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发展观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历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06052894
- 页数:362 页
第1章 发展内涵论 1
一、发展与发展观:新时代的普世性课题 1
(一)发展=经济增长 2
(二)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4
(三)发展=可持续发展 6
(四)发展=以人为中心 8
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实践与科学发展观 11
(一)什么是发展 11
(二)为什么要发展 13
(三)怎样才能发展 17
(四)如何评价发展 23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26
(一)以人为本是本质 27
(二)全面协调是核心 29
(三)统筹兼顾是关键 32
(四)持续有序是目标 33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35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35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6
(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 37
五、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39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40
(二)建立发展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能力 41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实施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战略 41
(四)建立社会核算体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43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 44
第2章 发展阶段论 47
一、先驱者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与探索的艰辛历程 48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设想 48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是个多极发展过程的论断 49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与失误 4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5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历程 5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涵义 53
(三)“三步走”战略构想和小康社会目标 54
三、全面小康:发展阶段的新定位 58
(一)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新定位的时空坐标 59
(二)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新定位的价值诉求 62
(三)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 73
第3章 发展主体论 77
一、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主体的新变化 78
(一)西方社会群体结构变化深层原因分析 78
(二)中间阶层与西方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 81
二、科学把握阶级分析方法与阶层分析方法 84
(一)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85
(二)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方法具有互补性 87
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主体的新变化 90
(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主体的新变化 91
(二)当代中国发展主体变化深层原因 95
(三)当代中国发展主体及其历史定位 97
四、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100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100
(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103
(三)发展主体既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享有者 105
第4章 发展动力论 108
一、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嬗变及启示 108
(一)西方社会发展动力学说 109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动力理论 112
(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 114
二、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116
(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17
(二)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119
(三)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迫切要求理论创新 121
三、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24
(一)科技创新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超常动力 124
(二)科技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 128
(三)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 129
四、制度创新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131
(一)制度创新是解放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的重要力量 132
(二)制度创新是完善政治体制,推动政治文明的直接力量 134
(三)制度创新是培育文化环境,推动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136
五、文化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137
(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37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极为重要的任务 140
(三)文化创新是一切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先导 141
第5章 发展规律论 144
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145
(一)对时代主题转换的认识 145
(二)对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特征转向的认识 148
(三)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 151
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154
(一)以苏为鉴: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 155
(二)拨乱反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新认识 159
(三)承前启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思考 166
三、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 168
(一)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70
(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173
(三)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最大的政治优势 174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保证 176
(五)能否保持先进性直接决定着我党的兴衰成败 177
(六)必须不断提高党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177
四、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研究 178
(一)“三个规律”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179
(二)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研究的认识 180
(三)如何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 183
第6章 发展制度论 186
一、制度安排是社会发展的进步条件 186
(一)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内涵 187
(二)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89
(三)制度安排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90
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制度探索 191
(一)经济体制的探索 191
(二)政治体制的探索 198
(三)文化体制的探索 206
三、社会发展要求制度创新 209
(一)彻底清除体制性障碍,冲破旧体制束缚 209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自发相协调建立新体制 211
(三)按生产力标准和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 215
第7章 发展战略论 218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发展 218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218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内容 221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新纲领 223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背景 223
(二)人才强国战略新纲领的阐述 225
三、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新推进 229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实践和思路 229
(二)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新特点 231
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格局 235
(一)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主要成就 235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格局 237
五、改革战略的新举措 242
(一)改革战略的成就与问题 242
(二)改革战略的新布局 244
六、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进展 245
(一)对外开放战略的新发展和面临的新形势 246
(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48
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内涵 251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251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发展 253
第8章 发展道路论 256
一、发展道路的学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257
(一)发展道路的理论涵义 257
(二)发展道路的研究视角 258
(三)当代中国的探索历程 260
二、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新设计的完整内涵 265
(一)发展道路新设计的基本内容 265
(二)新型工业化:新设计的核心 266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路径 270
三、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新设计的现实基础 275
(一)发展道路新设计的国情基础 275
(二)发展道路新设计的世界局势 276
(三)发展道路新设计的约束因素 279
四、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新设计的理论支撑 286
(一)发展道路新设计的指导思想 286
(二)发展道路新设计的基本原则 288
(三)发展道路新设计的思维特征 289
第9章 发展机遇论 295
一、机遇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96
(一)机遇的本质及其特点 296
(二)机遇作用的认识历程 297
(三)机遇作用的历史证明 300
(四)机遇与中国社会发展 302
二、捕捉和把握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306
(一)抓住机遇,必须善于发现和捕捉机遇 306
(二)抓住机遇,关键在于把握和利用机遇 310
三、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14
(一)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的现实依据 314
(二)“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哪方面可大有作为 317
(三)如何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320
四、把握机遇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24
(一)机遇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方法论武器 325
(二)机遇思想揭示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机制,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8
(三)机遇思想揭示了实现社会经济非常规发展的基本途径,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0
第10章 发展目标论 332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物质文明 332
(一)物质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332
(二)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335
(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 338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政治文明 340
(一)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 34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新型政治文明 343
(三)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345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精神文明 348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49
(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35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353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人的发展 355
(一)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 355
(二)在全面小康建设中不断推进人的发展 358
后记 362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