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上饶地区志  下
上饶地区志  下

上饶地区志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4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上饶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1222431
  • 页数:197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直奔金牌下一篇:冯梦龙新论
《上饶地区志 下》目录

上册 1

序一 1

题词(代序二) 3

序三 4

序四 5

凡例 7

概述 9

大事记 21

卷一 建置 区划第一章 建置 90

第一节 建置沿革 90

第二节 辖区变迁 94

第二章 区划 96

第一节 元以前辖区分隶变化 96

第二节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97

第三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98

第四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103

卷二 城镇第一章 城市 114

第一节 上饶市 114

第二节 德兴市 116

第二章 市、县治所镇 118

第一节 银城镇 118

第二节 旭日镇 120

第三节 永丰镇 122

第四节 冰溪镇 124

第五节 河口镇 125

第六节 岑阳镇 128

第七节 弋江镇 130

第八节 余干镇 131

第九节 鄱阳镇 133

第十节 陈营镇 135

第十一节 紫阳镇 137

第三章 非市、县治所镇 138

第一节 泗洲镇 138

第二节 沙溪镇 140

第三节 洋口镇 142

第四节 五都镇 144

第五节 永平镇 146

第六节 瑞洪镇 148

第七节 黄金埠镇 149

第八节 石门街镇 151

第九节 田畈街镇 152

第十节 石镇 154

第十一节 青云镇 155

第十二节 清华镇 156

卷三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158

第一节 地质构造 158

第二节 地层 159

第三节 岩浆岩 161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61

第二章 地貌 163

第一节 中、低山区 163

第二节 丘陵区 164

第三节 平原区 164

第三章 山地 165

第一节 鄣公山及黄山余脉 165

第二节 怀玉山 166

第三节 武夷山脉 167

第四章 河流 湖泊 168

第一节 饶河水系 168

第二节 信江水系 169

第三节 潼津河 漳田河 程村溪 172

第四节 湖泊 172

第五章 气候 173

第一节 气候要素 174

第二节 气候区域划分 185

第六章 物候 186

第一节 植物候 186

第二节 动物候 188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89

第一节 气象灾害 189

第二节 其他灾害 192

第八章 自然资源 204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04

第二节 植物资源 206

第三节 动物资源 207

第四节 矿产资源 207

第五节 水资源 水力资源 210

卷四 人口 民族第一章 人口 212

第一节 人口演变 212

第二节 人口变化因素 215

第三节 人口分布 218

第四节 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 219

第五节 人口姓氏构成 222

第六节 人口素质 222

第七节 计划生育 223

第二章 民族人口分布 229

第一节 民族人口 229

第二节 畲族 230

卷五 地方行政第一章 邑、郡、州、路、府行政 232

第一节 邑 232

第二节 郡 232

第三节 州 233

第四节 路 234

第五节 府 235

第二章 民国地方政府行政 237

第一节 江西省第三行政监督区 237

第二节 道 237

第三节 党政委员会分会 237

第四节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237

第三章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 256

第一节 赣东北行政公署 256

第二节 江西省上饶专员公署 257

第三节 江西省上饶地区革命委员会 263

第四节 江西省上饶地区行政公署 266

第四章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饶地区联络处 275

第五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上饶地区联络处 275

卷六 党派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277

第一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7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279

第三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81

第四节 解放后 28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312

第一节 组织 312

第二节 党员 323

第三节 党务 327

第三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329

第一节 民革地方组织 329

第二节 民盟地方组织 330

第三节 民建地方组织 331

第四节 农工党地方组织 331

第四章 其他党派地方组织 332

第一节 同盟会、共和党、中华革命党地方组织 332

第二节 民社党地方组织 333

第三节 中国青年党地方组织 334

卷七 群众团体第一章 工人组织 337

第一节 组织 337

第二节 活动 340

第二章 农民组织 345

第一节 组织 345

第二节 活动 345

第三章 妇女组织 345

第一节 组织 345

第二节 活动 348

第四章 青少年组织 352

第一节 少年组织 352

第二节 青年组织 354

第五章 工商业团体 358

第一节 商会 358

第二节 工商联 359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361

第六章 文化科技团体 362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362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364

