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二十世纪意义理论的发展与语言逻辑的兴起
二十世纪意义理论的发展与语言逻辑的兴起

二十世纪意义理论的发展与语言逻辑的兴起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道德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0461712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20世纪国外关于意义的理论和语言逻辑的成果作了认真的梳理,并评述了国内语言逻辑的研究成果。
《二十世纪意义理论的发展与语言逻辑的兴起》目录

引论 1

第一章 意义的指称论 13

第一节 弥尔的指称理论 13

1.1 专名和通名 13

1.2 专名没有内涵只有外延 14

1.3 通名既有内涵也有外延 15

第二节 描述的指称理论 16

2.1 弗雷格的指称理论 16

2.2 罗素的指称理论 20

2.3 维特根斯坦的指称理论 24

第三节 历史——因果的指称理论 26

3.1 克里普克指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6

3.2 克里普克指称理论的论证 29

3.3 克里普克指称理论简评 37

第二章 意义的使用论 40

第一节 意义“使用论”提出的哲学背景 40

1.1 哲学病的治疗 40

1.2 哲学方法不同于科学方法 43

1.3 哲学研究的语法性质 45

第二节 意义使用论的基本内容 47

2.1 对奥古斯丁语言观的批判 47

2.2 意义使用论的哲学基础:语言游戏观 49

2.3 新的意义观:意义即使用 53

2.4 使用论的意义与影响 54

第三章 意义的真值条件论 57

第一节 对象语言与元语言 58

1.1 语义性真理概念与T等式 59

1.2 说谎者悖论与语义封闭性 62

1.3 对象语言与元语言 64

第二节 内容的适当性与形式的正确性 67

2.1 内容的适当性与约定T 67

2.2 形式的正确性与类演算语言 69

第三节 语句函项的满足与真之定义 73

3.1 真之定义的准备工作之一:前21个定义 73

3.2 真之定义的准备工作之二:第22个定义 75

3.3 真之定义:第23个定义 79

第四节 对真值条件论的评价 81

4.1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论与真理符合论 81

4.2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论与语言哲学 83

4.3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论与卡尔纳普的内涵语义学 87

第四章 可能世界语义学 90

第一节 “可能世界”概念的由来 90

1.1 “可能世界”概念的提出 90

1.2 可能世界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93

第二节 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语义学 99

2.1 克里普克对“可能世界”概念的理解 99

2.2 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是模态逻辑语义学的一种模型 101

第五章 语境与索引词理论 105

第一节 弗雷格、罗素论语境与索引词 106

1.1 索引词意义的不可交流性 107

1.2 罗素的自我中心词 112

第二节 巴尔·希勒尔的索引词理论 116

1.1 语义指称与语用指称 116

2.2 索引句的不可消除性 120

2.3 语用悖论 124

2.4 希勒尔的索引词理论与斯特劳森对语句和语句的使用的区分 126

第三节 蒙太格和卡普兰的索引词理论 129

3.1 蒙太格的语用语言 130

3.2 卡普兰的完全演绎系统 132

第六章 言语行为理论 138

第一节 奥斯汀论言语行为 139

1.1 记述式与完成行为式 139

1.2 言语行为三分说 141

1.3 语用行为的分类 143

第二节 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144

2.1 塞尔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修正 144

2.2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147

2.3 语用逻辑系统 153

2.4 言语行为与意义 157

第三节 言语行为理论的逻辑意义 159

3.1 为自然语言逻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59

3.2 为自然语言逻辑的建立提供一种新的语义理论基础 161

3.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自然语言逻辑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言语交际推理模式 167

3.4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修辞逻辑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169

