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语文课程教学概论
语文课程教学概论

语文课程教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4022156X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语文课程教学论”是以“语文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的边缘学科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应用理论课程,是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语文师资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语文课程教学论”系列教材是一套“三位一体”的实用教材,由《语文课程教学概论》、《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语文课程教学技能》三书构成。《语文课程教学概论》是系列教材中的第一部。全书以“观—论—法”为逻辑顺序,设语文课程观、语文素养论、语文教学法三编,吸纳了较为成熟的当代语文课程教学新成果,力求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旨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揭示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教材的前身“语文教学论”系列教材曾于2002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系所有学科教学论教材中惟一的一等奖。新教材通过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在课程理念、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上都较原有获奖教材有了新的突破和超越。本教材是语文教育学专业学生必修教材,也可供语文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语文课程教学概论》目录

导论 1

第一编 语文课程观 7

编者导语 7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观 8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 8

一、语文的概念 8

二、语文学科的概念 11

三、语文课程的概念 11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2

一、语文的性质 12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13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 15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 16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6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7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 18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 18

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18

第二章 语文课程目标观 20

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体系 20

一、语文课程目标体系概说 20

二、语文课程目标分类 21

三、语文课程显性目标 21

四、语文课程隐性目标 21

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 22

一、体现课程的基本性质 22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三、追求学生的持续发展 23

