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QA/QC手册
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QA/QC手册

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QA/QC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控中心站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5943691
  • 页数:7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首家区域性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和操作方法,是我省环保科技工作者积长年的工作经验和参考国际先进国家标准写成。
《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QA/QC手册》目录

第一编 质量管理手册第一章 质量管理要求 3

1.1 背景 3

1.2 质量要求 3

1.2.1 要求 3

1.2.2 资源 4

1.2.3 监测人员守则 5

1.3 质量管理体系 5

1.3.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5

1.3.2 质量管理要求和相关文件 6

1.3.3 文件要求 6

1.3.4 偏离既定要求/程序 6

1.4 监控系统组织架构 7

1.4.1 简介 7

1.4.2 监测目标 7

1.4.3 监测地点 7

1.4.4 工作范围 8

1.4.5 监控系统两地组织结构图 8

1.4.6 主管级人员的职责 8

1.4.7 监测人员的职责 8

1.4.8 监测人员的意识和操守 8

1.4.9 保密信息 8

1.5 质量控制、成效审核、系统审核和回顾 9

1.5.1 质量控制 9

1.5.2 成效审核 9

1.5.3 系统审核 10

1.5.4 系统回顾 10

1.5.5 成效目标 11

1.5.6 验证方法 12

1.5.7 两地实验室测量比对 13

1.5.8 纠正措施 13

1.5.9 预防措施 13

1.5.10 工作回顾 14

1.6 监测人员 14

1.6.1 要求 14

1.6.2 职责说明 14

1.6.3 人事档案 14

1.6.4 人员监督 14

1.6.5 能力培训和评估 15

1.7 实验室环境 15

1.7.1 要求 15

1.7.2 实验室环境 16

1.7.3 控制和记录 16

1.8 监测仪器和参考物料 17

1.8.1 要求 17

1.8.2 仪器记录 17

1.8.3 参考标准和参考物料 18

1.8.4 采购步骤 18

1.8.5 维修程序 18

1.8.6 标签制度 19

1.9 校准和测量的追溯度 19

1.9.1 要求 19

1.9.2 校准计划 19

1.9.3 参考标准物的使用 21

1.10 测试方法和程序 21

1.10.1 要求 21

1.10.2 监控系统标准操作程序 22

1.10.3 程序格式 22

1.10.4 标准规格 22

1.10.5 数据完整性 23

1.10.6 不确定度推算 23

1.11 文件控制 23

1.11.1 要求 23

1.11.2 编制索引格式 23

1.11.3 标题页 24

1.11.4 识别未编号的拷贝 24

1.11.5 修改记录 24

1.11.6 参考文献 24

1.11.7 发放表 25

1.11.8 附录 25

1.11.9 其他格式 25

1.11.10 文件更新 25

1.11.11 文件发布/修改程序 25

1.11.12 工作表和记录表的控制 26

1.12 测试样本处理 26

1.12.1 要求 26

1.12.2 预采样处理和标识 26

1.12.3 采样和采样后处理 27

1.13 记录 27

1.13.1 记录系统 27

1.13.2 记录的保护和保存 28

1.13.3 测试记录的初稿 28

1.13.4 记录文件的控制 29

1.14 测试报告 29

1.14.1 要求 29

1.14.2 报告内容 29

1.14.3 发布人及认可签名 29

1.14.4 发布 30

1.14.5 补充报告和修改 30

1.15 监控系统的监测站 30

1.15.1 要求 30

1.15.2 质量管理要求 30

1.15.3 范围 30

1.15.4 监测地点 31

1.15.5 选址标准 31

1.15.6 监控系统两地组织 32

1.15.7 审核和回顾 32

1.15.8 监测人员 32

1.15.9 监测站环境 33

1.15.10 测试方法和程序 33

1.15.11 监测仪器 34

1.15.12 校准和参考标准 35

1.15.13 监测站报告 35

1.15.14 短期测试项目计划 36

1.15.15 测试样本处理 36

1.15.16 监测结果记录 36

1.15.17 数据报告 36

1.15.18 监测站出入守则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 39

