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浚县
浚县

浚县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金章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4826675
  • 页数:6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阐述了河南浚县的历史沿革、文物风貌、地方特色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浚县》目录
标签:主编

第一篇 重大历史文化事件母系氏族社会浚地的原始先民 3

五帝末期浚地的商品交换活动 3

夏禹治水,至于大伾 3

奴隶黎地举兵反抗商纣 4

武王伐纣会诸侯于同山 4

东周定王五年黄河改道 4

孔子在卫国淇门讲学 5

卫、鲁、齐三诸侯牵城会盟 5

构筑顿丘城 5

晋在大伾山设邑 5

秦始皇东巡经黎 5

陈胜、吴广义军渡黎阳津 6

西汉设黎阳县 6

光武帝刘秀在大伾山祭天地 6

黑山军起义 6

曹操与袁绍黎阳之战 7

前赵与晋黎阳之战 8

后赵石勒破向冰枋头之战 9

后赵主石勒敕准雕凿大伾山大石佛 9

晋、燕枋头之战 9

前秦、后燕、东晋交兵黎阳 10

顿丘王李峻之妹入宫得宠 11

北魏太和年间建大伾山寺 11

南北朝浚地归属变更 11

隋文帝下诏建黎阳仓 12

隋开皇三年设黎阳县 12

杨玄感黎阳起兵 12

徐世勣献计,瓦岗军智取黎阳仓 14

李密同山陂大战宇文化及 14

唐高祖李渊设黎州总管府 14

夏王窦建德破黎阳 15

李世民黎阳召集兵马攻打徐圆朗 15

唐开耀元年雕凿浮丘山千佛洞 15

诗人高适在黎阳 15

五代时期的黎阳战事 16

后周世宗柴荣下诏保留大伾山寺 16

北宋政和五年置浚州 16

宋金黎阳之战 16

黄河南徙,浚境断流 17

元初浚地隶属变更 17

明洪武三年改浚州为浚县 17

兵部尚书邑人王越去世,王阳明莅浚讲学 18

采浚县花石筑北京定陵 18

御史赫瀛恳请免除虚加田赋 18

“神笔王铎”登大伾山 18

李自成起义军在浚县 19

傅山在浚讲学行医 19

康熙帝遣子谒子贡墓祠 19

天理教义军在浚县的活动 19

捻军在浚县的活动 22

袁世凯捐资修建天赉渠 22

浚县石刻艺人镌刻中山陵《建国大纲》 22

发掘辛村西周时期卫国诸侯墓 23

裴庄村民英勇抗日 23

夜袭码头日寇 23

英勇悲壮的浚县城守卫战 24

日寇制造侵华八大惨案之一“浚县惨案” 25

解放战争时期的胡营大战 26

文化部抗议美国劫夺我在台湾的浚县珍贵文物 27

首都文化界谴责美国图谋劫夺浚县文物的罪行 27

国务院批准浚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8

文化部命名浚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8

国务院公布“大佛及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

“民间社火”、“泥咕咕”被批准为国家保护项目 28

大伾山风景区顺利通过AAAA景区验收 29

浚县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先进县 29

浚县古庙会被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 29

王群工笔人物长卷《正月》首次亮相郑州 29

《正月》亮相巴黎 30

泥玩具被列为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名录 30

《正月》在京展出震撼观众 31

张学英《石狮》、王群《正月》被评为河南省“名牌”文化产品 31

刘庄遗址被列入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1

“浚单18”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32

国务院批准浚县“泥咕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2

王学锋、宋学海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33

第二篇 名胜古迹 37

第一章 风景名胜 37

一 大伾山 37

百猴路 38

恩荣坊 39

桥上桥和玉镜池 40

天齐庙 40

太平兴国寺 42

天宁寺 44

大石佛 45

王铎摩崖 46

