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永生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6050976
  • 页数:5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论述了中国海相油气成藏条件,并探讨分析了中国海相油气的勘探前景。
上一篇:地球化学下一篇:测量学 修订版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 1

(一)1949年前的中国石油工业简史 1

(二)1949年后的中国石油工业简史 2

(三)中国石油工业现状 3

(四)中国石油工业展望 3

二、本书内容纲要 4

(一)区域构造与海相盆地演化研究 4

(二)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模式、成藏系统、成藏规律及分布规律(即勘探前景)研究 5

(三)中国海相勘探技术进展综述 5

(四)中国海相有利勘探地区评价与优选 5

(五)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6

第二章 中国海相区域构造背景与原型盆地演化 7

第一节 大地构造格架 7

一、主要古板块 7

二、主要造山带 10

三、主要克拉通 10

四、主要构造运动旋回 12

第二节 区域构造演化轮廓 16

一、太古宙—古元古代“古陆核—古陆块”形成阶段 16

二、中—新元古代“元古中国克拉通”形成阶段 18

三、震旦纪—三叠纪“元古中国克拉通”解体和“古中国大陆”形成阶段 23

四、印支期后“欧亚大陆”形成发展阶段 38

第三节 主要海相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43

一、扬子及其周缘海相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43

二、华北克拉通地区海相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52

三、塔里木海相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58

第四节 海相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 62

一、构造演化,控制原型盆地性质(类型)及其含油气性 62

二、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沉降—埋藏—剥蚀史和热史—烃源岩成熟史 64

三、构造古隆起,控制油气运移指向与油气富集区带 66

四、后期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形控制油气散失与保存的基本格局 69

第三章 中国海相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72

第一节 区域地层概况 72

一、扬子地区 75

二、华北地区 88

三、塔里木地区 91

第二节 扬子地区海相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92

一、震旦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92

二、寒武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95

三、奥陶纪和志留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98

四、泥盆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01

五、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04

六、二叠纪和三叠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07

第三节 华北地区海相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14

一、中、新元古代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15

二、早古生代沉积层序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118

三、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123

第四节 塔里木地区海相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27

一、震旦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27

二、寒武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29

三、奥陶纪沉积层序与古地理演化 137

四、志留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39

五、泥盆纪沉积层序与古地理演化 140

六、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41

七、二叠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43

八、三叠纪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145

插图3—1 扬子克拉通地区古生界(含中新元古界)地层层序与构造事件综合柱状图插图3—2 华南褶皱带古生界(含中新元古界)地层层序与构造事件综合柱状图插图3—3 华北克拉通地区古生界(含中新元古界)地层层序与构造事件综合柱状图插图3—4 塔里木克拉通地区古生界(含中新元古界)地层层序与构造事件综合柱状图插图3—5 松潘甘孜南秦岭褶皱带古生界(含中新元古界)地层层序与构造事件综合柱状图第四章 中国海相主力烃源(岩)及分布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第二节 扬子地区海相主力烃源(岩)及分布 154

