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景仙编著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04089949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本套书是介绍古代名人的传奇故事。
上一篇:永恒的朝晖下一篇:卧底
《中国古代宰相传》目录
标签:宰相 编著

先秦 1

夷吾辅齐 桓公称霸&——管仲传 1

一、相知举荐 幸得名主 1

二、励精图治 实施改革 2

三、尊王攘夷 助君称霸 3

四、尽尽忠诚 临终论相 5

历仕三朝 显名诸侯&——晏婴传 6

晏子的车夫 7

华而不实 7

晏子使楚 7

晏子辞千金 7

二桃杀三士 8

晏子巧进谏 8

晏子陪景公游 8

锐意改革 身死非命&——商鞅传 9

一、游说秦孝公 9

二、推行新法治 10

三、领兵破魏 12

四、不听忠言 13

五、车裂而死 14

完壁归赵 渑池叱秦&——蔺相如传 14

一、临危授命 14

二、不辱使命 15

三、成武慑敌 16

四、将相之和 17

由商入政 吕氏春秋&——吕不韦传 17

一、“奇货可居” 18

二、巧妙篡秦 19

三、志得意满 19

四、饮鸩自尽 21

楚材秦用 一匡天下&——李斯传 21

一、效仓中鼠 游说秦王 21

二、力谏逐客 22

三、助秦统一 23

四、焚书坑儒 以安天下 24

五、伪造遗诏 25

六、迎合“圣”意 27

七、腰斩咸阳 黄犬之叹 30

汉 33

下笔作文 修定法规&——萧何传 33

一、功劳第一 33

二、设计诛韩信 36

三、功高恐震主 36

四、自污释君疑 37

五、举贤不避仇 38

萧规曹随 清静无为&——曾参传 38

一、大将之才 战功赫赫 39

二、萧规曹随 40

左相右相 辅刘安刘&——陈平传 42

一、社宰分肉 公正无私 42

二、良臣择主 终得汉心 43

三、六计六中 功勋显赫 45

四、谋国谋己 国泰身安 49

二、是诛吕安刘 50

三、是关于相位的予夺。 51

厚重少文 安刘必勃&——周勃传 51

一、丰功伟绩 51

二、久经沙场 迫求狱吏 53

精通律历 熟谙图籍&——张苍传 54

廉洁正直 忠于职守&——申屠嘉传 55

一、杀鸡儆猴 严肃礼法 55

二、弹劾晁错 呕血而死 56

细柳扬名 平定七国&——周亚夫传 56

一、屯军细柳 君命不受 56

二、英明善谋 平定叛乱 57

三、终被疏远 悲剧人生 58

奸雄残暴 总摄朝政&——董卓传 59

一、乱中得势 祸国殃民 60

二、恶贯满盈 死于非命 61

三国 64

文韬武略 治世能臣&——曹操传 64

一、打黄巾 攻董卓 64

二、击袁术 灭吕布 68

三、战官渡 破袁绍 71

四、征乌桓 讨刘表 72

五、诱韩遂 胜马超 73

清廉杰出 通达雅正&——荀彧传 74

一、弃袁投曹 力荐贤士 74

二、忠贞事曹 忧郁而死 78

为官清廉 一心为民&——华歆传 79

一、德行高洁 君子之风 79

二、汉侯魏相 恪尽中庸 80

名臣学者 俊士伟人&——王朗传 81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诸葛亮传 84

一、“管乐”之才 待时而动 84

二、隆中之对 惊世骇俗 87

三、游说吴主 共周抗敌 89

四、以法治蜀 令出必行 91

五、举贤授能 唯贤是用 94

六、治军·木牛流马·八阵图 97

七、七擒孟获 南抚夷越 99

八、五出祁山 鞠躬尽瘁 102

九、世代怀念 千古流芳 104

忠正豁达 临危受命&——蒋琬传 106

忠正贤良 官运亨通&——顾雍传 109

唐 113

贞观名相 唐之萧何&——房玄龄传 113

一、弃暗投明 辅助秦王 113

二、玄门当机 赢得胜利 114

