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解释的理论与方法
刑法解释的理论与方法

刑法解释的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艳霞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3678542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法律解释是现代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书首先讨论了在解释者具有主体性的前提下,刑法解释理论应当进行怎样的转变,并且讨论了如何从具体方法上保证正当(合法又合理)的解释结论。
《刑法解释的理论与方法》目录

导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从法律解释的普遍性看法律解释的重要性 3

【案例1】清华大学学生刘某某伤熊案 3

【案例2】张老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8

三、从法律适用、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关系看法律解释的重要性 10

四、问题的意义 15

五、问题的研究现状 16

六、本书的内容与创新 19

七、本书的结构与重要术语的界定 22

第一章 哲学诠释学与法律诠释学 25

第一节 出释入造——方法论诠释学向本体论诠释学的发展 25

一、诠释学与解释学 25

二、注释学的两次重大发展 26

三、理解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加达默尔对哲学诠释学的发展 32

四、现代哲学诠释学主要观点综述 35

第二节 哲学诠释学和方法论诠释学矛盾的消解 36

一、两者并不冲突 36

二、两者应当且可以互相促进 38

第三节 释造兼顾——哲学诠释学影响下的法律解释理论 40

一、传统的法律解释学的发展 41

二、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学(诠释学)的发展 44

第四节 从主客体性到主体间性——法律解释学应当进行的转变 49

一、强调主体间性的法律论证理论 49

二、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50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对法律解释学的重要意义 54

四、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 56

五、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对法律解释学的重要意义 59

六、从主客体性到主体间性——法律解释学应当进行的转变 60

第二章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观(目标) 63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重要意义 63

一、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最终制约作用 63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作用之比较 64

【案例3】辞职员工被禁止进入公司所在大楼案 65

【案例4】拐卖14周岁以上男性案 65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起源考证 68

一、对《大宪章》第39条的不同翻译 68

二、对罪刑法定原则起源的争论 72

三、罪刑法定原则在两大法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74

第三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及其变化 75

一、传统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75

二、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79

三、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81

第四节 罪刑法定原则地位的变迁 86

第五节 罪刑法定原则内容的变迁 88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 89

【案例5】芝加哥市诉莫拉雷斯等(City of Chicago v.Morales,et al.,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527 U.S.41 1999) 98

【案例6】王某在被治安拘留期间自首案 102

【案例7】李某盗窃被改判一案 105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 110

三、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与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112

四、笔者的观点 114

第六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分析 116

一、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118

二、法的价值的不同含义 120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双重价值 124

第七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法治原则 126

一、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 126

二、两者冲突时的抉择——形式法治优先 127

三、形式法治优先与刑法解释 131

【案例8】女士穿高跟鞋踩死小猫案 131

第八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目标 133

一、刑法解释目标综述 134

二、选择解释观(解释目标)的标准 136

三、立足于客观解释观的折中解释观 137

四、结论 144

第三章 哲学诠释学与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 145

第一节 法的客观性 146

一、法的客观性的含义 146

二、法的客观性与个案法律适用 149

三、法的相对客观性——相对,但仍有客观性 155

【案例9】福建省周宁县公安局前副局长强奸受害少女案 157

【案例10】古先全36刀砍死强奸(未遂)犯案 158

四、基本同质的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使得法律具有客观性 162

【案例11】进口番茄应否征税案[尼克斯诉海登案Nix v.Hedden,149 U.S.304(1893)] 164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与正当性 167

