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  1  先秦史
中国历史  1  先秦史

中国历史 1 先秦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长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10045275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记载先秦历史的一部断代史著作,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我国境内人类发祥至秦朝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历史时段上涵盖古史传说时代、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历史,在撰述内容上包括了先秦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方面。作者按照先秦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不仅叙述了先秦时期各个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并且以较大的分量叙述各个时期的社会结构、生活习俗、民族关系,揭示其时代特点与社会特征,客观地反映出先秦历史的面貌。书中充分吸收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界最新研究动态,既尊重前贤的学术见解,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许多新的观点,拓宽了先秦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书末附录《先秦史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前瞻》,对20世纪我国有关先秦史的研究成果作了梳理和归纳,有益于人们加深对先秦史的认识,同时作者还指出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先秦史研究提出展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本书既是一部通俗性史学著作,同时又是一部研究性专著,史论结合,雅俗共赏,在现有同类著作中显示出明显的特色。
《中国历史 1 先秦史》目录
标签:历史

第一章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夏 1

第一节 夏以前的历史传说及相关考古文化 1

一、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1

二、与五帝时代相当的考古文化 8

第二节 夏后氏的兴起及夏王朝的建立 13

一、夏后氏渊源 13

二、鲧、禹治水 15

三、夏朝的建立 18

四、夏的“家天下”及有关国家制度 21

第三节 夏朝的统治经历及夏的衰亡 26

一、夏前期的政治动乱与少康中兴 26

二、夏中期的发展及其与东夷地区的关系 28

三、从孔甲乱德到夏的灭亡 29

第四节 有关夏文化的考古探索 32

第二章 强盛的商王朝 38

第一节 商族起源及商朝的建立 38

一、商族起源及先商史迹 38

二、商汤灭夏与建立商朝 41

第二节 商代国家机构的发展与完善 45

一、商代的王权与王位继承制度 45

二、商代政治区划——内服与外服 49

三、商朝的职官系统 52

四、军队与刑法 56

第三节 商朝的治乱兴衰 60

一、伊尹辅政与商前期的政治 60

二、商都屡迁和商中期的九世之乱 61

三、盘庚迁殷 63

四、武丁的治绩与其征伐 67

五、商朝统治的危机及其衰亡 70

第四节 商代的社会经济 72

一、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农业 72

二、以青铜器制造为主的手工业 75

三、商业与货币 78

第五 节商代各周边地区文明的发展 80

一、商代的东方 80

二、长江中游地区文明的新发现 83

三、三星堆与古代的蜀国 86

四、西北部与北部的方国遗存 88

第三章 周朝建立及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 92

第一节 周族发祥及其建立周朝 92

一、周族先世 92

二、文王时期周人国家的建立 95

三、武王克商与建立周朝 99

第二节 周政权的巩固与成康之治 102

一、周公的摄政与东征 102

二、德治方针及对殷人的怀柔政策 104

三、成康之治 108

第三节 西周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111

一、分封制及其对西周国家形态的影响 112

二、建立在嫡长子继承制基础之上的宗法制 114

三、官吏设置及有关制度 117

四、西周的军队 120

五、刑罚与诉讼制度 123

第四节 西周经济及有关制度 125

一、农业劳动性质与农业技术 125

二、土地制度与剥削方式 128

三、手工业与商业 132

第五节 西周的主要诸侯国 137

一、卫国 137

二、鲁国 139

三、晋国 140

四、姜姓齐国 142

五、燕国与邢国 143

六、宋国、陈国与杞国 145

七、楚国 147

八、吴的立国及其早期历史 149

第六节 西周的民族关系——诸夏与蛮夷戎狄的对立 151

一、诸夏来历及周人夷夏观念的产生 151

二、周王朝对淮夷的控制与战争 154

三、玁狁内侵及周对玁狁的防御战争 157

四、犬戎、西申及其与周王室的关系 159

第七节 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及西周的灭亡 161

一、从昭王时的衰微到厉王时的“彘之乱” 161

