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与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与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安琦,王诚安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41999574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反映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详细论述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八大理论成果,全面总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强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与研究》目录

导论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1

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

(一)完成党和人民新的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 2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5

(三)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7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9

(一)坚持以人为本 9

(二)实现科学发展 1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3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 15

(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5

(七)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6

(八)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8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19

(一)在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 19

(二)在弄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相互关系上下功夫 21

(三)在促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转化上下功夫 23

(四)在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上下功夫 2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最新成果 2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和进程 2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2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 3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35

(一)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5

(二)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4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7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的历史背景 5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 57

(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60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 6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6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 63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创新 65

第二章 坚持以人为本 68

一、以人为本是立党治国的核心理念 68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68

(二)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 72

(三)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76

二、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9

(一)为了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9

(二)依靠人民是发展的力量源泉 82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85

三、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88

(一)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88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91

(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3

第三章 实现科学发展 98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98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98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105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106

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09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9

(二)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111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13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3

(二)坚持全面发展 115

(三)坚持协调发展 118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 120

四、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3

(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3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6

(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128

(四)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30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4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34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价值追求 134

(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传统精神的理想目标 136

(三)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归宿 138

(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140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构建原则 14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4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146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 151

(一)促进协调发展,奠定和谐基础 151

(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社会公正 155

(三)建设和谐文化,强化精神支撑 158

(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160

(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团结和睦 162

四、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164

(一)坚持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原则 164

(二)把共建共享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166

(三)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68

第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72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172

(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72

(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选择 174

(三)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178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180

(一)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180

(二)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181

(三)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184

(四)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185

(五)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 186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87

(一)深刻认识当前农民增收形势 187

(二)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 188

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193

(一)正确认识农村公共事业的差距 193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194

(三)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196

(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99

(五)逐步建立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200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02

(一)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202

(二)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203

(三)继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 204

(四)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205

(五)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06

(六)建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206

(七)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 207

第六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209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209

(一)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209

(二)新时期我们党的创新思想 211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217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 218

二、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20

(一)我国科技战线面临的形势和基本任务 220

(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224

三、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战略位置 226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工作的重大指导方针 226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 227

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30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内容 230

(二)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 234

五、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236

(一)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 236

(二)培育高素质的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 238

第七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43

一、新形势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43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243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 247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 249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 250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253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53

(二)全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 258

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63

(一)切实加强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 263

(二)用先进文化引导社会风尚 264

(三)坚持从自我做起 266

(四)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268

(五)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共同努力 270

第八章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275

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75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征 275

(二)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280

(三)推进和平发展的战略重点 284

二、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战略与政策的重大发展 287

(一)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和内涵 287

(二)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大发展 291

三、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而不懈努力 297

(一)建设和谐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97

(二)建设和谐世界的着力点 302

(三)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305

第九章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311

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 311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内涵 311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313

(三)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316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 318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考察 318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 332

(三)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初步揭示 336

三、在新的实践中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339

(一)加强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先进性建设 339

(二)加强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先进性建设 341

(三)加强党在奋斗纲领方面的先进性建设 342

(四)加强党在组织和队伍方面的先进性建设 343

(五)加强党在党风廉政方面的先进性建设 345

(六)加强党在党内制度体系方面的先进性建设 346

第十章 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前进 34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348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48

(二)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 352

(三)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世界战略态势 355

(四)善于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 357

(五)发扬党和人民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360

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63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6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更具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 36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无止境 370

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374

(一)始终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374

(二)勇于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376

(三)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 384

后记 3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