1 监控系统监测站地点 39

2 组织架构 40

3 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监测监控系统的标准操作程序 44

4 受控文件发放登记表 46

5 监控系统的标准操作程序修改申请表 47

6 有关监控系统活动的工作范围 48

7 成效审核所使用的样表 55

8 准确度、精度和数据完整性的定义 56

9 使用纠正措施表指南及纠正措施的样表 57

10 预防措施(PAR)申请 60

11 校准报告示例 61

12 一级标准表 64

13 监控系统监测站标准的追溯度 65

14 标题页、附录标题页和未编号拷贝的修改记录示范样本 68

15 滤纸处理流程 69

第二编 质量控制工作手册第二章 选址原则 75

2.1 概述 75

2.2 监测目标 75

2.3 初步阶段的选址原则 76

2.4 代表性的空间规模 76

2.5 5 类污染物的监测目标和空间规模 77

2.6 监控系统的设计步骤 79

2.6.1 审查每种污染物的监测目标和空间规模 79

2.6.2 背景资料的收集 79

2.7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选址标准 79

2.7.1 地面以上高度 80

2.7.2 与障碍物的间距 80

2.7.3 与树木的距离 80

2.7.4 本地干扰 80

2.7.5 与公路的距离 80

2.7.6 气象杆 81

2.7.7 颗粒物采样器的定位 81

2.7.8 空气采样探头的定位 82

2.8 地面自动监测站选址的一般原则和标准 82

2.8.1 一般指导原则 82

2.8.2 选址标准 82

2.8.3 其他考虑因素 84

2.9 自动监测站报告 85

2.10 监控系统的回顾和短期项目计划 85

第三章 建站及设计指引 86

3.1 站房的建设 86

3.1.1 自动监测站的整体结构 86

3.1.2 设备室的建设 87

3.1.3 设备电源和通信设施 89

3.1.4 设备室环境和照明 89

3.2 监测设备及其固定设施和采样设施 89

3.2.1 大流量采样器和连续颗粒物监测器的混凝土台 89

3.2.2 气象参数 91

3.3 采样入口 91

3.3.1 垂直入口 91

3.3.2 水平入口 94

3.3.3 入口位置 95

3.4 总管系统 95

3.4.1 总管结构 95

3.4.2 气样驻留时间 95

第四章 自动监测站的一般操作程序 97

4.1 概述 97

4.2 常规的现场质控工作 97

4.2.1 日常任务 97

4.2.2 每周任务 100

4.2.3 每月任务 101

4.2.4 每季任务 101

4.2.5 半年任务 101

4.2.6 维修和质量控制计划 101

4.2.7 自动监测站中的表格和资料 102

附录 103

1 监测设备的目视检查 103

2 现场记录表 105

3 行动报告 108

4 现场操作质量控制活动 109

5 现场操作资料表 112

6 气象设备校准表 113

第五章 大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质控操作 114

5.1 概述 114

5.1.1 原理 114

5.1.2 标准设备配置 115

5.1.3 接收采样器时的检查事项 115

5.1.4 安装步骤 116

5.1.5 准确度和精度 117

5.1.6 质量控制活动和频率 117

5.2 校准步骤 118

5.2.1 TSP采样器校准步骤 118

5.2.2 操作设定点(SP) 120

5.3 采样操作步骤 120

5.3.1 采样前 120

5.3.2 采样后 121

5.3.3 TSP浓度计算 122

5.3.4 确认采样的准则 123

5.3.5 单点流速检查 123

5.4 采样器的维修 124

5.4.1 常规检查 124

5.4.2 电动机电刷更换 124

5.4.3 清理和维修采样器(每季度) 124

5.4.4 泄漏测试 125

5.4.5 定时器准确度 125

5.4.6 电动机更换 125

5.4.7 图表记录仪笔的更换 125

5.4.8 面板垫圈 125

5.4.9 电动机垫圈 125

参考文献 126

附录 127

大流量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器校准报告表及大流量采样器滤纸资料记录表 127

第六章 大流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样器的质控操作 130

6.1 概述 130

6.1.1 PM10采样器操作原理 130

6.1.2 标准设备配置 131

6.1.3 接收采样器时的检查事项 132

6.1.4 安装步骤 133

6.1.5 准确度和精度 133

6.1.6 质量控制活动和频率 134

6.2 校准步骤 134

6.3 采样操作步骤 138

6.3.1 MFC采样器采样操作 138

6.3.2 确认采样的准则 140

6.3.3 调节MFC采样器的季节设定 141

6.3.4 MFC采样器单点流速检查 142

6.4 采样器的维修 143

