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 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调查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文荣,黄祖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0465483
- 页数:343 页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转型与中国的转型时期 1
一 社会学中的社会转型概念 1
二 发展经济学中的经济转型概念 4
三 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与转型时期 8
第二节 农民、农民工等相关概念 9
一 农民 9
二 农民工 11
第三节 人口迁移与市民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一 国外的人口迁移理论 13
二 国内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相关研究 18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方法 29
一 研究思路与目的 29
二 研究方法 30
三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31
第二章 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 33
第一节 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类型概述 33
一 国际上不同类型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 33
二 世界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共性 35
三 世界各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差异性 36
第二节 英美日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37
一 英国 37
二 美国 42
三 日本 46
第三节 亚洲国家和地区转型时期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49
一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49
二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55
第四节 巴西应对“拉美转型陷阱”的努力及启示 65
一 拉美国家的“转型陷阱”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 65
二 巴西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8
三 应对“转型陷阱”的努力及其效果 74
第五节 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经验与启示 83
一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 83
二 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是不均匀的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 85
三 农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87
四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有效性与土地政策密切相关 88
五 城市化进程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89
六 城市建设必须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适应 91
七 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防止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通货膨胀 92
第三章 中国农民工问题产生的背景 93
第一节 中国农民工阶层产生的背景 93
一 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一般原因 93
二 中国农民工群体形成的特殊背景 95
第二节 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历史与现状 100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1978年:人口流动的停滞阶段 100
二 1979—1988年:农民工小规模出现和流动阶段 101
三 1989—1994年:民工潮的冲击阶段 102
四 1995年以来:较为平稳、有序的大规模流动 104
第三节 农民工的贡献与代价 107
一 农民工作出的重大贡献 107
二 农民工付出的沉重代价 113
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与人口迁移 117
一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 117
二 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迁移 122
第四章 长三角16城市农民工的现状 129
第一节 调查方法与样本 129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农民工基本情况 130
一 来源地分布 130
二 年龄分布 132
三 婚姻状况 132
四 在本地的时间 133
五 受教育程度 134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及问题 134
一 就业状况 134
二 支出状况和居住状况 138
三 社会保障与劳动保护状况 140
四 子女教育状况 141
五 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143
六 人际交往情况 144
第四节 长三角各城市农民工管理与服务的做法与经验 146
一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146
二 协调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而努力 149
三 加强与农民工流出地政府的合作,共同做好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150
四 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主体意识,实现农民工的自我管理 152
五 全方位关心农民工生活,提高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154
第五节 结论 155
一 农民工迁移以近距离为主,远距离迁移则地域特征明显 155
二 中学文化程度的青壮年是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主体 156
三 家庭整体迁移正在成为农民工迁移的主要形式 157
四 进城农民工大多在次属劳动力市场就业 157
五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健全 157
六 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157
七 农民工对现有工作岗位有较强的不安全感 158
八 农民工的住房有一定的改善趋势,但整体情况还令人担忧 158
九 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158
十 农民工普遍十分重视子女教育问题,但教育现状还无法令人满意 159
十一 近年来各地在农民工管理和服务上已经创造了很多经验 159
第五章 未进城农村居民的进城决策 160
第一节 影响农村居民迁移决策行为的因素选择 160
一 农村居民的个体特征变量 161
二 农村居民的家庭特征变量 162
三 农村居民所在社区的社区变量 162
第二节 农村居民迁移决策模型分析 162
一 舒尔茨的“成本—收益”理论 163
二 唐纳德·博格的“推力—拉力”理论 163
三 农村居民迁移决策模型 164
第三节 抽样调查样本选择 165
一 模型设定 166
二 影响农村居民迁移意愿的变量特征描述 166
三 模型估计结果实证分析 168
第四节 社会、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迁移行为的影响 173
第五节 结论 174
一 年轻一代的农村居民具有更强烈的进城意愿 175
二 农民是否进城往往是家庭共同而非个人决策的结果 175
三 农村地区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农民市民化的基础 175
四 城市社会网络关系影响农村居民迁移决策 175
五 性别差别对农村居民迁移决策无明显影响 176
六 户籍制度的负面影响依然制约农村居民进城 176
第六章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入度 177
第一节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适应性 177
一 经济层面的适应性 178
二 社会层面的适应性 178
三 心理和文化层面的适应性 179
第二节 市民对农民工的接受度 181
