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丽恒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470038
  • 页数:1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教师期望效应进行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一 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与关注焦点的片面性 1

(一)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 1

(二)教育公平问题关注焦点的片面性 2

二 我国中学教师的现状 3

(一)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矛盾 3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角色定位 4

(三)教师行为的区别对待现状 4

三 初中生的发展现状 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6

一 发展脉络 6

二 概念界定与测量 8

(一)教师期望 8

(二)教师差别行为 9

(三)教师期望效应 13

三 理论构架 14

(一)Brophy和Good模型 14

(二)期望交流模型 14

(三)Darley和Fazio模型 15

(四)Rosenthal中介因素模型 15

四 相关研究 16

(一)教师期望形成的研究 16

(二)教师期望与教师差别行为之关系研究 18

(三)教师期望效应研究 20

(四)教师差别行为与学生发展之关系研究 21

第三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24

一 文献述评 24

(一)此前研究的成就 24

(一)教师期望表现内容与特点探讨 25

(二)教师差别行为的结构与测量工具 26

(三)教师期望、教师差别行为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26

(四)教师期望传递过程 26

三 研究价值 27

(一)理论价值 27

(二)实践价值 28

一 概念界定 31

三 研究方法 32

(一)被试 32

(二)分析方法选择 33

(三)学生发展变量及其测量工具选择 34

第五章 测量 37

一 教师期望评价量表 37

(一)教师被试选取 37

(二)教师期望内容维度获得的方法与过程 37

二 学生知觉的教师差别行为问卷 38

(一)学生被试的选取 38

(二)初中学生知觉到的教师差别行为量表的编制 38

四 测量程序 44

第六章 研究结果 46

一 教师期望的描述性研究 46

(一)研究目的 46

(二)研究问题与设想 46

(三)研究方法 47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47

(五)讨论 59

(六)小结 65

二 教师差别行为的描述性研究 65

(一)研究目的 65

(二)研究问题 66

(三)研究方法 66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66

(五)讨论 78

(六)小结 84

三 教师期望、教师差别行为与学生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85

(一)研究目的 85

(二)研究问题与假设 85

(三)研究方法 87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87

(五)讨论 110

第七章 综合讨论 119

一 初中教师期望 119

(一)初中教师期望的一般特征 119

(二)初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期望 120

(三)初中教师的班级平均期望 121

(四)年级变量对教师期望的影响 122

二 初中教师的行为 123

(一)初中教师差别行为 123

(二)学生知觉的教师自我对待 127

三 教师期望、学生知觉的教师对待与学生发展变量间的关系 128

(一)教师期望与学生知觉的教师对待之关系 128

(二)教师期望和教师差别行为与学生发展之关系 129

(三)教师期望传递过程 130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32

一 主要结论 132

二 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134

(一)关注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发展 134

(二)提高教师的班级期望水平 134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班级环境 135

(四)改善班级内处境不利学生的发展 135

(五)重视学生在教师评价中的地位 136

三 思考与建议 136

(一)对教师行为研究视角的思考 136

(二)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思考 137

(三)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38

参考文献 141

一 中文部分 141

二 英文部分 146

附录 162

附录一 教师期望访谈提纲 162

附录二 教师评定量表说明及教师个人信息表 163

附录三 学生对好差生及教师对待知觉状况的开放式问卷调查 164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165

附录五 学生调查问卷卷首说明与学生个人信息表 168

附录六 学生知觉的教师差别行为问卷 169

附录七 学生的学校满意度问卷 173

附录八 同伴接纳提名指导语与问题 174

后记 175

图1 两种教师期望类型特点 48

图2 两种类型教师差别行为示意图 68

图3 教师期望与教师差别行为类型四种组合的教师人数分布 74

图4 教师期望、教师差别行为与学生变量间关系的三种模型 86

图5 教师期望对学生学校满意度影响的路径图 102

图6 教师期望对同伴接纳影响的路径图 104

图7 教师期望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路径图 105

表1 学生被试的基本情况 38

表2 教师差别行为量表项目区分度 40

表3 教师差别行为量表的一致性信度 41

表4 教师差别行为四维度模型整体拟合指标 41

表5 教师差别行为四维度模型因素载荷估计结果 41

表6 教师差别行为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表 42

表7 不同群体在教师差别行为结构的多样本比较模型上的拟合结果 43

表8 教师期望各内容维度得分基本情况 47

表9 两种教师期望类型比较 48

表10 学生性别与家庭背景变量对教师期望随机回归分析:不包括第二层预测变量的模型 50

表11 学生性别与家庭背景变量对教师期望影响的二层线性模型分析 52

表12 教师背景变量在学生性别与家庭变量对教师期望影响的班级变异中所解释的方差 54

表13 学生班级变量对教师期望的随机回归分析:不包括第二层预测变量的模型 55

表14 学生班级变量对教师期望影响的二层线性模型分析 57

表15 教师背景变量在学生班级变量对教师期望影响的班级变异中所解释的方差 58

表16 年级变量对教师期望的方差分析结果 58

表17 纪律期望和品行期望在不同年级段多重比较结果(平均数±标准差) 59

表18 教师差别行为的一般特点(平均数±标准差) 67

表19 两种类型的教师差别行为比较 67

表20 学生性别与家庭变量对教师差别行为多元方差分析整体检验 68

表21 教师差别行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仅列出显著部分) 69

表22 学生的班级变量对教师差别行为多元方差分析的整体检验 70

表23 三好学生对教师差别行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70

表24 教师差别行为的零模型分析结果 71

表25 教师背景变量对教师差别行为影响的二层模型分析 72

表26 教师背景变量所解释教师差别行为的方差成分和比例 73

表27 年级变量对教师差别行为的方差分析结果 74

表28 教师差别行为在不同年级间多重比较结果(平均数±标准差) 75

表29 学生知觉的教师对待的一般特点(平均数±标准差) 76

表30 学生性别及家庭变量对PDTH的多元方差分析整体检验 76

表31 学生性别及家庭变量对PDTH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77

表32 学生班级变量对PDTH的多元方差分析整体检验 78

表33 学生班级变量对PDTH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78

表34 教师期望对PDTH的作用:二层随机效应单因子共变量分析模型 88

表35 教师期望对学生知觉的教师对待之变异的解释率 90

表36 教师期望对学生学校满意度的作用:二层随机效应单因子共变量分析模型 91

表37 教师期望对学生同伴接纳的作用:二层随机效应单因子共变量分析模型 93

表38 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二层随机效应单因子共变量分析模型 94

表39 教师期望所解释学生变量的比例 95

表40 PDTH对学生学校满意度的作用:二层随机效应单因子共变量分析模型 97

表41 PDTH对学生同伴接纳的作用:二层随机效应单因子共变量分析模型 98

表42 PDTH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二层随机效应单因子共变量分析模型 99

表43 学生知觉的教师对待所解释学生变量的比例 99

表44 以学生学校满意度为因变量的各期望传递模型的整体拟合指标比较 102

表45 以学生的同伴接纳为因变量的各期望传递模型的整体拟合指标比较 103

表46 以学生的成绩为因变量的各期望传递模型的整体拟合指标比较 105

表47 教师期望对学生学校满意度影响路径的多组比较模型拟合指标 107

表48 不同PDT环境组教师期望对学校满意度影响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 107

表49 教师期望对同伴接纳影响路径的多组比较模型拟合指标 108

表50 不同PDT环境组教师期望对同伴关系影响模型的路径系数 108

表51 教师期望对学生成绩影响路径的多组比较模型拟合指标 109

表52 不同PDT环境组期望对学业成绩影响模型的路径系数 1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