有企业—论困扰中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十大现实问题 160

16·3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60

16·3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代价与对策 161

16·3 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与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 161

16·3 国有重点煤矿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研究 161

16·3 国有资本的政策性经营、服务性经营和营利性经营 162

16·3 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制度研究 162

16·3 国企改革与投资主体多元化 162

16·3 知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63

16·3 实施名牌战略形成山东产业优势研究 163

16·3 积极改革 稳妥推进—山东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调查 163

16·3 谈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创新 164

16·3 资本理论述评及启示 164

16·3 资源配置最优控制模型研究 164

16·3 新亚欧大陆桥与鲁南经济带崛起的战略研究 165

17·1 中国资源配置机制转换论 165

17·2 中国地方财政运行分析 166

17·2 财政支出改革研究 166

17·2 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 166

17·3 中国农村组织与制度的新变迁 167

17·3 中国营销—对策与创新 167

17·3 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发展 168

17·3 利率政策有效性研究 168

17·3 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对偶性模型及应用 169

17·3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作—理论·务实·战略 169

17·3 信息非均衡与银行不良资产—中日两国的比较与分析 170

17·3 资本革命—资本经营与案例评点 170

17·3 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 170

17·1 山东省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171

17·1 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实施过程评估 171

17·1 县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172

17·1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探析 172

17·2 山东省制造业全球化先进生产模式及竞争力问题研究 173

17·2 山东科技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173

17·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有效实施问题研究 174

17·2 中国煤炭行业“入世”后的战略研究 174

17·2 加入WTO后山东对外投资的发展策略 175

17·2 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及其价格行为 175

17·2 企业的性质及内部权力分配 175

17·2 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76

17·2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 176

17·2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研究 177

17·2 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 178

17·2 转型经济中地下经济与收入不均的相关性分析 178

17·2 金融全球化的冲突与矛盾 179

17·2 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财政管理新体制 179

17·3 McCallum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及启示 180

17·3 WTO与山东省企业绿色国际竞争实力提升对策研究 180

17·3 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对一策研究 181

17·3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 181

17·3 中韩企业合作发展态势探析 182

17·3 分税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182

17·3 世纪之交中国微利经济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183

17·3 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83

17·3 网络经济时代中介存在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183

17·3 企业效率的制度经济学和统计学研究 184

17·3 关于创建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议 184

17·3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185

17·3 农业技术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185

17·3 论我国传统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前途 186

17·3 论我国城市农业的现代化 186

17·3 论证券市场的分形与混沌 186

17·3 论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性 187

17·3 投资项目选择的目标规划模型及其应用 187

17·3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取向 188

17·3 我国的外贸现实与理论调适 188

17·3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189

17·3 转体公司的运营实践 189

17·3 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189

17·3 制度竞争、制度均衡与制度的本土化创新—商洛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变迁研究 190

17·3 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构建 190

17·3 试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体系 191

17·3 临沂思路:农村信用社的外部监督与体制内改革 191

17·3 美日德公司内部监控模式的特点及其借鉴 191

17·3 莱州市实施城市资产经营的调查 192

17·3 积极财政政策条件下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192

17·3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探讨 193

17·3 海洋国家利益战略思考 193

17·3 桑弘羊财政工商调控论 194

17·3 基于EVIEWS软件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检验案例解读 194

18·1 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 195

18·2 知识团队的绩效管理 195

18·2 金融制度变迁中的企业成长 195

18·2 科技产业转型:转型期科技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战略管理研究 196

18·3 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197

18·3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概论 197

18·3 自由合作劳动者论纲 197

18·3 系统劳动价值论 198

18·3 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利用四荒资源的产权运作及管理模式 198

18·3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模式选择 198

18·3 海尔研究书系 199

18·1 流动性约束理论与转轨时期的中国居民储蓄 199

18·1 理性选择理论与法经济学的发展 200

18·1 矫治信用失常中国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 200

18·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工业集中度上升的原因及趋势 201

18·2 Study on Concept of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Group Decision Making集中化与分散化群决策的概念研究 202

18·2 Under Fuzzy—random Changeable Environment,Production Plan—making for Enterprise模糊、随机和变化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的决策 202

