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卷烟工艺质检员素质教育读本
卷烟工艺质检员素质教育读本

卷烟工艺质检员素质教育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自业,司书贵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5060829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国家有关烟草工艺的政策法规,以及卷烟工艺质检员应具备的行业素质。
《卷烟工艺质检员素质教育读本》目录

第一篇 基本素质教育 1

第一章 加强工艺质检员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

第一节 卷烟发展历史及现状 1

一、中国卷烟发展的历史 1

二、制丝工艺与设备发展历史 1

三、卷包工艺和设备发展历史 2

四、制丝、卷制包装工艺及设备发展状况 5

第二节 加强工艺质检员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6

一、宣传贯彻2003版《卷烟工艺规范》的必然要求 7

二、卷烟工艺质检员在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7

三、现代技术对工艺质检员的要求 8

四、加强工艺质检员素质培养的意义 9

第二章 工艺质检员的思想与道德素养 10

第一节 工艺质检员的思想素养 10

一、政治思想素养 11

二、知识素养 11

三、品质素养 11

四、道德素养 12

五、心理素养 12

第二节 公民职业道德 13

一、爱岗敬业 14

二、诚实守信 14

三、办事公道 15

四、服务群众 15

五、奉献社会 16

第三节 工艺质检员职业道德 16

一、精研业务 17

二、品质公正 18

三、科学把关 18

四、良法沟通 19

五、和谐共赢 20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 22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22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22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特性 22

三、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23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对工艺质检员的基本要求 27

一、工艺质检员具有过程控制的职能 27

二、质量管理体系对工艺质检员的基本要求 27

第三节 工艺管理和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30

一、工艺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30

二、质量检验的必要性 32

三、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3

第四节 工艺质检员的管理 33

一、工艺管理人员的资格与考核 34

二、质量检验人员的资格与考核 35

三、工艺质检员的再教育 37

四、工艺管理与质量检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38

第四章 卷烟工艺管理基本知识 40

第一节 卷烟工艺管理的基本要点 40

一、卷烟工艺管理的基本要点 40

二、卷烟工艺管理的主要任务 41

三、工艺管理员——产品质量的“保护神” 42

第二节 过程控制与监视 43

一、过程工艺质量策划 43

二、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识别 43

三、过程(工序)工艺质量控制点 43

四、过程工艺质量控制指导文件 45

第三节 卷烟工艺管理的基本内容 45

一、工艺技术文件管理 45

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与管理 46

三、工艺环境管理 47

四、工艺记录 48

五、异常数据处理 49

六、工艺纪律与考核 49

七、工艺分析与技术参数优化 50

八、工艺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 51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在工艺管理中的应用 51

一、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目标 51

二、任务 51

三、技术要点 52

四、使用计算机检测的控制 52

第五章 卷烟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54

第一节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54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54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54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55