三、选贤审法 宰相之职 115

四、力主安抚 通好外邦 117

五、尽官切谏 尽职尽心 118

六、总结历史 著书立说 118

相才战星 绝世独立&——李靖传 119

一、王佐之才 遭逢李氏 119

二、廉颇虽老 屡建战功 120

怀忠履义 身立名扬&——杜如晦传 121

一、审时度势 待价而沽 121

二、玄武事变 理政治国 123

辅助太宗 匡正得失&——魏征传 125

一、投奔瓦岗寨 辅助唐太宗 125

二、敢犯人主颜 永为诤臣范 127

不畏权势 举贤任能&——狄仁杰传 130

一、“真大丈夫” 130

二、狄公施德政 131

三、柳暗花明 再度为相 133

三朝拜相 整顿纲纪&——姚崇传 135

一、三次为相 135

二、灭蝗抑佛 138

刚直廉明 中兴名相&——宋璟传 139

一、勇斗张氏兄弟 139

二、抗拒中宗旨意 140

三、犯颜太平公主 141

四、辅佐贤主玄宗 142

开元名公 燕许手笔&——张说传 143

一、不作伪证 辅佐太子 143

二、为节度使 倡学士馆 145

诗名昭著 相名显赫&——张九龄传 145

口蜜腹剑 工于权术&——李林甫传 147

一、不学无术 奸佞诌媚 147

二、丧尽天良 遗臭万年 150

巨贪大盗 身首异处&——杨国忠传 151

一、无赖骗子 仗势擅权 151

二、李杨之争 权倾天下 153

三、恶贯满盈 身首异处 154

一代名将 一代贤相&——郭子仪传 156

一、“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156

二、坐镇西北 保卫边疆 158

常伴君侧的隐士&——李泌传 158

一、肃宗之友 158

二、代宗之亲信 160

三、德宗之宰相 161

冯道——五代的不倒翁&——冯道传 162

少年书虫 162

真官员的风范 163

胆略超武将 163

自知之明 无奈保官 164

廉洁的不倒翁 165

晚年叙官经 165

宋 166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传 166

一、黄袍加身的预谋者 166

二、定“先南后北”战略 167

三、“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 169

三、十四年的“股肱” 172

刚正自信 善断大事&——寇淮传 174

一、宋太宗之魏征 174

二、促使真宗亲征 177

三、风雨宦途 178

四、运出朝廷 客死雷州 180

先天下忧 后天下乐&——范仲淹 181

一、自幼孤贫 勤学苦读 181

二、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 182

三、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 184

四、主持庆历新政 推行政治改革 187

五、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89

不畏天变 不恤人言&——王安石传 190

一、任职地方 多办实事 190

二、慷慨奋行 锐意革新 191

三、大刀阔斧 推行新法 192

四、西望国门 无力回天 194

五、生活中的王安石 196

旧党领袖 史学巨擘&——司马光传 197

一、诗礼传家 功名早成 197

二、许身以国 经世致用 199

三、退而立言 编写“通鉴” 204

四、司马相公 名成天下 205

五、盖棺定论 206

卖国求荣 千古罪人&——秦桧传 207

一、被纵南归 得宠高宗 207

二、窃居相位 机诈弄权 208

三、残害忠良 惨杀岳飞 209

四、诛杀无辜 肆虐放纵 211

南宋二奸 贾随秦后&——贾似道传 213

一、无赖之徒 官运亨通 213

