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  修订版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  修订版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庆榕,张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0467710
  • 页数:5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阐述了作为我国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问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 修订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的研究对象 3

一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特殊矛盾性的学科 3

二中华民族凝聚力学的学科特点 9

第二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的基本范畴 10

一民族凝聚力 11

二中华民族凝聚力 12

三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20

四中华民族精神 22

五中华民族离散力 24

六中华民族的政治核心 25

七中华民族的素质 27

第三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的研究方法 29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本方法论 29

二一般的研究方法 32

三特具的研究方法 35

第四节 建立中华民族凝聚力学的意义 36

一开拓社会科学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36

二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 37

三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战和国家统一增添动力 39

四为中华民族面向世界、走向未来提供智力支持 40

第二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44

第一节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产生 44

一“中华民族”诠释 44

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45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产生 48

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早期特征 54

第二节 古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56

一秦统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56

二汉唐—封建社会前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迅速发展 58

三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后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发展 66

第三节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76

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革命—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加强 76

二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运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在革新内政与抗拒外敌中得到锤炼 80

三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五族共和与反帝爱国运动中得到发展 85

第四节 现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89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89

二抗日战争与第二欢国共合作 90

三解放战争与各派力量的重组 94

四新中国的成立与全国人民大团结局面的不断发展 97

五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迅速提升 102

第三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与功能 113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构成要素 113

一作为合力的构成要素 113

二作为载体的构成要素 117

三表现为观念形态的构成要素 123

第二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及其特点 126

一作为合力的结构 127

二民族凝聚力的显性结构 130

三民族凝聚力的隐性结构 135

四民族凝聚力结构的特点 138

第三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整体功能 140

一民族团结功能 140

二民族统一功能 141

三民族发展的动力功能 143

第四章 物质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147

第一节 物质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47

一物质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147

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民族凝聚力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50

三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民族凝聚力演变的重要条件 153

第二节 物质文化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156

一我国物质文化变迁的阶段性 156

二农业自然经济对古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164

三农业自然经济向工业商品经济转变对我国近代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167

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对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170

第三节 物质文明建设与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相互关系 176

一物质文明与物质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176

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对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大意义 178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发展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明中的作用 179

第五章 制度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186

第一节 制度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186

一制度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86

二经济制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191

三政治制度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 194

四其他社会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196

第二节 传统制度文化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198

一皇权至上的政治制度 198

二“家国同构”的宗法观念和制度 201

三造就官僚阶层的选人用人制度 204

第三节 推动制度文化的创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07

一制度文化创新与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相关性 207

二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问题 208

三当代中国制度建设的优长与缺陷 211

四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制度文化建设的期望 217

第六章 精神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232

第一节 精神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32

一精神文化的内涵 232

二精神文化的特点 234

三精神文化在民族凝聚中的地位和作用 236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特质和功能 238

一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特质 238

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特殊功能 259

第三节 精神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互动 262

一精神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互动关系 262

二传统精神文化与民族凝聚力 264

三当代精神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266

第七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273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273

一民族精神在民族凝聚力中的作用 273

二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核心地位 276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质 278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发展 278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 285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作用 288

一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互动 288

二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创生和促进 291

三社会进步集团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293

第四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凝聚力意义 294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形态 294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296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300

四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未来走向 303

第八章 中华民族内部的协调与整合 307

第一节 中华民族内部协调整合的基础条件 308

一多元合流的文化认同 308

二宗亲共祖的血缘观念 313

三互补互动的经济关系 320

第二节 中华民族内部协调整合的历史经验 326

一倡导平等的思想观念 326

二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332

三发扬“互助”的优良传统 337

第三节 中华民族内部协调整合的现实要求 343

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43

二协调利益群体关系 349

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54

第九章 对外关系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364

第一节 对外关系与民族发展 364

一对外关系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364

二对外关系与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 372

第二节 对外关系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演变 380

一国际环境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相互影响 380

二历史上中华民族对外关系中的经验及教训 389

第三节 当代世界格局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397

一当代世界格局及其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397

二当代对外关系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互动 403

第十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 423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量化与综合国力的精确化 424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化研究是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 424

二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化研究是综合国力计量精确化的需要 425

三量化研究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成为一门实证学科的重要条件 428

第二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化的可行性及理论论证 428

一各门科学的发展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428

二民族凝聚力量化的前提预设及理论论证 434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化的主要途径是测量民族成员的凝聚倾向 437

第三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化的指标设定及需要遵循的若干原则 440

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指标的设定 440

二抽样调查及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441

三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民间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445

第十一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民族离散力 447

第一节 民族离散力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 447

一中华民族内部离散力概述 447

二民族离散力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对立性 451

三民族离散力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统一性 454

第二节 中华民族内部离散力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458

一主要显性表现与危害 458

二主要隐性表现与危害 469

第三节 民族离散力产生的根源 475

一民族离散力产生的经济根源 475

二民族离散力产生的政治根源 480

三民族离散力产生的文化根源 489

四民族离散力产生的外部根源 494

第四节 遏制民族离散力的条件 496

一努力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 496

二努力提高政治文明的程度 500

三努力构建与时俱进的文化 504

第十二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运动规律与未来走向 509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规律性 509

一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509

二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支撑 512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民族—国家发展的密切互动 514

四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内忧外患的长期磨难中不断从自在走向自觉 517

第二节 中华民族振兴的机遇与挑战 520

一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机遇期 520

二经济市场化给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23

三全球化给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26

第三节 当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途径 530

一实现全面小康,共建和谐社会 530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政治文明 534

三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大力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537

四提高全民族素质 540

后记 5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