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保春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1023431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利用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填补乐先秦封国历史地理研究的空白,拓展其研究领域。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意义 1

一 晋国疆域核心区——晋南、晋西南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 1

二 晋国历史地理的系统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

三 晋国历史地理是包括晋国史、晋文化考古等在内的晋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四 总结晋国历史地理方面的成果是晋文化研究向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3

第二节 目前晋国历史地理的研究状况 3

一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总体现状 3

二 几个讨论较多的晋国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5

第三节 研究范围界定 12

一 时间界定 12

二 空间界定 13

三 研究内容及相关说明 14

1.主要研究内容 14

2.研究的深入层次及相关说明 16

第四节 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材料获取 16

一 研究视角 16

二 研究方法 18

三 材料汲取 23

第一章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30

第一节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环境 30

一 地质状况(晚新生代以来) 30

1.临汾地区 31

2.运城地区 33

二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地貌概况 35

三 西周至春秋战国之交晋国疆域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状况 38

第二节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政区地理沿革 39

一 郡县制以前晋地历史地理状况 40

1.传说时代 40

2.都鄙制和分封制时期 40

二 晋国设县以后晋地政区地理沿革 42

1.春秋战国时期 42

2.汉——清时期 43

第二章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地理单元分区 47

第一节 以自然地貌特征为标准的分区 47

第二节 自然地貌特征和人文因素相结合的地理单元分区 48

一 前人在地理分区上的研究 48

二 我们对晋国疆域核心区所做的地理单元分区 50

1.峨嵋岭—绛山一线在地理分区中的作用 51

2.晋国疆域核心区的地理单元分区 55

第三章 叔虞封唐的历史地理问题 73

第一节 始封前的晋南及晋西南 73

一 传说及夏商时期 73

1.传说时代 73

2.夏商时期 75

二 商周之际 81

1.史籍所反映的晚殷、商周之际晋西南的人文地理形势 81

2.甲骨文材料反映的晚殷晋西南政治地理形势 86

3.叔虞封唐之前晋西南、晋南的国族 88

第二节 晋始封地研究 109

一 晋始封地研究史 109

1.先秦时期有关叔虞封唐的文献记载 111

2.秦汉——南北朝时期 111

3.隋唐——宋元时期 115

4.明清时期 117

5.近代(辛亥革命)以来 123

二 考古工作深入以来学者对晋始封地的认识 127

第四章 晋国的都城和县邑 137

第一节 晋都城 137

一 前人对晋都数量及其迁徙的认识 137

1.考古学兴起以前的认识 137

2.山西省考古工作深入开展以来学界关于晋都问题的讨论 141

二 我们对晋都问题的探讨 146

1.唐地考 146

2.曲沃辨 148

3.绛、翼 154

4.晋都新田及其名义 155

5.晋都的嬗变 159

第二节 晋国县制的概况 161

一 晋县及其数量 161

二 晋县的分布 163

1.文献所见晋县 163

2.由古文字资料所反映的三晋置县透视春秋晋县 173