四、突出课程的实践本质 23

第三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 23

一、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前提 23

二、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 25

第三章 语文课程内容观 28

第一节 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 28

一、“课程内容”概念阐释 28

二、“课程内容”相关概念的辨析 29

三、树立明确的语文课程内容观念 30

第二节 语文课程内容的认定 31

一、认定语文课程内容的前提 31

二、语文课程内容要素的选择 33

第三节 语文课程内容的呈现 38

一、课程标准中的呈现方式 38

二、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 39

第四章 语文课程结构观 42

第一节 语文课程结构的概念 42

一、课程结构的概念 42

二、课程的类型 43

三、理想的课程结构形态 44

第二节 语文课程结构的改革 45

一、课程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45

二、我国课程结构改革的进程 46

三、课程结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47

四、语文课程结构的改革 47

第三节 语文课程结构的体系 49

一、高中课程结构体系 49

二、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50

第五章 语文课程资源观 53

第一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53

一、校内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53

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55

三、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 56

第二节 语文课程环境的建设 56

一、校园环境的建设 57

二、班级环境的建设 58

三、课堂环境的建设 59

第三节 语文课程空间的拓展 61

一、从语文教材到相关资源的拓展 61

二、课堂课程空间的拓展 61

三、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 62

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62

五、由现实空间到网络空间的拓展 63

六、以言语实践盘活校内外资源 63

七、把语文课程教学推向生活 64

第六章 语文课程法制观 65

第一节 语文课程法制的概念 65

一、语文课程法制的基本概念 65

二、语文课程法制建设的意义 66

三、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法制意识 66

第二节 语文课程法规的沿革 67

一、旧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 67

二、新中国语文教学大纲的制订与实施 70

三、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作用 74

第三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 74

一、新课标的产生与颁布 75

二、新课标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75

三、学习和实施新课程 76

四、修订完善新课标 76

第二编 语文素养论 79

编者导语 79

第七章 语文学习主体论 80

第一节 学习主体定位的意义 80

一、单主体说 80

二、双主体说 81

三、师生相互主体渐变关系说 82

第二节 学习主体概念的内涵 84

一、作为本体的主体性 85

二、作为价值的主体性 86

三、作为实践的主体性 87

第三节 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87

一、学习方式的价值 87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8

三、具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88

第八章 语文应用基础论 92

第一节 语文应用能力的意义 92

一、语文应用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 92

二、语文应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准 93

第二节 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 95

一、从“语文双基”到“语文素养” 95

二、语文应用能力体系 97

第三节 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100

一、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结合 101

二、注重过程和方法 101

三、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先导 101

四、加强综合实践 102

五、注意循序渐进 102

六、重视个性感悟 102

第九章 语文思维培育论 104

第一节 语文思维培育的意义 104

一、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104

二、语文课程的固有任务 105

第二节 语文思维培育的内涵 106

一、语文课程思维培育的目的 106

二、语文课程思维培育的基本任务 107

第三节 语文思维培育的途径 109

一、观察能力的培育 109

二、形象思维的培育 110

三、抽象思维的培育 112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113

第十章 语文审美情趣论 115

第一节 语文审美情趣的内涵 115

一、审美情趣的内涵 115

二、审美情趣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116

三、审美情趣的层次性 117

第二节 语文审美情趣的意义 118

一、有益于人的健康生存 118

二、有益于滋养美的个性 119

三、有益于培养创造精神 119

第三节 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 120

一、增强语文课程本身的情趣性 120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 121

第十一章 人文精神涵养论 125

第一节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25

一、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 125

二、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 127

三、人文精神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 129

第二节 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130

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普遍意义 130

二、在语文课程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130

三、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意义 132

第三节 人文精神的融合途径 132

一、人文精神融合的基本要素 132

二、人文精神融合的基本途径 134

第十二章 语文教学原则论 138

第一节 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 138

一、语文教学原则的概念 138

二、语文教学原则的内涵 139

第二节 语文教学原则的价值 140

一、语文教学原则的意义 140

二、语文教学原则的贯彻 142

第三节 语文教学个性化原则 143

一、语言知识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原则 143

二、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原则 145

三、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兼容原则 147

四、语感训练与理性思维训练同步原则 148

五、课堂语文学习与生活言语实践融合原则 150

第三编 语文教学法 155

编者导语 155

第十三章 阅读能力培养法 156

第一节 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156

一、有助于养成阅读习惯 156

二、有助于掌握阅读方法 157

三、有助于促进独立阅读 158

四、有助于铸造人文精神 158

第二节 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 159

一、阅读能力培养过程设计概况 159

二、阅读能力培养过程分类研究 162

第三节 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168

一、语感教学法 168

二、思路教学法 169

三、鉴赏教学法 169

四、范文应用法 171

五、对话教学法 172

六、情境教学法 174

七、点拨教学法 175

八导读教学法 175

第十四章 写作能力培养法 177

第一节 写作能力培养的任务 177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177

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 179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182

一、作文命题 182

二、作文指导 183

三、作文批改 184

四、作文讲评 186

第三节 写作能力训练的途径 187

一、感受生活 187

二、阅读吸收 187

三、科学训练 188

第十五章 口语交际指导法 191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191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191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192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193

第二节 口语交际指导的要领与方法 195

一、口语交际指导的要领 195

二、口语交际指导的方法 195

第三节 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197

一、利用网络拓展训练资源 197

二、延伸家庭强化生活特色 199

三、接触艺坛提高专业水平 200

四、班级互动形成交际氛围 201

五、学科联姻优化口语环境 202

第十六章 语文知识教学法 205

第一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意义 205

一、语文教科书积淀着核心知识元素 205

二、语文课程以应用性语言知识为基础 206

三、语文知识是学生言语实践的前提 207

第二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 208

一、知识类型与知识表征概说 208

二、语文知识类型列举 209

第三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方法 211

一、语文课程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212

二、语文课程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214

三、语文课程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217

四、语文课程中表象知识的教学 218

五、语文课程中范文知识模块的教学 220

第十七章 语文教学评价法 223

第一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 223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含义 223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224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要求 225

第二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指标 225

一、语文教学评价指标的定位 225

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评价指标 225

三、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指标 227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指标 228

第三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 228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 229

二、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229

三、终结性评价的实施 231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利用 234

第十八章 语文教学研究法 236

第一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意义 236

一、提高教学水平 236

二、形成科研能力 237

三、推动学科发展 237

第二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途径 237

一、语文教学研究的渠道 238

二、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 238

第三节 语文教研论文的撰写 243

一、论文的形成过程 243

二、论文的基本格式 246

结语 语文教师专业化 248

一、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248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251

三、语文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251

后记 2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