一、何为客观、正当的法律解释 167

二、如何获得正当的法律解释 169

第三节 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正当性 171

第四节 哲学诠释学与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 172

一、主体间性视野中的刑法解释的概念、主体 172

二、刑法解释的对象 178

三、刑法解释的特征 180

【案例12】帕尔玛杀害被继承人案(里格斯诉帕尔玛案,Riggs v.Palmer,115,N.Y.506) 183

【案例13】甲抢劫银行办公用品案 187

第五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普适性刑法解释的溯及力 188

一、法律解释有无生效时间 189

二、法律解释的溯及力问题分类辨析 191

三、将法律解释适用于其出台以前的案件的实质是法律的效力等级问题而不是溯及力问题 194

四、将法律的效力等级问题误为溯及力问题的原因简析 195

五、将法律解释适用于其出台以前的案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197

第四章 法律(刑法)解释方法综述 199

第一节 研究法律(刑法)解释方法的意义 200

第二节 法律(刑法)解释方法的四种“面相” 202

第三节 法律(刑法)解释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原则 204

一、法律解释方法的多样性 204

二、选择与运用解释方法的原则 205

三、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 206

第四节 法律(刑法)解释方法综述 208

一、九国法律解释方法综述 208

二、大陆法系法律解释方法综述 213

三、我国法律解释方法综述 214

四、笔者的观点 216

第五章 刑法解释方法各论 218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方法 218

第二节 文理解释方法 222

一、文理解释方法与论理解释方法 222

二、文理解释方法对刑法解释的重要意义 223

三、文理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 223

四、文理解释方法的极限 225

【案例14】澳大利亚曼利市裸泳案 226

【案例15】乔治非法进入皇家空军机场案 227

五、司法解释实例评析 230

六、文理解释的不足与论理解释的适用 233

第三节 历史解释方法 236

一、历史解释方法的含义 236

二、历史解释方法的运用 237

三、历史解释方法不限于探求立法原意 238

【案例16】甲女士被诈骗案 240

第四节 体系解释方法 245

一、体系解释方法的含义 245

二、体系解释方法的功能 246

【案例17】金某(12岁)毒死父亲案 247

【案例18】康某将丈夫当做妖怪误杀案 247

【案例19】冷某杀人分尸案 247

【案例20】刘某某暴力抗税案 249

三、体系解释方法的运用 252

第五节 目的解释方法 255

一、目的解释方法的概念 255

二、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 255

三、目的解释的困难及其克服 257

第六节 当然解释方法 259

一、当然解释方法的概念 259

二、“举重明轻”与“举轻明重”不可混用 260

三、当然解释与法律的沉默 262

第七节 反对解释方法 263

一、反对解释方法的概念 263

二、不同的有效反对解释方法 264

第六章 刑法解释的特殊问题 271

第一节 “对刑法的解释只能有利于被告”的辨析 271

一、“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不等于“有利于被告”原则 272

二、只有在对事实认定存在疑问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有利于被告”原则 273

三、在法律解释上,不能适用“有利于被告”原则 273

第二节 “对刑法只能进行有利于被告的限制性解释,不能进行扩张解释”的辨析 276

第三节 “对刑法不能进行类推解释”的辨析 277

一、认为对刑法可以进行类推解释的理由 277

二、类推与“事物的本质” 278

【案例21】为他人提供版号出版淫秽音像制品案 279

三、“类比推理方法”是刑法解释不可缺少的方法 282

【案例22】持盐酸瓶攻击他人案 285

【案例23】贩卖鸦片灰案 287

【案例24】各种故意毁坏财物案 287

四、在刑法解释中承认类推解释的意义 290

五、法外类推仍应禁止 291

六、适用类推解释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292

【案例25】张某某、高某低价出售公司股票案 293

第四节 刑法解释中的价值补充 297

一、刑法规范在内容上具有不完整性 297

二、价值补充方法的使用 299

第五节 刑法解释中的漏洞补充 302

一、法律漏洞的概念及分类 302

二、法律漏洞的补充方式 303

【案例26】甲“抢劫”服装案 304

【案例27】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银广夏)造假案 305

第七章 获得正当的刑法解释结论的程序保证 308

第一节 刑法解释与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 309

一、程序对刑法解释结论具有重要影响 309

二、建构理想对话情境有助于保证刑法解释结论的正当性 310

第二节 程序参与原则与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 314

一、程序的作用 314

二、当事人、公众有效参与程序的重要意义 317

第三节 审判程序中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 318

一、如何实现法官心理的转变 319

二、如何从程序上使法官必须和检察官、被告进行对话 320

三、具体制度建构 323

【案例28】全国首起经营IP电话被查封案 326

第四节 普适性法律解释程序中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 334

一、现行法律解释体制有其合理性 334

二、如何改善普适性法律解释工作,提高法律解释的质量 339

【案例29】重庆同命不同价案 340

【案例30】初中生强奸幼女无罪案 344

附录 353

1.案例索引 353

2.进口番茄应否征税案(Nix v.Hedden,149 U.S.304 1893)判决摘要 355

3.芝加哥市诉莫拉雷斯等(City of Chicago v.Morales,et al.,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527 U.S.41 1999)判决摘要 359

4.全国首起经营IP电话被查封案二审裁定书 363

参考文献 372

致谢 3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