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专用教材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24079746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
《公共基础知识》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一)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基本特征 2

二、物质和意识 5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7

三、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图景 12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2

(二)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3

四、认识和实践 20

(一)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20

(二)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23

五、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29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9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0

(三)阶级、国家、革命 32

(四)群众、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4

第二编 邓小平理论 39

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9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39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40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5

二、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49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0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2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55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5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56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61

(二)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 63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64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6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6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72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73

六、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76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76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 77

(三)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开放 80

(四)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 82

第三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8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8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8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88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8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8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初步提出 8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系统阐述 8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9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9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91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旗帜 91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9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9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辨证统一关系 92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93

(一)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 93

(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4

(三)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94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5

(五)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6

(六)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99

(七)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02

(八)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102

(九)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2

六、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 108

(一)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当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108

(二)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指针 108

(三)科学发展观是总结各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108

(四)科学发展观是在审视国际形势、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 108

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 109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09

(二)科学发展观是总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方略 110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110

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 111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11

(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111

(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12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113

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3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13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14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15

(四)扎实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16

第四编 法律 129

一、法理学 129

(一)法律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129

(二)法律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31

(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32

(四)法的制定 132

(五)法的实施 133

二、宪法 136

(一)宪法概述 136

(二)国家性质和经济制度 137

(三)国家形式 138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39

(五)我国的国家机构 141

三、行政法 145

(一)行政法概述 145

(二)行政行为 147

(三)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150

(四)行政程序 150

(五)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152

(六)行政赔偿 153

(七)行政复议 154

(八)行政诉讼 155

四、刑法 161

(一)刑法概述 161

(二)犯罪 163

(三)刑罚 169

五、民法 173

(一)民法概述 173

(二)民事权利 177

(三)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 181

六、经济法 185

(一)经济法概述 185

(二)经济组织法 185

(三)市场管理法 190

(四)宏观调控法 193

(五)社会保障法 196

七、诉讼法律制度 198

(一)诉讼法概述 198

(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99

(三)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199

第五编 职业道德 201

一、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201

(一)道德概述 201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201

(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 202

(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02

(五)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202

(六)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202

(七)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202

(八)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203

二、社会公德 203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203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204

(三)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 205

(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205

三、职业道德建设 206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征 206

(二)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206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基本内容 207

(四)主要职业的道德规范 208

(五)干部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10

(六)干部道德的基本规范 211

四、团队精神 212

(一)团队及团队精神 212

(二)团队精神的基本要素 213

(三)重视团队精神的意义 213

(四)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 213

(五)培养团队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214

第六编 写作知识 217

一、写作基础知识 217

(一)主题与材料 217

(二)结构、表达方式与语言 218

(三)常用基本文体写作方法 219

二、公文概述 220

(一)公文特点与功能 220

(二)公文的种类 221

(三)公文文体与结构 222

(四)公文的格式与稿本 223

三、公文写作要则 226

(一)公文写作基本要求 226

(二)行文规则 227

(三)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229

(四)公文的写作程序 230

四、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 233

(一)规范性公文的撰写 233

(二)决定、通知、通报、批复的撰写 234

(三)请示、报告的撰写 239

(四)函、会议纪要的撰写 241

五、公文处理 245

(一)公文处理的概念和基本任务 245

(二)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246

六、学术论文写作 250

(一)学术论文概述 250

(二)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求和原则 251

(三)学术论文的结构要求 254

(四)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257

第七编 科技和知识产权 262

一、科学常识 262

(一)自然科学常识 262

(二)20世纪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 265

(三)科技丰碑人物 269

(四)科普词条 271

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72

(一)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72

(二)可持续发展 275

三、知识和知识产权 278

(一)知识 278

(二)知识产权 278

四、知识产权制度 283

(一)知识产权制度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83

(二)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284

(三)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经济 285

(四)我国完备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 286

第八编 人文及陕西省情知识 289

一、历史知识 289

(一)中国古代史 289

(二)中国近代史 298

(三)中共党史 305

(四)世界古代史 316

(五)世界近代史 322

(六)世界现代史 331

二、文学史知识 337

(一)中国文学史知识 337

(二)外国文学史知识 345

三、陕西省情知识 351

(一)陕西的行政区划 351

(二)陕西的地理特征 352

(三)陕西的人文历史 355

(四)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