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华民族发展史  第3卷  明代清代
中华民族发展史  第3卷  明代清代

中华民族发展史 第3卷 明代清代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尤中著
  • 出 版 社:昆明:晨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41427497
  • 页数:15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以汉族为主体的各兄弟民族共同发展史,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这在国内史学界实属首创,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一部完整的中国民族发展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 第3卷 明代清代》目录

第七章 明朝时期 1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发展与灭亡 1

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 1

(一)明朝的建立 1

(二)征伐北元 4

(三)平定四川 12

(四)平定云南 15

二 明惠帝、明成祖至明宣宗期间 22

(一)诸帝事略 22

(二)“靖难之役” 22

(三)明成祖亲征漠北 27

(四)安南之归附、设治与叛乱 32

(五)开设贵州 41

三 明英宗、明代宗至明穆宗期间 43

(一)诸帝事略 43

(二)征讨麓川之役及孟养、木邦、孟密的叛乱纷争 44

(三)土木堡之变与鞑靼兵南下 51

(四)与鞑靼争夺河套地区 60

(五)平定固原鞑靼满四的叛乱 65

(六)平大藤峡 67

(七)平定云南寻甸土官后裔的叛乱 72

(八)广西田州土官的叛乱和归顺 73

(九)庚戌之变 77

(十)俺答求封及贡市 81

四 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至明毅宗期间 82

(一)诸帝事略 82

(二)西南边疆土司间的纷争与缅甸洞吾王朝的内侵 83

(三)辽东兵端及其发展 92

(四)平定播州 129

(五)援朝鲜抗倭寇 135

(六)平定云南武定、寻甸“罗罗”(彝族)的反抗 141

(七)四川永宁土官奢崇明和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的叛乱 142

(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 151

五 南明及南方、西南各族的抗清斗争 168

第二节 鞑靼与瓦剌 209

一 鞑靼 209

(一)明朝与北元各部的关系 209

(二)也先称帝与蒙古内部的分裂 225

(三)鞑靼汗位的废立与纷争及与明朝的关系 228

(四)达延汗统一东蒙古的鞑靼诸部 235

(五)俺答的称雄图霸 240

(六)大汗小王子直属察哈尔部的东迁和东蒙古鞑靼各部的分散割据 265

(七)陵丹汗统一左、右翼诸部的活动及漠南诸部的归属后金 271

二 瓦剌 277

第三节 别失八里、亦力把里、喀什噶尔、哈密、吐鲁番、叶尔羌 296

一 别失八里、亦力把里、喀什噶尔 296

二 哈密 300

三 吐鲁番 302

四 叶尔羌 304

第四节 琉球、鸡笼——台湾 309

一 琉球、鸡笼地域考 309

二 日本人入侵琉球和鸡笼 314

三 荷兰人的入侵 315

四 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台北及其失败 317

五 台湾人民反抗荷兰殖民统治者的斗争与郑成功收复台湾 318

第五节 汉族 324

一 民族融合与分布面的扩大 324

二 文化的发展 339

(一)科学技术 339

(二)哲学 350

(三)文学艺术 352

(四)史学 363

(五)宗教信仰 365

第六节 东北的民族群体 374

一 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建立和军民屯田的开展 374

二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设置和后金的兴起 378

三 女真人——满族 400

(一)经济 403

(二)语言文字 405

(三)文化教育 406

(四)宗教信仰 407

(五)生活习俗 408

四 索伦人——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 408

五 锡伯 409

六 吉列迷(乞烈迷) 409

七 朝鲜族 410

第七节 蒙古族 413

一 分布区域和社会组织的变化 413

二 经济生活 417

(一)畜牧业 418

(二)手工业 419

(三)狩猎、捕鱼及其他副业 420

(四)农业 421

(五)贸易 422

三 文化生活 424

(一)教育 424

(二)医学 425

(三)历法 425

(四)文学 425

(五)史学 427

(六)法规 428

(七)工艺和美术 430

(八)音乐和体育 430

(九)婚姻、丧葬 431

(十)禁忌 432

(十一)风尚 432

(十二)衣食住行 432

(十三)宗教信仰 433

第八节 西北的民族群体 439

一 明朝对西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439

(一)陕西都、布、按三司的设置 439

(二)对西北各民族地区进行卫所移民和垦殖 439

(三)对西域的招徕 445

二 回族 447

(一)分布区域与民族融合 447

(二)经济 450

(三)文化生活习俗 452

(四)杰出人物 453

三 维吾尔(畏兀儿) 460

(一)分布区域的政治状况与民族融合 460

(二)经济 462

(三)文化生活 464

四 撒里畏兀儿 469

五 哈萨克、乌孜别克、吉尔吉斯——柯尔克孜和塔吉克 470

