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编党建工作指导手册
新编党建工作指导手册

新编党建工作指导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长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2084830
  • 页数:11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辞书形式介绍党的基础知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及党的制度建设等内容。
《新编党建工作指导手册》目录

党的建设基础知识 1

党的建设 1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

围绕“五个加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

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6

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7

党的建设的总方针 9

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进行 11

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 12

党的建设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 12

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基本要求 14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 15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 15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 16

以人为本,贯彻始终的原则 17

求真务实,立足实际的原则 18

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19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 19

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 20

党的性质 22

两个先锋队 22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4

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5

“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26

党是由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27

党是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 28

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 29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0

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0

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1

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3

党的阶级基础 35

党的群众基础 36

保持党的先进性 37

党的宗旨 38

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9

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方针 41

党的指导思想 41

马克思主义 4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43

马克思主义三大贡献 43

马克思主义哲学 45

辩证唯物主义 46

历史唯物主义 4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9

科学社会主义 50

剩余价值理论 51

社会主义社会 54

共产主义社会 5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55

列宁主义 55

垄断资本主义 5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7

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58

工农联盟 59

列宁建设新型民主的理论 61

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62

列宁的哲学思想 66

物质概念 6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67

毛泽东思想 69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70

实事求是 73

群众路线 73

独立自主 75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76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84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85

毛泽东军事思想 87

毛泽东建党思想 90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95

支部建在连上 97

三大作风 98

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98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99

毛泽东哲学思想 10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05

一切从实际出发 106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06

四个现代化 108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109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 111

两参一改三结合 112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113

中间地带理论 115

三个世界理论 116

邓小平理论 11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1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7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9

四项基本原则 13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0

发展是硬道理 131

三个有利于 132

邓小平经济思想 133

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 135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13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40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40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2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4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45

人才是第一资源 146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4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0

与时俱进 152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15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4

科学发展观 157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5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6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63

以人为本 164

统筹兼顾 166

五个统筹 167

统筹城乡发展 168

统筹区域发展 170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17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73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75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77

建设创新型国家 180

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18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4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8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195

六个必须 196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97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199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199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200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02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0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4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7

建设和谐文化 208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210

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21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 214

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215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 217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20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23

建设服务型政府 225

党的先进性建设 229

党的先进性建设 229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230

党的先进性 231

党的先进性的评价标准 233

党的先进性的三大基础 235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 237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238

始终保持先进性关系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前途命运 238

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论论述 240

列宁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论论述 241

毛泽东关于党的先进性的理论论述 242

邓小平关于党的先进性的理论论述 244

江泽民关于党的先进性的理论论述 247

十六大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的创新 248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提出 249

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理论 250

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251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点 253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 255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任务 257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 260

党的先进性建设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261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检验标准 263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264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265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266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出发 267

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69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 270

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 271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推进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 27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体现 2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75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 276

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278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保证 280

《中国共产党章程》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280

《中国共产党章程》构建了先进性的保障机制 281

《中国共产党章程》反映了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283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现途径 284

思想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首要任务 284

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保证 285

作风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 286

制度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 287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 288

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 288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主要内涵 289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与时俱进的 291

党的先进性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292

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293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根本方法 294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崇高理想信念 295

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 296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96

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297

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298

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99

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300

党员先进性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起到决定作用 301

共产党员新世纪历史责任 302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 304

围绕“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305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性建设 307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308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09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310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312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313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 315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316

构建党内学习教育机制 318

构建党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 319

构建党内管理机制 320

构建党内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 320

构建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机制 321

构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322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323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必须把握好五个关系 325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 327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 327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 328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方法 329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途径 331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 332

党的思想建设 335

党的思想建设 335

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337

把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原则 338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 340

党的思想建设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 341

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343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基础和灵魂 344

党的思想建设离不开党的其他各项建设 345

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要求 346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48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理论品质 349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50

党的思想建设的形式要不断创新 351

实践和创新是没有止境的 353

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 353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356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 357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357

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358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359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360

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 362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364

全面把握党的基本纲领 365

党的最高纲领 366

党的最低纲领 366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366

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经验 367

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 368

爱国主义教育 369

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371

集体主义教育 372

法律教育 373

道德教育 374

日常性思想教育 375

党的思想建设的原则 376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79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380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381