龙洞 47

观音寺 48

龙脊峰与鹤爪坪 48

吕祖祠 49

张仙洞 50

纯阳洞天 51

太极宫 51

万仙阁 52

禹王庙 53

中军亭 53

阳明书院 54

怀禹亭 54

砚花楼 55

二 浮丘山 55

碧霞宫 55

千佛洞 58

水陆殿与长寿柏 60

浚县烈士陵园 61

浚县抗日英烈纪念碑 61

三 城区 62

古城墙 62

文庙 63

文治阁 64

第二章 古迹遗址 65

一 古文化、古墓遗址 65

大赉店遗址 65

鹿台遗址 66

黄湾遗址 66

小艾庄遗址 67

申屯遗址 68

姬屯遗址 68

黎阳仓遗址 69

钜桥仓遗址 69

刘庄遗址 69

子贡墓 71

五女墓 72

颜良墓 73

李密墓 73

姚厂汉墓 73

姚厂汉画像石墓 74

郑厂汉画像石墓 74

天赉渠 75

二 故城遗址 75

顿丘城 75

雍榆城 76

牵城 77

黎阳城 77

枋头城 78

逯明垒 78

翟辽城 78

卫县城 79

临河县城 79

通利军城 80

浚州城 80

向固城 80

浚县城 81

第三篇 古今名人 85

儒商始祖子贡(端木赐) 85

“明经洁行”深受百姓爱戴的贡禹 88

《左氏春秋》的重要传人、文学家贾护 89

以仁、孝、忠、厚著称的桑虞 89

一门四尚书: 90

北魏名臣尚书令李崇 90

北魏吏部尚书李平 92

北魏吏部尚书李世哲 94

北齐吏部尚书李构 94

东魏文学家、著名外交使臣李谐 94

隋末唐初的著名文学家谢偃 96

开创通俗诗先河的王梵志 96

神机妙算的军事家徐懋功(李勣) 100

五代时的中书令桑弘志 104

冒险保护岳飞之后的忠臣义士贡祖文 104

宋代癸未科状元、礼部尚书木待问 106

隐居浚县创作的杰出古典小说家棉贯中 106

执法严明的明代刑部尚书端复初 107

高风亮节的明代外交大臣端孝文、端孝思兄弟 107

明代镇国将军沐英 108

文武双全的明代兵部尚书王越 110

为《三国演义》作序的浚县主簿蒋大器(庸愚子) 111

才华横溢、傲骨铮铮的文学家卢楠 112

朱家祖孙三代幸事——“一门三进士” 114

明万历皇帝褒奖的孟家“一门三进士” 114

明代历任兵、吏、刑三部尚书的王在晋 115

与神笔王铎交往甚密、为浚县留下国宝的刘尚信 116

为官清正、弹劾不避权贵的御史马大士 117

中华英烈常仙甫 117

指挥“天津大出击”的著名抗日将领李文田 119

著名书法家萧劳 121

抗日先驱王舒苗 123

著名地理教育专家王钧衡 124

抗日名将姚江泠 125

抗日英雄姚步霄 128

抗日烈士朱自谨 131

曾受到毛泽东主席表扬的老八路齐瑞棠 132

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梦隐 134

著名环境科学家刘培桐 135

中国市场营销学的主要开创者吴世经 136

身如端木、仗义人间的国际大法官端木正 138

从浚县走出的第一位女红军丁汾 139

爱国拥军模范张金印 140

肿瘤病学专家刘桂亭 142

著名数学家刘亚星 143

浚县第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太礼 144

经济学教授耿玉波 145

抗美援朝功臣齐清泉 146

浚籍台湾著名画家李钦聃 147

胸外科专家寿化山 148

政治经济学教授郭定达 149

养蜂专家侯其道 150

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 151

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贾廷聚 152

曾为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的李首道 153

兵工专家姚雪软 154

鬼才泥猴张 155

小麦育种专家张清海 157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端木美 158

石雕艺术家张学英 159

著名胸心血管专家姬尚义 160

大校摄影家赵瑞山 161

荣膺曹禺戏剧文学奖的剧作家贾璐 161

著名作家贾兴安 163

糖尿病专家巩晓辉 164

著述颇丰的历史学博士朱彦民 165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申宝剑 167

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突出贡献奖的赵廷存 167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姚中有 168