18·2 中日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 203

18·2 水权市场的构建与运作原理及其在农用水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 203

18·2 关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的研究报告 204

18·2 论资本市场的分形结构以青岛市为例 204

18·2 论资源配置的政府调控 205

18·2 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与实现有效税收管理 205

18·2 财产保险中损失分布建模的方法性研究 206

18·2 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进程分析 206

18·2 所有制、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 207

18·3 IT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研究 208

18·3 SA8000认证制度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208

18·3 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 208

18·3 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竞争与发展态势 209

18·3 从理论实证到经验实证:反“经济衰退”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 209

18·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会计发展研究 209

18·3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思想渊源考察 210

18·3 发展高科技农业与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创新研究 210

18·3 对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认识及核心指标的界定 211

18·3 对林德假设的一个实证分析 211

18·3 因子分析:中国的金融风险及应对策略 211

18·3 企业权力争夺和企业治理 212

18·3 企业制度及其绩效的理论探索和统计分析 212

18·3 企业股票期权制度理论与实证研究 213

18·3 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探讨 213

18·3 农机服务产业化及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实证研究 214

18·3 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的国际比较 214

18·3 我国海洋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14

18·3 股份合作制企业内部分红的博弈模型 215

18·3 积极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 215

18·3 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215

18·3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成长与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 216

19·1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216

19·2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17

19·2 资本市场复杂性 218

19·2 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 218

19·2 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红 9

19·3 开放条件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219

19·3 分级财政体制研究 220

19·3 世界经济导论 220

19·3 企业成长与矛盾管理 221

19·3 企业管理咨询 221

19·3 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管理 221

19·3 股票期权制度—理论·实践·反思 222

19·3 客观效用价值论—重构政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22

19·1 论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深层次原因—基于资本成本的分析 223

19·1 我国农村城市化中的县城建设模拟设计 223

19·1 垄断与竞争:自然垄断性行业竞争机制与相关产业组织政策研究 224

19·1 管理熵理论—企业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评价的新尺度 225

19·2 1919—1978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 226

19·2 东道国的贸易自由化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 226

19·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主体分析 227

19·2 农村信用社经营目标与发展模式再探 228

19·2 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误区及其矫正对策 228

19·2 论两主体情形下合作剩余的分配—以悬赏广告为例 229

19·2 我国农村城市化现状、机制、对策研究 229

19·2 国有企业债转股深层次问题研究—兼对债转股后“股转债”的可行性探讨 230

19·2 建立与新的税费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研究 231

19·2 经济周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31

19·3 一种连锁加权指标的生产力增长测算模型 232

19·3 中国股票市场宏观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 232

19·3 从虚拟经济角度看国际贫富差距的原因 233

19·3 对中国双头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质疑 233

19·3 企业物流一体化研究 234

19·3 关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若干问题 231

19·3 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全方位考察 235

19·3 关于我国”入世”以来劳动就业及下步发展趋势的探讨 235

19·3 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考 236

19·3 论税收的法律性本质及对税收管理的要求 236

19·3 财产损失分布建模与实证分析研究 237

19·3 我国市场形态由“卖方”向“买方”转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237

19·3 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问题 237

19·3 现代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38

19·3 非对称研究合作组织合作伙伴选择 238

19·3 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统计评价方法研究 239

19·3 建立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239

19·3 经济全球化与山东省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选择研究 240

19·3 消费转型期供给发展问题研究 240

19·3 警惕“金融鳄鱼”冲击我国资本市场(上、下) 240

20·1 山东省财政分配结构研究 241

20·2 东亚地区汇率波动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241

20·2 法经济学:基础与比较 242

20·2 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 242

20·3 外资与经济发展 242

20·3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评价体系研究 243

20·3 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244

20·3 政府会计监管论 244

20·3 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 244

20·3 税收法治研究 244

20·1 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245

20·1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 216

20·2 Ecological Footprintofthe Chinese Population,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中国人口的生态足迹、环境与发展) 246

20·2 G—3汇率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稳定的影响 247

20·2 Rearchonthe Economics Equibrium with Expenditure Character(具有支出特征的一般经济均衡模型) 217

20·2 山东与韩国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 248

20·2 山东省上市公司资产结构研究 218

20·2 中国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产业分布问题研究 249

20·2 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RBC分析 249

20·2 公司治理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250

20·2 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 250

20·2 对行政成本居高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251

20·2 关于掠夺的经济学分析 252

20·2 改善我国贸易条件必须依靠技术进步 252

20·2 建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路径分析 252

20·2 神东公司集成管理研究 253

20·2 预测型稳健回归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253

20·3 Fuzzy Overall Evaluation of Hightech Projects Investment Risk(高技术产业投资风险的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251

