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拯救中国股市:风险验证与战略抉择
拯救中国股市:风险验证与战略抉择

拯救中国股市:风险验证与战略抉择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国魂,刘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1787364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研究。
上一篇:高管薪酬下一篇:房地产估价
《拯救中国股市:风险验证与战略抉择》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与范畴 2

一、证券市场 3

二、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 3

三、股权分置 5

四、股权分置改革 5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

一、理论意义 5

二、实践意义 6

第四节 研究架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主要创新点 6

一、研究基础 6

二、研究框架 7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0

四、研究数据来源 11

五、创新要点 14

第一篇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及风险特征与模型检验 17

第一章 中国证券市场概况与世界证券市场格局 17

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概况 17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背景和简要历史回顾 17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数据 19

第二节 当今世界证券市场的格局 21

一、全球证券市场的总体态势 21

二、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相关情况 23

三、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的相关情况 26

第二章 中国证券市场最突出的风险特征 35

第一节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最突出的制度缺陷 35

一、股权分置问题的成因 35

二、股权分置本质上背离了“同股同权同价”的原则 38

第二节 “政策市”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典型的非市场化特征 43

一、行政干预过多导致中国证券市场难以形成自身运行规律 43

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导致股市难以规范运行 47

三、政出多门,监管错位,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 47

第三节 高速扩容是股权结构失衡、股市剧烈波动的关键所在 50

一、“五高”问题充斥证券市场,股权结构进一步失衡 50

二、增发变相成为轮流圈钱盛宴和大股东资产高价变现通道 59

三、资金使用普遍存在挪用变更现象 61

四、调查结果显示投资主体存在重大隐忧 63

第三章 构建金融数理模型,验证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与收益 69

第一节 相关理论概述 69

一、关于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69

二、关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 79

三、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81

第二节 证券市场的评价过程、波动性、风险与资本市场有效性 84

一、模型溯源 85

二、模型选择应具备的特征 85

第三节 研究的原理和假设 86

第四节 研究模型与方法概论 87

第五节 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 89

一、基于中国A股证券市场的模型研究 89

二、参数估计及其方法 92

第六节 实证研究与分析 98

一、数据说明与单根检定 98

二、SNP模型选择 104

三、EMM法模型参数估计 105

四、沪深指数的回归比较分析 108

五、分析、检验与比较 110

第七节 模型分析结论 111

第二篇 引发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系统性风险内外因素解析 115

第四章 非理性暴涨加大系统性风险 115

第一节 制度变革和经济发展引导股市出现价值理性回归效应 115

一、解决股权分置扫除了股市发展的部分障碍 115

二、中国经济连续增长与股市连续暴跌凸显投资价值 117

三、汇率改革引发了人民币单边升值,资产价格大幅提升 117

四、对照全球股市,产生价值回归效应 119

五、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119

六、承办奥运会产生“奥运经济”的辐射效应 119

第二节 流动性过剩导致货币政策调控失效 120

一、流动性过剩释义 120

二、流动性严重过剩的根源 120

三、流动性过剩的多重表现及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21

四、货币政策频频出手抑制过度投机 128

五、证券市场对调控政策呈现高度逆向反馈 131

第五章 市场化机制缺失必然加深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135

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内在系统性风险集中体现为全面泡沫化倾向 135

一、暴涨导致原有优势被不断化解为劣势 135

二、公司业绩增长的结构和质量同投资价值背离 138

三、市场炒作严重脱离公司基本面实际 140

四、机构演变成股市投机的主导力量 142

第二节 制约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非市场化因素不断增多 143

一、新的特殊性质的股权分置问题更加严重 143

二、指数编制缺陷导致大盘不能真实反映市场涨跌状况 146

三、市场面临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相坐庄的风险 147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新一轮暴跌内因解析 149

