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刑事诉讼法  2008年版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刑事诉讼法  2008年版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刑事诉讼法 2008年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3679681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精选200题,串讲主要知识点。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刑事诉讼法 2008年版》目录

导读:五分钟让你作出决定 1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6

第一编 历年真题考情分析及规律探寻 6

一、2003—2007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考点统计 6

二、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的重点知识结构体系 12

三、命题规律与复习方法 16

(一)“基础知识”代表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把握 16

(二)“理论深度”代表着不应该只局限于法条 17

(三)“综合分析”代表着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分析 18

(四)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部分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19

第二编 精题精讲 20

一、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20

(一)民事诉讼的特征 20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22

(三)审判组织 22

(四)诉的种类 23

(五)诉讼标的 24

(六)回避制度 26

二、诉讼参与人制度 27

(一)原告和被告的确定 27

(二)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 34

(三)第三人 39

(四)法定诉讼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 42

(五)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43

(六)委托诉讼代理的权限 44

三、管辖制度 45

(一)管辖恒定原则 45

(二)裁定管辖 45

(三)级别管辖 47

(四)专属管辖 48

(五)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情况 50

(六)婚姻案件的管辖 51

(七)合同案件的管辖 52

(八)侵权案件的管辖 55

(九)海事案件的管辖 56

(十)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管辖 57

(十一)执行的管辖 58

(十二)管辖权异议 58

四、诉讼保障制度与期间送达制度 60

(一)诉前财产保全 60

(二)诉讼中的财产保全 61

(三)先予执行 63

(四)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64

(五)期间 66

(六)送达 68

五、法院调解制度 70

(一)调解的基本原则 70

(二)适用调解的案件范围 71

(三)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的关系 72

(四)调解程序的启动 73

(五)调解协议的内容 73

(六)调解书 74

六、证据制度 77

(一)证据的分类 77

(二)证据的种类 78

(三)证据的证明力 79

(四)举证责任 81

(五)举证期限 85

(六)新的证据 87

(七)证据收集 89

(八)质证 90

七、审判程序中的制度 92

(一)案件受理条件 92

(二)反诉 95

(三)普通程序的特点 97

(四)普通程序中的当事人 98

(五)普通程序中的特殊问题 99

(六)撤诉 100

(七)缺席判决 102

(八)判决、裁定与决定 102

(九)诉讼中止、诉讼终结、延期审理 105

(十)简易程序适用条件 107

(十一)简易程序中的具体问题 108

(十二)简易程序中的先行调解 109

(十三)上诉人的确定 110

(十四)二审中的具体问题 111

(十五)二审有关期间 113

(十六)二审裁判 115

(十七)再审的启动 115

(十八)再审程序中的具体问题 119

八、特别程序中的制度 120

(一)特别程序的特点 120

(二)特别程序中的具体问题 121

(三)督促程序的特点 122

(四)支付令 123

(五)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 124

(六)除权判决的条件 125

(七)公示催告程序的终结 126

(八)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 126

(九)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相关特殊问题 127

(十)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127

九、执行制度 129

(一)执行程序的启动 129

(二)委托执行 130

(三)不予执行的法定情形 131

(四)执行的中止与终结 131

(五)执行措施 132

(六)执行异议 134

(七)代位申请执行 135

(八)执行和解 136

(九)执行担保 137

(十)执行承担 138

(十一)执行回转 139

十、仲裁 141

(一)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141

(二)仲裁适用的范围 141

(三)仲裁协议的内容 142

(四)仲裁协议的效力 143

(五)仲裁的审查和受理 145

(六)仲裁庭的组成形式与程序 146

(七)仲裁的回避制度 147

(八)仲裁审理的方式 148

(九)撤回仲裁申请与缺席裁决 148

(十)仲裁的和解 149

(十一)仲裁的调解 149

(十二)仲裁裁决 150

(十三)撤销仲裁裁决 151

(十四)仲裁的执行 153

第三编 综合案例 155

案例一 155

案例二 159

案例三 163

案例四 166

案例五 166

刑事诉讼法 168

第一编 历年真题考情分析及规律探寻 168

一、2003—2007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考点统计 168

二、刑事诉讼法的命题规律 170

(一)试题分布面较广,但常规考点集中化 170

(二)试题的综合性增强 171

(三)试题的理论性增强 172

(四)试题难度在增大(陷阱增多、考查更为细致) 172

(五)强化对新增加知识点、司法解释的考查 173

三、刑事诉讼法复习方法 173

(一)宏观把握,知识系统化 173

(二)打牢基础,知识扎实化 176

(三)熟悉法条,知识准确化 177

(四)重点突出,知识针对化 178

(五)举一反三,知识灵活化 178

(六)在法律之外的功夫 178

第二编 精题精讲 179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制度 179

(一)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179

(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的原则 180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180