20·3 中小企业虚拟经营:风险与防范 254

20·3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探析 255

20·3 水权市场与地一下水资源配置 255

20·3 东亚新兴市场与山东对外经贸发展 256

20·3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生态税收系统 256

20·3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 256

20·3 因子分析:上市公司综合业绩分析的一种新视角 257

20·3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水平相关性分析 257

20·3 论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258

20·3 论审计的独立性 258

20·3 医院学科首席医师制及其分配形式的探索 259

20·3 县域企业“双置换”民营化改革的博弈与启示 259

20·3 我国城市商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研究 259

20·3 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一个理论述评 260

20·3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现代经济学发展 260

20·3 信托业务基本会计理论问题探索 261

20·3 高科技企业的权力结构、权力博弈与治理效率 261

20·3 理解企业外包决策的一个概念框架 261

20·3 基于EVA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方式 261

20·3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价值增值报告模式研究 262

20·3 营销理论演进脉络与创新研究 262

20·3 整群抽样设计效应的估计 263

政治学与法学学科 264

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纲 264

11·2 毛泽东的大行政观 264

11·2 邓小平政治思想论纲 265

11·2 新视角下的政治—关于社区政治发展的专题研究 265

11·3 中国民事立法专论 266

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邓小平的艰辛探索 266

11·3 中国涉外经济法概论 266

11·3 刑事侦察学总论 267

11·3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267

11·3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概论 267

11·3 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 268

11·3 监狱经济管理学 268

11·3 新时期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概论 268

11·1 略论邓小平的领导观 269

11·2 改造世界观:清除腐败的一项治本之举 269

11·2 顺应劳动关系变化强化工会维护职能 269

11·2 韩子亡秦论—商鞅、韩非法律思想之比较 270

11·3 生态政治论 271

11·3 决策民主化新探 271

11·3 论无过错责任 271

11·3 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经济制裁政策 271

11·3 努力做好统战工作,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 272

11·3 国际环境与北欧模式—兼论北欧模式的发展前景 272

11·3 学习·超越·战胜—邓小平对待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 272

11·3 试析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行为方式 273

11·3 政府权力重构论 273

11·3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突破—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建立和发展 273

11·3 略论民主集中制及其监督制约的法制保障 274

12·1 中国民法史 274

12·1 用人科学研究丛书 275

12·2 担保法原理与实务 275

12·2 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 276

12·3 人民法院管理学 276

12·3 中华王朝的刑网 276

12·3 犯罪现象论 277

1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范畴论 277

12·3 省市机构改革理论研究与探讨 277

12·3 党建新论 278

12·1 山东省地方科技法规系统研究 278

12·1 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邓小平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279

12·2 论社会科学的历史命运及其使命 279

12·2 现代法律及其性质界定—兼谈我国法理学的改造 280

12·3 井冈山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80

12·3 中华古典地方行政机构体制的设置及演进规律 281

12·3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的政府作用 281

12·3 用益物权三论 282

12·3 市场经济和群众路线 283

12·3 让孔繁森精神永驻人间 283

12·3 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83

12·3 论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特色 284

12·3 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284

12·3 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284

12·3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 285

12·3 欧洲联盟建立和发展的政治理论意义 285

13·1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286

13·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286

13·2 走出冷战:世界大势与中国对外战略 286

13·2 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 287

13·2 读不懂农民读不懂中国 287

13·2 新刑事诉讼法论 288

13·3 历史的抉择 288

13·3 邓小平理论:结构·体系·特色 288

13·3 孔繁森的人生哲学 289

13·3 司法行政两个体系理论与实践 289

13·3 发展与战略 289

13·3 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290

13·3 侦察心理学 290

13·3 爱国主义纵横论 290

13·l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主政治分析 291

13·1 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292

13·2 “一国两制”与我国区际法律冲突 292

13·2 从焦裕禄到孔繁森 292

13·2 礼治的精义及其影响 292

13·2 关于农民负担立法问题的若干建议 293

13·2 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规范化、法制化—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思考 293

