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金权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10062259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成果。本书作者著名党的理论创新专家和实践工作者江金权认为,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科学改革观、科学开放观、科学党建观等几方面系统概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并揭示:“发展”是主题,“以人为本”是本质和核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其要义,“全面发展”是发展目标,“协调发展”是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其本质要求,和平发展是其正确途径,健全体制机制和加强党的建设是保障等创新观点。内容创新,导向积极,对理解、宣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学术价值。
上一篇:保险案例汇编下一篇:行政法 第3卷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2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12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3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 18

(三)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过程 19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2

(一)科学发展观具有确定的内涵 22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25

(三)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28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29

(一)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0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33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36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41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协调发展的社会 42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观 42

(二)列宁的社会协调观 44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社会协调观 47

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 49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9

(二)列宁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54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56

三、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7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57

(二)列宁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60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61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和发展 65

一、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观 65

(一)发展观的源流 66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68

(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运用和发展 70

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本质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72

(一)坚持了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72

(二)坚持了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的基本原理 73

(三)坚持了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的运动的基本原理 73

(四)坚持了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基本原理 74

三、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价值取向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74

(一)在发展宗旨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74

(二)在发展根本动力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75

(三)在发展成果享有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76

四、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途径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76

(一)“五个统筹”的辩证法 77

(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 78

(三)和平发展的辩证法 79

五、科学发展观在方法论上运用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80

(一)坚持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发展 80

(二)坚持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发展 81

(三)坚持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发展 82

(四)坚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发展 82

(五)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82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84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84

(一)以人为本是胡锦涛同志的一贯思想 84

(二)以人为本是对历史上人本思想的扬弃 87

(三)提出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90

二、发展要以人为目的 92

(一)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再就业 95

(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95

(三)要维护好群众的各项权益 96

三、发展要以人为依靠 97

(一)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98

(二)建立和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机制 102

(三)形成鼓励人们创造的社会氛围 103

四、发展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4

(一)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05

(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实现 106

(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机会 106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8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 108

(一)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变主题 109

(二)科学发展就是又好又快发展 111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在发展中的地位 113

(一)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础 114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 116

三、努力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19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三农”问题 119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21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122

(四)通过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品质 124

(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25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发展 127

一、全面发展目标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 12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形成的探索过程 127

(二)坚持“四位一体” 130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1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32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33

(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134

(三)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34

(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135

(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 135

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36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136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37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38

(四)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38

(五)优先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39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40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141

(二)牢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142

(三)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144

(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145

(五)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148

(六)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149

(七)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53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确立的科学发展战略是协调发展 156

一、协调发展的内涵 156

(一)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五个统筹” 156

(二)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建设”同向、同步推进 158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160

(二)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3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63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64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164

(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65

(七)加快城镇化进程 165

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168

(一)统筹区域发展势在必行 169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 170

(三)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72

(四)加快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 173

(五)促进“中部崛起” 173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 176

一、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代际关系原则 176

(一)人类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经历的曲折历程 177

(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演进 179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182

(一)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182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88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96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发展理念 196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197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200

四、努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04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204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的唯一选择 207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条件 211

第九章 和平发展是人类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213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13

二、和平发展是人类共同利益所在 216

三、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17

(一)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需为主 219

(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220

(三)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223

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225

(一)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 225

(二)我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主张 227

(三)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贡献 230

第十章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体制机制改革 234

一、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34

(一)进一步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机制 236

(二)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36

(三)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 238

(四)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 239

二、进一步改革宏观管理体制 241

(一)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开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241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242

(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242

(四)进一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43

三、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244

(一)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244

(二)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245

四、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247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大意义 247

(二)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基本要求 249

(三)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51

(四)严格运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252

第十一章 深刻理解和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中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256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256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 256

(二)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内涵 260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 261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思想建设 262

(一)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 264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264

(三)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265

(四)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6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68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队伍建设 270

(一)当前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 270

(二)影响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272

(三)提高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的主要途径 273

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队伍建设 276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276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法 279

(三)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 283

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87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87

(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88

(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290

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作风建设 291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292

(二)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293

(三)领导干部必须弘扬新风正气,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95

附录一 发展观的思想源流 299

附录二 我国资源和资源利用状况 319

附录三 关于循环经济 33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