第五章 晋卿大夫和其他族姓的地理分布 188

第一节 晋六卿的封邑及领地 188

一 晋范氏 188

1.晋范氏的由来 188

2.范氏先后所拥有的地域 190

二 晋中行氏及其领地 199

1.中行氏之由来 199

2.中行氏领地 200

三 知(智)氏之由来与其采邑 204

1.知(智)之由来 204

2.知氏的采邑 204

四 赵氏及其领地 209

1.赵氏的由来及其世系 209

2.赵氏的城邑及领地 209

五 韩氏的由来及其地域 212

1.韩氏的由来及其世系 212

2.韩氏的采地 213

六 魏氏的由来和领地 214

1.魏氏的由来及其世系 214

2.魏氏的封邑和居地 214

第二节 晋六卿以外卿族或族姓的地理状况 215

一 晋祁氏 215

1.祁氏之由来及其地望 215

2.祁氏之食邑 217

二 羊舌氏及其领地 224

1.羊舌氏之来历 224

2.羊舌氏采邑 224

三 董氏及其居地 228

四 先氏的概况 229

五 柏(伯)氏的概况 230

六 狐氏的概况 231

七 箕姓的概况 231

八 籍姓的概况 231

九 蒯姓的概况 231

十 令狐氏的概况 231

十一 栾氏的概况 232

十二 郤氏的概况 232

十三 胥氏的概况 232

第六章 晋国的疆域和交通状况 238

第一节 晋国疆域的变迁 238

一 叔虞初封至武侯、穆侯时期 239

二 穆侯以降至文公时期 241

1.晋穆侯、晋文侯时期 241

2.晋昭侯、晋武公、晋献公时期 242

3.晋惠公、晋文公时期 248

三 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时期 249

四 晋平公、晋昭公、晋顷公、晋定公时期 254

第二节 晋国交通古道的地理分布概况 258

一 叔虞初封时自宗周至唐的可能路线 258

二 晋国与外界联系的通道 259

1.晋西南西面三条渡河通道 259

2.晋西南南向渡河通道 259

3.晋地南出的道路 259

4.晋地东去的道路 260

5.晋地南北向道路 260

6.晋吴往来之道 260

三 晋国内部的通道 260

1.晋西南东面的交通 260

2.晋地南北向道路 260

3.晋西南与晋东南的交通联系 261

4.晋邦之地与南阳、东阳之交通 261

四 晋公子重耳出亡路线考 261

第七章 晋国军事地理简况 266

第一节 战争地理 266

一 晋献公以前战争的地理分布 266

二 晋献公、惠公、怀公时期战争的地理分布 269

三 晋文公至晋成公时期战争的地理分布 272

四 晋景公、厉公、悼公、平公四世复霸前后战争的地理分布 277

五 晋昭公、顷公、定公、出公时期战争的地理分布 284

六 晋余世战争的地理分布 288

第二节 会盟和大蒐(搜)地理 289

一 会盟地点的地理分布 289

二 大蒐(搜)地理 297

结语 301

附录一 晋国有铭青铜器一览表 305

附录二 本书所引用甲骨金文书目及简称 310

参考文献及论文资料 312

后记 335

图一 晋国及其周围的自然地理形势图 36

图二 晋南、晋西南地理单元分区示意图 56

图三 晋始封地诸说地望示意图 110

图四 晋都新田遗址示意图 143

图五 晋都分布示意图 145

图六 晋范氏采邑分布及败退趋向图 191

图七 瓜衍之县示意图 194

图八 春秋晋荀、郇、栎地(范文子邑)示意图 196

图九 晋中行氏采邑分布及败退趋向图 202

图一○ 春秋晋知氏知地示意图 205

图一一 晋辅氏位置图 206

图一二 春秋晋祁县示意图 218

图一三 春秋晋平陵、平陵县位置示意图 220

图一四 春秋梗阳邑、梗阳乡、梗阳县示意图 221

图一五 春秋晋涂水乡、涂水邑、涂水县示意图 222

图一六 春秋晋祁氏领地所分的七县位置图 223

图一七 杨氏、杨县、杨侯国示意图 226

图一八 晋羊舌氏采邑位置图 228

图一九 晋穆侯时期晋国的疆域图 240

图二○ 晋献公时期的晋国疆域 247

图二一 五鹿示意图 250

图二二 晋惠公、文公时期晋国的疆域范围 251

图二三 晋襄公末期晋国的疆域状况图 252

图二四 晋灵公至景公时期晋国的疆域状况图 253

图二五 晋厉公、悼公时期晋国的疆域状况图 254

图二六 晋平公时期晋国的疆域状况图 256

图二七 晋国末期的疆域状况图 257

图二八 晋公子重耳流亡形势图 263

图二九 晋献公以前晋国主要战争地理分布图 268

图三○ 晋献公、惠公、怀公时期的战争地理分布图 270

图三一 晋文公至晋成公时期的战争地理分布图 273

图三二 晋景公、厉公、悼公、平公时期的战争地理分布图 279

图三三 晋昭公、顷公、定公、出公时期的战争地理分布图 285

图三四 晋国会盟及大搜地理分布图 2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