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广东卷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广东卷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广东卷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744707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精炼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世纪之交广东省人口资源状况。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广东卷》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 1

一、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1

(一)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1

(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

二、建国以来人口总量发展历程 5

(一)人口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8年) 6

(二)人口缓慢增长时期(1959-1961年) 6

(三)人口较快增长时期(1962-1970年) 6

(四)人口增长有所控制时期(1971-1979年) 7

(五)人口逐步有计划发展时期(1980-1989年) 8

(六)人口有效控制低速增长时期(1990-1999年) 8

(七)人口低生育水平时期(2000年以来) 9

三、20世纪90年代人口发展变化特征 12

(一)人口发展走上有效控制之路 12

(二)育龄妇女生育逐步迈向低生育水平阶段 13

(三)流动人口数量和比重均居全国首位 14

(四)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15

(五)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16

(六)人口就业结构向现代型转化 16

(七)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17

(八)家庭户规模缩小 18

四、人口的地区分布特征 19

(一)人口分布特征 19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23

五、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4

第二章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和老龄化 27

一、人口年龄构成 27

(一)年龄构成的现状及变化特征 27

(二)年龄构成的地区与城乡差异 34

二、人口性别构成 38

(一)性别比的变化及特征 38

(二)分年龄人口性别比 39

(三)性别比的地区与城乡差异 41

三、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 43

(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及特征 43

(二)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 45

四、老年人口的婚姻和养老保障问题 48

(一)老龄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 48

(二)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 49

(三)老龄人口生活保障问题 50

第三章 生育水平与人口控制 54

一、妇女生育水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4

(一)出生率及孩次构成 54

(二)生育率及生育模式 55

(三)平均活产子女数 57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及特征 58

(五)人口控制成果及评价 59

二、生育水平的地区差异 60

(一)城乡之间生育水平差异 61

(二)各地区生育水平差异 62

三、人口控制的难点和主要问题 65

(一)出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计生工作任务繁重 65

(二)全省生育水平地区差距明显,东西两翼人口控制处于落后状态 66

(三)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 67

(四)新旧体制转变问题 69

(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70

四、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对策与思考 71

(一)继续加大计生工作力度 71

(二)转变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新的管理体制 71

(三)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72

(四)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文教事业,形成良性循环 72

第四章 人口死亡状况和平均预期寿命 74

一、人口死亡水平与发展变化 74

(一)人口死亡率的发展变化 75

(二)人口死亡水平的横向比较 77

二、死亡水平的地区与城乡差异 78

(一)地区差异 78

(二)城乡差异 81

三、人口分年龄和性别的死亡水平 84

(一)死亡率的年龄差异和特征 86

(二)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与特征 88

四、影响死亡的因素分析 90

(一)疾病与死亡率 91

(二)文化教育与死亡率 94

(三)婚姻状况与死亡率 96

(四)医疗卫生条件与死亡率 97

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98

(一)人口生命表的编制 98

(二)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 99

(三)平均预期寿命的城乡差异 99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 112

一、人口婚姻状况及变化特征 112

(一)人口基本婚姻状况 112

(二)人口分年龄的婚姻状况与特征 115

(三)人口分性别的婚姻状况与特征 117

(四)受教育程度与婚姻状况的关系 121

(五)职业与婚姻状况的关系 124

(六)婚姻状况的地区及城乡差异 127

二、人口婚姻变化的原因及其思考 129

(一)人口婚姻变化的原因 129

(二)对人口婚姻问题的思考 130

三、家庭规模的现状和特征 132

(一)家庭规模的现状 133

(二)家庭规模的变化特征 138

(三)家庭户规模与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143

四、家庭户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145

(一)家庭户结构的现状 145

(二)家庭户结构的特征 146

第六章 人口受教育程度 151

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总体状况 151

(一)受教育人口的规模扩大 151

(二)受教育人口的结构提升 152

(三)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增加 153

二、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分析 153

(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 154

(二)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年龄差异 156

(三)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地区差异 159

(四)人口受教育程度的行业差异 163

三、受教育人口的学业完成状况 170

(一)学业完成情况良好 170

(二)在校人口迅速增长 170

(三)新增的高等教育毕业人口主要从省外流人 172

(四)辍学人口不断减少 173

四、文盲半文盲人口的现状与特征 174

(一)文盲人口大量减少 174

(二)文盲人口开始步入老年时代 175

(三)文盲人口以女性为多 176

(四)城镇文盲人口比重提高、乡村的比重下降 177

第七章 劳动力就业状况 180

一、劳动年龄人口的特征 180

(一)劳动年龄人口以青壮年居多 181

(二)劳动年龄人口中女性增多 182

(三)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仍然较低 183

二、就业人口的规模与特征 185

(一)就业人口规模及现状 185

(二)就业人口的变化特征 187

三、失业人口总量与构成 194

(一)失业人口基本状况 194

(二)广东失业人口的主要特征 195

四、未工作人口状况 200

(一)未工作人口基本状况 200

(二)未工作人口特点 200

五、就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202

(一)就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203

(二)当前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 203

(三)对优化就业结构的几点思考 206

第八章 少数民族人口 207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总量变动与地区分布 207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总量变动及其特征 207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征 211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特征 213

