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柴发邦等撰修订本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03600624
  • 页数:499 页
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学》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 1

第一节 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 1

一 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1

二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3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5

一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婚姻法、经济法及行政法的关系 5

二 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 6

三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7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的功能、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8

一 民事诉讼法学的功能 8

二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9

三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9

四 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11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4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法 14

一 奴隶社会民事诉讼法的产生 14

二 奴隶社会民事诉讼法的特点 15

第二节 封建社会的民事诉讼法 17

一 封建社会民事诉讼法的特点 17

二 对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改革 19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诉讼法 21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法 21

二 英国和美国的民事诉讼法 23

第四节 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24

第五节 苏联的民事诉讼法 25

一 1923年的苏俄民事诉讼法典 25

二 《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民事诉讼纲要》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典》 26

第六节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28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31

一 彻底废除国民党的民事诉讼法,建立人民的民事诉讼制度 31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试行 37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39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39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41

一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41

二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43

三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44

第三节 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46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意义 48

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 50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50

一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特点 50

二 民事诉讼法的体系 56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效力 58

一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58

二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61

第五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65

第一节 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65

一 基本原则的概念 65

二 基本原则的意义 68

第二节 对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和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独立审判原则 69

一 对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 69

二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独立进行审判原则 71

第三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74

一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74

二 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75

第四节 两审终审原则、公开原则、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77

一 两审终审原则 77

二 公开原则 79

三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81

第五节 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原则 82

一 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原则的内容 82

二 我国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应原则的区别 83

第六节 着重调解原则 84

第七节 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原则 86

第八节 辩论原则 87

一 辩论原则的内容 87

二 我国的辩论原则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应原则的区别 89

第九节 处分原则 90

一 处分原则的内容 90

二 我国的处分原则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应原则的区别 92

第十节 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94

一 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内容 94

二 外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参加民事诉讼的规定 96

第十一节 支持起诉原则 98

一 支持起诉原则的内容 98

二 苏联、匈牙利民事诉讼法关于社会干预的规定 99

第六章 审判组织、回避 101

第一节 审判组织 101

一 审判组织的概念与形式 101

二 独任制 102

三 合议制 103

四 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 108

第二节 回避 109

一 回避的概念 109

二 应行回避的几种情形 110

三 回避的方式 111

四 回避的程序 111

五 回避的效力 112

第七章 管辖 114

第一节 管辖的概念 114

一 管辖的意义 114

二 规定管辖的原则依据和划分管辖的标准 115

第二节 级别管辖 119

一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 120

二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 120

三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 121

四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 122

第三节 地域管辖 123

一 一般地域管辖 123

二 特殊地域管辖 125

第四节 裁定管辖 131

一 移送管辖 132

二 指定管辖 132

三 管辖权的转移 133

第五节 对几个国家关于管辖规定的简介 135

一 主管 135

二 级别管辖 136

三 地域管辖 137

四 协议管辖 139

五 指定管辖 141

第八章 当事人 142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 142

第二节 狭义的当事人 143

一 狭义当事人的概念 143

二 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144

三 法定代表人 146

第三节 关于非法人团体 147

第四节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150

一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151

二 当事人的诉讼义务 152

第五节 当事人的更换与诉讼权利的承担 153

一 当事人的更换 153

二 诉讼权利的承担 154

第九章 共同诉讼 155

第一节 共同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155

第二节 必要的共同诉讼 156

一 必要共同诉讼的条件 156

二 共同诉讼人的追加 158

三 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 159

第三节 普通的共同诉讼 159

第四节 关于集团诉讼 160

第十章 第三人 163

第一节 第三人的概念和意义 163

第二节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65

一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及其在诉讼中的地位 165

二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166

