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1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1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1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预衡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2545803
  • 页数:820 页
图书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为配合《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本书为第一卷,包括“先秦编”和“秦汉编”两部分,内容有先秦和秦汉时期文学史的纲要及纲要引据的材料(包括史实、作品和评述材料),为高等院校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文学史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1》目录

先秦编 3

第一章 先秦文学总论 3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历史特点 4

一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6

二 思想解放与文化繁荣 20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独特风貌 29

一 发展轨迹和主要特征 29

二 辉煌成就和深远影响 59

第二章 神话 63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63

一 神话的产生 63

二 神话的价值 66

第二节 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68

一 创世神话 69

二 自然神话 71

三 英雄神话 73

四 传奇神话 76

第三节 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78

一 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78

二 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80

第三章 《诗经》 86

第一节 《诗经》概说 86

一 《诗经》的名称与篇数 86

二 《诗经》的编订与分类 89

三 《诗经》的时代与地域 102

四 《诗经》的应用与流传 112

第二节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119

一 周民族的史诗 119

二 颂歌与怨刺诗 123

三 真挚动人的婚恋诗 135

四 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 140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 148

一 《诗经》的艺术成就 148

二 《诗经》的深远影响 169

第四章 史家之文 172

第一节 《尚书》 173

一 《尚书》概说 173

二 《尚书》的思想特点 186

三 《尚书》的文学价值 192

四 关于《逸周书》 199

第二节 《春秋》 207

一 《春秋》概说 208

二 《春秋》的特点 212

第三节 《国语》 217

一 《国语》概说 217

二 《国语》的思想特点 221

三 《国语》的文学价值 227

第四节 《左传》 238

一 《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诸问题 239

二 《左传》的民本思想 247

三 《左传》的散文艺术 257

第五节 《战国策》 269

一 《战国策》概说 270

二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273

三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280

第五章 诸子之文 296

第一节 《论语》、《墨子》 298

一 《论语》 298

二 《墨子》 314

第二节 《老子》、《庄子》 321

一 《老子》 322

二 《庄子》 331

第三节 《孟子》、《荀子》 347

一 《孟子》 348

二 《荀子》 363

第四节 《韩非子》、《吕氏春秋》 377

一 《韩非子》 378

二 《吕氏春秋》 393

第五节 《晏子春秋》及其他 405

一 《晏子春秋》 405

二 其他诸子 412

第六章 楚辞与屈原 420

第一节 楚文化与楚辞 420

一 楚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420

二 楚辞的产生及其由来 424

第二节 屈原和《离骚》 430

一 伟大诗人屈原 431

二 不朽杰作《离骚》 436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456

一 《九歌》 456

二 《九章》 464

三 《天问》、《招魂》 473

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和屈原的影响 487

一 楚辞的流变 487

二 屈原的影响 497

秦汉编 503

第一章 秦汉文学总论 503

第一节 秦统一后的文学 503

一 秦统一后的中央集权 503

二 秦统一后的文化专制 504

三 刻石之文与诏令奏议 505

第二节 汉初文学 506

一 汉初无为之治 506

二 汉初分封之制 508

三 汉初崇尚楚文化 509

四 汉初文学概貌 510

第三节 武帝时代的文学 512

一 武帝时代的空前统一与强盛 512

二 文化繁荣与思想一统 514

三 武帝时代文人与文学的基本特征 516

第四节 西汉后期文学 519

一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519

二 王莽托古改制与古文学派兴起 520

三 西汉后期的文学特征 521

第五节 东汉前期文学 522

一 东汉前期政治状况 522

二 东汉前期思想统治的强化 523

三 东汉前期学术与文学的分化 524

第六节 东汉后期文学 527

一 东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527

二 文人的信仰危机与行为、心理的自我调整 530

三 汉末文学的转变 533

第二章 秦统一后的文学 536

第一节 秦文学的特征及其历史土壤 536

一 狭隘的实用观念与秦文学 536

二 严酷的文化专制与秦文学 538

三 畸形的自大心理与秦文学 541

第二节 刻石之文 541

一 刻石文的产生 541

二 刻石文的征实与虚美 542

三 秦刻石的文体与风格 544

第三节 诏令奏议之文 546

一 秦代君臣的诏令奏议之文 546

二 李斯文风的转变 547

第四节 秦之佚文 550

第三章 汉代论说散文 552

第一节 汉初论说散文 552

一 贾山 552

二 贾谊 554

三 晁错 561

四 藩国侍臣之文 567

第二节 经学文风的兴起 574

一 经学文风 574

二 《淮南子》与《盐铁论》 588

三 司马相如 596

四 杨王孙与杨恽 598

第三节 复古文风 600

一 刘歆 600

二 扬雄 602

第四节 复古文风的反拨 607

一 桓谭 607

二 王充与《论衡》 609

第五节 汉末清议文章 615

一 王符 616

二 崔寔 617

三 仲长统 618

第四章 汉代史传文学 621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 621

一 司马迁的生平 621

二 关于《史记》 630

第二节 司马迁的史学精神 638

一 《史记》的会通精神 638

二 《史记》的实录精神 647

三 《史记》的批判精神 649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价值 661

一 《史记》人物形象的创造 661

二 《史记》的叙事特点 666

三 《史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 669

四 《史记》的抒情性 671

五 《史记》的文章风格和语言艺术 673

第四节 《史记》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影响 676

第五节 班固与《汉书》 679

一 班固的家世、生平与思想 679

二 《汉书》的成书 685

三 《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688

第五章 汉代赋体文学 697

第一节 赋体性质与赋称来源 697

一 赋义之一:时空铺衍 697

二 赋义之二:不歌而诵 698

三 赋称始于战国后期 699

第二节 汉初骚体赋及其流变 700

一 汉初骚体赋 700

二 骚赋变体 705

三 骚赋的规范化 707

第三节 赋体文学的代表——散体赋 709

一 散体赋的文体构成 709

二 汉代主要的散体赋作家 711

三 散体赋的艺术特征 734

第四节 汉末赋的抒情化与小品化 747

一 张衡 748

二 蔡邕 749

三 赵壹 752

第六章 汉代诗歌 754

第一节 汉代乐府民歌 754

一 关于乐府 754

二 乐府民歌的内容 763

三 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779

第二节 汉代文人诗歌 786

一 庙堂诗歌 786

二 楚歌诗 787

三 文人四言诗 789

四 文人杂言诗 792

五 汉末文人五言诗的兴起 793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798

一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 798

二 《古诗十九首》的抒情内容 801

三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808

四 《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和影响 8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