第二节 产品验证及监视 56

一、产品验证 56

二、过程监视 58

第六章 卷烟质量检验的基本步骤 60

第一节 质量检验的主要名词和术语 60

一、批次质量检验 60

二、抽样检验 60

三、主要名词术语 61

四、产品批质量的表示方法 62

五、产品批质量的抽样验收判断过程 62

第二节 随机抽样 63

一、简单随机抽样法 63

二、系统抽样法 63

三、分层抽样法 64

四、整群抽样法 64

第三节 质量检验的基本步骤 65

一、检验的准备 65

二、样品的抽取 66

三、测量或试验 67

四、比较和判定 67

五、计算和数据处理 67

六、确认和处置 68

七、异常情况的处理 68

八、使用计算机检测的控制 68

九、检测记录和报告 69

第四节 不合格严重性分级与控制 70

一、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 70

二、不合格品的控制 73

第七章 卷烟检测仪器的管理 78

第一节 仪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78

第二节 检测仪器的校验 80

一、校准 80

二、计量检定 80

三、误差分析 82

第二篇 业务素质教育 84

第一章 工艺与质量 84

第一节 卷烟工艺技术的发展概况 84

一、我国卷烟加工工艺技术现状 85

二、面临的问题 86

三、发展趋势 87

第二节 工艺质检人员的职能转变 91

一、工艺与质量 91

二、质量与指标 91

三、关键设备性能点检 93

四、工艺质检员的职能转变 94

第二章 打叶复烤 95

第一节 打叶复烤工艺流程 95

一、切尖打叶复烤工艺流程 95

二、全叶打叶复烤工艺流程 97

第二节 烟叶预处理 98

一、计量、验收 98

二、烟包预回潮 98

三、叶基、叶尖挑选 99

四、预配叶 101

五、铺叶、切尖、解把 102

六、热风润叶 103

七、选叶 105

八、筛砂 105

九、金属异物剔除 107

第三节 打叶去梗 108

一、任务和作用 108

二、方法和特点 108

三、工作原理 108

第四节 烟叶复烤、包装 111

一、叶片复烤 111

二、叶片包装 115

三、晾包 116

四、烟梗复烤 117

第五节 碎叶处理 117

一、工艺任务 117

二、工序工艺 118

第六节 打叶复烤关键工序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118

一、热风润叶加工工艺参数对质量的影响 118

二、打叶去梗加工工艺参数对打叶去梗的影响 119

三、叶片复烤加工工艺参数对复烤的影响 120

第三章 制叶片 124

第一节 制叶片工段工艺流程 124

一、松散回潮 124

二、筛分与加料 125

三、配叶贮叶 126

第二节 制叶片工段工艺参数及关键控制点 126

一、松散回潮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27

二、筛分和加料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29

三、配叶贮叶工序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32

第四章 制叶丝 134

第一节 制叶丝工段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134

一、切叶丝 134

二、叶丝增温增湿 139

三、叶丝干燥 139

第二节 制叶丝工段工艺参数及关键控制点 140

一、切叶丝工序加工条件对感官质量的影响 141

二、叶丝增温增湿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41

三、叶丝干燥—烘丝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43

四、叶丝干燥—气流干燥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46

第五章 制梗丝 153

第一节 制梗丝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153

一、筛分与回潮 154

二、烟梗增温 155

三、压梗 155

四、切梗丝 155

五、梗丝加料回潮 156

六、梗丝膨胀与干燥 157

第二节 制梗丝工艺参数及关键控制点 158

一、润梗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58

二、蒸梗与压梗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59

三、切梗丝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60

四、梗丝增温增湿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61

五、梗丝干燥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62

六、梗丝加香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63

七、掺配加香工序加工条件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63

八、制梗丝工段参数优化 164

第三节 梗丝在线膨胀技术 165

一、STS物料状态对梗丝膨胀质量的影响 166

二、STS设备关键参数对梗丝膨胀质量的影响 167

三、梗丝STS-FBD在线膨胀系统的缺点 168

四、梗丝STS在线膨胀系统的优化 168

第六章 白肋烟处理 170

第一节 白肋烟处理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170

一、叶片增温 171

二、加里料 171

三、白肋烟烘焙 172

第二节 白肋烟处理工段工艺参数对关键控制点 172

一、一次加料工艺与二次加料工艺对比对白肋烟处理质量的影响 173

二、二次加料不同回风温度对白肋烟处理质量的影响 173