13·2 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 294

13·3 中国商法的立法形式研究 294

l3·3 中国跨世纪改革中的滞障因素 295

13·3 外商出资欺诈行为的法律防治 295

13·3 发挥政府职能 推进道德建设 295

13·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295

13·3 关于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建议 296

13·3 论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 296

13·3 论行政审判权的走向:“三维扩张”机制及其完善 297

13·3 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297

13·3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协议管辖若干问题探讨 298

13·3 周恩来民族理论初探 298

13·3 浅谈基层银行行长的素质与修养 298

13·3 社会科学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299

13·3 罚金刑易科之我见 299

13·3 新探索·新成果·新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问题的探索 299

14·2 邓小平理论与山东发展 300

14·2 世纪曙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变化 300

14·2 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 300

14·2 学风建设论纲 301

14·2 政府行政改革—走向21世纪的中国视点 302

14·3 中国政治制度论纲 302

14·3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研究 302

14·3 外向型经济法律环境研究 303

14·3 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 303

14·3 周恩来:思想与实践 304

14·3 经济犯罪侦查学概论 304

14·3 跨世纪探索:全国党风与用人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集(一、二) 304

14·3 整合发展:当代中国发展新视角 305

14·1 关于我国物权立法的三点思考 305

14·2 三代领袖与社会科学 306

14·2 也谈马、恩的“跨越”设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6

14·2 民主新论 307

14·2 江泽民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意识 307

14·2 冷战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特点及其作用 308

14·2 依法治国制约因素的理性思考 308

14·2 实施“民心工程” 促进作风建设 309

14·3 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管辖权 310

14·3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 310

14·3 加强权力监督:惩治官吏腐败的关键 310

14·3 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思想在我国刑法中的冲突与融合 311

14·3 论社会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辩证发展观 311

14·3 论党的宗旨的实现 312

14·3 进一步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 312

14·3 欧洲联盟在欧洲与世界上的地位 312

14·3 法治化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框架选择 313

15·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 313

15·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 314

15·2 邓小平理论论纲 315

15·2 民商法原理(1一4卷) 315

15·2 走向世界—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大关系研究 316

15·2 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 316

15·2 海洋文化概论 317

15·3 21世纪的科技与人才 317

15·3 公安社会学概论 318

15·3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研究 318

15·3 邓小平理论与济南改革实践(丛书) 318

15·3 孔繁森精神与干部价值观 319

15·3 刑罚论 319

15·3 走向民族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现代化思想研究 320

15·3 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 320

15·3 现代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系统实施“1114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320

15·3 现代科技创新论 321

15·3 法律解释的哲理 321

15·3 倡廉导政概说 321

15·1 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邓小平理论怎样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阶段 322

15·1 论担保物权的竞存 323

15·2 20年地方立法工作成绩与经验 323

15·2 论诉的变更 324

15·2 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与实际进程 324

15·2 实践党的宗旨的一种有效形式—潍坊市实施民心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325

15·2 新中国50年山东省发展的若干基本经验 325

15·3 不应忘却的警钟—列宁反对一官僚主义 326

15·3 中国古代的廉政建设 326

15·3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价值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327

15·3 东亚地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因及面临的挑战 327

15·3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势 328

15·3 司法权中立的内容构成 328

15·3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趋向 329

15·3 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 329

15·3 论刑事适度裁量权 329

15·3 论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 330

15·3 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局限和前途 330

15·3 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现文化的思考 330

15·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与贡献 330

15·3 新的历史课题的正确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巨大意义 331

16·1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 331

16·2 20世纪的世界革命 332

16·2 邓小平理论发展研究—理价、平理论是不断深化发展的科学体系 333

16·2 新合同法原理 333

16·3 “148”日常法律问题一千个怎么办 333

16·3 大转折的瞬间一日击中国农业改革 334

16·3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 331

16·3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论—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331

16·3 亚太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35

16·3 伟人的魅力—周恩来人格研究 335

16·3 宏观调控法的理论与实践 336

16·3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 336

16·3 欧洲绿党研究 336

16·3 债权担保制度研究 336

16·1 从国家化社会主义到社会化社会主义—兼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337

16·1 春秋时期法律形式的特点及其成文化趋势 337

16·2 中国共产党监督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 338

16·2 认真地对待规则—关于我国法理学研究方向的探索 339

16·2 对当前民粹主义讨论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339

16·2 论第二次国共合作 340

16·2 搞好典型工作应着重注意和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340

16·3 山东股份合作企业发展法律分析 340

16·3 中俄民族问题比较研究 341

16·3 见识多元与知识整合:中国法理学的两难境遇 341

16·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341

16·3 论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342

16·3 论完善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 342

16·3 两大法系中诉之利益理论的程序价值 343

16·3 坚持“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学习江泽民考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 343

