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制度改革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国华,汤啸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3673710
- 页数:440 页
第一编 理论概述 1
第一章 中国信访制度简介 3
第一节 中国古代“信访”概述 3
一、古代类似“信访”的制度 4
二、古代类似“信访”的机构 5
三、我国古代“信访”制度的演变 6
第二节 中国近代“信访”回顾 12
一、太平天国时期的“信访”活动 12
二、清朝末期的“信访”活动 12
三、中华民国时期涉及“信访”的规定 1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信访制度 1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访工作的雏形 14
二、社会主义时期信访工作的形成和发展 15
第二章 境外类似信访制度的启示 24
第一节 世界监察专员制度发展概况 24
第二节 监察专员制度的运作机制 26
一、监察专员的任免及组织机构 26
二、监察专员的职责范围 32
第三节 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38
一、瑞典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38
二、芬兰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39
三、挪威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40
四、澳大利亚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42
五、日本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43
六、我国香港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44
七、欧盟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45
八、英国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46
九、法国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46
十、韩国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 47
第三章 信访机构的设置与运作机制 49
第一节 信访机构的设置 49
一、我国信访机构设置的历史变迁 49
二、我国地方信访机构设置的类型 55
三、我国现行信访机构设置的特点 59
第二节 我国信访机构运作的主要机制 60
一、信访机构传统的工作机制 60
二、《信访条例》进一步明确的工作制度 65
三、现行信访工作制度的主要特点 72
第四章 信访制度与维护社会稳定 75
第一节 树立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观点 75
一、关于社会稳定的含义 76
二、关于维护什么样的社会稳定 78
三、关于如何维护社会稳定 80
第二节 维护社会稳定的路径选择 82
一、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83
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把提高执政能力变成实际行动 86
三、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从规定性领导向示范性领导转变 87
第三节 把执政为民和维护社会稳定统一于科学发展 89
一、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为全社会共享 91
二、必须把人民群众当做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力量 92
三、必须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引导公民正确“维权” 95
第二编 制度运行 99
第五章 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分析 101
第一节 从制度视角对信访的审视 101
一、信访活动的分类 102
二、信访制度的历史回顾 104
三、社会变迁与信访制度的关系 105
第二节 对我国信访困境的解析 107
一、信访内容的解析 107
二、信访工作机构的解析 108
三、信访人心态的解析 109
四、信访工作效能的解析 110
第三节 信访制度与可借鉴的制度文明成果 111
一、对信访制度改革不同思路的梳理 111
二、信访制度的改革必须走法治化道路 114
第四节 信访制度改革的制度支撑 116
一、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 116
二、各负其责构建大信访格局 119
第六章 信访制度与政治沟通 125
第一节 信访是政治沟通的制度性渠道 125
一、政治沟通的概述 125
二、政治沟通的作用 128
三、政治沟通过程中的挑战 132
四、政治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133
五、政治沟通的方式和媒介 134
六、信访是政治沟通的途径 136
第二节 从政治沟通看信访制度的改革 137
一、畅通信访渠道,改善党群关系 137
二、确保“让人说话”,化解对立情绪 138
三、落实“事要解决”,为民排忧解难 139
四、从信访的程序看其政治沟通功能 140
第三节 政治沟通中博弈论的应用探索 142
一、博弈论在信访制度改革中应用空间广阔 142
二、上海在信访制度改革中的博弈探索 144
三、在更新观念中努力建设理性博弈平台 148
第七章 对信访中异常行为的分析 150
第一节 上访群体的心理特征 150
一、上访初期期待欲望较强 150
二、期待受挫易出现过激行为 152
三、情绪偏激容易受到挑唆 153
四、可能出现暗中炫耀心理 154
第二节 信访中的违法行为与异常行为 155
一、信访中异常行为的界定 156
二、“上访老户”的行为特征 160
三、对异常信访行为的原因分析 161
第三节 以诚相待减少信访人异常行为 166
一、有序化的思路 167
二、社会化的思路 168
三、法治化的思路 169
第八章 接访的心理疏导方法 172
第一节 为来访人创造心理和谐的外部条件 172
一、等候室空间宽敞、备足座位 173
二、用柔和的色调美化等候室 174
三、配置空调、饮水机等必要设施 174
四、信访接待室的空间相对独立 175
五、拉近接待者与来访者的距离 176
第二节 为矛盾的化解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177
一、帮助弱者实现社会公正是信访工作的使命 178
二、尊重每一位来访者是搭建沟通平台的前提 179
三、取得来访人信任是成功化解矛盾的法宝 180
四、准确的自我定位是实施良好服务的关键 182
第三节 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184
一、灵敏准确地察言观色 184
二、人际沟通的方法技巧 190
第九章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研究 195
第一节 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的重要性 195
一、保证《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 195
二、强化信访干部的责任意识 196
三、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利 197
四、彰显法律的公正与权威 197
第二节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的原则 198
一、责任法定原则 199
二、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199
三、个人责任的原则 200
四、失职渎职行为与责任平衡原则 201