第四篇 历代名作 173

第一章 古代作品 173

《尚书》选译 173

《诗经》选译 173

凯风 173

干旄 174

桑中 175

淇奥 175

硕人 176

氓 177

《论语》选译 179

《孔子家语》选译 182

《越绝书》选译 183

《左传》选译 183

《庄子》选译 184

《史记》选译 185

黎阳杂诗&三国魏·曹丕 191

黎阳作三首&三国魏·曹丕 192

黎阳山赋&魏·刘桢 193

渡黄河&梁·江总 193

述身赋&东魏·李谐 193

江浦赋诗&东魏·李谐 195

释奠诗&东魏·李谐 195

影赋&唐·谢偃 196

踏歌词三首&唐·谢偃 196

王梵志诗选&唐·王梵志 197

城外土馒头 197

梵志翻著袜 197

好事须相让 197

富儿少男女 197

知足既是富 197

大皮裹大树 198

晚渡黄河&唐·骆宾王 198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唐·王维 198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唐·岑参 199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唐·高适 199

自淇涉黄河途中&唐·高适 200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唐·高适 200

逢谢偃&唐·高适 200

黎阳寄姚合&唐·贾岛 201

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唐·杨巨源 201

登大伾山诗&宋·范成大 201

浚州八景&元·马德华 202

伾山晓月 202

龙洞祥云 202

岁寒双秀 202

玉女仙迹 202

同山晚照 202

善化奇峰 203

淇门飞雪 203

卫溪烟雨 203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节选)&明·罗贯中 203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明·蒋大器(庸愚子) 205

《水浒传》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明·施耐庵 罗贯中 206

《隋唐两朝志传》第五回 杨玄感兵起黎阳&明·罗贯中 207

九日登高&明·王越 210

和邹克清登山韵&明·王越 210

登大伾二首&明·王越 210

游紫金山&明·王越 211

登大伾山次宋天章绣衣韵&明·王越 211

登大伾山&明·王守仁 211

游大伾赋&明·王守仁 212

登大伾山览黄河故道&明·卢楠 212

紫金山&明·卢楠 213

长春观四首&明·卢楠 213

与卢次楩登大伾山&明·李攀龙 213

同王元美泛舟卫河话别&明·谢榛 214

谢顾二山人追别卫河&明·王世贞 214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明·冯梦龙 蔡原放 214