第三节 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366

第七章 其他团体 369

第一节 中苏友好协会 369

第二节 抗美援朝协会 369

第三节 中国红十字会 370

第四节 盲人聋哑人协会 370

卷八 军事第一章 军事机构 372

第一节 元明清军事机构 372

第二节 民国军事机构 373

第三节 解放后军事机构 375

第二章 兵员征集 377

第一节 征兵 377

第二节 募兵 379

第三节 志愿兵 379

第四节 义务兵 380

第五节 预备役 381

第六节 兵役登记 381

第三章 地方武装 驻军 381

第一节 地方武装 381

第二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385

第三节 驻军 386

第四章 群众武装 390

第一节 团练 390

第二节 壮丁队 390

第三节 赤卫队 少年先锋队 390

第四节 民兵 391

第五章 关隘湖(河)防 395

第一节 关隘 395

第二节 湖(河)防 396

第六章 军事设施 397

第一节 城池 碉堡 炮台 397

第二节 演武(校)场 训练基地 398

第三节 机场 防空设施 398

第四节 递步哨 号铳 399

第七章 重要战事纪略 399

第一节 清前战事 399

第二节 民国战事 401

第三节 解放战事 404

第四节 解放后战事 407

卷九 司法第一章 公安 410

第一节 公安机关 410

第二节 刑事侦查 411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14

第四节 社会改造 416

第五节 户政管理 417

第六节 安全保卫 安全监督 418

第二章 检察 420

第一节 检察机关 42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21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22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2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22

第三章 审判 423

第一节 审判机关 42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2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25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26

第五节 行政诉讼 427

第六节 特赦 42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28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关 428

第二节 法制教育 428

第三节 人民调解 428

第四节 公证事务 429

第五节 律师事务 430

第六节 劳改劳教 430

卷十 民政第一章 民政机构 433

第一节 地区民政机构 433

第二节 县市民政机构 433

第三节 乡镇民政机构 434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434

第一节 基层政权组织 434

第二节 选举 436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437

第一节 救灾 437

第二节 救济 442

第四章 社会福利 移民安置 449

第一节 社会福利 449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 453

第三节 移民安置 454

第五章 拥军 457

第一节 支前 457

第二节 慰问 462

第六章 优抚 464

第一节 优抚机构 464

第二节 优抚对象 464

第三节 群众优待 466

第四节 国家抚恤 468

第五节 政府补助 472

第七章 复退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476

第一节 安置机构 476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476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481

第八章 烈士褒扬 482

第一节 烈士评定 482

第二节 遗址保护 史料征集 483

第三节 树碑立亭建陵园 484

第九章 收容改造 遣送 487

第一节 妓女、游民收容改造 487

第二节 盲流人口收容遣送 487

第三节 俘虏收容遣送 488

第十章 老(贫)区建设 489

第一节 工作机构 489

第二节 老(贫)区范围 489

第三节 扶持措施 491

第十一章 信访 501

第一节 信访机构 501

第二节 来信来访 501

第三节 典型案例 504

第十二章 殡葬管理 504

第一节 殡葬机构 504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05

第十三章 地名管理 5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7

第二节 管理措施 507

第十章 婚姻管理 509

第一节 婚姻状况 509

第二节 婚姻登记 511

第三节 保护军婚 514

卷十一 劳动 人事第一章 机构 516

第二章 劳动管理 516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16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519

第三节 劳动安全 522

第四节 劳动器具管理 524

第五节 职工教育 525

第三章 人事管理 527

第一节 机构编制 527

第二节 干部队伍 527

第三节 人事调配 529

第四节 干部管理 530

第五节 干部离退休 534

第六节 落实干部政策 534

第四章 工资 福利 534

第一节 工资 534

第二节 福利 538

卷十二 苏区第一章 中共地方组织 541

第一节 地方组织的建立 541

第二节 地方高层领导机构 542

第三节 分区(特)委 545

第四节 中心县委、县委 545

第五节 党的建设 548

第六节 党内斗争 550

第七节 “肃反”工作 553

第八节 重要会议 554

第二章 地方苏维埃政权 557

第一节 地方苏维埃的建立 557

第二节 地方高层苏维埃 558

第三节 分(特)区革命委员会、苏维埃 561

第四节 中心县、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 561

第五节 政权建设 563

第六节 土地改革 564

第七节 历届工农兵代表大会 566

第三章 地方军事组织 567

第一节 农民暴动 56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69

第三节 地方高层军事指挥机构 570

第四节 地方军事系统 571

第五节 部队建设 576

第六节 重要兵事 578

第七节 附属机构 583

第四章 群众团体 586

第一节 工农组织 586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589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90

第四节 反帝大同盟 互济会 590

第五章 经济 591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 591

第二节 交通 邮电 593

第三节 财政 税收 金融 593

第四节 商业 595

第六章 文化 596

第一节 教育 596

第二节 文艺 597

第三节 出版 印刷 发行 598

第四节 卫生 体育 598

卷十三 种植业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 601

第一节 土地改革 601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603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605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08

