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时代最强音  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时代最强音  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时代最强音 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伟大抗震救灾精神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时代最强音: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编辑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086739
  • 页数:178 页
图书介绍: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紧急部署进行抗震救灾,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全国人民也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志愿赈灾。本书收录地震后《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一系列有关抗震救灾评论员文章和署名言论。文章见证和记录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这场大灾难中表现出的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时代最强音 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目录

一 抗震救灾 紧急行动 1

紧急行动起来 本报评论员 3

地震正考验我们 陈家兴 5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本报评论员 7

打通生命之路 伤亡减到最低 本报评论员 9

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 本报评论员 11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本报评论员 13

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本报评论员 15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 本报评论员 17

迎接新的考验 本报评论员 19

自力更生 奋起自救 本报评论员 21

公开、知情与理性 马国英 23

多难兴邦 叶小文 25

国旗彰显生命的尊严 何振华 27

呼唤“心理救灾” 范正伟 29

与时间和生命赛跑 唐宋 31

做好本职工作支持抗震救灾 本报评论员 33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本报评论员 35

书写真情传递感动 仲言 37

心理援助还需社会参与 王淑军 39

从救灾看全国一盘棋 郝洪 41

二 团结一心 众志成城 45

“不愧为人民子弟兵” 本报评论员 47

在废墟上托起生命的方舟 本报评论员 49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本报评论员 51

心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 本报评论员 53

党旗在灾区高扬 本报评论员 55

用奉献书写崇高 本报评论员 57

爱是一种朴素的奇迹 王明浩 59

志愿精神如何有效表达 何振华 61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陆侠 63

奥林匹克精神与我们同在 陆侠 65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姜泓冰 67

这一刻,人们的生死抉择 陈家兴 70

想起当年唐山地震 李天扬 72

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74

爱是共同的语言 李长虹 76

“有祖国就永远不孤独” 何振华 78

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 陆侠 80

这血脉相连的民族情&陈家兴 83

祖国,我为你自豪 陈复生[香港] 86

大灾有大爱 国难见国魂 高洪 88

危难之时,“国”就是“家” 林治波 90

奉献岂止在灾区 何振华 93

多难兴邦 实干兴邦 何振华 95

今天,这个名字又一次叫响 胡果 97

请相信爱,懂得爱——遥寄地震灾区的孩子们 王贵海 99

新战士 老传统 范正伟 101

救援队伍一旦撤出&李泓冰 103

让世界认识解放军 何亮亮[香港] 105

刮目相看“80后” 李泓冰 108

凝聚力从何而来? 詹国枢 110

将“一帮一”进行到底 江上雨 113

三 两岸情深 世界同在 115

“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分子” 何振华 117

世界华人 血脉相连 郑荣来 119

灾难袭来,世界与我们同在 黄晴 122

同胞,同根,两岸情 陈晓星 124

“东方之珠”闪耀仁爱之光 吕宁思 127

灾害让世界人民手挽手 丁刚 129

联合国与中国并肩同行 马和励[联合国] 131

澳门城小 有爱乃大 王晓晖 133

中国,以开放的胸襟面对世界 温宪 135

四 灾后重建 规划先行 137

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 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评论员 139

把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本报评论员 141

灾区安置,需要更大的视野 李泓冰 143

灾后重建,科学规划先行 郝洪 145

不忘“小满”的人让我们敬重 阎晓明 148

爱心收养当理性 苏显龙 150

“一省帮一重灾县” 本报评论员 152

管好用好救灾款物 本报评论员 154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林治波 156

阳光赈灾,善款善用 吴焰 158

可贵的灾区重建“大视野” 贺广华 160

“靠政府,更要靠自己” 夏珺 162

自力更生 奋起自救 本报评论员 164

灾后重建是场持久战 田泓 166

五 逝者安息 生者奋进 169

逝者安息 生者奋进 本报评论员 171

灾难也是大学校 柳斌杰 173

双手在,希望就在 汪晓东 175

“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龚雯 1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