二、宣王的中兴与败落 164

三、西周的覆亡 167

第四章 夏、商、西周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 170

第一节 三代的“族”——居民基本的社会组织 170

一、三代各种族组织广泛存在的社会经济原因 170

二、殷卜辞、金文中的“族”及其内部结构的分析 172

三、西周时期的宗族与家长制家族 175

四、与亲属组织有关的几种制度 178

第二节 三代的阶级与阶层 181

一、统治阶级及其内部各阶层 182

二、被统治阶级 188

第三节 三代社会生活与习俗 194

一、三代人的衣食住行 194

二、重男轻女及婚冠丧葬诸习俗 198

三、教育与社会交往诸礼仪 203

第五章 夏、商、西周的精神与文化成就 208

第一节 三代的文字与典籍 208

一、甲骨文 208

二、金文 211

三、《尚书》、《诗经》、《周易》 213

第二节 夏、商、西周思想观念的演进 215

一、商人的宗教迷信 216

二、周人的天命论及其民本主张 218

三、传统伦理道德的产生 220

第三节 三代的科技、文学与艺术 222

一、科学与技术知识 222

二、文学的产生及《诗经》的艺术成就 226

三、美术、音乐 229

第六章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与社会变革 233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政治新格局 233

一、周室衰微与宗法制的解体 233

二、各大诸侯势力的膨胀 237

三、大夫——世族集团的产生及发展壮大 241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 244

一、齐桓公首霸 245

二、晋文公的霸业 247

三、秦穆公独霸西戎 249

四、楚庄王北上称霸 250

五、晋复称霸与所谓弭兵之会 252

六、吴、越的兴起及其图霸斗争 254

第三节 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257

一、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257

二、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261

三、土地、赋税、徭役制度的变化 265

第四节 春秋中后期各国政治进程及政治制度的变迁 269

一、各国大夫集团的兼并斗争 269

二、县制及其它地区行政组织的建立 273

三、官制、军制的变化及成文法的颁布 276

第五节 春秋时期的夷夏斗争及相互融合 280

一、春秋诸夷的分布与其族属渊源 281

二、诸夏同诸夷的斗争与融合 285

三、华夏民族的形成 290

第七章 战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及七雄兼并战争 293

第一节 战国七雄并立的形势及各国变法运动 294

一、七雄并立形势的形成 294

二、各国变法与社会变革 298

第二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 304

一、专制主义官僚制度的建立 304

二、郡县与乡里——地方行政系统的确立 307

三、法制的严密与完善 309

四、以征兵制为基础的常备兵制及其他军事制度 312

第三节 战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 315

一、农业暨相关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315

二、手工业、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319

三、土地、赋役制度及个体小农的生产方式 324

第四节 社会结构及风俗习惯的变迁 328

一、宗族结构的解体及姓氏制度的变化 329

二、阶级结构的新格局 332

三、衣食住行及其他社会习俗的改进 338

第五节 七国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342

一、从魏霸中原到霸权向齐的转移 343

二、从齐、秦对峙到齐、楚的削弱 346

三、从秦破赵到秦统一六国 350

第八章 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356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与老子、孔子 356

一、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与士阶层的产生 356

二、天人分离思想与重民轻神主张的产生 358

三、老子及其著作 361

四、孔子 364

第二节 战国诸子百家争鸣 368

一、士在战国时期的活跃 368

二、孟子与荀子 370

三、墨子及墨家 374

四、道家与庄子 376

五、法家与韩非 379

六、其他各学派 383

第三节 史学、文学与艺术的成就 385

一、史学的兴起及有关撰著 385

二、文学的繁荣 388

三、艺术的成就 391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 394

一、天文历法 394

二、医学 396

三、数学、物理 398

四、地理、地质 400

附录:先秦史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前瞻 403

一、1949年以前的先秦史研究 403

二、1949年至1976年“文革”结束前的先秦史研究 408

三、1976年至今的先秦史研究 413

四、问题与展望 422

索引(按笔画为序)(人名、地名、氏族名、国名、历史事件、典章制度) 4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