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保罗·诺克斯(Paul Knox),(美)史蒂文·平奇(Steven Pinch)著;柴彦威,张景秋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0040809
  • 页数:4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社会与空间发展类型和机制,涉及社会空间分异、现代城市的社会结构、邻里和社会、环境与人的行为等各种问题。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目录

第一章 社会地理和社会空间辩证法 1

1.1 地理学中的不同方法 2

1.1.1 数量方法 2

1.1.2 行为方法 2

1.1.3 结构主义方法 2

1.1.4 后结构主义方法 3

1.1.5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含义 4

1.2 社会空间辩证法 7

1.3 城市空间:一些基本的特征 8

1.4 宏观地理背景 10

1.4.1 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发展背景 11

1.4.2 经济变化和城市重构 11

1.4.3 人口变化的烙印 13

1.4.4 城市与文化变迁 15

1.4.5 政治变化和社会空间辨证法 16

第二章 变化中的城市经济背景 23

2.1 前资本主义、前工业化城市 24

2.2 工业城市的增长 26

2.2.1 工业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早期模型 27

2.2.2 马克思主义和工业化城市 28

2.3 现代城市 29

2.3.1 福特主义和工业化城市 30

2.3.2 走向后福特主义城市 34

2.4 后工业化城市 38

2.4.1 全球化 40

2.4.2 知识经济和信息城市 42

2.5 结论 45

第三章 城市的文化 51

3.1 什么是文化? 52

3.2 后殖民地理论和城市 55

3.3 空间、权力和文化 57

3.4 后现代主义和城市 61

3.4.1 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学派” 64

3.5 结论 68

第四章 社会空间分异模式 75

4.1 城市形态学和城市的物质结构 75

4.1.1 房屋类型、建筑用地和街道布局 75

4.1.2 形态形成 79

4.1.3 环境质量 84

4.1.4 城镇景观和建成环境的地方风格 90

4.1.5 城市区域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实地观察法 93

4.2 差异与不平等: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模式 95

4.2.1 因子生态研究 100

4.2.2 社会福利模式 113

第五章 空间和制度框架:公民、国家与市民社会 123

5.1 公共制度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123

5.1.1 市民身份、父权制与种族主义 124

5.1.2 法律与市民社会 125

5.1.3 城市治理的变化特性 126

5.2 法律意义的城市空间 129

5.2.1 大都市区分化及其空间上的后果 129

5.2.2 财政失衡与社会空间不公平 130

5.2.3 财政重商主义 131

5.2.4 市政服务分配和社会空间不平等 133

5.3 民主政治及其空间架构 136

5.3.1 城市治理中关键人物的空间性:选举产生的官员和城市官僚 138

5.4 社区权力结构与地方政府的作用 145

5.4.1 当代城市的政治经济 146

5.4.2 地方政府和社会空间辩证法 148

5.5 城市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152

第六章 住房供给的构成与城市环境的社会生产 157

6.1 住房子市场 157

6.1.1 私有住房的增长 159

6.1.2 私人租房的衰退 162

6.1.3 公共住宅的发展 164

6.1.4 自愿部门:住房供应的“第三只手” 168

6.2 建成环境的社会生产中的主要行为者 168

6.2.1 土地所有者与城市形态形成 170

6.2.2 建筑商、发展商与利益追求 171

6.2.3 设计带来的歧视:建筑师与规划师 174

6.2.4 抵押金融商:基于商业利益的社会与空间偏向 176

6.2.5 房地产代理商:操纵和强化邻里单元模式 180

6.2.6 公共住房管理者:分类与评分 184

第七章 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社会性 191

7.1 西方文化中的城市生活 191

7.2 城市生活方式与社会理论 193

7.2.1 城市生活中的公共世界与私人世界 195

7.2.2 自我意识:公共世界与私人世界中的认同与经历 196

7.3 城市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网络 197

7.3.1 关于社会互动的城市生态学理论:作用和结果 199

7.3.2 城市环境中的社会互动 203

第八章 隔离与集聚 211

8.1 社会封闭、种族主义和歧视 211

8.2 少数群体的空间隔离 213

8.2.1 定义和测度问题 213

8.2.2 外部因素:歧视和结构作用 215

8.2.3 集聚: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217

8.2.4 侨民区、少数群体飞地和特殊人群聚居区 221

第九章 邻里、社区以及地方的社会结构 233

9.1 邻里和社区 233

9.1.1 团结性的脆弱 235

9.1.2 郊区邻里:社区变迁 235

9.1.3 社区与邻里:定义及分类 239

9.2 城市地方的社会建构 240

9.2.1 城市生活世界:时空惯常化和相互主观性 242

9.2.2 结构化和地方的“成形” 244

9.2.3 通过空间实践的地方建构 246

9.2.4 地方、消费和文化政治 248

9.3 建成环境的社会意义 250

9.3.1 空间和地方的利用:符号主义和编码的意义 251

9.3.2 建筑、审美及社会空间辩证法 253

第十章 城市中的环境与行为 259

10.1 越轨行为的有关理论 260

10.1.1 决定论 261

10.1.2 拥挤理论 262

10.1.3 异化 264

10.1.4 合成理论 264

10.1.5 亚文化理论 265

10.1.6 结构主义理论 266

10.1.7 多因素解释:违法犯罪的例子 266

10.2 认知和感知 273

10.2.1 城市意象的指示性方面 275

10.2.2 城市意象的评价性方面 280

第十一章 身体、性取向和城市 287

11.1 性别、异性恋父权制和城市的具化表现 288

11.2 性取向与城市 291

11.2.1 卖淫与城市 291

11.2.2 同性恋与城市 293

11.3 残疾人与城市 298

第十二章 居住迁移与社区变化 307

12.1 家庭迁移模式 308

12.1.1 迁入模式 310

12.1.2 城市内部迁居 312

12.1.3 居住迁移的决定因素 313

12.1.4 迁居决策 317

12.1.5 寻找新住房 319

12.2 居住迁移与邻里变化 323

12.2.1 高社会地位的迁移、过滤和空房链 323

第十三章 城市变化与冲突 329

13.1服务业和便利设施的可达性 332

13.1.1 医疗服务的可达性 333

13.1.2 可达性的聚集模式:以俄克拉何马市为例 335

13.1.3 集聚模式的集聚效应 340

13.2 城市重构:不平等和冲突 342

13.2.1 服务业和便利设施的分散化和可达性 342

13.2.2 再开发与更新 344

13.2.3 服务部门重构 345

13.2.4 社会极化 349

13.2.5 非正式城市经济 351

13.2.6 城市社会的可持续性 353

专业术语汇编 359

参考文献 427

译后记 4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