(一)哈萨克 470

(二)乌孜别克 474

(三)吉尔吉斯——柯尔克孜 476

(四)塔吉克 478

第九节 西部的民族群体 482

一 明朝对西部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483

(一)羁縻都司、卫所、长官司等的设置 483

(二)僧官的授封 491

(三)设置驿传 494

二 藏族 495

(一)经济 496

(二)文化 498

三 西番 509

(一)分布区域及共同杂居的民族 509

(二)土官的设置 512

(三)经济、文化 513

(四)民族识别 515

四 羌族 516

五 撒剌和保安 521

第十节 西南至中南的民族群体 525

一 明朝对西南至中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525

(一)在元朝行中书省的基础上改设都、布、按三司 525

(二)发展和健全土司制度 528

(三)大规模的移民垦殖活动 606

二 白族和“罗罗”(彝族) 611

(一)白族 611

(二)“罗罗”(彝族) 617

三 纳西族、傈僳族、哈尼族 627

(一)纳西族 627

(二)傈僳族 630

(三)哈尼族 631

四 怒族、俅族(独龙族)、阿昌族与“羯些子”、“阿昌”(峨昌) 633

(一)怒族 633

(二)俅族(独龙族) 635

(三)阿昌族 636

(四)“羯些子”、“阿昌”(峨昌) 637

五 土家族 638

(一)民族名称 638

(二)分布区域 639

(三)土家族地区土司的设置及其统治 639

(四)经济 644

(五)文化 646

六 “百夷” 649

(一)政治、军事组织和职官制度 652

(二)经济制度 652

(三)农业、手工业、商业、物产和交通 652

(四)法制、礼仪 653

(五)衣服和装饰 653

(六)婚姻、家庭 654

(七)丧葬 654

(八)城市、居室 654

(九)饮食 654

(十)音乐歌舞 654

(十一)驯养使用象 655

(十二)文字和宗教信仰 655

七 僮族和“仲家”(布依族) 658

(一)僮(壮)族 658

(二)“仲家”(布依族) 677

八 侗族、水族、毛南族、仡佬族 682

(一)侗族 682

(二)水族 690

(三)毛南族 692

(四)仡佬族 693

九 苗族和瑶族 700

(一)苗族 700

(二)瑶族 710

十 木佬、佯僙和仡兜 729

(一)木佬 729

(二)佯僙 731

(三)仡兜 732

十一 龙家、宋家和蔡家 732

(一)龙家 732

(二)宋家 733

(三)蔡家 734

十二 蒲蛮和哈瓦(佤族) 735

(一)蒲蛮 735

(二)哈瓦(佤族) 737

第十一节 东南的民族群体 744

一 明朝对东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744

二 畲族 747

三 黎族 748

四 台湾的“东番”族 751

第八章 清朝时期 753

第一节 清朝的建立及其发展与灭亡 753

一 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金)及皇太极的改金为清 753

(一)健全政治、文化等各种组织结构和制度 771

(二)发展和健全军事组织,不断展开向明朝和未归附的蒙古各部进攻 773

二 清世祖、圣祖期间 800

(一)收附喀尔喀蒙古 817

(二)收附青海厄鲁特蒙古 819

(三)收附贺兰山厄鲁特蒙古 820

(四)康熙亲征准噶尔 821

(五)平定吴三桂等“三藩”的叛乱 825

(六)统一台湾 833

(七)稳定和巩固对西藏的统治 836

三 清世宗、高宗期间 840

(一)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 841

(二)雍正征准噶尔 842

(三)改土归流 846

(四)进一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 860

(五)平定大小金川 868

(六)乾隆平准噶尔 873

(七)土尔扈特来归 879

(八)乾隆戡定“回疆” 880

(九)乾隆绥服西属国 886

(十)乾隆征缅甸 890

(十一)乾隆征抚安南 897

(十二)乾隆湖、贵征苗 900

四 清仁宗、宣宗期间 903

(一)嘉庆湖、贵征苗 903

(二)川、湖、陕白莲教组织民众的反抗 907

(三)道光重定回疆 911

(四)道光湖、粤平瑶 921

(五)鸦片战争 925

五 清文宗、穆宗、德宗、宣统帝期间 928

(一)太平天国之兴亡 930

(二)西南各民族的反清斗争 942

(三)西北各民族的反清斗争 946

(四)安集延阿古柏入侵新疆和俄国强占伊犁 948

(五)中法越南战争 952

(六)中、日朝鲜战争(甲午战争) 960

(七)戊戌变法 968

(八)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入侵 975

(九)日本和俄国在中国土地上争战 982

(十)革命党的斗争与改良派的活动 986

(十一)清朝廷的伪立宪 998

(十二)保路风潮的掀起 1002

(十三)武昌起义与清朝的覆亡 1005

第二节 汉族和回族 1028

一 汉族 1028

(一)民族融合与分布面的扩大 1028

(二)文化的发展 1050

二 回族 1148

(一)分布区域的先后扩大 1148

(二)经济生活 1149

(三)文化生活 1150

(四)杰出人物 1152

第三节 东北的民族群体 1165

一 清朝对东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1165

(一)盛京将军辖区及改奉天行省后的建置 1166

(二)吉林将军辖区及改行省后的建置 1167

(三)黑龙江将军辖区及改行省后的建置 1171

二 满族 1178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和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1178