(一)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构成特征 213

(二)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15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217

(一)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217

(二)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略高于汉族 218

(三)各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219

四、少数民族人口的行职业构成状况 221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构成 221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职业构成 224

(三)少数民族未工作人口 225

五、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与生育状况 226

六、少数民族人口面临的问题与发展 228

(一)少数民族人口面临的问题 228

(二)关于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思考 230

第九章 人口迁移流动 235

一、迁移流动人口的总量变动及分布与流向特征 235

(一)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 235

(二)迁移流动人口的总量变动 236

(三)流动人口的分布及流向特征 238

二、流动人口的构成特征 243

(一)流动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243

(二)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状况与婚姻构成 245

三、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 249

(一)劳动力资源及在业和失业状况 249

(二)流动人口的行职业构成 250

四、人口与劳动力迁移流动的原因分析 253

(一)人口与劳动力流动的原始势能 254

(二)人口与劳动力流动的驱动力 255

(三)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实现条件 257

五、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258

六、人口迁移流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64

(一)人口迁移流动存在的问题 264

(二)流动人口管理思路与对策 268

第十章 人口城镇化 273

一、城镇化的本质与内涵 273

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274

三、城镇化现状和地区比较 276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定 276

(二)城镇化水平比较 280

四、城镇化特征及发展模式 281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281

(二)广东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287

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291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 291

(二)非农化与城镇化 294

六、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98

七、推进广东城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300

第十一章 人口居住状况 303

一、城乡居民住房基本情况 303

(一)居民住房建设发展快速,人均住房面积超小康标准 304

(二)住房配套功能增强,建筑质量明显改善 305

(三)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快于乡村 305

(四)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居住水平比较高 306

二、城乡居民居住水平变化状况 307

三、城乡家庭住房差异的地域类型 309

四、不同文化层次与职业人口群体的住房差异 314

(一)各类受教育程度人口的住房差异 314

(二)不同职业人口住房差异 316

五、城乡家庭住房差异的形成原因 319

(一)土地资源稀缺程度及其差异 319

(二)政策因素差异 320

(三)住宅规划与建设差异 321

(四)家庭经济状况及规模结构的差异 321

六、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水平 322

(一)加快解决住房困难户的步伐,逐步完善住房功能配套设施 322

(二)改革住房政策,向扶贫群体倾斜 323

(三)实行政策扶持,增加居民住房有效需求 324

(四)优化市场环境,促进住房消费 325

(五)扎实推进物业管理,解决居民住房消费后顾之忧 325

(六)在居住环境建设中更多地融入生态理念和科技概念 326

第十二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328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现状 328

(一)人口与自然资源 328

(二)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 338

二、人口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346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48

(一)人口可持续发展 348

(二)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 349

(三)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351

第十三章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 353

一、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 353

(一)人口总量大幅度增长 353

(二)人口机械增长成为总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 354

(三)人口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特征 356

(四)人口文化素质 357

二、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就业结构分析 357

(一)劳动力资源状况 357

(二)人口就业状况 360

(三)就业人口行业特征 360

(四)就业人口职业特征 363

(五)失业人口状况 365

三、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66

(一)人口发展与综合经济效益 366

(二)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 369

(三)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 370

(四)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比较分析 371

四、人口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374

(一)人口非农化 374

(二)人口城镇化 376

(三)人口城镇化与人口非农化的关系 378

五、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380

(一)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 380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85

(三)关于珠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387

第十四章 经济特区人口 397

一、人口总量变化特征及原因 397

(一)人口总量的变化特征 397

(二)人口总量变化的原因 401

二、人口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构成 404

(一)人口年龄构成 404

(二)人口性别构成 409

(三)人口文化构成 413

三、人口的行职业构成 418

(一)就业人口行业构成的特征 418

(二)就业人口职业构成的特征 423

第十五章 未来人口发展前景展望 430

一、人口预测基本数据和相关条件的假定 430

(一)年人口数据 430

(二)各种参数的假设 431

二、未来人口发展的展望 4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