一 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关注度 181
二 市民了解农民工的主要渠道 181
三 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友好程度 182
四 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评价 182
五 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政策的看法 183
第三节 城市适应性与农民工个体特征关系 183
第四节 城市适应性与农民工留城意愿 191
第五节 结论 194
一 长三角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性正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还很低下 194
二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具有渐变性和长期性特点 195
三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195
四 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态度存在理解与排斥的矛盾心态 196
五 媒体对农民工问题的正确引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6
六 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性程度对他们的定居决策有重要影响 196
第七章 在城农民工的留城意愿 197
第一节 研究设计 197
一 特征变量与影响因素选择 197
二 所用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199
三 模型选择 200
第二节 留城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201
一 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201
二 留城意愿Logistic回归模型 209
三 相关自变量的回归分析 214
第三节 估计模型结果分析 215
一 个体特征变量和经济地位变量对留城意愿的影响 215
二 社会网络变量对留城意愿的影响 217
第四节 结论 218
一 多数农民工对是否留城定居犹豫不决 218
二 受教育程度与留城定居倾向呈正相关 219
三 农民工的留城意愿与年龄呈“U”形关系 219
四 经济收入对留城定居倾向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220
五 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更倾向于留居城市 220
六 家庭是农民工是否留城定居的重要影响因素 221
七 关系网络和社会环境对农民工留城定居有重要影响 221
八 城乡二元结构仍是阻碍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制度性因素 222
第八章 基于农民工迁移行为的城市化道路研究 224
第一节 农民对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实证分析 225
一 抽样调查样本的总体概况 225
二 农民选择的城市化道路 226
三 影响农民选择城市化道路的因素分析 226
四 实证模型采用的分析方法 228
五 变量分析与描述 228
六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229
第二节 未迁移农民和已迁移农民的比较分析 235
一 未迁移农民和已迁移农民选择迁移城市类型的比较 235
二 未迁移农民和已迁移农民的特征比较 237
三 未迁移农民和已迁移农民对目标城市的选择原因比较 239
第三节 结论 242
一 小城镇对长三角地区农民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242
二 中等城市是当前长三角农村居民迁移的首选 242
三 文化程度和收入愈高的农民迁到大城市的愿望愈强烈 243
四 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民选择迁移城市的首要因素 243
第九章 农民工迁移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 244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女性迁移意愿及迁移行为分析 246
一 样本介绍 246
二 农村妇女迁移意愿分析 246
三 已进城妇女的迁移行为分析 256
第二节 女性与男性迁移行为的比较分析 262
一 女性与男性特征变量的比较分析 262
二 女性与男性家庭变量的比较分析 265
三 女性与男性迁移原因的比较分析 266
四 女性与男性迁移后生活现状的比较分析 270
第三节 结论 274
一 女性在迁移时更加重视子女教育问题 274
二 女性进城就业更加依赖亲友或中介机构,就业领域相对集中 275
三 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农村妇女更倾向于迁移 275
四 外出打工年限对农村妇女迁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75
五 经济仍然是影响农村女性迁移的重要因素 275
第十章 中国农民工供求关系变化及其理论与政策含义 276
第一节 中国农民工供求关系估算 276
一 农民工总体供求情况 276
二 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现状看农民工供求关系 279
第二节 理论解释与判断 281
一 两个经典理论模型 281
二 对中国农民工供求及迁移的理论分析 284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含义 292
一 我国农民工供给总体上还有较大过剩,但结构性矛盾已经显现 292
二 刘易斯模型仅能解释第一阶段的我国农村人口转移或迁移 293
三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使刘易斯的“拐点”不会自动到来 293
四 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是进入刘易斯模型第二阶段的关键 294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298
一 农民工的重大贡献和已经付出的沉重代价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98
二 制度障碍仍然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300
三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304
四 子女教育问题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06
五 农村劳动力分散型和多层次的转移模式具有良好效果 309
六 “中间化”的城市化道路能较好地适应长三角的区域特点 312
七 发展中国家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 316
八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18
九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民工管理与服务中应各司其职 319
十 在农民工管理和服务中,地方政府之间的治权交易能起到较好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321
十一 社会工作的界入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325
十二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将贯穿整个社会经济转型时期 328
参考文献 331
- 《长三角雾霾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决策及联动防治机制研究》叶春明著 2019
- 《宅基地“三权分置”中农民分享退地增值收益研究》王兆林 2019
-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曾莉主编 2020
- 《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单长青,李甲亮,隋涛等著 2019
- 《115个三角问题 来自AwesomeMath夏季课程》(美)蒂图·安德雷斯库 2019
- 《活动日记录 中国农民田间学校》吴建繁著 2017
- 《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读本》张志勇,李莉,张翠英著 2018
- 《珠江三角洲环境有机污染物概论》郭勇斌,彭婧煜,黎婉雯责编;曾永平 2019
- 《“秋水春山”长三角水彩画联展作品集》许江主编 2019
- 《农民抗战丛书要目》杨村彬著
- 《人生幸福密码 精装版》陈进辉著 2017
- 《厉害是攒出来的》刘杰辉著 2019
- 《可持续发展与化工绿色物流研究》何玲辉著 2012
- 《福州话字词笔记》马书辉著 2019
- 《有机光伏材料的模拟、计算与设计》郑绍辉著 2019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张仲实译本考》刘曙辉著 2019
- 《图式法与形而上学奠基》仲辉著 2019
- 《神在人间的时光》陈喜辉著 2019
- 《霍去病》胡辉著 2019
- 《让金融回归本义》毛志辉著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