6.4.1 常规检查 143

6.4.2 PM10采样头的维修 143

6.4.3 清洁采样器 144

6.4.4 更换电动机电刷或电动机/抽气风机装置更换 144

6.4.5 泄漏测试 145

6.4.6 时间准确度 146

6.4.7 图表记录仪笔的更换 146

参考文献 147

附录 148

1 表和图 148

2 1200型特定颗粒物大小选择采样头(SSI)组装说明 158

第七章 颗粒物滤纸处理及称重指引 159

7.1 滤纸选择 159

7.2 滤纸标识 159

7.3 滤纸恒重 160

7.4 滤纸称重 160

7.5 滤纸再称重 161

7.6 TSP/PM10采样步骤 161

7.7 滤纸报废 162

7.8 温湿计 162

参考文献 163

附录 164

滤纸称重记录表、滤纸检查记录表、滤纸检查记录表、新的8″×10″滤纸的处理表及温湿计单点检查报告表 164

第八章 气体分析仪的质控操作 170

8.1 概述 170

8.2 零点/跨度检查 171

8.2.1 概述 171

8.2.2 警告和控制极限 172

8.2.3 分析仪调节 173

8.3 多点校准 174

8.3.1 校准频率 174

8.3.2 一般步骤 174

8.3.3 线性极限 175

8.4 精度检查 175

8.4.1 频率和测试浓度 175

8.4.2 在精度检查中调节分析仪响应 175

8.4.3 精度检查极限 177

8.4.4 参考精度检查结果 177

8.4.5 精度检查控制图 177

8.4.6 精度检查结果的计算和报告 177

8.5 安装步骤 179

8.6 气压连接 179

8.6.1 安装金属接口 179

8.6.2 再紧固金属接口 180

8.6.3 特氟隆接口 180

8.7 气瓶和减压阀 180

8.7.1 气瓶和减压阀处理 180

8.7.2 减压阀吹扫步骤 180

8.8 泄漏检查 181

参考文献 182

附录 183

1 精度检查报告表 183

2 二氧化硫(脉冲荧光法)大气分析仪的质控操作 185

3 二氧化氮(化学发光法)大气分析仪的质控操作 204

4 臭氧(紫外光度法)大气分析仪的质控操作 234

5 一氧化碳(气体过滤相关法)大气分析仪的质控操作 272

6 校准仪操作 286

7 OPSIS分析仪的实地操作程序 298

第九章 可吸入颗粒物(PM10)连续监测器(电子震荡天平法)的质控操作 319

9.1 概述 319

9.1.1 工作原理 319

9.1.2 标准仪器配置 320

9.1.3 安装注意事项 321

9.1.4 室外传感器外壳组件 322

9.2 日常工作 322

9.2.1 检查仪表状况 322

9.2.2 更换采样滤纸 323

9.3 质量控制活动和频率 326

9.3.1 清洁PM10采样器 328

9.3.2 更换大流量旁通串联过滤器 328

9.3.3 更换流量控制器过滤器 328

9.3.4 清洁空气采样装置 328

9.3.5 泄漏测试 329

9.3.6 流量控制器校准(软件) 330

9.3.7 模拟量校准 332

9.3.8 流量控制器校准(硬件) 335

9.3.9 质量传感器校准检定 336

9.3.10 环境温度传感器校准 338

9.3.11 环境压力传感器校准 338

9.3.12 空气调节器的维修 339

9.4 自动化模块选样单元系统(ACCU) 339

9.4.1 工作原理 339

9.4.2 维修工作 340

参考文献 343

附录 344

1 菜单结构图解 344

2 键区排列表 345

3 PM10采样器的维修 345

4 校准表 347

5 PM10监测器(1400a系列)定期维修和系统校准操作 351

6 精度检查质量控制(使用流速代替浓度) 362

第十章 可吸入颗粒物(PM10)连续监测器(β射线法)的质控操作 365

10.1 概述 365

10.1.1 工作原理 365

10.1.2 标准仪器配置 366

10.1.3 安装注意事项 367

10.2 日常工作 368

10.3 质量控制活动和频率 368

10.3.1 清洁PM10采样口 369

10.3.2 更换采样滤纸卷 369

10.3.3 更换真空泵的碳刷 369

10.3.4 质量校准 369

10.3.5 环境温度传感器校准 369

10.3.6 环境压力传感器校准 369

10.4 准确度和精度 370

10.4.1 准确度 370

10.4.2 精度 370

参考文献 371

第十一章 总管控制器的操作和保养守则 372

11.1 概述 372

11.2 流量控制器 372

11.2.1 调节旁通流量速度 372

11.2.2 调节高/低流量警告 372

11.2.3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校准 373

11.3 压力监控 374

11.3.1 高/低压力警告设置 374

11.3.2 警告输出的延时设置 374

11.3.3 压力监控器的校准 375

11.4 控制输入和信号/警告输出 375

11.5 本机控制 376

11.5.1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气体的校准(混合气体校准) 376

