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学勤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9234903
- 页数:425 页
总序 1
引子 三国、两晋、南北朝学术概述 1
第一章 三国时期的经学(上) 5
第一节 汉末至三国时期的经学概述 5
一 汉末至三国的学术大势 5
二 汉末经学的新特点 7
三 汉末至三国学术的复杂性 13
四 学术流派的纷争与消长 15
第二节 汉末至三国的经学流变(上)——官学 18
一 汉末至三国的学术氛围 18
二 荆州学派 20
三 荆州学派的人物 22
四 荆州学派的学术特点 29
五 交州学派 35
第三节 汉末至三国的经学流变(下)——私学 38
一 郑玄学派 38
二 荀氏家学 69
三 虞氏家学 74
第二章 三国时期的经学(中) 82
第一节 三国时期魏国的经学发展 82
一 三国时期魏国经学概述 82
二 魏正始石经 90
三 魏三体石经《尚书》的版本 92
四 魏三体石经《春秋》经传及其版本 100
五 魏三体石经的书人与书体 110
第二节 三国时期魏国的经学纷争与消长 118
一 曹氏与司马氏的学术纷争 118
二 魏太学博士制度 126
第三节 三国时期蜀国、吴国的经学概况 133
一 蜀国的经学概况 133
二 吴国的经学概况 136
第三章 三国时期的经学(下) 140
第一节 三国时期魏国的经学家(上) 140
一 王肃 140
二 王肃“多造伪书”考辨 145
三 王肃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65
第二节 三国时期魏国的经学家(中) 167
一 何晏 167
二 王弼 175
第三节 三国时期魏国的经学家(下) 184
一 魏国的“儒宗” 184
二 魏国的家学与私学 192
三 魏国经学的余支 202
第四节 三国时期吴国、蜀国的经学家 206
一 吴国的经学家 206
二 蜀国的经学家 214
第四章 两晋时期的经学(上) 223
第一节 西晋时期的经学概况 223
一 西晋太学十九博士 223
二 西晋国子学博士等 234
第二节 东晋时期的经学概况 237
一 东晋太学博士 237
二 东晋的国子学与乡学 241
三 皇家讲经之制 245
四 魏晋之际的经学变革 246
五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经学概况 251
第五章 两晋时期的经学(下) 256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经学家(上) 256
一 西晋初期的经学家——阮籍、嵇康等 256
二 郑冲及其他 260
三 杜预 263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经学家(下) 271
一 东晋初期的经学家 271
二 《经典释文》所录诸家 275
三 其他 286
四 十六国时期的经学家 290
第六章 南北朝时期的经学(上) 292
第一节 南朝时期的经学概况 292
一 宋代的经学概况 292
二 齐代的经学概况 296
三 梁代的经学概况 305
四 陈代的经学概况 308
五 南朝经学综述 310
第二节 北朝时期的经学概况 312
一 北魏时期的经学概况 312
二 北齐时期的经学概况 325
三 北周时期的经学概况 327
四 北朝经学综述 327
第三节 南北朝学风异同 330
一 南北朝学风差异 330
二 南北朝时期诸经的兴废 335
三 南北朝时期的义疏之学 338
四 南北朝时期的礼服之学 344
五 南北朝时期的《论语》、《孝经》之学 349
第七章 南北朝时期的经学(下) 354
第一节 南朝的经学家 354
一 宋代的经学家 354
二 齐代的经学家 357
三 梁代的经学家 362
四 陈代的经学家 378
第二节 北朝的经学家 391
一 北魏时期的经学家 391
二 北齐时期的经学家 413
三 北周时期的经学家 419
第八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小学 427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小学概况 427
一 汉末、三国时期的文字使用概述 427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字混乱状况 429
第二节 三国时期的小学 431
一 《字诂》与《广雅》 432
二 其他字书 435
三 孙炎与反切 436
四 李登与《声类》 444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小学 447
一 孔晁 447
二 卫恒与汲冢古文 448
三 吕忱与《字林》 453
四 吕静与《韵集》 459
五 郭璞 461
六 其他俗字书 468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小学 472
一 南北朝时期的文字使用概述 472
二 南北朝初期的俗字书 472
三 沈约与《四声谱》 474
四 江式与《古今文字》等 481
五 梁代的小学书 483
六 南北朝后期的小学概述 491
七 颜之推与四声别义 493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上) 500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概况 500
一 史学的独立 500
二 社会政治形势与史学 503
第二节 三国时期的史学 506
一 三国时期的史官建置 506
二 三国时期的史家 510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史学 523
一 两晋时期的史官建置与国史的修撰 524
二 两晋时期撰写前朝各史的史家 539
三 十六国时期的国史修撰 552
四 两晋时期的其他史著 556
第十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下) 560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的国史撰述 560
一 南朝时期的国史修撰 560
二 北朝时期的国史修撰 567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修撰前朝各史的史家 579
一 南朝时期的史家 579
二 北朝时期的史家 598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杂史与史学 605
一 南朝时期的杂史与史学批评 605
二 南朝的传记及其他 608
三 北朝时期的杂史与谱录 612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谱学 613
第十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学 617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学概况 617
一 汉末、三国时期的文献学 617
二 造纸术及其普及 618
三 汲冢书及其整理 621
四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整理 622
五 南北朝时期的类书编纂 631
六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僧道书目与类书编纂 636
七 南北朝之间的文献交流与文集的兴盛 641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学发展 644
一 三国时期的文献学发展 644
二 两晋时期的文献学发展 648
三 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学发展 660
第十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子学和科学 666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诸子学和科学概况 666
一 三国时期诸子学的壮大及其原因 666
二 魏国的诸子学概况 670
三 蜀国的诸子学概况 675
四 吴国的诸子学概况 677
五 三国时期的科学与前科学 679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诸子学和科学概况 697
一 西晋时期的诸子学 697
二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诸子学 703
三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科学 709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诸子学和科学概况 721
一 南北朝时期的佛、道论争 721
二 南北朝时期的诸子学 736
三 南北朝时期的科学 741
结语 764
主要引用书目 768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外国美术史》王树良,张玉花主编 2019
- 《俞士镇学术文存 下》俞士镇著;俞元江,俞元淮整理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万里云天万里路 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学术精华》邱仕君,刘小斌,邓中光 2018
- 《西洋镜 中国早期艺术史 上》(瑞典)喜仁龙著;陆香,郭雯熙,张同译;赵省伟主编 2019
- 《大话西方艺术史》意公子著 2020
- 《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历史博物馆编 2006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