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382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83

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384

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 385

正确处理党的思想建设中的若干关系 387

党的思想道德建设 389

“八荣八耻” 39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93

井冈山精神 394

长征精神 396

延安精神 399

红岩精神 402

抗美援朝精神 403

雷锋精神 403

“两弹一星”精神 404

大庆精神 405

创业精神 405

五种精神 406

抗洪精神 407

抗非典精神 408

载人航天精神 409

青藏铁路精神 410

党的思想建设的方法 411

主渠道教育法 412

谈心和说服的方法 412

舆论宣传的方法 413

典型示范法 414

阵地法 414

渗透法 415

疏导法 416

感染法 416

调查研究的方法 417

社会实践的方法 418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418

自我教育法 419

激励法 420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421

完善党的思想建设机制 422

组织领导机制 423

思想教育机制 424

工作责任机制 425

检查监督机制 426

评估奖惩机制 426

党的组织建设 428

党的组织建设 428

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 429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 43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组织建设 432

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433

抓住发展的主题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435

组织建设思想观念创新 436

组织建设工作领域创新 438

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创新 439

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440

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 441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442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444

培养、选拔和使用各方面人才 446

党的组织 447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448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448

中共中央委员会 448

中共中央政治局 44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449

中共中央书记处 449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449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449

中共中央办公厅 450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450

中共中央组织部 450

中共中央宣传部 451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451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45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45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452

中共中央编译局 453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453

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 453

中共中央党校 453

党的地方组织 454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454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455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455

党的省委员会 456

党的自治区委员会 456

党的直辖市委员会 456

党的自治州委员会 456

党的市委员会 457

党的市辖区委员会 457

党的县(旗)委员会 457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457

党的基层组织 458

党的基层委员会 459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 459

基层党委常务委员会 459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459

党的支部委员会 460

联合党支部 460

临时党支部 461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461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461

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461

中共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 462

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 462

党的地区委员会 462

派驻纪律检查组 462

军队政治工作机关 46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464

政治部 465

军队党的各级代表大会 466

军队基层党委 467

军队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467

军队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468

连队党支部 469

军队机关党支部 470

党内职务 470

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47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47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471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471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471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471

中共中央委员 472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472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472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472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472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472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473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 473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473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 473

市(盟、州)委书记 473

地委书记 473

县(旗)委书记 473

工委书记 473

党组书记 474

党组成员 474

基层党委书记 474

党委常委 474

党委委员 474

党委候补委员 474

党支部书记 475

党支部委员 475

地方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 475

纪律检查员 475

组织员 475

政治委员 475

政治部主任 476

政治教导员 477

政治指导员 478

政治协理员 479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480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483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 484

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485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 488

凝聚力工程 488

党员队伍建设 489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492

建立健全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494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496

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的目标 497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97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 498

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体制 499

推进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499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500

不断完善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和工作机制 503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 504

认真履行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505

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05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506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507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要与企业改组、改制同步进行 509

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 510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51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51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513

及时调整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 513

建立健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515

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党支部 518

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 520

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521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 522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523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524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524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525

做好对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经常性培训工作 526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527

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528

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 531

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决策权 532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参与权 533

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监督权 534

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535

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36

努力实现村党组织和乡镇党委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 537

努力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的目标要求 538

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工作创新 538

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541

机关党的基层组织 541

机关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 542

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主要职责 542

机关党的临时组织 543

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责 543

机关党组织委员会委员的确定 543

机关党组织委员会成员的职责 544

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应为经济建设服务 545

机关党组织、部门党组、机关工委相互之间的关系 546

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46

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 548

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 549

加强经常性的机关思想作风建设 551

建立健全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工作机制 554

注重发挥党支部书记在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556

加强机关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557

加强部门党组对机关党组织工作的指导 559

建立健全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 560

加强机关党委工作队伍建设 562

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563

建立健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565

高校党的组织建设指导思想 567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 569

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69

加强院(系)党委、总支建设 571

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 573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574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575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577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578

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579

加强中小学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580

加强中小学校党组织自身建设 581

科研院所党的建设 581

加强和改善党对科研院所工作的领导 582

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585

科研院所党组织的职责 586

建立党组织参与本单位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 586

建立科研院所党支部参与本部门重要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 588

建立科研院所党组织履行干部管理职责的工作机制 589

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科研院所党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 590