11.5.2 臭氧校准(臭氧气体校准) 376

11.6 遥控 377

11.6.1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气体校准(混合气体校准) 377

11.6.2 臭氧校准(臭氧气体校准) 377

11.7 控制操作附注 377

11.8 泄漏测试 378

11.8.1 一般测试步骤 378

11.8.2 泄漏测试举例 379

第三编 系统支持实验室一般程序手册第十二章 系统支持实验室一般程序 383

12.1 简介 383

12.2 设备维修 383

12.3 支持活动 384

12.4 管理制度 384

附录 385

1 设备大修和维修的监管系统 385

2 支持服务监管系统 392

3 实验室运作实务守则 392

第四编 标准认证手册第十三章 SO2,CO和NO/NO2/NOx标准气体认证 399

13.1 概述 399

13.1.1 参考标准气体和可追溯性 399

13.1.2 认证文件和标签 400

13.1.3 重新认证参考标准气体 401

13.1.4 活性气体混合物的稳定性测试 402

13.1.5 重新认证要求 402

13.2 分析仪器设备 403

13.2.1 分析仪基本校准要求 403

13.2.2 分析仪多点校准 404

13.2.3 分析仪零点和跨度检查 404

13.2.4 零气 405

13.2.5 流量计/控制器类型和校准 405

13.3 采用稀释法实验和认证压缩气体标准气 406

13.3.1 方法 406

13.3.2 要求 406

13.3.3 实验仪器 406

13.3.4 分析仪 407

13.3.5 选择气体稀释流速或气体浓度设置 407

13.3.6 实验程序 408

参考文献 410

附录 411

分析仪多点校准(CO)表、分析仪多点校准(NO/NOx)表、分析仪多点校准(SO2)表、分析仪多点校准结果表、多点校准的良好特性曲线表、分析仪零点和跨度检查表、压缩气体认证报告表及压缩气体认证表 411

第十四章 臭氧标准认证及核实 424

14.1 概述 424

14.2 臭氧标准认证 424

14.2.1 认证要求 424

14.2.2 认证步骤 425

14.2.3 重新认证步骤 427

参考文献 430

附录 431

臭氧发生器/光电仪认证报告表、臭氧认证关系表、TECO146/146C臭氧发生器的初步校准表、ENVIRONICS S9100型臭氧发生器的内部校准表、臭氧发生器的比较表及臭氧光电仪比较表 431

第十五章 大流量孔口式移转标准校准 441

15.1 概述 441

15.2 孔口的标准认证 441

15.2.1 仪器 441

15.2.2 认证报表 441

15.2.3 校准前的检查 442

15.2.4 孔口校准及计算 444

15.3 Rootsmeter的可追溯性 447

参考文献 448

附录 449

孔口移转标准认证表及Rootsmeter的确认表 449

第十六章 低流量标准校准 456

16.1 概述 456

16.2 体积流量计(VFM)的认证 457

16.3 质量流量计(MFM)的认证 458

16.4 质量流量控制器(MFC)的认证 459

16.4.1 概述 459

16.4.2 认证步骤 459

16.4.3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认证步骤(对于Environics S9100型质量流量控制器) 462

16.4.4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认证步骤(对于Environics 6103型质量流量控制器) 464

参考文献 466

附录 467

体积流量计(VFM)的认证报告表、体积流量计(VFM)的认证表、质量流量计(MFM)的认证报告表、使用皂膜流量计(MFM)的认证表、使用湿式流量计(MFM)的认证表、质量流量控制器(MFC)的认证报告表、使用皂膜流量计(MFC)的认证表、使用湿式流量计(MFC)的认证表及质量流量控制器(MFC)的认证表 467

第十七章 时间器校准 483

17.1 秒表的校准 483

17.2 耗时指示器的校准 483

参考文献 485

附录 486

秒表认证报告表及耗时指示器认证报告表 486

第十八章 重量、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及直流电压标准的追溯度 488

18.1 大流量滤纸称重的追溯度 488

18.1.1 滤纸称重的追溯度 488

18.1.2 电子天平的质量保证 488

18.1.3 天平的校准工作 489

18.2 温度计以及温度传感器的追溯度 492

18.2.1 玻璃管液体温度计 492

18.2.2 温度传感器 494

18.3 湿度测量的追溯度 494

18.4 大气压的追溯度 495

18.5 直流电压的追溯度 496

参考文献 497

附录 498

天平认证报告表、离心性测试结果表、加减重量测试结果表、天平单点检查报告表、天平重复性检查报告表、玻璃管液体温度计的冰点检查报告表、玻璃管液体温度计单点检查报告表、温湿图像显示器认证报告表、干湿球湿度计认证报告表及气压计的认证报告表 498

