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老子思想的教育之“道”
老子思想的教育之“道”

老子思想的教育之“道”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文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4652379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出发,探讨老子思想对解决教育问题的普遍性和针对性价值,明确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思路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体系为线索,对老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对现代教育改革提供新的视角,本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开拓教育研究的视野,挖掘老子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哲理,弥补传统教育思想之不足,丰富当前的教育理论。
《老子思想的教育之“道”》目录

引论 1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育之困 1

(一)现代教育之困 1

(二)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向探索 6

二、文献综述 12

(一)大陆:由否定到肯定 12

(二)港台:研究方兴未艾 17

三、研究目的 22

四、研究方法 25

第一章 老子思想及儒道互补 28

一、老子思想 28

(一)老子的思想体系 28

(二)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补充 35

二、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及其道家走向 37

(一)孔子与老子——中国文化的两种路向的代表 39

(二)补缺与补偏——儒道互补的具体内容 40

三、教育文化视野下的儒道教育思想的对立与互补 42

第二章 老子教育思想的有无之辩 46

一、老子的教育活动及教育思想 46

(一)老子首创私学 46

(二)老子“反教育”思想之正解 49

二、现实教育改革中的老子教育思想 52

(一)老子教育思想在西方 52

(二)老子教育思想在东方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 56

(三)老子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 57

第三章 以自然主义为宗旨的教育价值观 64

一、自然之“道” 64

二、“自然”的特征及其教育意蕴 65

(一)“自然”意味着动因的内在性 65

(二)“自然”,意味着外力的辅助性 66

(三)“自然”意味着发展轨迹的平稳性 67

(四)“自然”意味着质变的渐进性 67

(五)“自然”意味着自愿 68

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东西方发展路向 69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70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的发展 73

四、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下深思 76

(一)向儿童学习,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相信人 77

(二)树立生命论教育观 78

(三)教育应遵循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 79

第四章 以“反”为特征的教育辩证法 81

一、教育“不善” 82

二、教育“不兴” 87

三、教育“不仁” 92

四、教育“不齐” 97

五、教育“不言” 103

(一)“言之有误” 104

(二)“不言之教”的方法论价值 106

(三)“不言之教”的教学境界 108

六、教育“不益” 110

第五章 以“负”为导向的教育方法论 118

一、“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118

二、老子认识论的“负”的方法 119

三、老子教育的“负”的方法 122

(一)“虚静”的学习心态 122

(二)以直觉、体验为特色的教学过程 123

(三)整体性学习原则 126

四、当代教育的“负”的方法转向 127

(一)关于教育研究中“体验”和“生命体验”界定 130

(二)关于“体验教育”主要认识 130

(三)关于体验教学的研究与开展 131

(四)直觉思维的价值再现 132

第六章 “有无相生”的教育生活观 135

一、“有”与“无” 135

二、生活是“无”,教育是“有” 138

三、“无”中生“有”,教育源于生活 140

四、有无相生,教育的生成与发展 143

(一)原始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144

(二)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分离 144

(三)现代社会教育与生活结合的趋势与分离动向 146

五、有归于无,教育回归生活 150

(一)历史探讨 150

(二)教育回归生活的当代研究 154

第七章 教育之“五育” 157

一、“不德”之德育 157

(一)“素朴”之人性 157

(二)“超然”之认知 158

(三)“无情”之情感 160

(四)“自由”之意志 162

(五)“不德”之修养 163

二、“若愚”之智育 168

(一)大智若愚 168

(二)智育内容 169

(三)智育过程 170

(四)智育方法 171

(五)道家智育的现代意义 176

三、“质朴”之美育 178

(一)关于审美内涵的理解 178

(二)关于对审美功用的理解 181

(三)关于美育的内容 183

四、“道进乎技”之劳动技术教育 190

(一)反对利用机巧以求省力的劳动 191

(二)反对满足人非自然欲望的生产劳动 194

(三)依循天理的劳动 195

(四)自由的劳动 196

五、“养生”之体育 198

(一)道家体育文化内涵与体育养生观 199

(二)道家养生体育的基本特征 202

(三)西方体育文化内涵与现代竞技运动 204

(四)西方近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 205

(五)中西互补——未来世界体育发展走向 207

结语 208

附录《道德经》 213

参考文献 232

后记 2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