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共基础知识指南
公共基础知识指南

公共基础知识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奇星,张光杰,王根生主编;上海职业能力考试院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08067139
  • 页数:5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公务员考试者、事业机关应聘者等需知的政治理论、法律概论、公共行政和行政实务等。
《公共基础知识指南》目录

第一编 政治理论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3

二、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特征 4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5

一、世界本原的物质性 5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作用 6

第三节 唯物辩证的世界图景 7

一、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 8

二、世界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1

一、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 11

三、认识的辩证发展 12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13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14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4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5

三、阶级、国家和革命 17

四、社会意识形态 18

五、历史的创造者和人类解放 18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0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历史地位 20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22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23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 2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3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辩证关系和主要内容 32

三、“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贯彻要求 35

第三节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6

一、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6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7

三、不断进行规律性研究,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而奋斗 38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9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9

一、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39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44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9

第二节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54

三、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56

第四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58

第一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58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8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59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61

第二节 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65

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 66

二、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68

第三节 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9

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加强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69

二、加强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队伍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组织基础和领导骨干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70

三、加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在作风和形象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71

四、加强制度建设,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7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十一五”规划 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论 7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 73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7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体制 76

一、经济运行机制 76

二、经济体制 7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78

一、市场与市场体系 78

二、市场体系的内在结构 7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79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和必要性 79

二、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 80

三、宏观调控的政策 81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8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 8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82

第六节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 83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84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85

三、“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86

第六章 上海市情与世博会相关知识 90

第一节 上海市概况 90

一、上海市的历史沿革 90

二、上海市的自然地理与人口 91

第二节 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92

一、“十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92

二、“十一五”时期上海面临重要机遇和新的挑战 93

三、上海“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93

四、上海“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95

五、上海“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96

第三节 世博会相关知识 98

一、世博会的历史 98

二、上海申博历程 100

三、世博会与上海经济发展 101

第二编 法律概论 107

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107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 107

一、法律的含义 107

二、法律的特征 108

三、法律的分类 110

四、法律的作用 111

第二节 法律的制定 113

一、法律制定的含义和特征 113

二、立法体制 114

三、立法的程序和技术 116

四、法律效力 117

第三节 法律的实施 120

一、法律实施的含义 120

二、法律实施的方式 120

三、法律渊源 123

四、法律解释 125

第四节 法律与社会 129

一、法律与经济 129

二、法律与政治 130

三、法律与道德 133

四、法律与和谐社会 135

第二章 宪法 137

第一节 宪法概述 137

一、宪法的含义和特征 137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138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140

四、宪法的监督保障 142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144

一、中国的国体 144

二、中国的政体 145

三、中国的选举制度 145

四、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46

五、中国的经济制度 147

六、中国的文化制度 148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49

一、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概述 149

二、国籍制度 149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150

四、公民的基本义务 156

第四节 国家机构 156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及其活动原则 156

二、中央国家机关 158

三、地方国家机关 160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61

第三章 行政法 162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162

一、行政法的概念 162

二、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 163

三、行政法的渊源 164

第二节 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164

一、行政法主体 164

二、行政主体 165

三、行政相对人 170

第三节 行政行为 170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170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171

三、行政行为的成立及其条件 173

四、行政行为的效力 173

五、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174

六、行政行为的主要种类 175

第四节 行政复议 180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180

二、行政复议范围 180

三、行政复议的管辖 181

四、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 182

五、行政复议审理、决定和执行 183

第四章 刑法 185

第一节 刑法概述 185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185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85

三、刑法的适用范围 186

第二节 犯罪和犯罪构成 187

一、犯罪的概念 187

二、犯罪构成 188

第三节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191

一、正当防卫 191

二、紧急避险 192

第四节 故意犯罪形态 192

一、犯罪既遂 192

二、犯罪预备 193

三、犯罪未遂 193

四、犯罪中止 193

第五节 共同犯罪 194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194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194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194

第六节 刑罚 195

一、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195

二、刑罚的种类 196

三、量刑 198

四、数罪并罚 199

五、缓刑 200

六、减刑和假释 200

七、时效 200

第七节 犯罪的种类 201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201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201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202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202

