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宗贤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3317378
- 页数:483 页
第一章 齐鲁先民与华夏文化 1
第一节 沂源猿人与齐鲁先民 1
一、沂源人 2
二、新泰人 4
三、东夷人 6
第二节 东夷古国与少吴之墟 12
一、太昊 12
二、少昊 14
三、蚩尤 17
四、炎帝及其后裔所立之国 19
五、其他东夷古国 21
第三节 夷夏之争与商奄之民 27
一、夏初夷夏之争 27
二、夏商两代的夷夏关系 30
三、周初夷夏之争 31
四、商奄之民 35
第二章 齐鲁文化的分野与鲁文化范畴 38
第一节 周初分封、齐鲁立国与鲁文化的形成 38
第二节 齐之为齐与鲁之为鲁 45
第三节 齐文化、鲁文化与齐鲁文化 50
第四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齐鲁文化的不同氛围和特点 60
一、齐、鲁各属不同的文化类型 60
二、齐鲁两国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不同 61
三、齐鲁两国经济政策、政治方针、民俗风情的差异 64
四、齐、鲁之间思想学术文化的不同 67
第五节 稷下学宫与齐鲁文化 76
一、齐学和鲁学的渊源及冲突 76
二、齐、鲁之学在稷下学宫的融合 79
第六节 齐鲁文化的碰撞、汇合与传统主流文化 84
第三章 鲁国概况及鲁文化的地域范畴 94
第一节 鲁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94
第二节 鲁国在周初封国中的特殊地位 96
第三节 鲁国的政治历史状况 99
一、鲁国的发展与强盛 99
二、三桓专政与家臣执政 102
三、鲁国衰亡 106
第四节 鲁国的重农经济 109
第四章 鲁国宗周的文化传统 113
第一节 文王与周公 114
一、文王 114
二、周公 118
第二节 宗周礼乐文化 123
一、宗周礼乐文化——西周的制度文化 123
二、鲁文化与周文化的关系 130
第三节 宗法贵族政治体制 136
第四节 鲁国宗庙祭祀制度 141
一、祭祀的原则 142
二、祭祀的对象 143
三、祭祀的时间 147
第五节 鲁国的礼乐传统 147
一、鲁国礼乐传统的形成 148
二、鲁国礼乐传统的特点 149
第五章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54
第一节 孔子的家世与生平 154
一、殷商后裔 154
二、幼志于学 156
三、初离鲁国,广泛学习、施教 157
四、仕鲁为政 159
五、周游列国 159
六、返回鲁国,整理文献 161
第二节 孔子对殷周思想文化的继承 162
一、上古时代的神权统治 162
二、殷周之际的思想转换 165
三、孔子对殷周思想的继承 170
第三节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与礼 171
第四节 孔子的忠孝信义观 180
第五节 孔子的天命观 187
一、回避天命 188
二、畏天命 189
三、知天命 190
第六节 孔子与儒家经典——《六经》 192
一、《诗》 193
二、《书》 195
三、《礼》 197
四、《乐》 198
五、《易》 200
六、《春秋》 202
第七节 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04
第六章 孔门弟子及左丘明 207
第一节 左丘明与孔子 207
第二节 《左传》与《春秋》、《国语》 211
第三节 孔门弟子概述 214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成就 214
二、孔门弟子举要 216
第四节 子夏、子游、曾参对孔子思想学说的传播 225
一、子夏对儒家文化传承的贡献 225
二、子游对礼学的贡献 229
三、曾子传《孝经》 233
第五节 孔氏家学 237
一、《孔子家语》 238
二、《孔丛子》 240
第七章 墨子与墨家学派 242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墨显学 242
第二节 墨子生平及著述 246
一、墨子生平 246
二、墨子的著述 248
第三节 墨子的思想学说 249
一、先秦及汉代诸家对墨子的评述 249
二、《墨子》一书的主要思想 252
第四节 墨家对儒学的批判 263
一、关于“亲亲”、“尊贤” 263
二、关于“有命” 264
三、征引晏婴批儒之语 265
四、对孔子之行为的非难 265
第五节 墨家学派与《墨经》 268
一、墨家学派 268
二、《墨经》 270
第六节 几点结论 278
第八章 孟、荀对鲁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279
第一节 子思与思孟学派 279
一、思孟学派的由来 279
二、子思的生平与著述 280
三、子思学术思想的主要倾向 288
第二节 孟子及其思想学说 296
一、孟子的生平与著述 296
二、孟子的思想学说 301
第三节 周、孔、墨、孟奠定了邹鲁文化的基本格局 311
一、周公——鲁文化的起始与源头 311
二、孔子对鲁文化的贡献 312
三、墨子对鲁文化的贡献 312
四、孟子对鲁文化的贡献 313
第四节 荀子对儒家思想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313