(四)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原则 181

(五)审判公开原则 182

(六)检察监督原则 183

(七)法院统一定罪原则 184

(八)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原则 184

(九)具体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185

(十)陪审制度 186

(十一)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187

(十二)各民族公民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188

(十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188

(十四)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189

(十五)两审终审原则 189

二、诉讼主体制度(公、检、法与诉讼参与人) 191

(一)人民法院 191

(二)人民检察院 191

(三)公安机关 192

(四)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 193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194

(六)被害人 195

(七)自诉人 195

(八)法定代理人 196

(九)诉讼代理人 197

(十)证人 198

(十一)鉴定人 198

(十二)翻译人员 199

三、管辖制度 201

(一)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201

(二)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 201

(三)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202

(四)交叉管辖的处理 203

(五)级别管辖 204

(六)级别管辖的变通 204

(七)一般地域管辖 205

(八)管辖争议的解决 205

(九)正在服刑罪犯的犯罪案件管辖 206

(十)外国人犯罪案件的管辖 206

(十一)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案件管辖 207

(十二)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案件的管辖 207

(十三)军事法院的管辖 208

四、诉讼保障制度(1)(回避、辩护、代理) 209

(一)回避的人员范围 209

(二)回避的理由 210

(三)回避的程序 210

(四)侦查中的律师帮助问题 211

(五)辩护人的范围 212

(六)委托辩护 212

(七)指定辩护 213

(八)拒绝辩护 214

(九)辩护人的任务 214

(十)辩护人会见权、阅卷权 215

(十一)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216

(十二)非律师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217

(十三)刑事代理 218

五、诉讼保障制度(2)(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 219

(一)刑事强制措施的特点 219

(二)拘传 220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220

(四)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 221

(五)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 222

(六)监视居住 223

(七)刑事拘留 223

(八)逮捕的适用条件 224

(九)逮捕的审批及执行程序 225

(十)扭送 226

(十一)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226

(十二)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条件 227

(十三)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程序 228

(十四)附带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 229

(十五)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230

(十六)期间的计算 230

(十七)期间的恢复 231

六、证据制度 233

(一)刑事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 233

(二)刑事证据的合法性 233

(三)刑事证据的法定种类区分 234

(四)证人证言 234

(五)口供的补强规则 235

(六)鉴定结论 235

(七)视听资料 236

(八)刑事证据的理论分类 236

(九)证明对象 238

(十)证明标准 238

(十一)证明责任 239

七、审判前程序(立案、侦查、审查起诉) 240

(一)立案材料的接受 240

(二)立案的条件 240

(三)立案监督 241

(四)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241

(五)询问证人、被害人的程序 242

(六)勘验、检查 243

(七)搜查 243

(八)扣押 244

(九)鉴定 245

(十)通缉 246

(十一)侦查羁押期限 246

(十二)审查起诉 247

(十三)审查起诉阶段特殊情形的处理 249

(十四)不起诉的种类 249

(十五)不起诉的适用程序 250

(十六)提起自诉 251

(十七)补充、变更、追加、撤回起诉问题 252

八、审判程序(一审、二审、审判监督、死刑复核程序) 253

(一)刑事审判原则 253

(二)对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的方法 254

(三)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后的处理 254

(四)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255

(五)法庭调查 256

(六)法庭辩论 257

(七)被告人最后陈述 257

(八)评议与宣判 258

(九)判决、裁定、决定的适用 259

(十)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260

(十一)简易审判程序的特点 260

(十二)普通程序简化审 261

(十三)自诉案件审理程序 263

(十四)上诉 264

(十五)抗诉 265

(十六)二审的全面审查原则 266

(十七)二审的审理程序 266

(十八)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要求 267

(十九)二审的裁判 268

(二十)上诉不加刑 269

(二十一)自诉案件的二审程序 270

(二十二)对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 271

(二十三)死刑核准权 271

(二十四)死刑案件的核准程序 272

(二十五)死缓案件复核后的处理问题 273

(二十六)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复核后的处理 274

(二十七)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275

(二十八)申诉及其处理 276

(二十九)再审抗诉的提起 276

(三十)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277

(三十一)审理期限 278

九、执行程序 280

(一)刑事执行权的分配 280

(二)死刑的执行程序 280

(三)缓刑的执行程序 281

(四)无罪判决的执行程序 282

(五)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 282

(六)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减刑问题 283

(七)减刑、假释的程序 284

十、刑事诉讼的其他非典型现象 286

(一)对违反法庭秩序的处理及程序 286

(二)刑事审判程序的中断 286

(三)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 288

(四)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289

(五)刑事司法协助 290

(六)共同犯罪案件审理程序 291

(七)关于撤诉 291

(八)补充侦查 292

(九)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和适用特殊情况假释的核准程序 293

(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 294

第三编 综合案例 297

案例一 297

案例二 299

案例三 302

案例四 303

案例五 3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