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勤等著(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14047519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三大篇,每篇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学习好课外知识。
《地理教学论》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3

第一篇 课前准备第一章 学习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 9

第一节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9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 9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12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解析与运用 17

第二节 中学地理教材 21

一、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22

二、地理新教材的结构 26

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使用 37

第三节 地理课程的改革历程 40

一、我国地理课程的发展历程 40

二、国外地理课程的发展历程 42

三、国外地理课程改革留给我们的思考 45

第四节 课程论流派沿革与发展 46

一、学科取向的课程 46

二、学生取向的课程 47

三、社会取向的课程 48

第二章 研究教学对象 50第一节 影响地理学习的心理因素 50

一、地理学习兴趣的差异 51

二、地理学习动机的差异 55

三、地理学习智力的差异 57

第二节 影响地理学习的环境因素 61

一、学校环境 61

二、家庭环境 63

三、社会环境 64

第三节 地理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66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 66

二、地理学习的特点 69

三、地理学习的规律 71

第四节 学习论流派沿革与发展 80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80

二、认知学习理论 81

三、行为—认知折衷学派 83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84

第三章 设计教学方案 86

第一节 确定教学目标 86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分类 86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整合 90

三、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91

第二节 组织教学内容 94

一、地理教学内容的资源载体 95

二、筛选地理教学内容的依据 96

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加工与组织 97

第三节 选择教学方法 103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103

二、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 105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与组合 110

第四节 制定评价策略 114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学习评价 114

二、综合化的地理学习评价内容 115

三、多样化的地理学习评价方法 117

四、多元化的地理学习评价主体 120

五、地理学习评价的种类 123

第五节 教学论流派沿革与发展 124

一、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125

二、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126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127

四、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理论 128

五、施瓦布的探究学习理论 130

第四章 准备教学设备与技术 131

第一节 地理传统直观教具 131

一、地理传统直观教具 131

二、地理传统直观教具的分类 132

三、地理直观教具的运用要点 136

第二节 地理教学中的实验 137

一、地理教学实验的设计 138

二、地理教学实验的开展 142

三、地理实验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143

第三节 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146

一、地理课件素材的获取与制作 146

二、地理课件的集成、制作与应用 148

三、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53

四、因特网上的地理教育信息资源 158

第四节 教育技术演变对教学理论的影响 164

一、教育技术演变对教学论的影响 164

二、教育技术演变对学习论的影响 165

三、教育技术演变对课程论的影响 167

四、小结与启示 168

第五章 编写教案与学案 169

第一节 编写地理教案 169

一、教案的基本结构 169

二、教案的形式 171

第二节 编写学案 179

一、学案的构成 180

二、学案的主要特点 181

三、学案的编写要求 182

第三节 运用教案、学案进行试讲 184

一、试讲的作用与意义 184

二、试讲的步骤与方法 186

第二篇 课堂教学第六章 引入新课 199

第一节 引入新课的意义 199

一、引入新课的作用 200

二、引入新课的基本要求 200

第二节 引入新课的方法 201

一、直接引入 201

二、地图引入 203

三、事例引入 203

四、文学引入 203

五、艺术引入 204

六、实验引入 205

七、复习引入 206

第三节 引入新课的结构 206

一、选择导引题材 207

二、确定表达方法 207

三、激发学习动机 207

四、引入技能的评价 207

第七章 展开新课 209

第一节 讲解与提问 209

一、地理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212

二、地理教学讲解的基本要求 218

三、地理教学中的思维方法的运用 219

四、地理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225

第二节 用图与板书 229

一、地图运用的意义 230

二、地理板图、板画的设计和运用 231

三、板书的设计与应用 235

第三节 反馈与强化 242

一、地理反馈和强化教学的意义 242

二、地理反馈与强化教学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 244

三、地理反馈与强化教学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245

四、地理反馈与强化教学技能的结构和评价 248

第八章 巩固新课 251

第一节 结课技能 251

一、结课的基本要求 252

二、结课的基本形式 252

三、结课技能的运用 255

四、结课技能的结构与评价 258

第二节 作业布置与辅导 259

一、地理作业的设计观 260

二、地理作业的形式 261

三、地理作业批改与评价 262

第三节 练习课的教学 264

一、练习课的基本环节 264

二、练习课的形式 266

三、地理练习题的设计 267

第四节 复习课的教学 269

一、复习的时机 269

二、规划复习 270

三、地理复习的策略 271

第五节 测验及试卷讲评 275

一、地理测验试题的设计 275

二、地理测验试卷的编制 277

三、地理测验试卷的分析 277

四、地理测验试卷的讲评 277

第九章 反思教学 280

第一节 教学反思技能 280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281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282

三、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283

四、教学反思后的改进 285

第二节 地理教学模式 286

一、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 287

二、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 288

三、学习共同体取向的教学模式 289

第三节 地理教学特点与教学原则 291

一、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 292

二、地理教学原则 294

第三篇 课外拓展第十章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303

第一节 体验性地理课外观测与实验 303

一、地理课外观测与实验开展的原则 303

二、地理课外参观的组织开展 305

三、地理课外实验的组织开展 306

四、地理课外观测的组织开展 306

第二节 竞争合作的地理竞赛 307

一、地理竞赛的类型 307

二、地理竞赛的一般要求 308

三、组织地理竞赛——定向运动 309

第三节 综合性地理野外考察 310

一、综合性地理野外考察的主要内容 311

二、开展地理野外考察的一般过程 312

第四节 研究性地理社会调查 315

一、研究性地理社会调查的选题 316

二、研究性地理社会调查的开展 318

第十一章 开展地理教研活动 320

第一节 地理教研活动 320

一、地理教研活动的意义 320

二、地理校本教研活动 322

第二节 说课 326

一、说课的类型 328

二、说课的功能 330

三、说课的程序 331

四、说课的要求 334

第三节 听课与评课 336

一、听课的意义和过程 337

二、评课的思路和方法 339

第十二章 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345

第一节 地理教师角色 345

一、地理教师角色的定位 345

二、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348

第二节 地理教育科研 356

一、地理教育科研的类型与特点 356

二、地理教育科研的过程与方法 358

第三节 校本课程的开发 368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369

二、地理校本课程的构成 371

三、地理校本课程的编制 373

参考文献 378

后记 3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