第七章 隐涵与预设理论 171

第一节 隐涵理论 171

1.1 格赖斯的隐涵理论 171

1.2 格赖斯隐涵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180

1.3 等级隐涵和子句隐涵 183

1.4 对格赖斯合作准则的修正 185

第二节 预设理论 190

2.1 预设概念的提出 190

2.2 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 192

2.3 预设的语义分析 193

2.4 预设的语用分析 197

2.5 预设与隐涵之间的关系 205

第八章 逻辑语法理论 207

第一节 逻辑语法的开端——蒙太格语法 210

1.1 蒙太格语法产生的背景 210

1.2 蒙太格语法开辟了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研究的新思路 218

第二节 逻辑语法的其他理论 229

2.1 广义量词理论 230

2.2 话语表现理论 235

2.3 情境语义学 241

2.4 类型-逻辑语法 248

第九章 代词理论与TFL系统 254

第一节 萨莫斯的代词理论 254

1.1 “约束变项论”遇到的困难 254

1.2 萨莫斯的“代项论” 256

1.3 代词与专名 261

1.4 萨莫斯代词理论简评 263

第二节 萨莫斯的TFL系统 265

2.1 TFL系统简介 266

2.2 TFL系统简评 268

第十章 周礼全的语言逻辑思想 274

第一节 周礼全的意义理论 275

1.1 话语的四个层次 276

1.2 意义的四层次理论 278

第二节 周礼全的语境理论 282

第三节 周礼全的隐涵理论 285

3.1 合作准则 285

3.2 隐涵的定义 288

第四节 周礼全的预设理论 290

4.1 预设的定义 290

4.2 直陈话语的预设 292

4.3 疑问话语的预设 295

4.4 命令话语的预设 299

第十一章 李先焜的语言逻辑思想 303

第一节 逻辑与语言 304

1.1 语言的符号性、指谓性和交际性 304

1.2 语言和言语 305

1.3 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305

1.4 逻辑研究的直接对象是语言 306

第二节 语言逻辑就是自然语言的指号学 309

2.1 语言逻辑的定义 310

2.2 语言逻辑的研究内容 310

2.3 语言逻辑的研究方法 312

2.4 研究语言逻辑的意义 312

第三节 定义就是明确词义的逻辑方法 313

第四节 修辞具有重要的逻辑功能 317

4.1 修辞的主要作用在于说服 318

4.2 隐喻是一种具有很强说服力的修辞手法 319

第十二章 陈宗明的语言逻辑思想 321

第一节 语言逻辑的符号学向度 321

1.1 语形学向度 322

1.2 语义学向度 323

1.3 语用学向度 325

第二节 修辞的逻辑 327

2.1 语义修辞与非语义修辞 328

2.2 语义修辞的分析方法 330

第三节 篇章的逻辑 331

3.1 说明文的逻辑 332

3.2 记叙文的逻辑 332

3.3 议论文的逻辑 333

3.4 谈话的逻辑 334

3.5 辩论的逻辑 336

第四节 汉语逻辑的描述性研究 337

4.1 开创了汉语逻辑研究的新领域 338

4.2 中国语用学思想研究 339

第五节 简评 341

5.1 以大逻辑观来研究汉语逻辑,实现了汉语逻辑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 342

5.2 以深切的本土关怀与本土意识,开创了汉语逻辑研究的新领域 342

5.3 以西方现代逻辑为工具,而又不生吞活剥西方的现代逻辑 343

第十三章 蔡曙山的语言逻辑思想 345

第一节 语用逻辑思想概述 345

1.1 语用逻辑的科学界定 347

1.2 语用逻辑的性质 351

1.3 语用逻辑的研究对象 351

第二节 命题的语用逻辑 354

2.1 命题语用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PFN 354

2.2 命题语用逻辑的形式公理系统PF 354

2.3 命题语用逻辑的语义及元逻辑研究 355

第三节 量化的语用逻辑 356

3.1 量化语用逻辑的形式语言LQF 357

3.2 量化语用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QFN 358

3.3 量化语用逻辑的形式公理系统QF 358

3.4 量化语用逻辑的元逻辑研究 358

第四节 模态的语用逻辑 359

4.1 模态语用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MFN 360

4.2 模态语用逻辑的形式公理系统MF 360

第五节 语用逻辑在人工智能与心智科学领域的应用 361

5.1 计算机语言的语用逻辑特征揭示 361

5.2 语用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362

5.3 语用逻辑对于心智科学的意义 363

第六节 简评 365

6.1 历史地位与贡献 365

6.2 语用逻辑的未来与展望 368

第十四章 邹崇理的语言逻辑思想 372

第一节 逻辑语法研究 372

1.1 蒙太格语法研究 372

1.2 广义量词理论研究 376

1.3 话语表现理论研究 376

第二节 汉语逻辑形式化研究 378

2.1 汉语量化句的部分语句系统 378

2.2 汉语时间系统的形式语义学研究 382

主要参考文献 394

后记 3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