第三节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67

一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及其在诉讼中的地位 167

二 两种第三人的区别 170

第四节 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 171

一 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时间 171

二 第三人不参加诉讼的处理 172

三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上诉权 173

第十一章 诉讼代理人 174

第一节 诉讼代理人的概念与分类 174

一 诉讼代理人的概念 174

二 诉讼代理人的分类 175

第二节 法定代理人 176

一 法定代理人的概念 176

二 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177

三 法定代理权的消灭 178

第三节 指定代理人 178

一 指定代理人的概念 178

二 指定代理人的范围 179

三 指定代理人的权限和诉讼地位 180

四 指定代理权的消灭 181

第四节 委托代理人 181

一 委托代理人的概念 181

二 委托代理人的范围 183

三 委托代理人的权限和诉讼地位 185

四 委托代理权的取得、变更和解除 185

第十二章 民事诉讼中的诉 187

第一节 诉的概念 187

一 关于诉的不同学说 187

二 诉是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 188

第二节 诉的要素 190

一 诉讼标的 190

二 诉讼理由 191

第三节 诉的种类 192

一 确认之诉 192

二 给付之诉 193

三 变更之诉 194

第四节 诉权 196

一 诉权的概念 196

二 关于诉权的几种理论观点 198

第五节 反诉 200

一 反诉的概念 200

二 反诉的条件 200

第六节 诉的合并和分离 202

一 诉的合并 202

二 诉的分离 204

第十三章 诉讼证据 205

第一节 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205

一 诉讼证据的客观性 206

二 诉讼证据的关联性 206

三 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207

第二节 诉讼证据的分类 208

一 学理上的分类 208

二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证据 209

第三节 证据的提供和收集、调查 217

一 证明对象 217

二 举证责任 218

三 证据的收集和调查 220

第四节 证据保全 221

一 证据保全的概念 221

二 保全证据的方法 222

第五节 证据的判断 222

一 判断证据的原则 223

二 审查和判断证据应注意的问题 224

第十四章 期间、送达 226

第一节 期间 226

一 期间 226

二 期日 229

第二节 送达 230

一 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230

二 送达方法 231

三 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 233

第十五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235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 235

一 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性质 235

二 民事强制措施的历史发展 237

三 强制措施的特点和意义 239

第二节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及其构成 240

一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 240

二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 242

第三节 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 244

一 强制措施的种类 244

二 强制措施的适用 244

第十六章 诉讼费用 248

第一节 诉讼费用概述 248

第二节 案件受理费 250

一 财产案件的受理费 251

二 非财产案件的受理费 252

三 案件受理费的预交、延长、移送 253

第三节 其他诉讼费用 253

一 鉴定费和勘验费 254

二 公告费 254

三 证人的误工补贴和差旅费 254

四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其它诉讼费用 255

第四节 执行费用 255

第五节 诉讼费用的负担 256

一 败诉人负担 256

二 按比例负担 256

三 原告负担 256

四 协商决定 257

五 由法院决定 257

六 由为不正当行为的当事人负担 257

第六节 诉讼费用的缓交或减、免 257

第七节 涉外案件的诉讼费用 258

第十七章 普通程序 260

第一节 普通程序概述 260

一 普通程序的概念 260

二 普通程序的作用 261

第二节 起诉和受理 262

一 起诉的条件 263

二 起诉的方式和起诉状的内容 265

三 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审查和受理 266

第三节 审理前的准备 269

一 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限期被告提出答辩状 270

二 认真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 271

三 更换和追加当事人 274

第四节 诉讼保全和先行给付 275

一 诉讼保全 275

二 先行给付 279

三 对不服诉讼保全和先行给付的裁定可以申请复议 280

第五节 开庭审理 280

一 开庭审理前的准备 282

二 审理开始 283

三 法庭调查 284

四 法庭辩论 288

五 法庭调解 290

六 当事人不到庭的处理 291

七 延期审理 292

八 合议庭评议 294

九 宣判 294

十 法庭笔录 295

第五节 撤诉 298

一 撤诉的概念和分类 298

二 申请撤诉 300

三 按撤诉处理 301

四 撤诉的效力 301

第六节 诉讼的中止和终结 302

一 诉讼中止 302

二 诉讼终结 303

第十八章 简易程序 305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 305

一 简易程序的概念 305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306

一 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 306

二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307

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 310

一 简便的起诉方式 310

二 简便的受理程序 310

三 传唤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方式简便 311

四 审判组织是独任制 311

五 简化的开庭审理程序 312

第十九章 特别程序 314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 314

一 特别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314

二 各国关于特别程序的规定 316

第二节 选民名单案件 317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 319

一 宣告公民失踪的概念和意义 319

二 宣告公民失踪的程序 320

第四节 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 322

一 宣告失踪人死亡的概念和意义 322

二 宣告失踪人死亡的条件 323

三 宣告失踪人死亡的程序 324

第五节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案件 326

一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意义 326

二 审理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案件的程序 327

第六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329

一 认定财产无主的意义 329

二 审理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程序 330

第二十章 法院调解 332

第一节 法院调解的概念和意义 332

一 法院调解的概念 332

二 法院调解的意义 333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原则 334

一 必须首先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335

二 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 335

三 必须符合法律、政策 335

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程序 336

一 调解的开始 336

二 调解的进行 337

三 调解的结束 339

第四节 调解书 339

一 开头部分 340

二 内容部分 340

三 结尾部分 341

第五节 调解的效力 341

一 调解和判决有同等的效力 341

二 调解生效的时间 343

第二十一章 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 344

第一节 民事判决 344

一 民事判决的概念 344

二 民事判决的种类 346

三 民事判决的内容 348

四 补充判决与判决书内容失误的补正 350

五 民事判决的法律效力 352

第二节 民事裁定 354

一 民事裁定的概念 354

二 民事裁定的适用范围 355

三 民事裁定的内容 356

四 民事裁定的效力 357

第三节 民事决定 358

一 民事决定的概念 358

二 民事决定的适用范围 359

三 民事决定的形式 360

四 民事决定的效力 361

第二十二章 第二审程序 362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述 362

一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362

二 第二审程序的意义 365

三 外国上诉审程序情况简介 365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和受理 366

一 上诉权的行使 366

二 上诉的受理 369

三 上诉的撤回 370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371

一 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371

二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原审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 372