《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明·冯梦龙 221

《隋唐演义》第四十八回(节选)遗巧计一良友归唐 破花容四夫人守志&清·褚人获 238

《隋唐演义》第五十四回(节选)释前仇程咬金见母受恩 践死誓王伯当为友捐躯&清·褚人获 239

《隋唐演义》第五十五回(节选)徐世勣一恸成丧礼 唐秦王亲唁服军心&清·褚人获 240

第二章 近现代作品 244

《我的前半生》第九章第六部分 日本战犯(节选)&爱新觉罗·溥仪 244

浚县泥玩金不换&关劲潮 245

黎阳走笔&关劲潮 247

泥哨&贾玉清 252

吕祖祠揽胜&巩为民 254

猴年漫步猴路&侯忠道 255

子贡故里农家女&班朝忠 256

老屋&班朝忠 257

浚县揽胜&张富民 258

景物与一些人&贾兴安 259

推铁圈儿&马金真 265

秋意大伾山&马金真 267

评马金章的短篇小说《鳖爷》&周政保 269

《白天的星星》序&孙方友 270

二元对立中的多层次诠释——浅析马金章的《背天》&刘佚阳 272

深闺识秀&田中禾 274

大伾山诗话&王怀让 276

相见恨晚大伾山&王钢 279

喜丧&马金章 282

访萧劳先生&柴秀君 289

伾山之径&格子 291

大伾山摩崖石佛图&墨白 293

大伾山魂&卞卡 295

浚县金山寺圣旨碑与罗贯中《水浒全传》&王俊智 297

第三章 书画作品选 302

王阳明书法作品 302

王铎书法作品 303

萧劳书法作品 305

李钦聃中国画选 307

李学雕塑作品 310

当代在省级以上获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选 312

第五篇 民俗风情 339

第一章 节俗风情 339

春节 339

元宵节 342

二月二 343

清明节 343

端午节 344

小年下 344

七月七 345

七月十五 346

中秋节 347

重阳节 348

十月 348

冬至 349

腊八 349

第二章 礼俗风情 350

出生礼 350

结婚礼 351

祝寿礼 352

丧葬礼 353

第三章 浚县方言 354

称呼 354

天气 356

时间 358

身体 359

婚庆 362

生育 366

丧葬 369

第四章 正月庙会 376

一 庙会盛况 376

二 独具特色的社火表演 380

秧歌 380

高跷 381

骑驴 382

骑竹马 383

跑旱船 383

抬花轿 384

背阁 384

抬阁 385

耍狮子 385

舞龙 386

大头娃娃 386

担花篮 387

烟花 387

灯展 388

三 庙会习俗及其他 389

系头绳 389

编织 390

庙会上的宠品“泥咕咕” 390

四 王群大型工笔长卷《正月》 391

王全书贺电 392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题写《正月》 394

读《正月》&孙荪 395

第六篇 民间艺术 401

第一章 浚县“泥咕咕” 401

王兰田 402

泥猴张与其猴 404

泥人宋 408

脸谱李 411

魂子宋 414

第二章 浚县石雕 417

张学英石雕作品 419

韩金堂石雕作品 421

第三章 黄河古陶 426

第四章 木雕、蛋雕、柳编及其他 428

木雕艺术 428

蛋雕艺术 429

面塑艺术 431

柳编工艺 432

吉祥铜响器 433

第五章 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及戏剧 434

佛教音乐 434

道教音乐 434

浪淘沙 435

拾供养 435

步虚韵 435

担经挑舞 435

大平调 437

唢呐 441

第七篇 民间文学 445

二郎神担山堵河口 445

禹王锁蛟 446

镇河将军 447

玉镜池和桥上桥 447

老天爷难当 448

千手千眼佛的来历 450

弥勒佛与布袋和尚 451

三皇姑降四怪 452

王梵志点化狐仙 453

龙槐拦驾 455

万仙闹县令 456

吕洞宾修炼在大伾 457

守空房与哭断肠 458

“睡爷爷”为什么爱出汗 459

眼光奶的传说 461

麦奶奶的传说 461

天明前为啥一阵黑 462

龙洞与龙生九子 463

神仙争地盘 465

无生老母讨封 466

比干庙 467

秦政过也碑 468

天宁寺的钟声传得远 468

情人化柏 469

刘知县募钱修山 470

药王庙与杏花岩 471

风磨铜宝葫芦 472

宋太宗谢恩封小寺 473

审老奶 474

蒋县令巧建碧霞宫 475

鲁班点化建二门 476

灵狮报恩守山门 477

萧银宗为何葬在戏楼下 477

赵颜子求寿 478

天台遇仙 479

千佛洞的来历 480

“牌坊摞牌坊”的故事 481

斗姆的传说 482

老寿星与长寿柏 483

伾山晓月 484

龙洞祥云 485

玉女仙迹 487

岁寒双秀 489

卫溪烟雨 490

淇门飞雪 492

善化奇峰 493

同山晚照 494

佛图澄与石勒 495

秀才拜罗汉 496

“百鞑洞”的来历 497

小顽童难倒铁拐李 498

石狗吐元宝 499

淇溪 500

鲁班显灵 500

红枣的传说 501

楷树的传说 502

