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路日亮主编
  • 出 版 社: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27034542
  • 页数:5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现代化的概念、理论发展、体系构建、发展目标和前景等方面,系统阐述作者关于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的思考与研究。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目录

第一章 现代化的一般理论 1

第一节 现代化概念 1

一、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1

二、澄清对现代化的各种误区 11

第二节 现代化理论的演进历程 22

一、现代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22

二、现代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8

第三节 现代化理论主要派别 34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 34

二、依附理论 48

三、世界体系论 33

四、后现代化理论 57

五、新发展观 63

六、文明冲突论 66

七、可持续发展观 67

八、全球化理论 74

九、生态现代化理论 77

十、再现代化理论 78

第二章 现代化的价值尺度和指标体系 82

第一节 “三个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 82

一、社会发展评价的物质文明尺度 82

二、社会发展评价的政治文明尺度 84

三、社会发展评价的精神文明尺度 86

第二节 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88

一、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88

二、现代化指标的流变性 89

三、构建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91

第三节 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 96

一、箱根指标 96

二、贝迪阿·纳思·瓦尔马指标 97

三、西里尔·E.布莱克指标 97

四、坎特里尔指标 99

五、英克尔斯指标 100

六、工业国家平均发展指标 103

七、世界财富论坛指标 104

第四节 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106

一、我国现代化指标研究的开展和应用 106

二、制定统一衡量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109

三、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 112

第三章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 143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理论 143

一、马克思主义对一道难题的百年求解 143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发展的诠释 152

三、西方“后发展”理论的总体特征与困境 158

第二节 “后发展”问题在当代的凸现 166

一、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166

二、奠基于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当代实践形态 172

三、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 180

四、全球化对“后发展”问题的影响 187

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跨越式”发展可能性新探 193

一、“后发展”国家特有的难题 193

二、社会发展中的“跨越性”论证 202

三、“后发展”问题解决的整体设计 209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后发展”理论的贡献 217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历史考察 232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思想和运动 232

一、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的提出 232

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 235

三、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及运动的发展脉络 238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 245

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必要性 245

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形成与完善 247

三、中国“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建立 251

四、“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提出 258

五、综合现代化模式 272

第五章 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 278

第一节 经济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 278

一、经济现代化的含义 278

二、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280

三、经济现代化的路径与方法 284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代化 290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现状 296

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296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301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不平衡性 310

第三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前景 318

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现代化目标 318

二、中国未来五十年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分析 319

第六章 中国政治现代化研究 326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的含义 326

一、政治现代化含义的界定 326

二、政治现代化的由来与发展 331

三、政治现代化的模式 333

四、政治现代化的作用 340

第二节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变迁与历史必然 346

一、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变迁 346

二、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 354

三、中国的政治现代化的原则 376

第七章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 386

第一节 文化问题概述 386

一、文化的内涵 386

二、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389

三、文化的结构与分层 392

第二节 文化现代化基本概念和内涵 394

一、文化现代化的概念界定 394

二、文化现代化的内容及其衡量 397

三、文化现代化与文化创新 400

四、文化现代化的特征 402

第三节 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化 407

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涵 407

二、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现代精神 410

三、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要原则和路径 418

四、文化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28

第八章 中国首都现代化研究 433

第一节 北京现代化的作用和现状 433

一、北京城市的特点及首都现代化的作用 433

二、北京现代化的研究思路 435

三、北京现代化总体水平 436

第二节 北京现代化的战略和对策 448

一、北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预测 448

二、北京地区现代化的特点 450

三、北京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451

四、北京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52

五、加快北京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464

第三节 办好奥运会,推动北京现代化进程 471

一、加快北京经济现代化进程 471

二、推动北京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474

三、促进北京文化现代化的传播 476

第九章 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新理念 481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481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481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487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490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490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97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499

四、正确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精神 500

第三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504

一、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504

二、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508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进步 511

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516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21

第四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524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524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527

三、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42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5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