一、荀子生平与游学 313
二、荀子的著作 317
三、荀子对鲁文化中儒家思想学说的继承与弘扬 318
第五节 荀子对儒学典籍的传承及对诸家思想学说的融合 329
一、荀子对儒学典籍的承传 329
二、荀子与先秦文化的交融 332
第九章 儒学独尊与齐学鲁学的斗争融合 335
第一节 焚书坑儒与鲁文化的遭际 335
第二节 齐鲁儒生与经学传承 337
一、《诗》的传承 338
二、《书》的传承 339
三、《易》的传承 340
四、《礼》的传承 341
五、《春秋》的传承 342
第三节 鲁文化与汉初政治 344
一、叔孙通制礼 344
二、陆贾说《诗》、《书》 346
三、礼葬鲁公与汉高祖祀鲁 348
四、黄老学派与儒学 350
第四节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及其融合型儒学 353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53
二、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改造 355
第五节 儒家经学中鲁、齐文化的分野 359
一、鲁文化与古文经学 360
二、齐文化与今文经学 361
第六节 郑玄对今古文经学的统一及齐、鲁文化的融合 363
一、郑玄生平 363
二、今古文经学及齐、鲁文化的融合 365
三、郑氏经学的一统时代 367
第十章 异彩纷呈的鲁文化 370
第一节 文庙与建筑艺术 370
第二节 教育与书院 377
第三节 科技、农学、手工业 384
第四节 文学、艺术 390
第五节 宗教、民俗、风情 402
第十一章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鲁文化 409
第一节 汉代以后山东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409
第二节 魏晋名士与唐代思想家 413
一、魏晋名士王弼 413
二、反佛斗士何承天 418
三、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423
四、吕才的无神论与社会思想 426
第三节 石介与宋初三先生 428
一、理学先驱——宋初三先生 428
二、以扶持道统自任的石守道 429
三、孙复与《春秋尊王发微》 431
四、胡瑗——创“明体达用”之学的教育家 434
五、邢昺、孙奭对经学的贡献 436
第四节 明代阳明心学的山东传人 438
一、穆孔晖 438
二、张后觉、孟秋 439
三、王道 441
第五节 清代山东经学家 443
一、张尔岐 443
二、桂馥、孔广林 444
三、郝懿行、王筠 446
第十二章 鲁文化与现代化 448
第一节 近现代儒学地位的变迁 448
一、清末至近代“尊孔读经”与新式教育之争 448
二、康有为倡立孔教运动 451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 453
四、文革中的曲阜 456
第二节 牟宗三与中国现代新儒家 458
一、东西文化冲突背景下新儒家的文化归根意识 458
二、牟宗三在现代新儒家中的地位与贡献 460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大陆的儒学复苏及山东曲阜的儒学研究 464
第四节 孔子思想在世界 466
一、儒学在东亚的传播 466
二、儒学在东南亚的传播 469
三、儒学在西方的传播 471
第五节 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 473
一、中国文化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显学 474
二、儒家伦理中的普世因素 477
三、多元复合型的儒家文化新形态 480
后记 481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济南的冬天 部编教材指定阅读》老舍著 2018
- 《遇见另一个台儿庄》曾丹著 2013
- 《白手起家 一个草根的十年奋斗史》蝉禅著 2013
-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 清中 1》许宏泉编 2013
-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 晚清卷 1》许宏泉编 2013
- 《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 2013》本社编 2013
-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82 四川唐宋佛教造像研究 巴中南龛摩崖造像艺术研究 济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调查与初步研究 炳灵寺一六九窟塑像与壁画的年代》星云大师监修;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永明,永进,永本,满果,满耕编辑 2003
- 《我与齐鲁书风》陈锡山编著 2011
- 《暨南史学 第8辑》马明达,纪宗安主编 2013
- 《抗日黄金》李小峰著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