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帆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42624636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从分工组织演进角度研究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经济学专著。
《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选题意义 1

1.1.1 理论意义 2

1.1.2 现实意义 6

1.2 概念界定 8

1.2.1 二元经济 9

1.2.2 劳动剩余 12

1.2.3 分工演进 14

1.2.4 交易效率 17

1.3 研究方法 18

1.3.1 思想方法:逻辑实证主义 19

1.3.2 理论工具:新兴古典经济学 21

1.3.3 研究视角:结构分析法 23

1.4 结构安排 25

1.4.1 理论构建 25

1.4.2 应用研究 26

上篇 理论构建第2章 文献综述 30

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溯源 30

2.1.1 威廉·配第 31

2.1.2 弗朗斯瓦·魁奈 31

2.1.3 亚当·斯密 31

2.1.4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32

2.1.5 卡尔·马克思 33

2.2 刘—费—拉模型:古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34

2.2.1 刘易斯模型 35

2.2.2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40

2.2.3 概括性评论 43

2.3 乔根森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新古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45

2.3.1 乔根森模型 46

2.3.2 托达罗模型 51

2.3.3 概括性评论 54

2.4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产业转型 56

2.4.1 配第—克拉克定理 57

2.4.2 霍夫曼定理 57

2.4.3 库兹涅茨 58

2.4.4 钱纳里—塞尔昆 60

2.4.5 近来关于结构转变的研究成果 61

2.5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 63

2.5.1 对二元经济结构出现原因和解除路径的反思 64

2.5.2 对各类次级二元经济结构的最新研究 66

2.5.3 对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深入分析 68

2.5.4 对二元经济与收入分配关系的重新思考 70

2.6 中国理论界对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研究 72

2.6.1 关于结构形态的研究 72

2.6.2 关于结构效应的研究 75

2.6.3 对于中国研究状况的评价 76

第3章 分工差异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 82

3.1 分工差异与结构转化:研究前提 82

3.1.1 分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83

3.1.2 分工演进更能揭示结构转变的本质 86

3.1.3 从分工角度研究具有技术可行性 88

3.2 模型与命题 89

3.2.1 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工组织基础 90

3.2.2 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Ⅰ:个人专业化程度 93

3.2.3 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Ⅱ:迂回生产程度 96

3.2.4 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Ⅲ:产品种类数 101

3.3 实证检验 107

3.3.1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二元经济结构对立 109

3.3.2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分工水平差异 114

3.3.3 两类第一产业分工展开方式及其决定因素 122

第4章 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 130

4.1 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势:研究思路 130

4.1.1 当前关于结构转化趋势的研究 131

4.1.2 结构转化趋势:从分工角度研究 133

4.2 模型与命题 134

4.2.1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趋势Ⅰ:工业化 134

4.2.2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趋势Ⅱ:服务业兴起 138

4.2.3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趋势Ⅲ:城市化 144

4.3 实证检验 148

4.3.1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与劳动生产率提高 149

4.3.2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与工业化和服务业兴起 154

4.3.3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与城市化水平提高 158

4.3.4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65

第5章 交易效率及其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影响 169

5.1 交易效率的影响因素:交易费用 169

5.1.1 交易费用内涵:交易效率与交易费用 169

5.1.2 交易费用外延:交易技术与交易制度 172

5.1.3 交易费用影响分工演进的内在机制 177

5.2 交易效率及交易费用的测度:一个指标体系 181

5.2.1 指标和样本 181

5.2.2 综合交易效率指数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83

5.2.3 发展中国家的交易效率状况及其解释 189

5.3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效应:从交易效率角度分析 192

5.3.1 市场拓展 192

5.3.2 资源配置 193

5.3.3 收入分配 194

5.3.4 地区发展 195

5.3.5 知识扩散 197

5.4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倒U型曲线” 198

5.4.1 假说描述 199

5.4.2 逻辑推导 200

5.4.3 实证资料 201

5.4.4 基本判据 204

下篇 应用分析第6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现状及基本特征 207

6.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化的基本轨迹 207

6.1.1 纵向测度 208

6.1.2 阶段划分 213

6.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现状:基本判断 217

6.2.1 中国当前经济结构仍主要是二元经济结构 217

6.2.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在时空上具有差异性 221