第二章 耕地 609

第一节 耕地面积 609

第二节 耕作土壤 610

第三节 地籍 地政 613

第三章 农作物 615

第一节 农作物种类 615

第二节 农作物分布 616

第三节 种植面积 产量 617

第四章 农技农艺 62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622

第二节 良种繁育 623

第三节 栽培技术 627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629

第五节 微生物利用 630

第五章 园艺 631

第一节 茶 631

第二节 果桑 634

第六章 农业机具 635

第一节 传统农具 635

第二节 农业机械 635

第三节 修配网点 638

第七章 农经管理 农村能源 638

第一节 农村经营管理 638

第二节 农村能源 640

卷十四 畜牧水产业第一章 畜牧业 642

第一节 饲养条件 643

第二节 饲养产量 646

第三节 疫病防治 652

第四节 饲养科技 655

第二章 水产业 657

第一节 水产业水域 658

第二节 水产业组织 659

第三节 水产养殖业 663

第四节 水产捕捞业 670

第五节 渔政管理 673

第六节 加工 供销 674

卷十五 林业第一章 山林 678

第一节 林地 678

第二节 树种 678

第三节 蓄积量 680

第二章 采种 育苗 681

第一节 采种 681

第二节 育苗 683

第三章 植树造林 686

第一节 造林 686

第二节 林业基地 690

第三节 防护林 693

第四节 “四旁”绿化 693

第五节 造林技术 695

第四章 育林 696

第一节 封山育林 696

第二节 幼林抚育 697

第三节 低产林改造 697

第四节 油茶垦修 698

第五章 采伐 运输 购销 699

第一节 采伐 699

第二节 运输 701

第三节 购销 702

第六章 森林保护 703

第一节 护林组织 703

第二节 群众性护林组织 704

第三节 护林规约 705

第四节 护林设施 706

第五节 森林火灾 706

第六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707

第七节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710

第七章 林业科技 711

第一节 科技机构 科技队伍 711

第二节 主要科技成果应用 711

第八章 林政管理 7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16

第二节 资源管理 717

第三节 山林权属管理 718

第四节 木材运销管理 719

第五节 野生动物保护 720

第六节 山价 育林基金 721

第九章 垦殖企业 723

第一节 企业简况 723

第二节 企业经营水平 725

第三节 农业生产 727

第四节 场办工业 728

第五节 场办商业 730

卷十六 水利第一章 防洪工程 735

第一节 建设概况 735

第二节 10万亩以上圩堤 736

第三节 万亩以上圩堤 737

第四节 水闸 740

第二章 蓄水工程 741

第一节 建设概况 741

第二节 大型水库 744

第三节 中型水库 746

第三章 引水工程 751

第一节 建设概况 751

第二节 主要渠、坝 751

第四章 排灌工程 754

第一节 传统排灌工具 754

第二节 机械排灌工程 754

第三节 电力排灌工程 755

第四节 其他排灌工程 757

第五章 小水电工程 758

第一节 水能资源 758

第二节 发电工程 759

第三节 输电、变电设施 762

第六章 水土保持 763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763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765

第七章 其他水利工程 768

第一节 河道治理工程 768

第二节 人畜饮水工程 769

第八章 工程管理 7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70

第二节 多种经营 772

第三节 水费征收 773

第四节 工程保安 774

卷十七 工业第一章 采矿业 778

第一节 煤矿 778

第二节 金属矿 780

第三节 非金属矿 780

第二章 电力工业 781

第一节 发电 781

第二节 供电 782

第三节 用电 783

第三章 建材工业 784

第一节 水泥生产和水泥制品业 784

第二节 石灰、砖瓦生产业 786

第三节 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业 786

第四章 机械电子工业 787

第一节 农业机械修造业 788

第二节 运输机械修造业 789

第三节 动力、轻工、粮油机械制造业 790

第四节 仪表仪器、轴瓦轴承制造业 791

第五节 其他机械修造业 792

第六节 电子工业 793

第五章 轻工业 795

第一节 造纸、印刷、包装业 795

第二节 皮革、塑料业 796

第三节 医药工业 797

第四节 工艺美术业 798

第五节 其他轻工业 798

第六章 化学工业 802

第一节 林产化工业 802

第二节 化学肥料业 803

第三节 日用化工、化工原料业 803

第七章 纺织、服装工业 805

第一节 纺织业 805

第二节 针织业 806

第三节 纺织器材业 806

第四节 服装业 807

第八章 食品工业 809

第一节 制茶工业 809

第二节 酿酒工业 810

第三节 食品加工业 811

第九章 管理 8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1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816