第一节 本轮暴跌已演变成一场灾难 149

一、股票市值大幅缩水 150

二、新股大面积破发 151

三、股票和基金新增开户数快速回落 152

四、个体投资者全线严重亏损 152

五、平均市盈率大幅下降 153

六、基金发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154

第二节 导致本轮暴跌的内在因素 155

一、宏观面的信号 155

二、舆论乱象丛生,严重扰乱市场 156

三、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依然存在严重缺失和误区 157

四、从“造神”到“拆庙”,基金投资理念缺失 158

五、股市不堪承受“大小非”减持之重 162

六、众多“特批”IPO和盲目圈钱导致市场供求失衡 163

七、政出多门,自拉自唱,问题突出 165

第七章 中国证券市场新一轮暴跌外因解析 166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167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 167

二、次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171

第二节 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的负面影响 173

一、次贷危机直接波及中国股市 173

二、国际投机机构利用次贷危机刻意做空中国股市 180

三、利用境外特别设立的股指期货做空或做多A股 181

四、操纵石油价格借机打压中国经济和股市 184

第三节 热钱成为绑架中国股市的元凶 187

一、热钱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根源 187

二、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和热钱涌入中国的关系辨析 189

三、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始终有热钱在从中作怪 199

第三篇 防御风险的战略抉择 207

第八章 优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功能体系 207

第一节 重构中国证券市场指数体系 207

一、现有上证指数的缺陷特征 207

二、上证指数的修正建议 210

第二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估值和资信评估体系,培养权威信用评估机构 211

一、中国没有形成自有的、权威的、科学的估值机制 212

二、权威评估机构缺失带来的巨大损失不容忽视 214

三、建立估值标准体系 218

四、改革发行制度,优化证券发行环节 220

第三节 建立上市公司业绩考核体系 220

一、确定业绩考核体系的关键指标 221

二、指标详解 223

三、建立保障机制 227

四、建立严格规范的企业退市机制 227

第四节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资本融资体系 227

一、确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层次内涵 227

二、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 230

第五节 改革证券银行保险投资体系,稳步推进混业经营 231

一、资本市场混业经营概念和国外通行模式 231

二、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 233

三、放开政策管制,主动迎接挑战 236

四、走出国门,参与竞争 239

第九章 健全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 242

第一节 加强监管制度和职能建设 242

一、制度建设与严格执法必须有机统一 242

二、准确定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 245

三、建立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维权保障机制 246

四、加强证券市场中介咨询机构以及媒体的规范性建设 248

第二节 科学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250

一、美国安然事件和萨班斯法案的启示 250

二、强化和规范上市公司运行监管 252

三、强化对违规披露的法律惩处力度 255

四、严防股权激励引发公司操纵利润 257

第十章 增强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扶持力度 258

第一节 科学运用货币政策,有效化解热钱冲击 258

一、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源 258

二、各方通力合作,有效疏导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传导梗阻 259

三、充分借鉴国外利用货币政策支持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 260

第二节 严防热钱大规模快速撤离,有效化解热钱冲击 262

一、加强对跨境热钱和股票市场异动资金的监控 262

二、严防热钱大规模撤离造成新的灾难 263

第十一章 完善避险机制,拓宽资金渠道 266

第一节 建立避险机制,推出股指期货 266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及其特点 266

二、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增加金融衍生工具等避险品种 268

三、设立防火墙,严防沪深300指数被人为操纵 274

第二节 拓展长期稳定的阳光资金来源,优化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队伍 279

一、中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 279

二、消除现有基金对市场造成的扰乱效应 282

三、确立私募基金法律身份,培育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284

四、引入做市商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交易手段 290

五、进一步疏导其他资金渠道 291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292

第一节 结论 292

第二节 加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化建设 294

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本结构 294

二、健全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 294

三、完善监管手段,推进依法行政 294

四、提高融资效率,降低无效消耗 295

附录 296

附录1 2007年以来各月主要经济数据及货币调控政策 296

附录2 2006年12月31日基金资产净值和份额规模汇总表 297

附录3 2007年12月31日基金资产净值和份额规模汇总表 298

参考文献 299

后记 3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