16·3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理论禁区到现实实践 343

16·3 社会科学要积极推进先进文化建设 344

16·3 浅论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44

16·3 封建迷信的心理学透析与哲学思考 344

16·3 情势变更原则辨 345

17·2 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研究 345

17·2 法律监督论纲 345

17·2 统战史研究 346

17·2 党的监督:理论·经验·思考 347

17·3 “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 347

17·3 马克思主义学风论 347

17·3 中国经济立法史(古代部分) 348

17·3 百姓与政治 348

17·3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研究 349

17·3 债法总论 349

17·3 透析邪教 349

17·3 领导过程论 350

17·1 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0

17·1 法学的入径与法律意义的创生—论哲学诊释学对中国法学与法治的可能贡献 351

17·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刑事犯罪 351

17·2 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52

17·2 论APEC中的政府作用 352

17·2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353

17·2 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353

17·2 论部门行政法的规范和调整对象 354

17·2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55

17·3 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比较研究论纲 355

17·3 可持续发展与刑法的“绿色”变革 355

17·3 犯罪梯度设计—罪刑相适应的基础方案 356

17·3 权威与依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356

17·3 在军队建立海洋观教育体系的研究报告 357

17·3 在探索中前进—关于山东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357

17·3 托洛斯基与新经济政策 358

17·3 关于反致制度的反思 358

17·3 兴福镇新阶层入党调查(上、下) 358

17·3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359

17·3 劳动力商品与人力资本 359

17·3 现代政治稳定的创新路径 360

17·3 构筑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从济南民政经验探索民政工作改革的大思路 360

17·3 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探析 360

17·3 依法治国的关键: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 361

17·3 拯救客观性—关于法治方法的理论探索 361

17·3 略论无产阶级政党的现代化 362

18·1 中国政治通史(1—12卷) 362

18·2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跟踪研究 362

18·2 公共职位论纲:政府职位的属性与配置机制 363

18·2 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 363

18·3 民商法问题研究与适用 364

18·3 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研究 364

18·3 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研究 364

18·3 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全面发展思想研究 365

18·3 战后苏联外交理论与实践 365

18·3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366

18·3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366

18·1 对中国古代法制研究中的几个思维定式的反思—兼论战国前法制研究的方法 366

18·1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367

18·2 小动产证券化的民法原理 368

18·2 日本宪法第九条及其走向 368

18·2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 369

18·2 我党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从“夺权·革命”思维彻底转入“执政·建设”思维 369

