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  第2版
政治经济学  第2版

政治经济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维达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40158825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面向21世纪经济学专业主要课程教材《政治经济学》的修订版。该书第一版于1999年出版。本书将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近年来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伟大实践,对原教材进行更新、充实和完善。修订版将配学习课件和供教师教学使用的教学课件。
《政治经济学 第2版》目录

导论 1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0

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13

第一篇 商品经济 18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8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18

一、自然分工 18

二、自然经济的产生 19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0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22

一、社会分工 22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23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24

第三节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 25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25

二、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26

第二章 商品 29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 29

一、使用价值 29

二、交换价值 30

三、价值 31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32

一、具体劳动 32

二、抽象劳动 33

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33

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 34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4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36

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36

第四节 价值规律 37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37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37

三、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8

第三章 货币 41

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41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1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43

三、一般价值形式 44

四、货币形式 45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 46

一、货币的职能 46

二、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48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50

一、货币流通规律 50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51

第四节 信用 53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53

二、信用的形式和社会信用体系 54

三、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57

第二篇 经济制度 6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6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 60

一、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60

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 63

三、资产阶级革命 65

第二节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66

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 66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68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69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71

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 73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 74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74

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75

三、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78

四、借贷资本和利息 79

五、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80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和两极分化 83

一、资本积累的源泉 83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84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85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89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89

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89

二、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中引起垄断 91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94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7

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97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99

三、资本主义国有制的性质 10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105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05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 107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108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13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崭新的社会制度 113

二、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选择 114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118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118

二、社会主义与解放、发展生产力 118

三、社会主义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20

四、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 1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21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121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国有制形式 122

三、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合作经济 12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25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和按劳分配 125

二、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127

三、按劳分配和消除两极分化 129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1

一、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131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 135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35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13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140

一、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 140

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41

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14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46

一、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146

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147

三、社会主义阶段向未来共产主义阶段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48

第三篇 经济运行 152

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 152

第一节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152

一、资源配置方式 152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和市场经济体制 153

三、国家宏观管理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156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158

一、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58

二、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6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1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64

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 164

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国际比较 168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 173

第九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 176

第一节 市场和供求 176

一、市场的买方与卖方 176

二、市场需求:需要和市场需求及其弹性 177

三、市场供给:生产和有效供给及其弹性 179

四、资源配置与效率 181

第二节 市场和价格 182

一、价值和价格 182

二、公共品价格和市场竞争价格的形成 184

三、价格调节机制和价格管理政策 185

第三节 市场竞争 187

一、市场竞争及其功能 187

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 188

三、市场竞争和风险 190

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反不正当竞争 191

第四节 市场体系 192

一、市场体系构成 192

二、商品市场 193

三、生产要素市场 194

第五节 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 200

一、市场秩序和规则 200

二、市场组织 201

第十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04

第一节 市场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204

一、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 204

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205

第二节 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 206

一、财产所有制、财产所有权和产权 206

二、产权制度和微观经济运行 209

三、市场经济和产权的可交易性 211

第三节 企业制度 214

一、企业财产制度 214

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217

三、企业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 221

四、企业的资本筹集和运用 223

第四节 企业资本循环和周转 224

一、企业资本形态和资本循环 224

二、企业资本周转 226

三、资本保值增殖和企业再生产 227

第五节 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 229

一、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 229

二、企业经营机制 229

三、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 231

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235

第六节 农户经济行为和居民经济行为 236

一、农户的经营目标和经济行为 236

二、我国农村集体和农户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8

三、居民的收入行为 239

四、居民消费、储蓄和投资 239

第十一章 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 244

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244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244

二、生产和资本国际化 249

三、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51

四、中国经济建设的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 254

第二节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价格、汇率和关税 255

一、世界市场价格与国际价值 255

二、世界货币和汇率 259

三、国际收支和关税 261

第三节 对外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 263

一、内向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263

二、利用两种资源和开拓两种市场 265

三、对外进出口贸易 265

四、资本、技术、劳务在国际间的流动 266

五、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269

第十二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274

第一节 社会总产出和社会总供给 274

一、社会总产出 274

二、社会总产出结构 276

三、社会总供给及影响因素 278

第二节 社会总需求及其形成 279

一、社会总需求的内涵 279

二、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281

三、社会总需求的结构 283

四、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285

第三节 社会总供求的非均衡成因分析和平衡条件 287

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非均衡及其成因分析 287

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的条件 288

第四节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政府监管 291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291

二、宏观调控目标 295

三、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 297

四、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加强政府监管 301

第四篇 经济发展 308

第十三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308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08

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 308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09

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10

四、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12

五、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两大部类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14

第二节 经济增长 316

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 316

二、社会再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 317

三、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318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319

一、财富、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 319

二、经济增长和要素生产率 321

三、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322

第四节 经济增长方式 324

一、经济增长方式类型 324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325

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 326

一、市场经济和经济周期 326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 327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性 328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和基本途径 330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34

第一节 经济发展 334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34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335

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36

四、中国科教兴国战略 339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340

一、二元经济的涵义 340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41

三、中国逐步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新型工业化 342

第三节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348

一、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 348

二、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 349

三、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 350

第四节 地区经济和协调发展 351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51

二、地区经济分工和结构优化 353

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协调发展 354

第五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56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性 356

二、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 357

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58

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59

第六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60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容 360

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原则 361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