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现代中国大豆
现代中国大豆

现代中国大豆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连铮,郭庆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8245520
  • 页数:9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大豆的起源与进化,大豆的种质资源,大豆的育种,大豆的生物学特性,中国各大豆主产区的生产技术,大豆的生物学技术等。
《现代中国大豆》目录
标签:大豆 主编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大豆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大豆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10

第三节 推进我国大豆产业的新发展 17

第二章 大豆的起源、进化和传播 27

第一节 大豆的起源 27

第二节 大豆的进化 31

第三节 大豆的传播 36

第三章 中国大豆生态类型 45

第一节 大豆生态环境 45

第二节 大豆生态性状 56

第三节 大豆生态类型及地理分布 74

第四节 大豆的生态类型与大豆育种 93

第四章 中国野生大豆资源 103

第一节 中国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与搜集 103

第二节 野生大豆生育与环境因素 106

第三节 野生大豆形态及生育过程 112

第四节 野生大豆的进化 114

第五节 中国野生大豆的化学品质 116

第六节 中国野生大豆的生物化学研究 119

第七节 野生大豆资源评价与利用 122

第五章 中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 125

第一节 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独具特色 125

第二节 大豆品种资源的鉴定研究 130

第三节 栽培大豆品种资源的利用 159

第四节 中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发展 167

第六章 大豆生物学特性 180

第一节 大豆的个体发育 180

第二节 大豆光周期反应 211

第三节 大豆光合作用 220

第四节 大豆高光效利用和种质创新 237

第七章 大豆主要育种性状的遗传 248

第一节 大豆育种有关性状 248

第二节 大豆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 251

第三节 大豆产量与产量有关性状的遗传 255

第四节 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 256

第五节 大豆生育期性状的遗传 261

第六节 大豆抗病虫性状的遗传 263

第七节 大豆耐逆境性状的遗传 269

第八节 大豆育性性状的遗传 270

第九节 大豆基因组学 271

第八章 大豆品种的改良与创新 280

第一节 中国大豆生产情况 280

第二节 大豆育种工作 281

第三节 大豆品种改良的进展 283

第四节 各大豆主要产区大豆育种的进展 291

第五节 大豆育种目标 295

第六节 大豆育种方法 300

第七节 大豆育种的成就 306

第八节 大豆育种的体会 335

第九章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 345

第一节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345

第二节 杂种优势概念的形成及发展 348

第三节 大豆雄性不育 351

第四节 杂交种选育 361

第五节 生产用杂交种种子生产 367

第十章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与遗传基础 382

第一节 中国栽培大豆的进化 382

第二节 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类型 389

第三节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392

第四节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409

第五节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核心祖先亲本 418

第十一章 大豆矿质营养 423

第一节 大豆的矿质营养特性 423

第二节 大豆氮素营养与生物固氮 434

第三节 大豆磷钾营养 455

第四节 大豆中钙镁硫营养 469

第五节 大豆的微量元素营养 472

第十二章 大豆水分生理与灌溉排水 485

第一节 大豆水分生理与需水特性 485

第二节 大豆的旱涝灾害与抗旱、抗涝特性 515

第三节 大豆的灌溉与排水防涝 535

第十三章 大豆群体生理与高产途径 547

第一节 大豆的群体结构 547

第二节 大豆群体的光能利用 558

第三节 大豆群体的产量 567

第四节 大豆群体结构的影响因子及高产途径 572

第十四章 中国大豆栽培发展史 585

第一节 中国历代大豆的类型和品种 585

第二节 中国大豆耕作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 591

第三节 中国大豆栽培技术的历史发展 604

第四节 中国大豆加工利用的历史发展 610

第十五章 大豆耕作栽培制度 616

第一节 中国大豆栽培区划 616

第二节 大豆的重迎茬问题 621

第三节 大豆在轮作中的地位 627

第四节 大豆的土壤耕作制与施肥制 639

第十六章 大豆施肥原理与施用技术 645

第一节 大豆施肥效益 645

第二节 大豆施肥原理 672

第三节 大豆施肥技术 687

第十七章 大豆病虫害及其防治 703

第一节 病毒病害 703

第二节 线虫病害 708

第三节 真菌病害 711

第四节 细菌性病害 726

第五节 寄生性草害——菟丝子 727

第六节 蛀荚害虫 728

第七节 茎根害虫 733

第八节 食叶害虫 735

第九节 吸叶汁害虫 744

第十八章 大豆田草害及其控制 750

第一节 大豆田杂草种类及分布 750

第二节 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753

第三节 大豆田除草剂品种的选择及安全使用技术 755

第十九章 北方春大豆 763

第一节 北方春大豆的区域分布与发展 763

第二节 北方春大豆的主要栽培技术 770

第三节 北方春大豆区域化栽培 795

第二十章 黄淮海春夏大豆 804

第一节 春夏大豆生态环境和产区分布 804

第二节 大豆生产的发展和品种农艺性状的演进 813

第三节 春夏大豆生产栽培技术 822

第二十一章 长江流域及南方多熟制大豆 835

第一节 南方大豆产区生态条件 835

第二节 南方大豆生产发展 836

第三节 南方大豆品种 839

第四节 南方大豆耕作制度 841

第五节 南方大豆优质高产栽培基础 843

第六节 南方大豆几项高产栽培技术 846

第二十二章 大豆的营养和加工工艺 857

第一节 概述 857

第二节 大豆制油与油脂加工 860

第三节 大豆蛋白 871

第四节 大豆磷脂 886

第五节 大豆多肽化合物 891

第六节 大豆异黄酮 897

第七节 大豆皂苷 900

第八节 大豆低聚糖和膳食纤维 906

第九节 大豆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 910

第二十三章 菜用大豆 915

第一节 我国菜用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915

第二节 我国菜用大豆种植制度 916

第三节 菜用大豆品种 918

第四节 菜用大豆生产技术 919

第二十四章 大豆生物技术研究 925

第一节 大豆基因组及基因功能研究 925

第二节 大豆分子遗传图谱绘制及基因定位研究 930

第三节 大豆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研究 933

第四节 大豆转基因研究 9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