科研院所领导班子建设 591

科研院所党支部建设 595

做好科研院所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596

科研院所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597

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599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600

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601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 602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基本经验 604

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建设 606

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 608

建立健全社区党支部建设工作机制 610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 612

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新 613

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 614

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615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615

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建设 617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618

在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 619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620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任务 620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620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 621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者队伍建设 623

做好企业主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其他企业主的教育引导 624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624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党建工作有机衔接 625

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新 626

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的组织 626

社会团体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627

社会团体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628

建立健全对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加强领导的工作机制 628

在民办学校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629

民办学校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630

民办学校党组织自身建设 630

选好配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 632

加强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对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 632

党的作风建设 634

党的作风建设 634

党的作风 635

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36

作风问题也是形象问题 637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639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641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43

党风的内涵决定了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45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基本要求 646

党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 646

思想作风建设 647

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 648

工作作风建设 650

求真务实的作风 651

生活作风建设 656

党的学风建设 659

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 661

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662

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663

党性、党风教育 666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666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668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670

改进教育方式,努力使廉政文化真正能够入脑入心 672

健全运行机制,确保廉政文化的全面开展 672

严肃党的纪律 673

抓好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674

以争创评比活动为载体,加强作风建设 675

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676

“两个务必” 676

坚持“两个务必”、坚持求真务实,保持优良的作风 678

“两个务必”深刻揭示了执政党兴衰存亡的内在因素 678

“两个务必”深刻揭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由之路 679

“两个务必”深刻揭示了执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 680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681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682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关系 684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新成果 685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与党的三大作风是紧密联系的 686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 687

四种风气 688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689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 690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69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根本要求 69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战略需要 69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69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696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原则 699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700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根本在于树立群众观点 701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危害 703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意识 705

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的有力措施 707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711

坚持民主集中制,转变领导作风 712

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的外在表现 713

克服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的有效措施 715

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719

党的纪律 720

党的纪律的特点 721

党的纪律的作用 722

自由主义的表现 724

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 726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729

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732

反腐倡廉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 733

坚持清正廉洁的根本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35

坚持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737

坚持反腐倡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738

坚持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739

反腐倡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741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原则 742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742

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744

艰苦奋斗 747

弘扬艰苦奋斗、反对骄奢淫逸 749

弘扬艰苦奋斗的具体措施 751

坚持用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753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756

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758

用人上不正之风的种种表现 761

用人上不正之风产生的原因 763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 764

调查研究工作是改善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769

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是改善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 772

形成“服务”理念是改善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归宿 776

党的制度建设 779

党的制度建设 779

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781

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统领全局的关键地位 783

坚持以党章统领党的制度建设 785

党的制度建设的原则 788

党的制度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789

党的组织制度 790

民主集中制 790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791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792

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 795

党内民主 796

党内集中 796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应注意的问题 797

四个服从 797

党员个人服从党组织 797

少数服从多数 797

党的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798

全党服从中央 798

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 799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 800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806

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808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809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10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5

党内选举制度 817

党内选举的程序 818

换届选举的原则 819

无记名投票 820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820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821

预选和正式选举 821

重新选举 821

监票人和计票人 822

选举有效和选举无效 822

有效票和无效票 823

当选 823

选举办法 823

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824

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 824

候补代表 824

特邀代表 824

列席人员 824

代表名额的分配 824

代表产生的程序 825

代表应具备的条件 825

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报批 825

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的审查和批复 826

代表候选人的确定 826

代表的选举和差额比例 826

代表资格审查 826

选举人 827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的规定 828

临时组织关系转到外单位的党员在原单位党组织进行选举时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28

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职数设置的基本原则 829

认真确定、如实介绍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候选人 829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830

