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近代教育史  第3版
中国近代教育史  第3版

中国近代教育史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景磐著;吕达,刘立德修订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07166301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近代教育史 第3版》目录

上编 8

概说 8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的教育 11

第一节 清末封建教育的空疏腐化 12

一、学校成为科举附庸,官学有名无实 12

二、科举考试走向腐化,舞弊司空见惯 13

三、思想控制变本加厉,教育内容日趋空疏 14

第二节 学习西方、改革教育的嚆矢 16

一、龚自珍的教育思想 16

二、林则徐的教育思想 18

三、魏源的教育思想 19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教育改革 22

一、太平天国的教育目的、方针与政策 23

二、太平天国的教育内容 26

三、太平天国的教育方法与措施 31

四、外国势力对太平天国的文化侵略 40

五、洪仁玕的教育思想 43

复习思考题 50

第二章 外国列强对中国教育侵略的肇始与扩张 51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传教士的涌入 52

一、不平等条约为对华文教侵略披上合法外衣 52

二、西方传教士充当了文教侵略的急先锋 54

第二节 早期教会学校的创办和扩张 56

一、基督教在华教育活动的准备 56

二、19世纪40~50年代的教会学校 57

三、19世纪60年代后教会学校的激增 58

第三节 教会教育团体 61

一、“中华教育会” 61

二、“基督教青年会” 70

第四节 教会学校的课程和教材 73

一、教会学校的课程 73

二、教会学校的教材 76

第五节 教会教育的代表人物和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77

一、教会教育的代表人物 77

二、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81

复习思考题 85

第三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86

第一节 洋务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86

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冲击及民族危机 86

二、封建传统教育的空疏无用及人才危机 87

三、近代中外教育交流的滥觞及特点 88

第二节 洋务学堂的兴办 90

一、外国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 91

二、洋务学堂的翻译活动 92

三、洋务学堂的成效 93

第三节 留学教育的发轫 96

一、容闳与幼童留美 96

二、早期留欧 104

第四节 洋务派的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确立 108

一、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108

二、李鸿章的教育思想 116

三、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130

第五节 对传统教育的改良 148

一、改良科举 148

二、变通书院 149

三、重视私塾,鼓励义学 151

复习思考题 153

第四章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 154

第一节 早期维新教育主张 154

一、冯桂芬的教育主张 155

二、郑观应的教育主张 155

第二节 戊戌变法时期兴起的文教事业 158

一、学会 159

二、学校 160

三、报馆 160

第三节 百日维新期间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161

一、教育改革措施 161

二、历史影响 164

第四节 维新派与其他派别在文教方面的论争 165

一、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165

二、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论争 166

三、维新派与传教士的论争 170

第五节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172

一、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172

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180

三、严复的教育思想 190

四、谭嗣同的教育思想 197

复习思考题 202

下编 203

概说 203

第五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208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废除 208

一、科举内容的改革 208

二、科举中额的递减 208

三、科举制度的废除 209

第二节 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 209

一、学制改革的思想准备 209

二、各级各类学堂的发展 211

三、癸卯学制的颁布与实施 211

第三节 三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226

一、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226

二、省级教育行政机关 226

三、县级教育行政机关 227

四、视学制度的建立 227

第四节 教育宗旨的厘定 227

一、总体教育宗旨 227

二、各级各类学堂的具体宗旨 228

第五节 留学教育的拓展 229

一、朝野对留学的重视及留日运动的形成 229

二、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 231

第六节 教育会的勃兴 233

一、教育会的兴起与发展 233

二、教育会的管理 235

三、教育会与教育行政的关系 237

第七节 “新政”时期教育的历史作用及特点 238

一、“新政”时期教育的历史作用 238

二、“新政”时期教育的特点 239

复习思考题 244

第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245

第一节 革命派对封建专制教育和改良主义教育的批判 245

一、对封建专制教育的批判 245

二、对改良主义教育的批判 249

第二节 革命派的社会教育活动 251

一、革命派的社会教育主张 251

二、革命派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 253

第三节 革命派的学校教育活动 256

一、革命派的学校教育主张 256

二、上海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 256

三、浙江绍兴大通师范学堂 258

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学制改革 261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 261

二、制订壬子癸丑学制 262

三、颁行各级各类学校令 263

第五节 封建教育的回潮 266

一、袁世凯的复古教育 266

二、“孔教会”等的复古教育 267

三、对女子教育的限制 269

第六节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270

一、孙中山的教育思想 270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280

第七节 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教育 291

一、《新青年》的创刊及其对封建复古教育的抨击 291

二、陈独秀的教育思想 293

复习思考题 296

第七章 帝国主义教育侵略的加强 297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与中国封建教育的妥协和勾结 298

一、从“孔子或耶稣”到“孔子加耶稣” 298

二、帝国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诬蔑 301

第二节 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及教会学校网的扩大 305

一、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 305

二、教会学校网的扩大和教会学校师生的反奴化斗争 308

第三节 教会教育团体的发展 311

一、改组“中华教育会” 311

二、发展“基督教青年会” 311

三、成立“中华续行委员会” 312

四、组织“中国基督教教育调查团” 313

第四节 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文教侵略 314

一、日本对中国的文教侵略 314

二、美国对中国的文教侵略 318

复习思考题 320

第八章 清末民初的教育思潮与运动 321

第一节 军国民教育思潮和国民教育思潮 321

一、军国民教育思潮 321

二、国民教育思潮 325

第二节 实利主义教育思潮和义务教育运动 328

一、实利主义教育思潮 328

二、义务教育运动 332

第三节 国语运动和教材教法革新运动 333

一、国语运动 333

二、教材教法革新运动 335

复习思考题 345

第九章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346

第一节 五四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剧变 346

第二节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50

第三节 1922年新学制的建立 355

复习思考题 362

插图目录 363

主要参考文献 3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