五、侵犯财产罪 202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202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203

八、贪污贿赂罪 203

九、渎职罪 203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204

第五章 民法 205

第一节 民法概述 205

一、民法的概念 205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205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206

四、民法的渊源 207

五、民事法律关系 208

第二节 民事主体 209

一、自然人 209

二、法人 211

三、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 212

四、个人合伙 212

五、其他社会组织 213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213

一、概述 213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 214

三、瑕疵民事行为 215

四、代理 216

第四节 物权与所有权 217

一、物权的概念和效力 217

二、所有权概述 218

三、相邻关系和共有 219

第五节 债权 220

一、债 220

二、债的发生根据 221

三、债的履行 222

四、债的移转和消灭 222

第六节 人身权利 223

第七节 知识产权 224

一、著作权 225

二、专利权 226

三、商标权 228

第八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230

一、民事义务 230

二、民事责任 230

第九节 民事诉讼时效 232

一、概述 232

二、民事诉讼时效期间 233

三、民事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233

第六章 经济法 235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235

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235

二、经济法律关系 236

第二节 公司法 237

一、公司法概述 237

二、公司的概念 238

三、公司的分类 238

四、公司章程、公司名称和住所 239

五、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41

六、股东权与股东出资 242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243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243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和种类 243

三、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245

第四节 产品质量法 247

一、产品质量法概述 247

二、产品质量监管 247

三、产品质量义务 249

四、产品质量法律责任与产品质量纠纷的解决 250

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52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252

二、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252

三、国家和社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55

四、争议解决和法律责任 255

第六节 劳动法 256

一、劳动法概述 256

二、基本的劳动法律制度 257

三、劳动合同制度 259

四、法律责任 261

第七章 诉讼法 262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 262

一、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262

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263

三、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264

四、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265

五、刑事诉讼中涉讼公民的权利、义务 267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269

一、民事诉讼法概述 269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70

三、管辖 271

四、诉讼参加人 272

五、证据 273

六、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 273

七、审判程序 274

八、执行程序 276

九、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276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 277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和任务 277

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77

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78

四、管辖 278

五、行政诉讼参加人 279

六、证据 280

七、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280

第三编 公共行政 285

第一章 公共行政概述 285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含义与学科发展 285

一、公共行政及相关概念 285

二、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287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主体与对象 289

一、公共行政的主体 289

二、公共行政的对象 290

第三节 公共行政的功能与原则 292

一、公共行政的功能 292

二、公共行政的原则 294

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体制 296

第一节 行政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296

一、政治性 296

二、法制性 296

三、服务性 297

四、权威性 297

五、系统性 297

第二节 行政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297

一、职能需要原则 297

二、精干高效原则 298

三、完整统一原则 298

四、权责一致原则 299

五、依法设置原则 299

六、管理幅度原则 300

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含义和体系 300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和地位 300

二、政府职能体系 301

第四节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303

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303

二、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06

第三章 行政领导 310

第一节 行政领导的含义与基本职责 310

一、科学决策 310

二、选才用人 311

三、组织协调 312

四、有效激励 313

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基本素质 314

一、思想理论修养 314

二、求真务实作风 315

三、宏观战略思维 316

四、开拓创新能力 316

第三节 行政领导体制与活动方式 318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318

二、行政领导活动方式 320

第四章 公共政策 323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323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323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 324

三、公共政策的类型 325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制定 327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327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 328

三、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 329

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331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执行和评估 332

一、公共政策的执行 332

二、公共政策的评估 335

第五章 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 338

第一节 人事行政含义与作用 338

一、人事行政的含义与目的 338

二、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338

第二节 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 339

一、党管干部原则 339

二、德才兼备原则 339

三、注重实绩原则 340

四、竞争择优原则 340

五、能位一致原则 340

六、依法管理原则 340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 341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概述 341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342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征 352

