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百年越剧音乐新论
百年越剧音乐新论

百年越剧音乐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来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595461X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广西特色器乐。
《百年越剧音乐新论》目录

序&冯光钰 1

引&周来达 1

第一章 百年越剧音乐概述 5

第一节 越剧音乐的孕育期(—1906) 5

第二节 前50年(1906—1956)的越剧音乐 6

一、初创期(1906-1923) 6

二、转型期(1923—1936) 8

三、完善成熟期(1936—1956) 12

第三节 后50年(1956—)的越剧音乐 14

一、繁荣期(1956—1966) 14

二、沉默期(1966—1976) 15

三、新发展期(1976—) 16

第二章 越剧音乐类曲牌体的形成和化解——“合、湖”腔源系越剧男腔的渊源和兴衰 20

第一节 男腔的渊源 21

第二节 男腔的形成和[呤哦调腔]的传播(1906-1920) 30

一、越剧声腔(男腔)的诞生 30

二、越剧男腔[呤哦调腔]的传播 31

第三节 越剧男腔的发展(1920-1933) 32

一、[正宫调腔]的产生(1920) 33

二、初期[正宫调腔]的特征(1920-1923) 35

三、中期[正宫调腔]的特征(1923-1925) 38

四、后期[正宫调腔]的特征(1925—1933) 44

第四节 越剧男腔的衰落(1933—1942前)——男女混演的末期[正调宫腔] 49

第五节 对越剧男腔渊源和兴衰的几点思考 52

一、越剧男腔腔源新探 52

二、刍议“绍兴文戏”剧种名称 63

三、马潮水以及越剧的第一大音乐发展思想 65

第三章 越剧音乐的体制转换和声腔重构——[孟调]腔源系越剧女腔的形成和兴起 73

第一节 一音之改,[正宫调腔]的质变 75

第二节 女腔基本调的形成 78

一、发展徵调式唱调,形成程式性徵调式落调 80

二、引入[孟调]音乐元素,促进女腔基本调形成 84

三、[孟调]衍变为越剧女腔基本调的结果 94

第三节 越剧声腔的重构 97

一、板腔体制第一个胎儿[四工调腔]的产生和形成 97

二、越剧声腔重构的内涵 100

第四节 对越剧音乐体制转换和声腔重构的思考 104

一、关于女腔腔源的研究 104

二、越剧女腔融[孟调]为基本唱调是否有意识? 119

三、如何鉴别女腔唱段受[孟调]影响 120

四、越剧音乐史上第一次男女混(合)演,是如何解决男女嗓声差的? 123

五、施银花以及越剧的第二大音乐发展思想 127

第四章 越剧音乐机制的完善 声腔内涵的丰富——[孟调]腔源系越剧女腔的发展和繁荣 146

第一节 越剧音乐新体制内部存在的问题 147

第二节 越剧音乐内部机制的完善——解决新音乐体制内部存在问题的办法 149

一、同一声脉和谐机制的建立 150

二、不同声脉和谐机制的建立 157

第三节 女子越剧声腔内涵的丰富 158

一、新调腔的产生 158

二、越剧流派唱腔的形成——女子越剧[孟调]腔系声腔之成熟 166

三、越剧女腔基本构架和多元音乐成分格局的形成 174

第四节 对女子越剧完善音乐机制、丰富声腔内涵问题的思考 175

一、越剧声腔发育之欠缺 176

二、越剧过门音乐对越剧音乐发展的影响 181

三、袁雪芬与越剧的第三大音乐发展思想 189

第五章 越剧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碰撞——越剧音乐的创新发展 200

第一节 对越剧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和谐发展情况的回顾 202

第二节 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寻找和创建越剧音乐伴奏系统 206

第三节 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丰富越剧音乐创作手法 208

第四节 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拓展越剧音乐的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 211

一、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拓展越剧音乐的艺术形式 211

二、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拓展越剧音乐的传播方式 216

第五节 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探索越剧的唱法 217

第六节 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创建越剧音乐创作机制 220

一、越剧音乐创作机制和越剧生存发展的现状 221

二、越剧音乐创作机制的发展和演变 223

三、越剧音乐创作机制发展演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227

四、如何应对 233

第七节 刘如曾其人及越剧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和谐发展的音乐思想 239

一、刘如曾其人 240

二、越剧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和谐发展的音乐思想 244

第六章 百年越剧音乐理论建设 246

第一节 实践中的实验性研究 247

第二节 越剧音乐的理论研究 247

一、萌芽期(1938—1949) 247

二、草创期(1949—1957) 249

三、发展期(1957-1965)(第一高潮) 250

四、繁荣期(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第二高潮) 251

五、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252

第三节 越剧音乐理论研究成果 253

一、文献研究成果 253

二、技法研究成果 255

三、创新发展研究成果 256

四、越剧音乐理论研究的不足 256

第四节 对《中国音乐词典》等典籍有关越剧音乐词条释文的商榷 257

第七章 越剧音乐的基本特性 267

第一节 音乐体制的时段性 267

第二节 声腔类别的本土性 267

第三节 腔源和音乐成分的多样性 272

一、越剧是个多腔源的剧种 272

二、越剧音乐成分的多样性 274

第四节 传承的交叉性、交融性、交替性 275

第五节 女腔基本调的隐匿性、唯一性、派生性 277

一、女腔基本调的隐匿性 277

二、女腔基本调和腔源的唯一性 279

三、女腔基本调的派生性 286

第六节 女腔音乐结构与文辞结构的对应性 287

一、女腔音乐结构与文辞结构对应性的形式 287

二、越剧女腔音乐结构与文辞结构的对应性 289

第七节 调式的双重性和音阶的多样性 293

一、越剧音乐的多音阶特点 294

二、越剧音乐运用多音阶特点的规则及其意义 299

第八节 行当唱腔的同一性 305

第九节 唱腔落音、过门、起腔落调的程式性 307

一、落音的程式性 308

二、过门的程式性 314

三、起腔落调的程式性 316

第十节 板式、调式转换的自由性 316

一、板式与板式的转换 316

二、板式与调式的转换 318

第十一节 不同调腔的互容性 318

第十二节 越剧声腔沿革的阶段性 319

一、分段研究之现状 320

二、分段现状之不足 321

三、分段之我见 323

第八章 “越、孟”合流论 326

第一节 “越、孟”合流的背景 327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音乐制度 328

二、越剧形成的背景 329

三、越剧音乐形成的背景 334

四、管窥2500年孟姜女音乐的流播 337

五、[孟调]在江浙的传播及嵊县的文化环境 355

六、“越、孟”双方的需求 359

七、“越、孟”合流潜在的审美意境 363

第二节 “越、孟”合流对越剧音乐的影响 366

一、合流对流派唱腔曲调的影响 366

二、合流对“三花一娟丹”唱腔曲调的影响 380

三、合流对流派唱腔曲调影响的方式、技巧 383

四、合流对越剧女腔曲调影响的形式 402

第三节 对“越、孟”合流现象的思考 404

一、合流——发展传统音乐的音乐思维和技术手段 404

二、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407

不能结束的结束语 411

主要参考文献 415

[附录]百年越剧音乐文献目录索引 417

后记 4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