(二)文化的发展 1189

三 达斡尔族 1195

(一)族源和族名称呼 1195

(二)分布区域、内部组织及迁徙流动 1197

(三)经济文化生活 1205

四 锡伯族 1208

(一)民族名称、族源、分布区域的先后变动 1208

(二)经济文化生活 1211

五 鄂伦春族 1214

(一)族源、族名称呼及分布区域 1214

(二)社会生活 1216

六 鄂温克族 1217

(一)族源、族名称呼及分布区域 1217

(二)经济文化生活 1220

七 赫哲族 1222

(一)族源、族名称呼及分布区域 1222

(二)主要聚居区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状况 1227

(三)清朝对赫哲族主要聚居区的统治政策措施 1230

(四)宗教信仰 1231

八 朝鲜族 1232

(一)民族来源 1232

(二)生活习俗 1235

第四节 东北、北方、西部、西北地区的蒙古族 1239

一 清朝对蒙古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1239

(一)内蒙古 1240

(二)察哈尔 1247

(三)外蒙古 1248

(四)青海 1261

二 经济文化生活 1266

第五节 西北的民族群体 1273

一 清朝对西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1273

(一)甘肃的设治和经营 1273

(二)新疆的设治和经营 1280

二 维吾尔族 1285

(一)民族名称和分布区域 1285

(二)经济生活 1285

(三)文化生活 1287

三 哈萨克族 1290

(一)民族名称和分布区域 1290

(二)经济生活 1293

(三)文化生活 1294

四 布鲁特——吉尔吉斯、柯尔克孜 1299

(一)民族名称和分布区域 1299

(二)经济生活 1303

(三)文化生活 1304

五 乌孜别克 1305

六 塔塔尔族 1309

七 塔吉克族 1311

八 撒里畏兀儿(裕固族) 1315

第六节 西部的民族群体 1320

一 清朝对青海、西藏的设治和经营 1320

(一)青海的设治和经营 1320

(二)西藏的设治和经营 1325

二 西番族、撒拉尔族、土族、保安族、东乡族 1330

(一)西番族 1330

(二)撒拉尔族 1336

(三)土族 1339

(四)保安族 1343

(五)东乡族 1346

三 藏族 1348

(一)分布区域 1348

(二)经济生活 1348

(三)文化生活 1350

第七节 西南至中南的民族群体 1355

一 清朝对西南至中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1355

(一)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各级政权机构的建立和政区的调整 1355

(二)继续设置土司 1357

(三)继续进行改土归流 1363

(四)继续向边疆和靠内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汉族移民垦殖 1366

二 白族和彝族 1369

(一)白族 1369

(二)彝族 1379

三 纳西族、傈僳族、哈尼族 1401

(一)纳西族 1401

(二)傈僳族 1406

(三)哈尼族 1409

四 倮黑(拉祜)、苦葱(苦聪)、攸乐(基诺) 1415

(一)倮黑(拉祜) 1415

(二)苦葱(苦聪) 1418

(三)攸乐(基诺) 1419

五 怒族、俅族(独龙族)、阿昌族、“遮些” 1421

(一)怒族 1421

(二)俅族(独龙族) 1422

(三)阿昌族 1424

(四)“遮些” 1425

六 土家族、羌族 1426

(一)土家族 1426

(二)羌族 1431

七 佯僙、木佬、仡兜、宋家、龙家、蔡家、六额子 1433

(一)佯僙 1433

(二)木佬 1434

(三)仡兜 1434

(四)宋家 1434

(五)龙家 1435

(六)蔡家 1435

(七)六额子 1435

八 佤族、布朗族、崩龙族(德昂族) 1436

(一)佤族 1436

(二)布朗族 1437

(三)崩龙族(德昂族) 1438

九 “摆夷”(傣族)和僮(壮)族 1439

(一)“摆夷”(傣族) 1439

(二)僮(壮)族 1446

十 侗族、水族、布依族、毛南族、仫佬族、仡佬族 1460

(一)侗族 1460

(二)水族 1466

(三)布依族 1469

(四)毛南族 1480

(五)仫佬族 1481

(六)仡佬族 1482

十一 苗族和瑶族 1493

(一)苗族 1493

(二)瑶族 1509

第八节 东南的民族群体 1518

一 清朝对东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1518

二 畲族 1520

三 黎族 1522

四 高山族 1525

后记 1529

附录:各校次审读、校对、统稿人员名单 15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