花生入土 503

陈括修建三陵庙 504

亘古一人 504

三试南国女 505

求教采桑娘 506

巧辩救卫君 508

子贡妙喻孔夫子 508

子贡山 509

桑虞的故事 509

刘秀祭天赐“青坛” 510

缇萦葬父 511

徐懋功选茔地 512

王维拜见丁三寓 513

朱元璋封都城隍 515

王越出世 515

王越上学 516

四十五里放马场 517

淇河浚地 517

王越输同山 518

小河白菜进北京 519

智建无梁寺 519

花斑石 520

王越进贡白萝卜 520

王阳明卖字 521

王阳明送画 522

王阳明赠扇 524

王阳明梦中得宝剑 525

耿演巧斗“够本急” 526

耿演拜年 527

耿演施计惩无赖 529

耿演巧斗铁公鸡 530

余娘娘 531

吟诗喝酒 532

王二小娶亲 533

鬼怕恶人 535

桑树和柳树 535

王铎夜上大伾山 536

吝啬鬼 537

郭继业开药铺 538

狐仙听刘旺说书 539

“泥咕咕”大败宇文化及 540

“团圆饭”的来历 541

外甥为啥不给姥爷穿孝 542

过年吃饺子 543

腊八粥祭枣树 543

送羊 544

第八篇 浚县寻根 549

第一章 源于浚县的姓氏 549

先贤端木子贡的故里在浚县 549

端木子贡的后裔贡氏 554

端木子贡的后裔端氏 556

木姓本源在浚县 556

沐姓也是端木赐后裔 559

林姓一支来源于端木 559

司姓根扎浚县 560

谢姓一支源出浚县卫贤镇 561

郁姓望出黎阳 562

都氏望出黎阳郡 564

桑姓郡望在黎阳 564

琚姓——姓启佩玉、望出黎阳 565

以先祖受封地黎阳为姓的黎姓 567

公羊姓望出浚县顿丘 569

於姓——源自上古望出黎阳 570

祖根在浚县的程姓 571

于谦后裔繁衍地——浚县于村 572

于谦小传 572

苻姓源起浚县枋城 576

以浚县地名为姓的浚姓、降姓和牵姓 577

望出浚县的勃姓和复姓公西、闾丘 578

李姓一脉在浚县形成望族 578

第二章 与浚县有渊源的成语典故 580

切磋琢磨 581

去食存信 581

言必信,行必果 581

一以贯之 582

一匡天下 582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583

不知不识 583

不欺暗室 583

过犹不及 584

按兵不动 584

不耻下问 584

闻一知十 585

分庭抗礼 585

爱礼存羊 586

抱瓮灌园 587

难能可贵 588

求仁得仁 589

夫子自道 589

丧家之犬 589

温良恭俭让 590

赐墙及肩 590

宝珠穿蚁 590

杀身成仁 591

以强凌弱 59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9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92

贫而乐道 592

待价而沽 592

顿者再拜 592

恶居下流 593

生荣死哀 593

捉襟见肘 594

原宪桑枢 594

汗牛充栋 595

楷模 595

求人于患 596

缇萦救父 596

改过自新 597

兔丝燕麦 598

李崇断案 599

第三章 浚县之最 599

中华儒商第一人——子贡 599

子贡——纵横家的先驱 600

子贡是雕刻业的祖师爷 601

大伾山是中国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名山之一 602

大伾山大石佛是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石佛 602

正月庙会是华北第一大庙会 603

开中国通俗诗风的“诗僧王梵志” 603

我国最早提倡节育的王梵志 603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通俗小说专论 604

第四章 古典名著与浚县 605

《诗经·氓》之顿丘在浚县 605

子贡与《越绝书》 607

浚县主簿蒋大器与《三国演义》 609

罗贯中在浚县创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说 611

《白蛇传》起源浚县说 612

《满江红》的真正作者是王越而非岳飞说 614

卢楠写《金瓶梅》说 615

《金瓶梅》写了什么 615

《金瓶梅》的作者是卢楠吗 617

毛泽东评讲《金瓶梅》 618

浚县“白马坡”与中国梨园经典《白马坡》 619

莺莺坟·莺莺碑·《西厢记》中的崔莺莺 619

附录 621

附录一 中国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621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发表声明严重警告美国劫夺我国在台湾文物 622

附录三 首都文化界五百四十多人发表抗议书谴责美国图谋劫夺我国文物的罪行 623

附录四 隋唐黎阳仓位于大伾山北麓考&刘会喜 624

附录五 罗贯中晚年归何处&孟繁仁 629

附录六 罗贯中与金山&王俊智 632

后记 6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