第六章 行政伦理 354

第一节 行政伦理的含义与构成 354

一、伦理与道德的含义 354

二、行政伦理的内涵和构成 355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356

一、行政伦理的价值理念 356

二、公务员的行为规范 360

第三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361

一、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 361

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362

第七章 行政监督 366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含义与意义 366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366

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366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367

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367

五、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367

第二节 行政监督体系 368

一、行政机关外部监督体系 368

二、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 371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373

一、建立行政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 374

二、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375

三、健全行政监督法律机制 376

四、完善群众与舆论监督制约机制 377

第八章 公共财政 379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含义与特征 379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与特征 379

二、公共财政的功能 380

第二节 政府预算管理 381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381

二、预算管理职权 382

三、预算管理过程 382

第三节 预算会计与审计制度 384

一、预算会计 384

二、审计制度 386

第四节 政府采购制度 387

一、政府采购的含义与作用 387

二、政府采购制度管理 388

三、政府采购机构管理 389

四、政府采购监督 389

第五节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 390

一、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思路 390

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 391

第九章 行政方法 393

第一节 行政方法的含义与特征 393

一、行政方法的含义与分类 393

二、行政方法的特征 394

第二节 基本行政方法的运用 395

一、行政指令法 395

二、法律方法 396

三、经济方法 398

四、思想政治方法 399

第三节 现代行政方法的运用 401

一、系统方法 401

二、网络规划技术 403

三、目标管理方法 403

四、ABC重点管理法 405

第十章 行政效能 407

第一节 行政效能的含义与特征 407

一、行政效能的含义 407

二、行政效能的特征 408

三、行政效能的地位 409

第二节 行政效能的测评 410

一、行政效能测评的原则 410

二、行政效能测评的标准 411

三、行政效能测评的基本方法 412

第三节 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与方法 413

一、影响行政效能的因素 413

二、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与方法 415

第四编 行政实务 421

第一章 行政调研与信息工作 421

第一节 行政调查研究 421

一、行政调查研究概述 421

二、行政调查研究方法 423

第二节 信息工作 430

一、信息工作概述 430

二、信息工作方法 434

第二章 行政公文基础知识 442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442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与特点 442

二、行政公文的分类与用法 443

第二节 行政公文体式 446

一、行政公文文体 446

二、行政公文的构成要素 450

三、行政公文的格式 450

第三章 行政公文写作 461

第一节 行政公文写作的要求与方法 461

一、行政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461

二、行政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463

第二节 常用行政公文写作 466

一、领导指导性公文的撰写 466

二、陈述呈报性公文的撰写 479

三、告知公布性公文的撰写 483

四、商洽证明性公文的撰写 487

第四章 行政公文的处理 493

第一节 行政公文处理的主要内容 493

一、行政公文处理的基本内容与组织 493

二、行政公文的办理 496

三、行政公文的行文制度 503

四、行政公文的管理 505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整理与归档 508

一、行政公文整理归档的意义 508

二、行政公文整理的范围与要求 508

三、行政公文立卷的方法与要求 511

四、行政公文整理归档的改革要点与方法 513

第三节 电子文件管理 515

一、电子文件的特点与管理要点 516

二、电子文件的收集与整理 517

三、电子文件的归档与保存 518

四、电子文件的利用与应注意的问题 519

第五章 行政秘书日常工作 521

第一节 沟通与协调 521

一、沟通与协调概述 521

二、行政工作中的沟通与协调 522

第二节 信访工作 527

一、信访工作概述 527

二、信访工作实务 528

第三节 督查工作 531

一、督查工作概述 531

二、督查工作实务 532

第四节 会议组织 534

一、会议概述 534

二、会议策划与组织 536

三、会议组织实务 537

第五节 其他日常事务 542

一、保密工作 542

二、接待工作 544

三、值班工作 548

四、印章管理 549

五、日程安排 552

第六章 行政礼仪 554

第一节 会务礼仪 554

一、会场布置 554

二、会见、会谈格局 558

三、常见仪典 561

第二节 接待礼仪 563

一、迎送礼仪 563

二、宴会礼仪 567

主要参考文献 5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