第十九章 零气发生器的确认 513

19.1 概述 513

19.2 零气发生器确认的步骤 513

19.2.1 准备工作 513

19.2.2 确认步骤 514

19.2.3 计算方法及验收标准 514

附录 516

零气确认报告表 516

第五编 审核手册 521

第二十章 系统审核 521

20.1 概述 521

20.2 目的 521

20.3 组织 521

20.4 被审核的工作 522

20.4.1 进行系统审核的各个范畴 522

20.4.2 进行系统审核时的评审范围 522

20.5 系统审核的频率以及规划 523

20.5.1 审核频率 523

20.5.2 选择监测站作评价 523

20.5.3 规划审核时间表 523

20.6 数据审核和垂直审核 524

20.6.1 数据审核 524

20.6.2 垂直审核 524

20.7 纠正措施 524

20.8 进行系统审核的指引 525

20.8.1 系统审核的阶段 525

20.8.2 审核前的预备工作 525

20.8.3 现场审核工作 526

20.8.4 审核后的工作 527

参考文献 528

附录 529

1 空气监测的管理 529

2 现场监测站操作 532

3 实验室操作 540

4 数据管理 548

5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555

6 数据审核和纠正措施请求 564

7 严重及轻微不符合的定义和例子 572

第二十一章 成效审核的一般程序 574

21.1 一般要求 574

21.1.1 概述 574

21.1.2 标准的可追溯性 575

21.2 一般指引 575

21.2.1 审核之前 575

21.2.2 审核期间 576

21.2.3 审核完成后 576

21.3 审核数据处理 577

21.3.1 自动监测方法的准确度 577

21.3.2 手工监测方法的准确度 577

21.3.3 回归分析 578

21.3.4 配对t测试 578

21.4 控制极限和警告极限 578

参考文献 580

附录 581

审核设备检查工作表、体积流量计的确认表、孔口传递标准的确认(单点检查)表、温度计和气压计的确认(单点检查)表及t分布表 581

第二十二章 SO2监测工作审核 588

22.1 概述 588

22.2 审核步骤 588

22.2.1 原理 588

22.2.2 仪器 588

22.2.3 步骤 589

22.2.4 计算 591

22.2.5 可接受极限 591

参考文献 592

附录 593

1 二氧化硫分析仪报告表 593

2 多种气体校准仪及审核仪器配置示意图 595

第二十三章 大流量总悬浮粒子(TSP)采样审核 598

23.1 概述 598

23.2 流量校准的审核 598

23.2.1 原理 598

23.2.2 审核设备/材料 598

23.2.3 审核步骤 599

23.2.4 计算 600

23.2.5 可接受极限 600

23.3 对于天平的审核 600

23.4 对于采样过的滤纸进行再称重的审核 600

23.5 对于数据处理的审核 600

参考文献 601

附录 602

大流量总悬浮粒子(TSP)采样器(A~B) 602

第二十四章 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样审核 604

24.1 概述 604

24.2 流量校准的审核 604

24.2.1 内容 604

24.2.2 审核设备/物料 604

24.2.3 审核步骤 605

24.2.4 可接受极限 607

24.3 对于天平的审核 607

24.4 对于采样过的滤纸进行再称重的审核 608

24.5 对于数据处理的审核 608

参考文献 609

附录 610

1 泄漏测试 610

2 计算流量设定点(SFR) 610

3 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样器(1~2) 610

4 天平及再称重采样过的滤纸(1~2) 613

5 数据处理(1~2) 615

第二十五章 NOx、NO、NO2监测工作审核 617

25.1 概述 617

25.2 标准的可追溯性 617

25.3 仪器 617

25.3.1 一氧化氮钢瓶气及双级气压调节阀 617

25.3.2 动态气体校准仪 618

25.3.3 零气源 618

25.4 审核步骤 618

25.5 计算 620

25.5.1 概述 620

25.5.2 一氧化氮以及氮氧化物通道的特性 620

25.5.3 二氧化氮的审核浓度 620

25.5.4 二氧化氮的测量特性 621

25.5.5 转换效率 621

25.5.6 百分比差异 621

25.6 可接受极限 621

参考文献 622

