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地学导论
环境地学导论

环境地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度,谭见安,王五一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40221497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综合全球环境变化热点问题及新资料,编写而成。本书从地球系统的整体观出发,以环境变化的过程研究为重点,综合分析环境变化的区域影响,为解决当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供对策。本书提出了环境地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内容共分为12章。主要介绍环境地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理环境过程及其效应;地质环境过程;大气环境过程;水环境过程;土壤环境过程;陆地生态系统过程;主要环境地学问题;环境伦理建设;环境管理;环境地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地学研究方法。本书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可作为从事环境科学与地学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生教材参考资料。同时,本书的知识性和实用性较强,也可为关心环境的各界人士,从事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等管理的决策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阅。
《环境地学导论》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地球环境系统 2

1.1.1 地球环境系统的基本特征 2

1.1.2 地球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 4

1.1.3 地理环境及其地域分异 8

1.1.4 人类与地球环境系统 11

1.2 环境地学的发展与体系 16

1.2.1 环境地学的孕育与发展 16

1.2.2 环境地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8

1.2.3 环境地学的分支学科 20

参考文献 22

思考题 23

第2章 地理环境过程 24

2.1 地理环境与其他环境的关系 25

2.2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性与分类 26

2.2.1 基本特性 26

2.2.2 发展历程 28

2.2.3 地理环境的分类 28

2.2.4 地理生态系统 33

2.3 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研究的发展史 35

2.4 地理过程与人类健康 37

2.4.1 地理过程的内涵 37

2.4.2 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38

2.4.3 人类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 38

2.5 自然地理过程与健康 43

2.5.1 物理地理过程——环境水热平衡与健康 43

2.5.2 化学地理过程——环境元素平衡与健康 51

2.5.3 生物地理过程——景观生物群落平衡与健康 79

2.6 人类发展地理过程与健康 87

2.6.1 基本理念 87

2.6.2 人群健康 90

2.7 人文地理过程与健康 92

2.7.1 基本理念 92

2.7.2 综合人文地理过程对健康的影响 92

2.7.3 经济地理过程的健康影响 93

2.8 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 94

2.8.1 基本理念 94

2.8.2 气候变化 95

2.8.3 温室气体效应与气候变化 96

2.8.4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98

2.9 结语 100

参考文献 101

思考题 105

第3章 地质环境过程 107

3.1 地质环境 107

3.1.1 地质环境的一般概念 107

3.1.2 地质环境形成的动力来源 108

3.1.3 组成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 109

3.2 地质环境演变的历史 112

3.2.1 地球的简单演化历史 112

3.2.2 构造运动与地质环境 113

3.2.3 第四纪地质环境 116

3.3 地质环境的形成与演化 119

3.3.1 地质环境格局的形成 119

3.3.2 地质环境演化过程 121

3.4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123

3.4.1 地质灾害及其形成环境 123

3.4.2 地质灾害的类型划分与定义 126

3.5 地质环境保护 130

3.5.1 地质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130

3.5.2 中国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与方法 131

参考文献 135

思考题 136

第4章 大气环境过程 137

4.1 大气环境的组成 137

4.1.1 大气圈的结构 137

4.1.2 大气的成分 140

4.1.3 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 146

4.2 大气环境与人类 148

4.2.1 大气成分与生命 148

4.2.2 天气、气候与人类 149

4.2.3 人类活动与大气 151

4.3 大气污染与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153

4.3.1 大气(空气)污染 153

4.3.2 全球变暖问题 159

4.3.3 臭氧层 169

4.3.4 酸雨与防治对策 176

参考文献 182

思考题 184

第5章 水环境过程 185

5.1 水的基本组成及特征 185

5.1.1 水的基本组成 185

5.1.2 水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186

5.1.3 水圈与水环境 187

5.2 水环境物理化学过程 187

5.2.1 水循环与水平衡 187

5.2.2 化学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水体自净过程 189

5.3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201

5.3.1 水资源与水危机 201

5.3.2 水环境污染 205

5.4 水环境保护 212

5.4.1 水环境监测 212

5.4.2 水污染控制 217

5.4.3 水质标准与水环境评价 218

参考文献 222

思考题 222

第6章 土壤环境过程 223

6.1 土壤环境 223

6.1.1 土壤环境的基本概念 223

6.1.2 土壤的环境功能 224

6.2 土壤的组成及其环境功能 226

6.2.1 土壤矿物 226

6.2.2 土壤化学元素 227

6.2.3 土壤有机质 227

6.2.4 土壤微生物 228

6.2.5 土壤水分 230

6.2.6 土壤空气 230

6.3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功能 231

6.3.1 土壤颗粒属性及其环境意义 231

6.3.2 土壤胶体属性及其环境意义 232

6.3.3 土壤溶液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33

6.4 土壤环境的形成过程 234

6.4.1 土壤形成过程的基本概念 234

6.4.2 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235

6.4.3 主要成土过程 235

6.4.4 土壤分类和分布 237

6.5 人类活动与土壤环境退化 239

6.5.1 人口增长与土地/土壤资源紧张 239

6.5.2 土壤退化 240

6.5.3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43

6.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及效应 244

6.6.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土壤重金属污染 245

6.6.2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 245

6.6.3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 247

6.6.4 重金属污染的效应 248

6.6.5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容量 251

6.7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效应 251

6.7.1 农药和农药污染 251

6.7.2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53

6.7.3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和残留 253