第三节 管理活动 817

附录 818

卷十八 铜业第一章 矿床 822

第一节 铜矿床 822

第二节 铅、锌矿床 823

第三节 伴生矿床 823

第二章 企业 825

第一节 德兴铜矿 825

第二节 永平铜矿 826

第三节 银山铅锌矿 827

第四节 江西有色冶炼加工厂 827

第五节 其他企业 828

第三章 生产 829

第一节 古代铜业生产 829

第二节 现代开采 829

第三节 选矿 830

第四节 冶炼和铜材加工 831

第五节 主要产品 831

第四章 职工队伍 833

第一节 职工来源 833

第二节 职工结构 834

第三节 职工培训 834

第四节 退、离休职工 835

第五章 体制改革和外事往来 836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 836

第二节 外事往来 837

卷十九 交通第一章 线路 839

第一节 古道 839

第二节 公路 841

第三节 航道 850

第四节 铁路 852

第二章 设施 854

第一节 桥梁 854

第二节 渡口 864

第三节 站点 868

第四节 港口 码头 870

第三章 运输 874

第一节 古代运输 874

第二节 公路运输 874

第三节 内河运输 876

第四节 搬运装卸 877

第五节 铁路运输 878

第四章 管理 879

第一节 运输管理 879

第二节 车船监理 884

卷二十 邮电第一章 机构 888

第一节 邮政机构 888

第二节 电信机构 890

第二章 邮政 891

第一节 邮路 891

第二节 业务 892

第三节 投递 895

第三章 电信 898

第一节 电报 898

第二节 电话 900

第四章 邮电资费 904

第一节 邮政资费 904

第二节 电信资费 905

第五章 邮电管理 908

第一节 邮政管理 908

第二节 电信管理 908

第三节 经济效益 909

卷二十一 城乡建设第一章 城乡建设规划 912

附 上饶市城市建设规划概要 914

第二章 城镇建设 915

第一节 道路 桥梁 915

第二节 供电 供水 917

第三节 排水 防洪 919

第四节 园林 雕塑 920

第五节 公共交通 921

第六节 城镇燃料供应 921

第七节 环境卫生 921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922

第一节 地产 922

第二节 房产 922

第三节 房地产经营 923

第四章 村镇建设 925

第一节 集镇建设 925

第二节 村庄建设 926

第三节 农房建设 927

第五章 环境保护 929

第一节 环境污染 929

第二节 环境治理 937

第六章 建筑业 93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39

第二节 施工队伍 940

第三节 施工设备 940

第四节 施工概况 940

下册 946

卷二十二 乡镇企业第一章 行政管理机构 946

第二章 工业 946

第一节 机械、金属制品业 946

第二节 化工工业 947

第三节 采掘业 947

第四节 水力发电业 950

第五节 造纸业 950

第六节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951

第七节 食品业 953

第八节 建材业 954

第三章 建筑业 956

第四章 农业企业 957

第五章 其他企业 958

第一节 运输业 958

第二节 商业 饮食服务业 959

第六章 经营管理 960

第一节 经营体制 960

第二节 计划管理 96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962

第四节 质量管理 963

第五节 供销管理 964

第六节 人才管理 965

附录 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社队企业财务管理暂行办法》(1978)摘录 965

卷二十三 商业第一章 商业体制 968

第一节 商品专卖 国营商业 968

第二节 合作社商业 971

第三节 私营商业 973

第四节 集体商业 974

第五节 部门办商业和联营商业 974

附 苏区商业 975

第二章 商业网点 976

第一节 零售网点 976

第二节 批发网点 979

第三节 集贸市场 981

第三章 农副产品购销 984

第一节 收购 984

第二节 销售 986

第三节 主要品种购销 987

第四章 工业品购销 992

第一节 生活资料购销 992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1003

第三节 专卖商品购销 1006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1008

第一节 饮食业 1008

第二节 服务业 1009

第六章 商品储运 1011

第一节 仓储 1011

第二节 运输 1012

第七章 企业管理 1014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014

第二节 物价管理 1015

第三节 财务管理 1017

第四节 劳动管理 1020

卷二十四 外经贸易第一章 机构 职工 1024

第一节 机构 1024

第二节 职工 1026

第二章 出口贸易 1026

第一节 出口贸易额 1026

第二节 出口商品 1028

第三节 出口供货 1031

第三章 进口贸易 1035

第一节 进口商品结构 1035

第二节 进口贸易体制 1036

第三节 进口商品购销 1038

第四章 对外经济合作 1039

第一节 利用外资 1039

第二节 扩大横向联系 1041

第五章 经营管理 1042

第一节 企业管理 1042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044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046