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的选举 830

党的基层委员会委员产生的程序 832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产生的程序 832

党的基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程序 832

党员代表大会列席人员的确定原则 833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833

大会主席团的职责 833

大会主席团的组成原则与产生办法 834

党代表大会秘书长 834

召开党的基层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工作程序 834

进行换届选举的党员大会的主要职权 837

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主要程序 838

党委制 839

实行党委制应当注意的问题 840

党的政治生活准则 841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841

集体领导 842

个人分工负责 842

党委议事规则 843

党支部委员会议事规则 844

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845

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 847

党内生活制度 847

党的组织生活 847

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848

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 849

党员必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 849

党员必须接受党内外监督 850

“三会一课”制度 851

党员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 851

党员之间开展谈心活动 852

特殊情况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问题 852

因故未参加党员大会的党员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 853

党员保留自己的意见 853

党员应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853

党员不得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 854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要求 854

双重组织生活会 855

党委民主生活会 856

开好民主生活会应当注意的问题 856

党委(党组)书记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第一责任人 857

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 858

支部党员大会 858

支部党员大会注意事项 859

支部委员会 860

党小组会 861

党小组的主要任务 862

党小组长的职责 862

党小组做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863

党员活动日 863

党课制度 864

认真组织党课教育 865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865

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原则 865

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内容 866

民主评议党员的方法步骤 866

党员评议的格次 867

不合格党员 867

预备党员参加民主评议 867

退党 867

自行脱党 868

开展党的组织生活设计竞赛活动 869

创先争优活动 869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步骤 870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应当注意的问题 871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871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 873

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873

党员教育工作的原则 874

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875

党员电化教育 876

党员电化教育的主要特征 876

党员电化教育的主要作用 877

党员电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877

党员电化教育的主要任务 877

努力拓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渠道 877

党员管理 879

党员管理的基本任务 880

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881

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882

党员标准 883

党员的基本条件 884

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员标准 884

执行党的决议 885

按时交纳党费 885

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885

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886

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886

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886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886

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887

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 887

党员要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888

党组织要切实保障党员的权利 889

党员的申诉权 890

党员的控告权 890

党员的选举权 890

党员的被选举权 891

党员的表决权 891

党员的请求权 891

党员行使表决权 892

党员行使请求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892

党员行使在党内开展批评、揭发、检举的权利 892

党员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93

党员组织关系 893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894

转移和接受党员组织关系中对党员的要求 894

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种类 894

可在全国范围内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 896

离退休或退职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896

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896

复员退伍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897

援外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897

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897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党员证明信丢失的处理 898

过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和党员证明信的处理 898

流动党员管理 898

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898

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制发 899

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899

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党组织报告 900

党组织对外出的党员要进行行前教育 900

流动党员要主动与外出所在地党组织联系 900

党组织不得拒绝接收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 901

党组织要支持人才的合理流动 901

妥善解决党员流动中的争议问题 901

党员外出期间要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902

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和单位要建立党组织 902

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 903

流动党员参加民主评议问题 903

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 903

强化流动党员管理的机制 903

党员目标管理制度 904

党员目标管理的作用 905

党员管理目标的内容 906

制定党员管理目标的原则 906

制定党员管理目标的具体步骤 906

党员管理目标的实施 907

党员管理目标的考评 908

党组织要对党员进行监督 909

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总体思路 910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政策界限 910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基本程序 911