一、烃源岩的沉积相分布 154

二、烃源岩的分布及评价 159

第三节 华北地区海相主力烃源(岩)及分布 171

一、烃源岩的沉积相分布 171

二、烃源岩的分布及评价 172

第四节 塔里木地区海相主力烃源(岩)及分布 174

一、烃源岩的沉积相分布 174

二、烃源岩的分布及评价 175

第五节 有效烃源(岩)问题 179

插图4—1 华北、扬子及邻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分布图 187

插图4—2 塔里木及邻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图 188

插图4—3 华北、扬子及邻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图 189

插图4—4 塔里木及邻区下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图 190

插图4—5 华北、扬子及邻区下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图 191

插图4—6 塔里木及邻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图 192

插图4—7 华北、扬子及邻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图 193

插图4—8 塔里木及邻区志留系烃源岩分布图 194

插图4—9 扬子及邻区志留系烃源岩分布图 195

插图4—10 塔里木及邻区上石炭统烃源岩分布图 196

插图4—11 华北、扬子及邻区上石炭统烃源岩分布图 197

插图4—12 塔里木及邻区下二叠统烃源岩分布图 198

插图4—13 华北、扬子及邻区下二叠统烃源岩分布图 199

插图4—14 塔里木及邻区上二叠统烃源岩分布图 200

插图4—15 华北、扬子及邻区上二叠统烃源岩分布图 201

第五章 中国海相主力储层及分布 202

第一节 概述 202

一、储层研究概况 202

二、储层类型及其划分标准 204

三、储层发育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205

四、特殊储层类型的发育条件 206

五、储层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 208

第二节 扬子地区主力储层类型及其分布 208

一、主力储层厘定与主要储层特征 209

二、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 220

三、储层预测 224

第三节 华北地区主力储层类型及其分布 226

一、中、新元古界的储层 226

二、下古生界储层 226

三、上古生界储层 227

第四节 塔里木地区主力储层及其分布 228

一、碳酸盐岩储层 228

二、碎屑岩储层 235

第五节 储层识别、预测、储层描述技术简介及展望 237

一、层序地层学研究技术 237

二、地震反演技术 237

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244

四、地震相分析技术 246

五、裂缝预测技术 247

六、展望 255

第六章 中国海相油气(区域)盖层及其分布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第二节 扬子地区海相油气盖层类型及其分布 257

一、下寒武统区域盖层 257

二、志留系区域盖层 261

三、中、下三叠统区域盖层 261

四、上三叠统—下白垩统区域盖层 262

五、白垩—第三系区域盖层 264

六、构造活动对盖层的影响 266

第三节 华北地区海相油气盖层类型及其分布 267

第四节 塔里木地区海相油气盖层类型及其分布 267

一、泥质岩盖层 268

二、膏盐岩盖层 268

第七章 中国海相油气保存条件 271

第一节 概述 271

一、构造研究 271

二、盖层研究 271

三、断层封闭性研究 272

四、水文地质研究 273

五、保存条件评价技术体系 279

第二节 扬子地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 280

一、持续型油气保存单元 280

二、重建型油气保存单元 294

三、残余型油气保存单元 294

四、保持型油气保存单元 296

五、推覆型油气保存单元 296

六、肢解残留型保存单元 297

七、南方海相中古生界区块(盆地)保存条件评价 297

第三节 华北地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 299

一、概述 300

二、鄂尔多斯靖边(下奥陶统)油气田成藏条件分析 300

三、渤海湾海相油气成藏条件 303

第四节 塔里木海相油气保存条件 303

一、概述 304

二、塔河油气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306

第八章 中国海相油气成藏系统及其演化 308

第九章 中国海相勘探技术进展 314

第一节 中国海相地震勘探技术的特殊性、探索与进展 314

一、中国海相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难题 314

二、中国海相地震勘探的技术探索 316

三、中国海相地震勘探技术的进展 318

第二节 中国海相重力、磁法、电法、地震联合反演技术进展及化探技术进展 323

一、成熟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323

二、油气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与解释新方法技术 326

三、重、震联合反演技术 330

四、电力、地震联合反演技术 335

五、3D可视化技术 340

六、联合反演应用实例 341

七、化探技术进展 344

第三节 中国海相地球物理测井勘探技术——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353

一、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353

二、“四性”关系研究 359

三、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369

四、油气水层测井评价及解释 375

第四节 钻井、井控、试井、油气层保护及油气层改造技术 383

一、钻井技术 384

二、井控技术 385

三、试井技术 385

第十章 中国海相主要油气藏(田)特征及其成藏规律 415

第一节 海相油气藏分类 415

第二节 扬子地区海相油气藏 415

一、原生成藏系统油气藏 415

二、次生成藏系统油气藏 419

三、二次生烃成藏系统油气藏 419

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黄桥CO2气田(藏) 424

第三节 华北地区海相油气藏 429

第四节 塔里木地区海相油气藏 432

第十一章 中国海相有利勘探地区评价与优选 433

第一节 概述 433

一、初步(矿权登记)选区评价标准 433

二、盆地、区带优选评价方法 437

三、圈闭、目标优选评价方法 437

第二节 扬子地区有利勘探地区评价与优选 443

一、海相构造层地质结构类型及特征 444

二、有利勘探地区油气综合评价 448

三、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方向 488

第三节 华北地区有利勘探地区评价与优选 490

第四节 塔里木地区有利勘探地区评价与优选 492

插图11—1 华北地区蓟县系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493

插图11—2 塔里木地区上震旦统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494

插图11—3 扬子及邻区上震旦统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495

插图11—4 塔里木地区中上寒武统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496

插图11—5 华北、扬子及邻区中上寒武统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497

插图11—6 塔里木地区志留系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498

插图11—7 扬子及邻区志留系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499

插图11—8 塔里木地区泥盆系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500

插图11—9 扬子及邻区泥盆系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501

插图11—10 塔里木地区上二叠统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502

插图11—11 华北、扬子及邻区上二叠统储层分布及评价图 503

第十二章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504

一、油气成藏、勘探理论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 504

二、中国海相油气勘探思路和体会 506

三、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519

参考文献 52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