第四节 计划管理 1048

第五节 外汇管理 1049

卷二十五 粮油第一章 机构 网点 1052

第一节 机构 1052

第二节 网点 1054

第二章 粮食收购 1055

第一节 市场采购 1055

第二节 田赋征实 1055

第三节 征购 征借 1056

第四节 统购 合同定购 1058

第五节 议购 1060

第三章 粮食销售 1061

第一节 市场销售 1061

第二节 统销 1062

第三节 议销 1068

第四章 油脂购销 1069

第一节 油脂收购 1069

第二节 油脂销售 1071

第五章 储运 1073

第一节 仓储 1073

第二节 运输 1079

第六章 加工 1082

第一节 大米加工 1082

第二节 面粉加工 1083

第三节 油脂加工 1083

第四节 食品加工 1084

第五节 饲料加工 1085

第七章 管理 1086

第一节 市场管理 1086

第二节 价格管理 1087

卷二十六 财税第一章 财税机构 1092

第一节 财政机构 1092

第二节 税务机构 1092

第二章 财政收支 1094

第一节 财政体制 1094

第二节 财政收入 1095

第三节 财政支出 1098

第三章 税收 1101

第一节 田赋 农业税 1101

第二节 工商税 1106

第三节 其他捐税 1120

第四章 监督 管理 1120

第一节 财政监督 1120

第二节 税政管理 1122

第五章 债券 1126

第一节 公债 1126

第二节 国库券 1127

卷二十七 金融第一章 金融机构 1130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1130

第二节 官银钱号 银行 1131

第三节 保险公司 1134

第二章 货币 1135

第一节 流通币种 1135

第二节 货币流通 1138

第三章 存款 1140

第一节 城镇储蓄 1140

第二节 单位存款 1142

第三节 外币存款 1143

第四章 贷款 1145

第一节 工商贷款 1145

第二节 农业贷款 1150

第三节 外汇贷款 1157

第五章 拨款 1157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拨款 1159

第二节 农业拨款 1160

第六章 信用合作 1161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 1161

第二节 城市信用社 1163

第三节 信用社存贷款 1163

第七章 信托 1166

第一节 信托机构 1166

第二节 信托业务 1167

第八章 有价证券 1168

第一节 代理公债 1168

第二节 金融债券 1169

第九章 保险 1170

第一节 险种 1170

第二节 防灾与理赔 1174

卷二十八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 1176

第一节 计划体制 1177

第二节 计划制订 1177

第三节 计划实施 1178

第二章 统计管理 11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81

第二节 统计工作发展概略 1182

第三节 统计报表 1183

第四节 统计分析 1183

第五节 统计资料 1184

第三章 物资管理 118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84

第二节 经营体制 1185

第三节 物资购进 1187

第四节 物资供应 1188

第五节 储运 1189

第六节 修旧利废 1190

第四章 物价管理 11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91

第二节 物价演变 1192

第三节 监督检查 1197

第五章 技术监督管理 11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98

第二节 计量改革 1199

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 1200

第四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1201

第五节 质量监督管理 1201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1202

第一节 机构人员 1202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1203

第三节 市场管理 1206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1208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1211

第六节 商标管理 1213

第七节 广告管理 1215

第七章 审计 1215

第一节 审计体系 1215

第二节 审计监督 1216

卷二十九 教育第一章 古代学校 1223

第一节 州、府、县学 1223

第二节 书院 1224

第三节 社学 1226

第四节 私塾 1226

第五节 科举考试 1227

第二章 学前教育 122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227

第二节 教学 1228

第三节 卫生保健与幼儿体育 1228

附 上饶地区保育院简介 1229

第三章 小学教育 122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229

第二节 教学 1231

第三节 思想教育 1233

第四节 体育 卫生 1233

附 几所小学简介 1234

第四章 中学教育 123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235

第二节 教学 123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1239

第四节 体育、卫生与军训 1240

附 几所中学简介 1241

第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 124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244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1246

第三节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252

第四节 农、职业中学 1253

第五节 技工学校 1254

第六章 普通高等教育 1254

第七章 成人教育 1257

第一节 农民教育与扫除文盲 1258

第二节 职工教育 1259

第三节 干部教育 1260

第四节 函授教育 1260

第五节 广播电视大学 1261

第六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261

第八章 教育行政 1262

第一节 教育机构 1262

第二节 教育管理 1265

第九章 教师 1267

第一节 概况 1267

第二节 管理 1268

第三节 培训 1270

第四节 待遇 1271

第五节 民办教师 1273

第十章 经费与设施 1274

第一节 教育经费 1274

第二节 教育设施 1278

卷三十 卫生 医药第一章 机构人员 128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1281

第二节 预防机构 1281

第三节 保健机构 1284

第四节 医疗机构 1284

第五节 药政药检机构 1288

第六节 医药科研机构 1290

第七节 职称晋升机构 1291

第二章 卫生防疫 1291

第一节 卫生运动 1291

第二节 公共卫生 1293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1303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1310