6.2.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横向比较强度依然较大 224

6.2.4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正处在跨越拐点阶段 226

6.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迟缓:后果分析 228

6.3.1 资源配置 229

6.3.2 农业发展 234

6.3.3 收入差距 242

6.4 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化的实证分析 248

6.4.1 地区差距:现有研究 250

6.4.2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整体演变轨迹 254

6.4.3 “俱乐部趋同”与经济差距的地域特征 257

6.4.4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与地区经济差距 259

6.4.5 地区经济差距的产业贡献度差异 265

第7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 269

7.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效应:一个实证分析 269

7.1.1 计量模型的设立 270

7.1.2 时间序列数据 271

7.1.3 地区截面数据 275

7.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与分工演进 278

7.2.1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现有解释 279

7.2.2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分工演进基础 281

7.3 中国两种交易费用及其交易效率演变 287

7.3.1 纵向演进性 287

7.3.2 横向滞后性 291

7.3.3 空间差异性 295

7.4 中国交易费用较高:可能的解释 298

7.4.1 市场体系 299

7.4.2 政府职能 304

7.4.3 发展战略 307

第8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促进思路与政策建议 310

8.1 中国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背景及原则 310

8.1.1 背景分析 311

8.1.2 原则确立 313

8.2 中国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基本思路 316

8.2.1 总体说明 316

8.2.2 具体展开 316

8.3 分工演进与土地制度改革:一个案例 319

8.3.1 基本做法与主要特征 319

8.3.2 积极效果与实施条件 322

8.3.3 总结与说明 326

8.4 中国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主要途径 328

8.4.1 农业内部的分工 328

8.4.2 工业和服务业的分工 333

8.4.3 国际范围中的分工 337

参考文献 341

后记 360

表索引 11

表1—1 二元经济结构的部门特征及划分依据 11

表1—2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概括性比较 22

表1—3 经济增长的新古典观点和结构主义观点 23

表2—1 二元经济理论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路的比较 54

表3—1 样本国家或地区的实际中间使用和预期中间使用(%) 108

表3—2 2000年31个国家部门对立和劳动生产率状况 111

表3—3 2000年31个国家第一产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状况 115

表3—4 2000年31个国家第一产业分工与农业产出水平的关系 119

表3—5 2000年各国农业分工与谷物生产的关系 123

表3—6 美国1870—1980年农业发展的时序数据 128

表3—7 日本1870—1980年农业发展的时序数据 128

表4—1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情况 150

表4—2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劳动生产率、人均GDP的回归模型 153

表4—3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回归模型 155

表4—4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回归模型 157

表4—5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城市化水平的回归模型 159

表4—6 5个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占比 160

表4—7 5个发展中国家1950—2003年农业人口占比 163

表4—8 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 166

表4—9 不同收入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变动趋势 167

表4—10 1880—1980年美国经济结构转化与工资水平收敛 168

表5—1 2001年80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交易效率指数 183

表5—2 国际经验中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倒U型曲线” 202

表5—3 美日两国人均GDP与农业比较生产率 203

表6—1 1952—2004年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变动情况 209

表6—2 1978—2004年中国第一产业产值、就业、人口占比情况 219

表6—3 200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情况 221

表6—4 2004年中国东、中、西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情况 224

表6—5 不同人均GDP状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与国际经验的比较 226

表6—6 1985—2004年中国以美元度量的人均GDP 227

表6—7 1978—2004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占比/GDP占比 229

表6—8 1978—2004年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量 232

表6—9 1978—2003年中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 235

表6—10 1978—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效率计算结果 237

表6—11 每个农业劳动者平均拥有的粮食种植面积 239

表6—12 典型年份不同组织类型农户粮食的经营效益 240

表6—13 1986—2003年中国农户粮食的消费与出售情况 241

表6—14 1978—2004年中国全员和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243

表6—15 1978—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及恩格尔系数的比较 245

表6—1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已有研究成果 251

表6—17 1978—2004年各省区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的变化情况 255

