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旭,张胜邦,张更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3848227
  • 页数:2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成果的总结,内容翔实,包括自然地理、植物资源、脊椎动物、湿地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环境现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及其整体评价。是很好的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资料。
《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一、自然地理 1

二、植物资源 7

三、脊椎动物 11

四、湿地资源 12

五、旅游资源 13

六、环境现状及评价 16

七、社区及社区经济文化 18

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18

九、自然保护区评价 20

第二章 自然地理 23

第一节 地形地貌 23

一、祁连山中段山地与谷地 23

二、祁连山东段平行岭谷 25

第二节 地质 25

一、地层 25

二、断裂构造 31

第三节 气候 32

一、采用的气候资料及处理方法 32

二、气候的基本特征 33

三、气温 33

四、降水 36

五、日照 38

六、风 40

七、气象灾害 41

八、气候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43

第四节 水文 46

一、地表水资源 46

二、流域地下水资源 48

三、河川径流特征分析 48

四、地表水资源动态趋势分析 52

五、水资源总量 53

六、冰川 53

七、河流 55

第五节 区域水文地质 56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56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57

三、各流域地下水资源概况 57

第六节 土壤 61

一、土壤分布 61

二、土壤分类 61

三、主要土壤类型特征 64

第三章 植物资源 78

第一节 植物区系 78

一、植物区系历史 78

二、植物区系的特征 79

第二节 植被 80

一、主要植被类型 80

二、植被的生态学特征 83

三、植被分布规律 84

四、影响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 85

五、植被分区 86

第三节 植物种类 86

一、蕨类植物 87

二、裸子植物 87

三、被子植物 88

第四节 森林资源 105

一、森林类型、分布及规律 105

二、森林资源及评价 119

三、森林病虫害 122

第五节 草地资源 125

一、草地分布规律及类型 125

二、草地资源评价 127

三、草地虫害和鼠害 128

四、毒杂草型退化草地 130

五、“黑土滩”型退化草地 132

第四章 脊椎动物 133

第一节 研究历史 133

第二节 脊椎动物区系特征 133

一、水生动物 133

二、陆生动物 134

第三节 种类及分布 135

一、鱼纲 135

二、两栖纲 135

三、爬行纲 135

四、鸟纲 136

五、哺乳纲 140

第四节 动物类群及其生态特征 142

一、高山裸岩动物群 142

二、荒漠、半荒漠动物群 142

三、草原动物群 142

四、湿地动物群 143

五、森林(灌丛)动物群 143

六、农田区动物群 143

第五节 动物数量 143

一、兽类种群数量 143

二、鸟类种群数量 144

第六节 动物资源及评价 144

一、保护动物 144

二、经济动物 145

三、动物资源保护 145

第五章 湿地资源 146

第一节 湿地类型及特征 146

一、湿地类型 146

二、湿地类型特征 146

第二节 湿地的基本特征 147

一、季节性变化 147

二、水质 147

三、土壤理化性质 147

第三节 湿地生物 148

一、湿地植物 148

二、湿地鸟类 149

三、湿地鱼类 149

四、两栖类 149

五、兽类 150

第四节 重点湿地 150

一、重点湿地的确定原则 150

二、重点湿地简介 151

第五节 湿地资源现状分析评价 153

一、湖泊资源及评价 153

二、河流资源综述及其评价 154

三、沼泽湿地资源及评价 154

第六章 旅游资源 155

第一节 人文景观 155

一、遗址 155

二、古城 155

三、寺院 156

第二节 自然景观 159

一、岗则吾结(团结峰) 159

二、冷龙岭 160

三、黑河大峡谷 160

四、狮子崖 160

五、花海鸳鸯 161

六、照壁凝翠 161

七、雾山虎豹 161

八、牛心山 161

九、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鹿场 162

第三节 景观资源评价 162

一、地文景观独特奇异 163

二、植物景观丰富多采 163

三、水域风光丰富 164

四、气象天象景观惟妙 164

五、高原气候凉爽宜人 164

六、宗教文化高深莫测 165

七、民族风情纯朴诱人 165

八、生态教育和教学实习科研的“国家公园” 165

第七章 环境现状及评价 166

第一节 主要环境要素 166

一、水 166

二、土地 167

三、动植物 167

第二节 保护区主要环境问题 167

一、草地退化 167

二、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168

三、雪线上移、冰川退缩 168

四、野生动物数量减少 168

第三节 影响保护区环境的主要因素 168

一、自然因素 168

二、人为因素 169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 170

一、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类型的划分 170

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171

三、环境影响评价 173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73

一、保护原则 173

二、保护对策 173

第八章 社区及社区经济文化 175

第一节 社区 175

第二节 经济、文化 175

一、经济 175

二、土地利用现状 175

三、交通 175

四、通讯 176

五、文教卫生 176

六、主要工矿企业 176

七、国有林区 176

第九章 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181

第一节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 181

一、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 181

二、实现大区域生态平衡的需要 181

三、保护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 182

四、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82

第二节 保护对象和功能区划及总体布局 183

一、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 183

二、规划目标 183

三、保护区功能区划 184

四、总体布局 187

第三节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192

一、组织机构 192

二、人员编制 192

第四节 主要建设内容 194

一、保护工程 194

二、科研监测 195

三、宣传教育 195

四、多种经营 195

五、生态旅游 195

六、社区发展 195

七、基础设施建设 196

第五节 投资估算 196

第十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 197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现状 197

一、原始古老的自然性 197

二、高原生态的边缘性 197

三、高寒植被的特殊性 197

四、生态系统的典型性 198

五、高原物种的稀有性 198

六、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198

七、保护面积的有效性 198

八、管理目标的明确性 199

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199

十、社区共管的重要性 199

第二节 保护区效益评价 199

一、直接效益评价 200

二、间接效益评价 201

三、社会效益评价 202

四、总体评价 202

参考文献 2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