第五节 血吸虫病防治 1312

第三章 保健 1318

第一节 妇幼保健 1318

第二节 儿童保健 1322

第三节 干部保健 1323

第四节 职工保健 1324

第五节 农村医疗保健 1324

第六节 社会免费医疗 1325

第四章 医疗 1325

第一节 西医 1325

第二节 中医 133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1345

第五章 药品 药政 1347

第一节 药品生产 1347

第二节 药政管理 1347

第三节 麻醉、剧毒药品管理 1349

第六章 医药科研 1352

第一节 药品研制 1352

第二节 科研成果 1352

第三节 国际学术交流 1354

第七章 卫生经费 1354

第一节 经费管理 1354

第二节 预防经费 1356

第三节 保健经费 1356

第四节 医教科研经费 1357

第五节 基本设施投资 1358

卷三十一 体育第一章 机构人员 场地 1359

第一节 机构和团体 1359

第二节 教练 裁判 运动员 1360

第三节 体育场地 1361

第二章 群众体育 1362

第一节 农民体育 1362

第二节 职工体育 1363

第三节 畲族体育 1363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1364

第五节 伤残人体育 1364

第六节 传统体育 1365

第三章 学校体育 1366

第一节 体育课程 1366

第二节 体育师资 1367

第三节 体育活动 1368

第四章 体育竞赛 1370

第一节 竞赛活动 1370

第二节 竞赛成绩 1377

第五章 人才培训 1395

第一节 体育师资 体育干部 1395

第二节 运动员培训 1396

卷三十二 文化第一章 机构设置 139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398

第二节 事业机构 1399

第三节 企业单位 1400

第二章 群众文艺 1400

第一节 文化馆、站 1400

第二节 民间文艺 1403

第三节 畲族文艺 1405

第四节 业余演出团体 1405

第三章 文艺创作 1407

第一节 文艺作品 1407

第二节 文艺刊物 1407

第三节 展览 1407

第四章 戏剧 1410

第一节 剧种 1411

第二节 剧目 1415

第三节 戏剧班社和专业剧团 1416

第四节 戏台 剧场 1419

第五章 电影发行放映 142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420

第二节 影片发行 1421

第三节 电影放映 1421

第六章 文物 1424

第一节 文物普查和保护 1425

第二节 馆藏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 1425

第七章 图书 档案 1427

第一节 图书发行 1427

第二节 图书馆 1431

第三节 档案 1432

第八章 广播 1433

第一节 广播节目编播 1434

第二节 广播设备和技术 1437

第三节 事业管理 1440

第九章 电视 1441

第一节 电视台、站 1441

第二节 节目采制和编播 1443

第三节 音像市场管理 1444

第十章 报刊 1445

第一节 民国时期战区、行政区报刊 14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各县报刊 1447