表6—18 1978—2004年各省人均GDP与二元结构转化度的回归结果 262

表6—19 地区人均GDP变异系数和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度变异系数的回归结果 264

表6—20 地区整体基尼系数与三次产业基尼系数的回归结果 267

表7—1 1978—2004年中国GDP及其各产业GDP 271

表7—2 1990—2004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产业贡献率和产业拉动率 274

表7—3 2004年中国31个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产业结构 275

表7—4 1978—2003年中国对农业的资金“取予”关系 279

表7—5 1981—2004年中国城乡劳动者人均资本使用量 282

表7—6 1978—2004年中国农业内部的分工演进状况 284

表7—7 1978—2004年农业发展与分工演进的回归模型 286

表7—8 1978—2004年中国的交通交易效率系数 288

表7—9 1978—2004年中国交易制度的变化情况 289

表7—10 2001年中国和典型国家综合交易效率指数的比较 292

表7—11 2004年中国和18个国家的国家竞争力及企业竞争力排名 293

表7—12 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几个交易效率指标的比较 295

表7—13 2002年分地区市场化总体和各方面的比较 297

表8—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家庭专业承包责任制的比较 327

图索引 113

图3—1 2000年31个国家第一产业就业占比和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关系 113

图3—2 2000年31个国家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度的关系 114

图3—3 2000年31个国家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分工指数的关系 118

图3—4 2000年31个国家第一产业分工指数和农业产量的关系 122

图3—5 2000年31个国家土地—劳动比率和每万名第一产业劳动者拥有的拖拉机数 125

图3—6 2000年31个国家土地生产率与每公顷化肥施用量的关系 126

图4—1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53

图4—2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54

图4—3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和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的关系 155

图4—4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就业占比的关系 156

图4—5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与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关系 157

图4—6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与第三产业就业占比的关系 158

图4—7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农业人口占比的关系 159

图4—8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城市人口占比的关系 160

图4—9 5个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占比趋势 163

图4—10 5个发展中国家1950—2003年农业人口占比情况 164

图4—11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 165

图4—12 2000年43个国家或地区第二、三产业就业占比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 165

图5—1 两类交易费用及其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内在关系 177

图5—2 2001年80个国家或地区综合交易效率指数与人均GNP的关系 188

图5—3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倒U型曲线” 199

图5—4 世界发展模型“标准结构”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趋势 203

图5—5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拐点”的波动性质 205

图6—1 1952—2004年中国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212

图6—2 1952—2004年中国的二元对比系数Ⅰ和二元反差指数 212

图6—3 1952—2004年中国的二元对比系数Ⅱ 212

图6—4 1978—2004年中国第一产业产值、就业、人口占比的“滞后”关系 220

图6—5 200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元对比系数 223

图6—6 1978—2004年中国第一产业产值、就业、人口占比趋势 225

图6—7 1978—2004年中国三次产业的就业占比/GDP占比 230

图6—8 1978—2004年中国全员和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244

图6—9 1978—2004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是农村居民的倍数 247

图6—10 1978—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及其比较 247

图6—11 1978—1990年中国各省区Lorenz曲线变化图 257

图6—12 1990—2004年中国各省区Lorenz曲线变化图 258

图6—13 1978—2004年中国各省区整体及三次产业基尼系数趋势 266

图7—1 1978—2004年中国农业资金“取予”关系 281

图7—2 2001年中国和18个参照国的综合交易效率指数 293

图7—3 2002年中国各省区的市场化指数情况 296

图8—1 中国以分工组织演进为核心的农业发展图示 324

图8—2 农业内部分工的可能展开方式 3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