18·2 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 370

18·2 经济全球化与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问题研究 370

18·3 “二观”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基础 370

18·3 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界共产党”的不同步性变奏 371

18·3 关于罪刑法定的再思考 371

18·3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立法选择 372

18·3 转变职能建设诚信责任政府 372

18·3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72

18·3 独立董事制度探析 373

18·3 剧变后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态势 373

18·3 越共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探索 374

18·3 新中国法治历程的史学视角分析 374

18·3 新科技革命视野下对“两个必然”的解读 374

19·1 继承法研究 375

19·2 齐鲁之光—新时期山东先进典型群现象研究 375

19·2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几个重大问题 376

19·2 法治论 376

19·3 白劳德评传 377

19·3 民主论 377

19·3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78

19·3 审判学 378

19·3 法律的意义追问—诊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 378

19·3 政德实现论—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379

19·1 论政府公共性 379

19·1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 380

19·2 中国行政执法监控机制研究 380

19·2 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 381

19·2 我国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研究 382

19·2 低潮中的奋进:苏东剧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 382

19·2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一个分析的框架 383

19·2 经济全球化与犯罪发展态势 383

19·2 萨达姆之后:美国中东霸权面临的挑战 384

19·3 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384

19·3 文本与实践: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的当代诊释 385

19·3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 385

19·3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 386

19·3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世界观改造 386

19·3 对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若干思考 386

19·3 权利概念论 387

19·3 在应对入世挑战中推进年轻干部工作机制创新 387

19·3 全球化:当代中国对外发展方略的基本视角 388

19·3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若干问题的思考 388

19·3 论苏联经济增长方式变迁的经验教训 389

19·3 现代民主政治的生态学考察 389

19·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89

19·3 重新解读胡适及“问题与主义”之争 390

20·1 科学社会主义通论(四卷本) 390

20·2 邓小平的伟人品格与思想贡献 391

20·2 我国不动产法律问题专论 392

20·2 物权体系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物权类型设计 392

20·2 法治行政的逻辑 392

20·3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 393

20·3 公民权利的法律保护 393

20·3 民事强制执行基本问题研究 394

20·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问题研究 394

20·3 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 394

20·3 亲子法研究 395

20·3 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新论 395

2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 396

20·1 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 396

20·2 ”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 397

20·2 工人阶级政党文明问题探讨 397

20·2 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几点思考 398

20·2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当设立优先权制度 398

20·2 法律解释困境 399

20·2 宪法解释主体论 399

20·2 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期提出的两个口号论析 399

2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理论飞跃的深刻内涵 400

20·3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形成之历史考察 400

20·3 “以德治官”问题研究 401

20·3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非传统安全研究 401

20·3 全球化境域下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态势 401

20·3 论物权变动中的善意、恶意 402

20·3 论政治因素与“新经济政策” 402

20·3 论新时期党的意识的创新 402

20·3 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403

20·3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 403

20·3 理论比较中的“平台”意识构建—犯罪论体系的可比性探讨 403

20·3 假释本质研究—兼论假释权的性质及归属 404

20·3 “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 404

哲学与社会学学科 400

哲学 400

11·1 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 400

11·2 社会主义经济道德概论 403

11·3 少年哲学向导丛书(27册) 406

11·3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406

11·3 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 406

11·3 现代价值观念的追求 407

11·3 侦察思维学 407

11·3 能辩善斗—中国古代纵横家论 407

11·2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408

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建构的深层思考 408

11·2 论“认知”与“认识”的分野—兼与赵璧如先生商榷 409

11·3 《文子》一与《淮南子》思想之异同 9

11·3 西汉初期儒学的发展演变 410

11·3 论当前哲学分化的特点、意义与趋势 410

11·3 论儒家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10

11·3 严复论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 411

11·3 儒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人格的建构 411

12·2 亚里士多德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 411

12·3 人的发展与学习 412

12·3 中西哲学方法史研究 412

12·3 在思维的制高点上—对“理论”的新探索 413

12·3 交际哲学 413

12·3 易学通解 414

12·3 新世纪人才学—跨世纪人才工程之参酌 414

12·3 管理哲学—规律与对子 414

12·3 人类历史: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研究单位—兼评近年来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415

12·3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兼论马克思主义从革命科学向建设科学的历史发展 415

12·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 416

12·3 论孟子的社会变迁思想 416

1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人格问题 416

12·3 “恶”与发展 417

12·3 康有为人性论思想研究 417

12·3 儒家人文思想群我关系的辩证机制 417

12·3 儒家的人学思想探析 418

13·1 塑造论哲学导引 418

13·2 两汉象数易学研究(上、下) 419

13·2 陆王心学研究 419

13·3 人的素质通论 419

13·3 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 420

13·3 追求科学精神—中西科学比较与融通的哲学透视 420

13·3 黄老学论纲 421

13·2 方法功能科学实现的主体条件 421

13·3 21世纪人类生存战略的哲学探讨 421

13·3 “人性自私论”的现实危害与理论悖误 421

13·3 “无立场的思想”可能吗?—评一种“新”哲学观 422

13·3 论莱布尼茨与笛卡尔天赋观念说的差别 422

13·3 试论笛卡尔的哲学方法论体系 422

14·1 当代哲学人类学(四卷) 423

14·2 中国儒学史 423

14·2 泰山·金橄榄丛书 424

14·3 当代新儒学引论 424

14·2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恢复和高扬 425

14·2 现行道德概念内涵的缺陷与重构 425

14·2 制度的伦理效应 426

14·3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核心命题刍议—兼论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应用的限度 426

15·2 现代犹太哲学 427

15·2 科学的形上学基础及其现象学的超越 427

15·1 从可持续发展到转移式发展 428

15·2 论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428

15·2 论科技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规律 429

15·3 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 429

15·3 传统逻辑功用再思考 430

15·3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唯一性 430

15·3 试论王阳明心学的圣凡平等观 430

15·3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 431

15·3 道家哲学向宗教神学理论的切换 431

16·2 社会最优化原理 432

16·2 效率与公平 432

16·3 社会生产力理论研究 432

16·4 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兼与赵家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