第三节 苏维埃红色报刊 1449

第四节 建国后的报刊 1450

卷三十三 科学技术第一章 机构人员 14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53

第二节 研究机构 1454

第三节 科技队伍 1457

第二章 科技管理 1458

第一节 科技项目及经费 1458

第二节 “星火计划”实施 1459

第三节 专利管理 1459

第四节 科技体制改革 1459

第五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1461

第三章 科技活动 1461

第一节 科技普及 1461

第二节 学术交流 1465

第三节 培训 1466

第四节 科技咨询 1466

第四章 科技成果 1467

卷三十四 艺文第一章 书目 1484

第二章 文选 1508

第一节 诗词 1508

第二节 散文 1522

第三节 楹联 1545

卷三十五 文物胜迹第一章 名山 1549

第一节 灵山 1549

第二节 鹅湖山 1553

第三节 葛仙山 1554

第四节 怀玉山 1555

第五节 三清山 1558

第六节 大茅山 1565

第七节 圭峰 1566

第八节 博山 1570

第九节 鄣公山 1572

第二章 奇岩秀水 1573

第一节 奇岩 1573

第二节 秀水 1575

第三章 胜景 1577

第一节 姚西十景 1577

第二节 仙坛胜景 1578

第三节 永平五景 1579

第四节 干越八景 1579

第五节 玉山童家坊八景 1580

第六节 灵鹫十景 1581

第七节 芝山五景 1581

第四章 古建筑 1582

第一节 书院 1582

第二节 祠堂庙宇 1583

第三节 宅第、建筑群 1585

第四节 亭阁花园 1586

第五节 古桥古塔 1586

第五章 遗址 1588

第一节 先秦文化遗址 1588

第二节 古窑、古矿遗址 1589

第三节 古建筑遗址 1590

第六章 纪念地 1594

第一节 苏维埃政府、学校、医院旧址 1594

第二节 起义旧址 1595

第三节 重要会议旧址 1596

第四节 重大军事活动旧址 1596

第五节 战场旧址 1597

第六节 革命志士斗争旧址 1597

第七节 纪念建筑和旧居、纪念馆 1599

第七章 文物 1600

第一节 碑刻 1600

第二节 器物 钱币 1602

第三节 古木 1607

第四节 名人字画 1608

第五节 革命文物 1609

第八章 墓葬 1610

第一节 名人墓 1610

第二节 烈士墓 1613

卷三十六 宗教第一章 道教 1615

第一节 教派 1615

第二节 兴衰 1616

第三节 活动 1617

第四节 机构 1618

第五节 管理 1618

第六节 著名道观 1619

第二章 佛教 1620

第一节 教派 1620

第二节 传播 1622

第三节 活动 1623

第四节 机构 1624

第五节 管理 1625

第六节 规章制度 1627

第七节 著名寺庙 1629

第三章 基督教 1631

第一节 教派 1631

第二节 传播 1632

第三节 机构 1633

第四节 管理 1634

第五节 教会学校和医院 1635

第六节 规章制度 1635

第七节 重点教堂 1636

第四章 天主教 1636

第一节 传播 1636

第二节 机构 1637

第三节 管理 1638

第四节 重点教堂 1638

第五节 教会学校和医院 1639

附 教案卷三十七 风俗民情第一章 生活习俗 1641

第一节 服饰 1641

第二节 饮食 1643

第三节 宅居 1644

第四节 出行和待客 1645

第二章 礼仪习俗 1646

第一节 嫁娶 1646

第二节 丧葬 1647

第三节 寿辰 1648

第三章 时节习俗 1649

第四章 生产习俗 1652

第一节 农林牧渔习俗 1652

第二节 工商习俗 1653

第五章 畲族风俗习惯 1654

第一节 传统节日 1654

第二节 婚丧 1654

第三节 住宅服饰 1654

第六章 移风易俗 树立新风 1655

第一节 移风易俗 1655

第二节 树立新风 1656

第七章 歌谣 1657

第一节 革命歌谣 1657

第二节 儿童歌谣 1662

第三节 旧时歌谣 1663

第四节 畲族歌谣 1667

第八章 谚语 1671

第一节 农事谚语 1671

第二节 林业谚语 1672

第三节 商业谚语 1673

第四节 气象谚语 1673

第五节 世俗谚语 1675

第六节 歇后语 1677

第九章 人民生活 1679

第一节 收入水平 1679

第二节 消费水平 1683

卷三十八 民间传说第一章 风物传说 1686

一、望夫冈 1686

二、白鹤畈 1687

三、得胜山和风雨山 1688

四、莲山 1688

五、康郎山 1689

六、文成塔 1689

七、茶山寺的风波 1690

八、忠心墙 1690

九、千步门 1691

十、九狮山 1691

十一、圭峰的传说 1692

十二、仙人桥 1693

十三、潮水岩 1694

十四、千工岭 1694

十五、南潭塔 1694

十六、泉湖塘 1695

十七、美人峰 1695

十八、东岳庙的传说 1696

十九、石人公与石人殿 1697

二十、“天女花”的由来 1698

第二章 人物传说 1699

一、葛洪开山 1699

二、葛仙公义救孤儿 1700

三、李老将军率民抗旱 1700

四、镇鳌塔与镇海沙 1701

五、龙居寺岳飞题诗 1701

六、辛、陈斩马盟誓 1702

七、鹅湖山朱熹遇怪 1702

八、陈康伯“送礼” 1703

九、谢叠山拒聘 1704

十、朱元璋夜穿西河 1705

十一、张昺腰斩枫树精 1705

十二、侯麂仗义平冤 1705

十三、金头杨天官 1706

十四、刘琨故事二则 1707

十五、蒋士铨妙联巧对 1707

十六、石达开收义女 1708

第三章 其他传说 1709

一、怀玉山命名由来 1709

二、望山砍柴 1710

三、柏树将军 1710

四、金知府漫游六石岩 1711

五、知县让道 1711

六、双合印 1711

七、农妇告状 1712

八、三清山锯解石 1712

九、杀孙禁山 1713

十、鸳鸯宝钟 1713

十一、妙对联姻 1714

十二、青蛙采药救农夫 1714

十三、金鸭子与浮洲寺 1714

第四章 现代革命故事 1715