三 开庭审理 372

四 法庭调解 373

第四节 对上诉案件的裁判 373

一 驳回上诉的判决 374

二 改正原审判决的判决 374

三 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裁定 374

四 自行判决 375

五 对原审裁定提起上诉的裁定 376

第二十三章 审判监督程序 377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377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377

二 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 378

三 外国审判监督程序简介 379

第二节 对案件再审的决定 380

一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错误的发现 380

二 决定再审的条件 381

三 决定再审的程序 382

第三节 当事人的申诉 384

一 申诉的概念、意义 384

二 申诉书状 384

三 对申诉的处理 384

第四节 再审案件的审判 385

一 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审判程序 385

二 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审、指令再审的审判程序 386

第二十四章 执行程序 387

第一节 执行程序的概述 387

一 执行的概念 387

二 执行程序和审判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388

三 执行制度的历史 389

四 执行的意义 389

五 外国民事执行程序简介 391

第二节 执行的一般规定 392

一 执行根据 392

二 执行异议 394

三 协助执行 395

四 执行对象 395

第三节 执行组织 397

第四节 执行开始 399

一 申请执行 399

二 移交执行 400

第五节 执行措施 402

一 提取、扣留被申请人的储蓄存款或者劳动收入 403

二 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申请人的财产 404

三 强制被申请人交付法律文书所指定的财物或者票证 407

四 强制被申请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407

五 强制被申请人履行法律文书所指定的行为 408

六 划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存款 409

第六节 执行的中止和终结 410

一 执行中止 410

二 执行终结 411

三 执行和解 413

第七节 执行回转 413

一 执行回转的概念 413

二 执行回转的原因 414

三 执行回转的措施 414

第二十五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416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416

一 民事诉讼的涉外因素 416

二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418

第二节 一般原则 419

一 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 420

二 诉讼权利同等原则 421

三 对等原则 422

四 司法豁免权原则 424

五 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原则 426

六 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原则 427

七 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 428

第三节 期间、送达 429

一 期间 429

二 送达 431

第四节 诉讼保全 432

第五节 司法协助 434

一 司法协助的概念 434

二 一般司法协助 435

三 对外国判决、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436

第二十六章 司法建议和回访 439

第一节 司法建议 439

一 司法建议的概念 439

二 司法建议的意义 440

第二节 回访 442

一 回访的概念 442

二 回访的作用 443

第二十七章 人民调解 447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历史发展 447

第二节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449

一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 449

二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 450

三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 451

第三节 人民调解的组织、工作原则和方法 453

一 人民调解的组织 453

二 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基层组织的关系 454

三 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 455

四 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 456

第四节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保证 457

一 必须正确认识人民调解工作 457

二 必须坚决依靠党的领导 458

三 必须认真搞好人民调解队伍的建设 458

四 必须切实遵守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纪律和方法 459

第二十八章 仲裁 460

第一节 仲裁的概念 460

第二节 我国仲裁制度的历史 463

第三节 经济合同纠纷的仲裁 465

一 进行仲裁的原则 467

二 仲裁管辖 468

三 仲裁机构 469

四 仲裁程序 470

五 仲裁费用 472

第四节 涉外仲裁 473

一 申请与受理 474

二 仲裁机构 475

三 仲裁程序 476

四 仲裁裁决的执行 477

第五节 国际仲裁 478

第二十九章 公证 481

第一节 公证法规与公证组织 481

一 公证法规的性质 481

二 公证机关的任务 482

三 公证与鉴证、签证、认证的区别 483

四 行使公证权的组织机构 485

第二节 公证的原则 487

一 真实原则 487

二 合法原则 487

三 保密原则 488

四 回避原则 488

五 便利当事人原则 488

第三节 公证事务的管辖 489

一 一般地域管辖 489

二 特殊地域管辖 489

三 协议管辖 490

四 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490

五 指定管辖 491

第四节 公证处的业务 491

一 证明法律行为 491

二 证明有法律意义的文书 492

三 证明法律事实 493

四 证明无争议的债权文书并赋予强制执行的效力 493

五 办理与公证有关的辅助性的工作 494

第五节 公证的程序 494

第六节 涉外公证 496

第七节 公证的效力 497

一 具有证明的效力 497

二 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497

三 具有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的效力 4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