五、程序公正原则 202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责任追究问题 202
一、厘定责任追究的行为范围和性质 202
二、细化“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 203
三、客观分析越级上访的复杂原因 204
四、处理好责任追究与工作改进的关系 205
第十章 信访终结制度的设计 206
第一节 建立信访终结制度的必要性 206
一、无休止上访不符合法治原则 207
二、上访无休止化的常见原因 208
第二节 建立信访终结制度的难点 210
一、建立信访终结制度需要理顺的关系 210
二、信访事项终结的基础是“事要解决” 211
三、信访终结需要社会多元力量的支持 212
第三节 关于信访终结制度的争鸣 213
一、信访终结及信访权用尽的法律依据 213
二、对建立信访终结制度的争鸣 215
三、信访终结所要理顺的关系 217
第四节 信访终结操作程序的建议 218
一、信访终结的具体程序建议 218
二、信访终结制度的配套措施 220
第三编 权利义务 223
第十一章 信访者权利与信访者义务 225
第一节 信访者权利和信访者义务立法现状 226
一、国务院《信访条例》中的立法规定 226
二、四个直辖市的地方立法规定 227
三、四个省的地方立法规定 230
第二节 信访者权利和信访者义务立法比较分析 233
一、对信访者权利和信访者义务规定的对照 234
二、对上述立法中信访者权利和义务规定的评价 234
第三节 信访者权利的实现和信访者义务的履行 237
一、立法技术上的分析 238
二、立法内容上的分析 239
三、立法保障上的分析 241
第十二章 信访权行使的正当性研究 244
第一节 信访权行使的基本原则 245
一、实事求是原则 246
二、信任政府原则 247
三、合法合理原则 248
四、公序良俗原则 249
第二节 信访权行使的基本规则 251
一、信访时效规则 251
二、信访程序规则 252
三、信访救济规则 253
四、信访奖惩规则 255
第十三章 信访权行使的模式研究 257
第一节 信访权行使正当性的外在保证 257
一、“权力—义务”模式 258
二、“权力—权利”模式 260
第二节 信访权行使正当性外在保证的实现 263
一、恪守接访义务,尊重信访权利 264
二、正当行使权力,接受监督制约 268
三、健全法律责任,强化追究机制 271
第十四章 信访权力配置及信访权利的规范 276
第一节 信访事项受理权的配置 276
一、信访受理权的概念与特征 276
二、信访受理权的行使规则 278
第二节 信访事项处理权的配置 282
一、有权机关的办理权配置 282
二、有权机关的监管权配置 285
第三节 对我国信访权力配置的反思 286
一、立法漏洞导致信访权力被滥用 287
二、从权力配置上制约信访权利的滥用 289
第四编 改革探索 293
第十五章 信访制度改革概述 295
第一节 我国信访制度的性质 295
一、我国信访制度是监督公权力的制度 296
二、我国信访制度是倾听民意、优化执政的制度 297
三、我国信访制度是指导权利救济的制度 298
四、我国信访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制度 301
第二节 《信访条例》与信访制度改革 302
一、《信访条例》体现了渐进改革的方针 303
二、《信访条例》明确了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 305
第三节 信访制度改革必须审慎地依法推进 308
一、善治的实现是法治建设渐进的过程 308
二、对公民的维权行为必须予以正确指导 310
第十六章 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314
第一节 将信访制度的改革纳入法治轨道 314
一、按照法治原则坚定推进信访制度改革 314
二、按照渐进策略稳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 319
第二节 信访制度改革必须自身定位准确 321
一、信“访”不信“法”是信访功能畸强的反映 322
二、信访机构应当更多地发挥决策咨询职能 323
第三节 信访人员参与社会治理必须合法有序 325
一、重视信访是对社会治理参与力量的尊重 325
二、公民维权不能以破坏社会稳定为代价 326
第四节 以善治为标准改革信访制度 327
一、从善如流,按照善治标准改革信访制度 327
二、求真务实,层层落实“事要解决” 330
三、构建和谐,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合作 331
第十七章 信访制度改革路径的选择 335
第一节 优化信访工作机制的思考 335
一、信访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335
二、信访制度改革的方向 336
三、信访制度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的关系 338
四、信访制度改革与内部运行机制的创新 341
第二节 信访制度改革路径选择中的理性考量 345
一、应该进行的理性考量 345
二、应该梳理的若干关系 346
第三节 信访制度改革中必须理顺的关系 348
一、人大、司法、行政三方面的分权制衡 348
二、中央、地方、基层三级的不同职能 350
第十八章 信访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 352
第一节 信访工作机制的创新 352
一、信访问题排查制度 352
二、领导包案责任制和领导下访制度 353
三、强化综合协调的权能 354
四、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355
五、专家决策咨询制度 355
第二节 信访工作具体办法的新探索 356
一、“三会”制度 356
二、信访代理 357
三、巡回接待 357
四、心理咨询服务 358
第三节 构建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 358
一、党政“一把手”挂帅,构建群众工作平台 358
二、动员社会力量,吸收志愿者参与信访工作 360
第四节 试行信访听证制度取得初步成果 362
一、在实践中转换观念 362
二、在探索中总结经验 365
三、在求实中完善制度 368
第十九章 信访信息系统的初建 369
第一节 善治理念下的信访信息系统 369
一、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自我革命的挑战 370
二、信访信息系统必须具有符合信访特点的运行功能 370
第二节 推进信访工作高效化的信息系统 372
一、信息的共享功能强劲 373
二、避免重复的功能完善 374
三、确保政务公开透明 375
四、绩效考核评估客观 376
五、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 377
第三节 信访信息系统初步运行的思考 378
一、信息系统的运行推动着理念的更新 378
二、信访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待付诸新的努力 379
第二十章 信访队伍建设的前瞻 381
第一节 信访队伍必须政治坚定、特别能战斗 382
第二节 信访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384
第三节 信访干部必须具备心理疏导和咨询技术 386
第四节 信访干部必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388
第五节 必须加强信访干部的培训交流力度 392
第六节 必须以特殊的措施关心爱护信访干部 394
第五编 调研附录 397
附件一:适用于信访人员的问卷调查表 399
附件二:信访人员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402
附件三:信访工作人员调查表 414
附件四:信访工作者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420
后记 43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法律与教育研究》汪祥欣著 2003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商事法律制度》赵旭东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