一、方志敏捉“鬼” 1715

二、邹琦奇对 1716

三、邵式平比文 1716

四、河口脱险 1717

五、攻打横峰县 1718

六、急中生智 1718

七、机智的儿童团长 1719

八、奇袭余干城 1719

九、方志敏不吃特殊饭 1719

十、不朽的标准 1720

十一、神奇的“红墨水” 1720

十二、红军智取五府山 1721

十三、村民冒险救李胜 1721

卷三十九 方言第一章 上饶地区方言的内部差别 1722

第二章 语音 1725

第一节 声母 1725

第二节 韵母 1728

第三节 单字调 1736

第四节 连读变调 1738

第三章 同音字表 1742

第一节 上饶市话同音字表 1742

第二节 万年话同音字表 1751

第三节 婺源话同音字表 1759

第四章 词汇表 1764

第五章 语法 1783

第一节 词的重叠 1783

第二节 附加成分 1784

第三节 特殊语序 1785

第四节 几种句式的比较 1785

第五节 几个常见的补语用词 1785

第六节 语词组合上的特点 1786

卷四十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 1787

第二章 人名录 1787

第一节 进士名录 1845

第二节 职官名录 1856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1860

第四节 先进人物名录 1875

第五节 文化名人录 1906

卷四十一 文献辑存第一辑 清代文献 1910

(乾隆)广信府志序 1910

(同治)广信府志蒋继洙序 1911

(同治)饶州府志锡德序 1912

(同治)饶州府志石景芬序 1912

江西巡抚蔡士英封禁山疏 1912

王赓言拟陈封禁山利弊禀 1913

王恩溥禀请铜塘山弛禁稿 1914

蒋继洙稽查铜塘山禀稿 1917

第二辑 民国时期文献(上) 1918

赣东上饶、玉山等七县商会报告红军活动情况及请兵反共电 1918

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关于围攻红军方邵部致蒋介石电 1919

蒋介石令婺源县政府文 1919

赣闽浙皖边区警备司令部赣东剿共纪略 1920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皖南事变后给重庆军事委员会的报告(节录) 1923

顾祝同致蒋介石、何应钦代电 1924

皖赣边区绥靖指挥部进犯大鄣山及四十里长?的电令 1925

江西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代电 1925

第三辑 民国时期文献(下) 1925

信江特区苏维埃土地分配法布告 1925

信江特区苏维埃土地临时使用法 1925

中共赣东北省委关于军事问题给中央的报告 1926

中共赣东北省委给中央的报告 1926

周恩来、朱德、王稼祥致闽浙赣省委省苏电(节录) 1927

周恩来关于十军渡河后我军行动部署给中央的报告 1927

邵式平关于红十一军与中央红军会合的报告 1927

为全部实现省苏维埃农业生产计划而奋斗 1927

闽浙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训令第二十五号 1928

刘畴西、聂洪钧致项英、朱德、周恩来电 1929

朱德、周恩来关于赣东北、闽北对敌作战的电示 1929

朱德、周恩来、王稼祥致闽浙赣省苏电 1929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发行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决战公债条例 1930

中央军委给七军团、闽浙赣省苏火急电 1930

中央军区关于十军团行动任务及军政委员会的决定致方曾刘乐寻聂并朱周电 1931

项英关于十军团、闽浙赣及闽北情况致朱周电 1931

第四辑 解放后文献 1932

赣东北行政公署通令 1932

赣东北行政公署征借粮柴工作指示 1932

赣东北行政公署通令 1934

赣东北行政公署布告 1934

上饶专区土改试点中情况和基本经验的初步总结报告 1935

上饶专区工商业联营组织暂行办法(草案) 1938

中共上饶地委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报告 1939

上饶专区粮食统购统销运动总结(初稿) 1946

中共上饶地委、上饶专员公署对当前市场安排和私营商业改造的联合指示 1949

中共上饶地委关于保证打好春耕这一仗,力争实现粮食亩产八百斤的指示(节录) 1950

中共上饶地委关于发展人民公社的意见 1953

中共上饶地委关于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大办工业的指示 1955

中共上饶地委关于充分发挥农业科学技术作用,确保农业继续大跃进的指示 1957

中共上饶地委关于一九六○年产铁十万吨的决定 1958

江西省上饶地区革命委员会通告 1959

上饶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江西省上饶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情况报告 1962

中共上饶地委关于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 1963

中共上饶地委、上饶地区行署关于加速工业体制改革的意见 1966

中共上饶地委、上饶地区行署关于加速乡镇企业体制改革的意见 1968

上饶行署关于贯彻全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情况汇报(节录) 1969

上饶行署关于继续鼓励发展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决定 1971

上饶行署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扩大横向联合的优惠办法 1973

上饶行署关于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 1975

修志始末 19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