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事鉴定质量控制法律制度研究
刑事鉴定质量控制法律制度研究

刑事鉴定质量控制法律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丽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857836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刑事鉴定质量控制的角度对刑事鉴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内容包括鉴定程序的设计、鉴定主体的选择与责任承担、鉴定机构的管理与设置、鉴定材料取得的规范化、鉴定程序的操作及鉴定结论的公开与审核九个方面,既有深入细致的理论探讨,也有真实生动的实证调研和案例,资料翔实,论述全面,文笔生动,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部高质量的侦查学尤其是司法鉴定问题研究的佳作。
《刑事鉴定质量控制法律制度研究》目录

第一章 刑事鉴定性质的界定  1

一、刑事鉴定性质的各种观点  1

(一)“单一说”的几种观点  1

(二)“二重说”的几种观点  2

二、对刑事鉴定性质各种观点的评析  3

(一)对“单一说”观点的评析  3

(二)对“二重说”观点的评析  6

三、刑事鉴定性质研究的角度  7

四、对刑事鉴定性质的全面认识  8

(一)刑事鉴定是刑事诉讼行为——从诉讼的角度  8

(二)刑事鉴定是人的证据方法,是言词证据——从证据的角度  9

(三)刑事鉴定解决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从鉴定对象的角度  11

第二章 刑事鉴定质量控制  18

一、刑事鉴定质量控制概念的提出  18

二、刑事鉴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20

(一)对有关国家和地区刑事鉴定质量控制实践的借鉴  20

(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对刑事鉴定质量控制的启发  24

三、刑事鉴定的价值  29

(一)刑事鉴定价值的研究视角及其研究意义  29

(二)刑事鉴定的外在价值  33

(三)刑事鉴定的内在价值  34

(四)刑事鉴定价值之间的冲突与选择  45

四、刑事鉴定质量控制的标准——鉴定结论的可采性标准  48

第三章 鉴定人——刑事鉴定质量的事前控制  49

一、自然人鉴定人制度  49

二、鉴定人的资格及其选任  54

(一)两大法系鉴定人资格及其选任的特点  54

(二)鉴定人的资格及其选任  58

三、鉴定人的权利义务  63

(一)鉴定人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  63

(二)国外及有关地区关于鉴定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及其借鉴  67

(三)完善我国鉴定人权利义务应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  71

(四)我国鉴定人权利义务的内容及其论证  74

四、鉴定人(鉴定机构)的法律责任  80

(一)确立和完善鉴定人(鉴定机构)法律责任的必要性  80

(二)确立和完善鉴定人(鉴定机构)法律责任的可行性  81

(三)鉴定人(鉴定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及其完善  83

第四章 鉴定机构  91

一、鉴定机构的资格及其选任  91

(一)鉴定机构的资格  91

(二)鉴定机构的选任  93

二、鉴定机构的法律责任  93

三、鉴定机构的管理制度  93

四、刑事实验室认可制度  97

(一)刑事实验室认可制度及其作用  97

(二)实验室认可组织概况  99

(三)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刑事实验室品质体系发展情况介绍  101

(四)对我国刑事实验室导入认可制度的设想  111

第五章 鉴定材料取得的规范化  113

一、检材收集的规范化  113

(一)检材必须符合鉴定要求  114

(二)检材必须具有客观性  115

(三)检材必须具有关联性  117

(四)检材必须具有合法性  120

(五)检材收集规范性的保障措施  125

二、样本收集的规范化——从技术的角度  134

(一)样本取得的技术要求  134

(二)样本收集规范性的保障措施  136

三、样本收集的规范化——从程序的角度  136

(一)规制强制采样的必要性  137

(二)国外及有关地区强制采样的相关规定及其特点  143

(三)我国强制采样的基本概况  152

(四)我国强制采样的法律规制问题  153

四、鉴定材料保全的规范化  155

(一)鉴定材料保全的功能  155

(二)鉴定材料保全的方法及其程序  156

第六章 刑事鉴定的实施  158

一、刑事鉴定的受理  158

二、刑事鉴定的实施  162

(一)刑事鉴定实施应坚持的原则  162

(二)鉴定实施前的准备  171

(三)鉴定的一般步骤方法  173

三、出具鉴定结论  175

(一)鉴定人出具书面形式鉴定结论的理论根据  175

(二)鉴定文书制作的规范化  176

四、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共同鉴定  179

(一)补充鉴定  179

(二)重新鉴定  179

(三)共同鉴定  180

第七章 对刑事鉴定法律程序的反思  181

一、刑事鉴定程序存在的问题  181

(一)刑事鉴定立法缺少统一规范  181

(二)刑事鉴定权的配置不利于当事人追诉权、辩护权的行使  182

(三)侵犯被鉴定人宪法性权利的程序缺乏立法规制  182

(四)鉴定人是否出庭作证是任意性而非强制性规范  183

(五)回避程序形同虚设  183

(六)缺乏违法鉴定的程序性后果  184

二、完善刑事鉴定程序的总体设想  184

三、刑事鉴定权的配置  185

(一)国外刑事鉴定权之特点  185

(二)司法官启动制与当事人启动制之优劣比较  189

(三)我国刑事鉴定权配置的特点  191

(四)对我国刑事鉴定权配置的设想  194

四、鉴定人回避程序的完善  200

(一)刑事鉴定人回避的法律依据及其存在的问题  200

(二)完善回避程序的具体设想  201

五、鉴定留置  203

(一)鉴定留置及其必要性  203

(二)鉴定留置的程序保障  205

(三)对完善我国鉴定留置的设想  206

第八章 刑事鉴定(结论)公开  208

一、刑事鉴定(结论)公开概述  208

二、刑事鉴定对特定的人的公开  211

(一)当事人及其代表对鉴定结论的知情权  211

(二)当事人对刑事鉴定的监督权  213

(三)见证人对刑事鉴定的监督  219

三、一般民众对刑事鉴定结论的知情权及监督权  220

四、对刑事鉴定公开的限制  221

第九章 刑事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224

一、刑事鉴定结论的可采性标准  224

(一)刑事鉴定结论的客观性标准  224

(二)刑事鉴定结论的相关性标准  228

(三)刑事鉴定结论的合法性标准兼非法鉴定之排除规则  230

二、刑事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233

(一)刑事鉴定结论客观性的审查  233

(二)刑事鉴定结论相关性的审查  234

(三)刑事鉴定结论合法性的审查  237

三、刑事鉴定结论的审查程序  237

主要参考文献  238

后记  2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