三、白肋烟烘焙前叶片含水率对白肋烟处理质量的影响 174

四、白肋烟烘焙干燥段温湿度对白肋烟处理质量的影响 174

五、白肋烟烘焙机网带速度对白肋烟处理质量的影响 174

第七章 烟丝膨胀 175

第一节 CO2烟丝膨胀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175

一、工艺流程 176

二、叶丝浸渍 177

三、叶丝膨胀 178

四、冷却回潮 178

第二节 CO2烟丝膨胀工艺参数对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 179

一、切叶丝工序不同切丝宽度对膨胀烟丝加工质量的影响 179

二、松片回潮工序膨胀前烟丝含水率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80

三、烟丝浸渍工序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80

四、烟丝膨胀工序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81

五、烟丝回潮工序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182

第八章 滤棒成型 183

第一节 滤嘴的类型 183

一、纸质滤嘴 183

二、醋纤滤嘴 183

三、丙纤滤嘴 184

四、复合滤嘴 185

第二节 醋纤丝束与增塑剂 186

一、醋纤丝束 186

二、丝束的特性曲线 187

三、增塑剂 189

第三节 滤棒成型工艺 190

一、丝束定向 190

二、开松 191

三、施加增塑剂 194

四、丝束输出 194

第四节 滤棒质量及其对卷烟的影响 194

一、滤棒对卷烟品质的影响 195

二、滤棒参数间的关系 197

第九章 烟支卷接 199

第一节 烟丝配送 199

一、烟丝配送方式 199

二、风力送丝 200

三、小车送丝 201

第二节 烟支卷接 201

一、供丝系统 202

二、吸丝成型系统 206

三、烟条成型系统 208

四、烟条切割系统 209

五、接装滤嘴 209

第三节 卷接质量 215

一、卷烟规格 216

二、卷烟吸阻 217

三、卷烟硬度 218

四、卷烟重量 219

五、重量控制 221

第四节 烟丝对卷接质量的影响 222

一、烟丝结构的影响 223

二、整丝率变化率的影响 224

第十章 卷烟包装 226

第一节 卷烟包装及技术要求 226

一、卷烟包装的作用 226

二、卷烟包装的种类 227

三、卷烟包装技术要求 228

第二节 包装工艺流程与工作原理 229

一、工艺流程 229

二、工作原理 232

第十一章 在制品质量检验 237

第一节 制丝(膨胀、打叶复烤)在制品质量检验 237

一、烟片、烟(梗)丝含水率烘箱法检验 237

二、烟片、烟(梗)丝含水率红外线法检验 239

三、烟片(梗)、烟(梗)丝温度检验 240

四、片叶含梗率检验 240

五、叶片结构的检验 241

六、梗中含叶率的检验 242

七、烟梗规格检验 242

八、叶(梗)丝合格率检验 243

九、烟(梗)丝纯净度检验 244

十、烟(梗)丝结构检验 244

十一、烟(梗)丝填充值检验 246

十二、烟丝含末率检验 247

十三、整丝率变化率 248

十四、整丝率降低 248

十五、叶丝弹性 249

十六、加料(香)精度 249

十七、烟草物料流量波动 250

十八、烟草物料配比精度 250

十九、叶丝中CO2含量 250

第二节 烟草薄片及薄片丝质量检验 251

一、烟草薄片及薄片丝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251

二、烟草薄片定量检验 252

三、烟草薄片厚度及紧度检验 253

四、烟草薄片抗张强度及伸长率检验 254

五、烟草薄片撕裂度检验 255

六、烟草薄片耐破度检验 256

七、烟草薄片耐折度检验 257

八、烟草薄片柔软度检验 258

九、烟草薄片耐水性检验 258

十、烟草薄片水分检验 259

十一、烟草薄片丝的检验 259

第三节 卷包质量检验 260

一、包装质量检测 260

二、烟支外观的检测 262

三、卷烟空头的检测 263

四、烟支爆口的检测 264

五、卷烟长度的检测(投影法) 264

六、卷烟长度的测量(光电法) 265

七、卷烟圆周的检测(光电法) 266

八、卷烟圆周的检测方法(拉带法) 266

九、卷烟圆周的检测方法(激光法) 267

十、卷烟重量的测定 267

十一、卷烟吸阻的测定 267

十二、卷烟硬度的测定(点压法) 268

十三、卷烟含末率的测定 269

十四、卷烟水分的烘箱法测定 270

十五、卷烟水分的红外线法测定 271

十六、总通风率检测 271

十七、卷烟端部落丝的测定 272

第四节 包装标识 273

一、包装体通用条件 273

二、箱包装标识 273

三、条包装标识 273

四、盒包装标识 274

第五节 滤棒质量检验 274

一、滤棒重量的检验 274

二、滤棒水分的检验 274

三、滤棒圆周的检测 275

四、滤棒长度的检测 275

五、滤棒吸阻的检测 275

六、滤棒硬度的检测 276

七、滤棒圆度的检测 277

八、滤棒外观的检测 277

九、滤棒的其他检测 278

第三篇 卷烟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第一章 质量改进与控制理论基础 279

第一节 质量改进的有关概念 280

一、产品 280

二、质量 281

三、过程 282

四、质量环 283

五、质量损失 283

六、纠正措施 284

七、预防措施 284

八、质量管理 284

九、质量体系 285

十、质量控制 286

十一、质量改进 286

第二节 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 287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 287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及内容 287

