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城乡和谐论
城乡和谐论

城乡和谐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鼎如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1806703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城乡和谐的概念理论来源,中国城乡经济的差异与关系,城乡分配体系的区别及政策演变。
《城乡和谐论》目录
标签:城乡

第一章 城乡和谐的本质 1

第一节 和谐概念的追溯 1

一、中外古代思想家对和谐的认识 1

二、当代中国学者对和谐范畴的诠释 4

第二节 和谐概念的解读 5

一、和谐思想的内涵 5

二、和谐思想与系统论 6

第三节 城乡关系和谐的本质 9

一、城乡关系和谐的本质 10

二、城乡关系和谐的特征 12

第二章 历史和现实视野中的中国城市与乡村 16

第一节 城市、乡村的历史记忆 16

一、历史上的城市概念 17

二、历史上的乡村概念 19

第二节 城市、乡村的当代认识 21

一、规范性文件中的城市与乡村 21

二、学界众说中的城市与乡村 23

第三节 城市与乡村地域上的界限 28

一、城市的边界 29

二、小城镇是城市还是乡村 30

第三章 无法复制的城市化道路 37

第一节 中国乡村无法“终结”的历史确认 38

一、我国没有也无法复制先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的历史前提 38

二、无法复制先行工业化城市化国家的历史进程 41

第二节 中国乡村无法“终结”的现实确认 43

一、非农就业需求旺盛与就业空间相对狭小的矛盾 43

二、希望定居城市与无奈回归乡村的冲突 45

第四章 城乡关系的学术考察 49

第一节 国外城乡关系的理论概述 49

一、城市—郊区的城乡关系理论 50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城乡关系理论 53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城乡关系理论 55

四、乡村工业化的城乡关系理论 57

第二节 国内城乡关系研究的脉络 60

一、建国后的城乡关系理论 60

二、改革开放中的城乡关系研究 61

三、20世纪末期的城乡关系研究 62

四、21世纪初期的城乡统筹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63

第五章 城乡关系在紧张与缓和的交替中演进 66

第一节 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紧张 66

一、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 67

二、农村经济的衰退 69

第二节 建国后城乡关系的缓和与紧张 72

一、城乡关系的缓和时期(1949~1957年) 72

二、城乡关系由缓和到紧张(1958~1978年) 79

三、城乡关系的缓和时期(1979~1990年) 84

四、城乡关系由缓和到紧张时期(1991~) 88

第六章 城乡关系紧张的多重原因 94

第一节 城乡关系紧张的经济根源 94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导致城乡关系的紧张 94

二、偏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进程 96

第二节 城乡关系紧张的政策原因 100

一、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工业偏向 100

二、城乡发展中的城市偏向 101

三、改革成本的负担和成果的享有不对称 103

四、国民待遇中的市民偏向 103

第三节 城乡关系紧张的社会根源 105

一、“城乡分割、一国两策”的户籍制度 105

二、乡村人口膨胀,人地关系紧张 106

第七章 城乡走向和谐的经验和条件 109

第一节 城乡走向和谐的国际经验 109

一、工业化发展阶段研究概说 110

二、发达国家、地区进入工业化中期城乡开始向和谐转换 112

三、发达国家、地区促进城乡和谐的法律和政策 115

第二节 我国初具城乡走向和谐的经济条件 122

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123

二、我国经济与财政收入“双增长” 124

三、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势头的我国经济 126

四、乡村经济发展面临历史性契机 129

第三节 我国初具城乡走向和谐的政策条件 133

一、《农业法》及其修订 134

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政策 135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 136

第八章 城乡走向和谐的收入分配制度 138

第一节 城乡走向和谐的初次分配 138

一、建立有利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 139

二、建立有利于农民工的收入分配机制 145

第二节 城乡走向和谐的再分配 149

一、“支持”和“反哺”体现社会公平 150

二、城乡走向和谐的再分配机制 152

第九章 城乡走向和谐的产业结构 156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城乡关系 156

一、产业结构的分类及其演进 157

二、理性审视劳动密集型产业 159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城乡走向和谐 162

第二节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中小型企业 164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外比较 164

二、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 167

第三节 发展乡村的非农产业 169

一、美国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农业人口转移的事实 170

二、大力发展我国乡村的非农产业 171

第十章 城乡走向和谐的人文发展 177

第一节 人文发展理论框架 177

一、对主流经济理论的反思和批评 178

二、人文发展理论的建构 180

第二节 我国城乡人文发展的差距 184

一、“基本功能”的城乡差距 184

二、经济方面的功能和能力差距 185

三、社会政治方面的功能和能力差距 186

四、安全保障或防护性保障差距 187

第三节 提高乡村人文发展指数 188

一、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接近城市居民 188

二、实现城乡生活“等值化” 189

三、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192

第十一章 城乡走向和谐的文化建设 195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95

一、科学发展观是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石 196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 198

第二节 城乡文化的理性批判 200

一、西方学者对城乡文化的比较研究 200

二、中国学者对城乡文化的比较研究 202

三、城乡文化研究的理性批判 204

第三节 城乡和谐的文化建设 207

一、城市文化的反思 207

二、乡村文化的反思 209

三、城乡和谐文化的建设 210

第十二章 城乡走向和谐的公共政策 213

第一节 城乡和谐对公共政策价值的诉求 213

一、公共政策的价值构成 213

二、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价值 217

三、城乡和谐需要昭彰公共政策的价值 218

第二节 城乡和谐需要公共利益的普惠性 219

一、公共利益的本质 219

二、城市和乡村的利益属性 220

三、城乡和谐对公共利益普惠性的诉求 222

第三节 城乡和谐需要正和博弈的公共政策 223

一、零和博弈的公共政策导致城乡的不和谐 224

二、城乡和谐需要正和博弈的公共政策 226

参考书目 231

后记 2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