党费管理制度 911

党员交纳党费的基本要求 912

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党费管理制度 912

党费收缴制度 913

党员交纳党费的计算基数 913

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 913

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 913

没有经济收入或生活困难的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 914

党员增加工资收入后交纳党费问题 914

党员因调整工资或升级补发的工资交纳党费问题 914

党员临时性收入交纳党费问题 914

党员自愿一次交纳1000元以上党费问题 914

流动党员交纳党费的方法 914

合同工、临时工的党员交纳党费问题 914

农村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 914

职工、教师中的党员退休回到农村交纳党费问题 915

农村民办教师、乡镇企业中的党员交纳党费问题 915

实际上成为固定工资收入的津贴费交纳党费问题 915

实行浮动工资、计件工资的党员交纳党费问题 915

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交纳党费的办法 915

受收容审查的党员交纳党费问题 915

党员“停薪留职”期间党费交纳问题 915

预备党员党费交纳问题 915

党费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916

党费使用审批制度 916

党费检查报告制度 916

党籍管理制度 917

党籍管理的内容 917

自行脱党党员党籍的处理 917

自愿退党党员党籍的处理 918

劝退出党党员的党籍处理 919

对被除名党员的党籍处理 920

被开除党籍党员的党籍处理 920

停止党籍 920

党龄 921

党的县以上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党龄 921

党龄的计算方法 922

特殊情况的党龄计算方法 922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923

发展党员工作方针 924

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 926

坚持入党自愿的原则 926

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927

科学制定和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927

发展党员工作中应当注意抓好的环节 928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 928

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制度 929

入党需要履行的手续 929

发展党员工作程序 932

履行入党手续的关键环节 934

申请人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935

临时工、轮换工、合同工入党申请问题 936

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入党申请问题 936

城镇待业或自谋职业人员入党申请问题 936

离退休职工入党申请问题 936

在城镇做工或经商,户口仍在农村的农民入党申请问题 937

个体工商业劳动者能否入党 937

信仰宗教的能否入党 937

直系亲人被杀、关、管的人能否入党 937

亲友在国外或在台湾、港澳的人能否申请入党 937

归侨、侨眷能否入党 938

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区别 938

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 938

入党积极分子应当自觉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939

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941

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制度 941

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制度 941

吸收28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共青团员中发展 942

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制度 942

发展党员公示制度 942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943

党内监督制度 943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工作 944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 945

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 945

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945

各级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职责 946

党委委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 946

各级纪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职责 946

各级纪委委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 947

党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和权利 947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和权利 947

党组织对党员监督 947

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度 948

重要情况通报制度 949

重要情况报告制度 949

述职述廉制度 949

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述职述廉 949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述职述廉 950

民主生活会 950

信访处理制度 951

巡视制度 951

询问制度 951

质询制度 952

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 952

谈话制度 952

对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 952

地方党委委员、地方纪委委员有权提出询问和质询 953

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953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955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 956

党的政治纪律 957

党的组织纪律 958

党的群众纪律 958

党的保密纪律 959

党的宣传纪律 959

党的经济纪律 960

党的人事纪律 960

党的外事纪律 960

公务员的基本纪律 961

党的纪律处分 961

党的纪律处分的种类 961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 962

对党组织的纪律处分 963

纪律处分的程序 963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 964

对违法犯罪党员的党纪处分 964

处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的基本要求 965

警告 965

严重警告 965

撤销党内职务 965

留党察看 966

开除党籍 966

党内通报批评问题 966

警告与严重警告的区别与执行 966

党员留党察看期间又违反党的纪律的处理 967

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后提前恢复权利的问题 967

延长留党察看时间问题 967

由其他处分改为留党察看处分问题 967

受刑事处罚的党员党纪处分问题 968

党员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的问题 968

处理党员信教问题的政策界限 968

党的干部制度建设 969

干部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970

党的干部制度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 973

党的干部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974

党的干部制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 975

干部制度建设应体现的基本精神 976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整体推进中不断深化 977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981

2001—20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方针 981

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建设 982

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建设 983

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 985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 98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98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988

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991

党要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993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应对严峻挑战和完成历史任务的迫切要求 994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997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1000

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1002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004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1006

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1007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09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010

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01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 1013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法 1014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相结合 1015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同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相结合 1017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相结合 1019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同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相结合 1019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同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相结合 102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标准 102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102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102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1027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1030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032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10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 103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 1036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037

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 1041

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 1044

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1045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046

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 1046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48

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1050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105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1056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056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058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 106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106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063

实现“三统一”必须明确和善于处理三个基本关系 1065

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1066

民主政治建设应注重制度、规范和程序的完善 1067

从国情出发,同时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106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 1068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070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1072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074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1075

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1078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1080

先进文化 1083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1085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我们党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1086

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集中体现在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 1087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有助于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088

推进理论创新与武装 1089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09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 1095

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096

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097

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 1099

增强主流媒体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100

加强互联网宣传管理 1101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1102

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105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106

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 1107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1108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我国社会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 1111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1112

构建和谐杜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11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基本要求 1115

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能力 1116

增强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 1117

增强治理社会的能力 1118

增强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 1119

增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1120

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1121

增强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1123

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124

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1127

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1129

宽广的世界眼光是完成执政使命的必备条件 1130

科学判断国际形势是执政党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1131

重视学习,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 1133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133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一切从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1134

正确处理各种国际关系,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合作 1136

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 1137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1142

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 1144

领导干部国际化素质的内涵 1145

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的方法 11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