6.7.4 土壤农药污染的环境和生态效应 254

6.8 土壤中化肥迁移转化及效应 259

6.8.1 氮肥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化肥污染 259

6.8.2 磷肥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260

6.8.3 钾肥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260

6.8.4 化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61

6.8.5 化肥对水环境的影响 262

6.8.6 化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63

6.8.7 化肥对农产品品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63

6.9 现代农业与环境 264

参考文献 265

思考题 266

第7章 陆地生态系统过程 267

7.1 生态系统 267

7.1.1 生物与环境 267

7.1.2 生态系统的特征与构成 274

7.1.3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276

7.2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平衡 279

7.2.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生产 279

7.2.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82

7.2.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83

7.2.4 生态系统平衡 285

7.3 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生态过程的影响 288

7.3.1 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减少 288

7.3.2 生物入侵 290

7.3.3 污染物的生物和生态效应 293

参考文献 294

思考题 296

第8章 主要环境地学问题 297

8.1 全球性环境问题 297

8.1.1 全球变暖 298

8.1.2 臭氧层破坏 298

8.1.3 生物多样性剧减 299

8.1.4 土地退化与沙漠化 299

8.1.5 环境污染 300

8.1.6 自然资源耗竭 302

8.1.7 人口剧增 306

8.2 中国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308

8.2.1 中国人口 308

8.2.2 中国自然资源问题 308

8.2.3 中国生态问题 312

8.2.4 河流、湖泊与湿地生态功能退化 325

8.2.5 环境污染问题 328

8.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30

8.3.1 建立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 330

8.3.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331

参考文献 332

思考题 334

第9章 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335

9.1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335

9.1.1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336

9.1.2 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 338

9.2 人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的新模式 339

9.2.1 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340

9.2.2 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认识的进展 342

9.2.3 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343

9.2.4 科学发展观的阐释 345

9.3 环境伦理研究进展与趋势 348

9.3.1 环境伦理研究进展 348

9.3.2 对立的两大阵营 349

9.3.3 大自然的价值与人类的责任 350

9.3.4 构建开放的环境伦理学 350

9.3.5 环境伦理的功能与作用 353

9.4 区域发展中环境伦理的思考 356

9.4.1 区域发展中突出的环境伦理问题 356

9.4.2 区域发展中的环境伦理责任 358

9.4.3 不同社会群体的责任 359

9.4.4 区域发展中的环境伦理案例 360

参考文献 363

思考题 364

第10章 环境管理 365

10.1 环境管理的基础 365

10.1.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365

10.1.2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366

10.1.3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367

10.1.4 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 368

10.2 环境规划 370

10.2.1 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370

10.2.2 环境规划的类型 371

10.2.3 环境规划的内容 371

10.2.4 环境规划的程序 371

10.2.5 环境规划的功能 372

10.2.6 环境规划的原则 373

10.3 环境影响评价 373

10.3.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373

10.3.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体系 374

10.3.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374

10.3.4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378

10.3.5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进展 379

10.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 381

10.4.1 清洁生产 381

10.4.2 生态工业 382

10.4.3 循环经济 383

10.4.4 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384

10.4.5 绿色GDP核算体系 386

10.4.6 我国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87

参考文献 387

思考题 387

第11章 环境地学工程与技术 389

11.1 环境地学工程概要 389

11.1.1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89

11.1.2 中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特点 390

11.1.3 环境工程与环境地学工程 391

11.1.4 发展简介 391

11.1.5 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 392

11.2 环境地学工程分支学科 393

11.2.1 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393

11.2.2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技术 396

11.2.3 地理工程技术 400

11.2.4 环境健康保护工程与技术 402

11.2.5 环境工程与技术 405

11.2.6 环境地学工程的基本工作流程 418

11.3 环境地学工程的发展方向 419

参考文献 420

思考题 420

第12章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 421

12.1 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 421

12.1.1 野外观测 422

12.1.2 室内实验 429

12.2 数理统计和模型模拟 433

12.2.1 数理统计方法 433

12.2.2 模型模拟方法 435

12.3 3S技术在环境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436

12.3.1 概述 436

12.3.2 3S技术简介 436

12.3.3 3S技术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438

12.3.4 基于3S的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体系结构 439

12.3.5 3S技术在环境信息系统中应用的关键问题 440

参考文献 441

思考题 4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