第三节 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289

一、质量改进的组织 289

二、质量改进的障碍 289

三、持续的质量改进 290

第二章 统计技术基础 293

第一节 数据的基本知识 293

一、数据的分类 293

二、数据的波动与分布 294

三、有效数字修约 299

第二节 统计量及其分布 301

一、总体与样本 301

二、统计量 302

三、统计量的分布 303

第三节 统计量的应用——区间估计 306

一、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307

二、方差的区间估计 309

第四节 统计量的应用——统计假设检验 311

一、一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312

二、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315

第三章 质量改进工具与技术 320

第一节 适用于非数字数据的工具与技术 321

一、调查表 321

二、水平对比法 321

三、头脑风暴法 322

四、因果图 322

五、树图 323

第二节 直方图 323

一、直方图的定义 323

二、直方图的用途 323

三、直方图的画法 324

四、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326

第三节 排列图 330

一、排列图的概念 330

二、可以整理成排列图的数据 330

三、排列图的应用程序 331

四、排列图的观察分析 331

五、画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332

第四节 层别法 332

一、分层的标志 333

二、分层的原则 333

三、分层法的应用步骤 333

四、分层法与其他统计技术的联合应用 333

第四章 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336

第一节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336

一、控制图概述 336

二、控制图原理 337

三、控制图的种类 337

四、控制图的控制对象与应用范围 339

第二节 控制图应用的一般程序 340

一、选定质量特性 340

二、选定控制图种类 340

三、收集预备数据 340

四、计算有关参数 340

五、计算控制图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线 341

六、画控制图 342

七、在控制图上打点 343

八、判断欲控制的过程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343

九、判断过程能力是否达到基本要求 343

十、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 343

十一、修改控制图 344

十二、填写必要事项 344

第三节 控制图的判别准则 344

一、分析用控制图的判别准则 344

二、控制用控制图的判别准则 345

三、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348

四、检出力 348

第四节 过程能力分析 349

一、过程能力 349

二、过程能力指数 350

三、过程不合格品率的计算 354

四、过程能力的分析 355

第五章 方差分析 358

第一节 单因素试验方差分析 358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据格式 359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359

三、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360

四、单因素方差分析实例 361

第二节 双因素试验方差分析 363

一、双因素无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 363

二、双因素等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 367

第六章 回归分析 371

第一节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371

一、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371

二、参数β0和β的最小二乘估计 372

第二节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373

一、相关系数法 373

二、方差分析法 374

第三节 利用EXCEL进行一元回归分析 375

一、图表向导法 375

二、插入函数法 377

第七章 正交试验设计 381

第一节 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381

一、基本概念 381

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83

第二节 正交试验设计基础 384

一、正交表 385

二、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388

第三节 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392

一、交互作用的概念 392

二、交互作用的处理原则 393

三、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394

第四节 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差分析 396

一、确定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 397

二、确定因素主次顺序 398

三、绘制因素与指标趋势图 398

第五节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399

一、计算偏差平方和、自由度和方差 399

二、显著性检验 401

三、确定最优条件 402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表 406

附表2 正态分布的上侧分位数μα表 408

附表3 t分布的上侧分位数tα(f)表 409

附表4 x2分布的上侧分位数x2α(f)表 410

附表5 F分布的上侧分位数Fα(f1,f2)表 414

附表6 随机数表(均匀分布随机数) 418

附表7 相关系数r的临界值表 419

附表8 常用正交表 420

参考文献 4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