附录 623

1 氮氧化物分析仪报告表(1~2) 623

2 Dasibi 5008型校准仪的流量设置步骤 626

3 Environics 6103型校准仪的流量设置步骤 627

第二十六章 O3监测工作审核 630

26.1 概述 630

26.2 审核步骤 630

26.2.1 原理 630

26.2.2 仪器 631

26.2.3 步骤 631

26.2.4 计算 633

26.2.5 可接受极限 633

参考文献 634

附录 635

1 臭氧分析仪报告表(1~2) 635

2 臭氧分析仪的审核:仪表读数 637

3 Dasibi 5008型校准仪的流量及臭氧设置步骤 638

4 Environics 6103型校准仪的流量及臭氧设置步骤 639

第二十七章 CO监测工作审核 642

27.1 概述 642

27.2 审核步骤 642

27.2.1 原理 642

27.2.2 仪器 642

27.2.3 步骤 643

27.2.4 计算 645

27.2.5 可接受极限 645

参考文献 646

附录 647

1 一氧化碳分析仪报告表 647

2 Dasibi 5008型校准仪的流量设置步骤 648

3 Environics 6103型校准仪的流量设置步骤 650

第二十八章 可吸入颗粒物(PM10)连续监测(TEOM)审核 653

28.1 概述 653

28.2 质量传感器审核 654

28.2.1 审核设备/材料 654

28.2.2 步骤 655

28.3 流量审核 656

28.3.1 概述 656

28.3.2 标准设备 656

28.3.3 步骤 657

28.4 恢复步骤 659

参考文献 660

附录 661

1 流量审核表和电子震荡天平 661

2 滤膜更换步骤 663

3 泄漏测试 664

第二十九章 可吸入颗粒物(PM10)连续监测(β射线)审核 666

29.1 概述 666

29.2 质量审核 667

29.2.1 审核设备/材料 667

29.2.2 步骤 667

29.3 流量审核 668

29.3.1 概述 668

29.3.2 标准设备 668

29.3.3 步骤 668

29.4 恢复步骤 669

参考文献 670

附录 671

成效审核表及β射线法表 671

第三十章 Opsis监测工作审核 673

30.1 概述 673

30.2 二氧化硫的审核步骤 674

30.2.1 实际审核浓度 674

30.2.2 所需硬件 674

30.2.3 步骤 675

30.3 二氧化氮的审核步骤 678

30.3.1 有效的审核浓度 678

30.3.2 硬件要求 679

30.3.3 步骤 679

30.4 臭氧的审核步骤 679

30.4.1 有效的审核浓度 679

30.4.2 硬件要求 679

30.4.3 步骤 679

参考文献 684

附录 685

1 处理气瓶的安全措施 685

2 净化气体调压器的程序 685

3 成效审核报告表(1~3) 685

第六编 数据处理手册第三十一章 数据处理要求 693

31.1 质量要求 693

31.2 组织和管理 693

31.3 数据处理人员 693

31.4 设施和工作环境 694

31.5 数据传输系统的设备 694

31.6 软件 694

31.7 数据储存 694

第三十二章 确保数据完整程序 695

32.1 概述 695

32.2 从监测站的数据登录系统至中央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695

32.3 系统冗余 695

32.4 误差控制 696

32.4.1 内容 696

32.4.2 传输误差测试 696

32.5 安全性 696

32.6 数据和程序的备份 697

32.6.1 内容 697

32.6.2 程序 697

32.6.3 数据 697

32.7 数据库管理系统 697

第三十三章 数据核实 698

33.1 概述 698

33.2 数据采集及自动零点/跨度调节 698

33.3 数据核实 698

33.4 数据核实的一般标准 699

33.4.1 一般标准 699

33.4.2 最低数据要求 699

33.5 数据回顾程序 699

33.6 日常数据检查指引 700

参考文献 703

附录 704

数据核实和修改步骤图、风速等效值表及太阳辐射程度表 704

第三十四章 数据处理方法 706

34.1 大流量滤纸数据处理步骤 706

34.2 人工推算的执行步骤 707

34.3 数据确认和修改步骤 708

第三十五章 数据交换及发布方法 709

35.1 监控系统两地之间的数据传输 709

35.2 数据储存与备份 709

后记 7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