二、搜罗美女艺伎,引诱皇帝纵情享乐 214

三、肆行威虐 权倾朝廷 216

四、真相毕露 可耻下场 219

浩然正气 丹心汗青&——文天祥传 220

一、年少高中 誓学先贤 220

二、多次被斥 只缘忠刚 220

三、万里奔波 一心抗元 221

四、自身分为齑粉碎 虏中方作丈夫看 224

金 226

平辽伐宋 金朝柱石&——完颜宗翰传 226

一、内能谋国 外能克敌 226

二、悉心文史 长于外交 228

三、辅君资政 挥师灭辽 229

四、金戈铁马 逐鹿中原 230

五、诱捕二帝 灭亡北宋 232

六、经略川陕 威震江淮 234

七、总揽大权 专横跋扈 235

八、军权被夺 闷死狱中 238

只臂难挽残阳逝&——女鲁欢传 240

一、抵御西夏 屯田垦荒 240

二、扶击蒙军 坚守归德 241

三、壮志未伸 冤死人手 242

元 244

尽忠尽智 奠基蒙元&——耶律楚材传 244

一、北国卧龙 艰难时世 244

二、投军蒙古 万里西征 246

三、整肃燕京 定策划制 248

四、出任中丞 进行改革 250

五、恢复经济 倡兴文教 251

六、极争巧谏 大造中国 254

元初重臣 通达政术&——崔斌传 255

一、德材兼备 有勇有谋 255

二、为官清廉 秉持公正 257

三、奸臣狠毒 忠良遭害 258

擅权专政 十恶不赦&——阿合马传 258

一、独霸朝纲 横行不法 258

二、残暴凶恶 身死名裂 262

专权黩货 贪酷无比&——桑哥传 263

一、奸商本性 取媚皇帝 263

二、安插亲信 贪赃成风 264

三、横征暴敛 官逼民反 267

四、身首分离 罪恶下场 268

缺乏宰相度量的脱脱&——脱脱传 269

一、踏过伯父走上政治中心 269

二、从勤劳王事到刚愎自用 270

三、征讨义军 遭诬身亡 271

身历五帝 臭名昭著&——铁木迭儿传 273

一、绝路逢生 搭上皇太后关系 273

二、大肆敛财 天怨人怒 274

三、重谋启用 睚眦必报 275

四、身败名裂 死有余辜 277

偏捋虎须义可嘉&——萧拜住传 277

一、忠义自守宦声清 277

二、铁肩道义斗权奸 278

三、身被枉杀终见日 279

末代丞相 无力回天&——成遵传 280

一、敢于言事 初见风骨 280

二、致力监察 多面出击 281

三、异议治河 萧瑟离朝 281

四、卷进政争 冤污身死 282

明 284

开国丞相 被杀功臣&——李善长传 284

一、事朱元璋 屡献奇谋 284

二、得御制词 褒扬备至 285

三、居功自傲 牵连见杀 285

兴明灭元功第一&——徐达传 287

一、投身义军 战功赫赫 287

二、攻陈灭张 努力进取 288

三、灭元大功 徐氏居首 291

一人擅政 九族被诛明初的小丑篡位者&——胡惟庸传 293

一、专权结党 图谋不轨 293

二、胡狱”株连 穷究党羽 295

杨大学士 多谋善断&——杨荣传 295

主修大典 才名永传&——解缙传 297

鼎立三杨 砥柱当世&——杨溥传 299

救时宰相 于公忠肃&——于谦传 300

倔强严正两袖清风 300

北京保卫战临危受命 301

功臣命丧宫廷权斗 303

正直廉洁 善治朝政&——杨士奇传 305

一、供职东宫 惟谨惟慎 305

二、华盖学士 切言敢谏 307

三、和睦皇亲 关心民瘼 308

四、宦官擅权 忧郁而终 309

平易持重 待人宽厚&——商辂传 310

立身以德 修行赖智&——李贤传 311

示好权监 自损其德&——李东阳传 312

为官清正 勇斗刘瑾&——谢迁传 313

清 314

明之干将 清之降臣是非忠奸列贰臣&——洪承畴传 314

清初元辅范文程&——范文程传 315

一、太祖心腹 南征北战 315

二、主张入关 出谋划策 317

三、归老还乡 宠遇愈厚 318

梗直倔强敢于抗争——历史上真实鳌拜&——鳌拜传 319

一、功臣:与沙场对手的较量 319

二、忠臣:与多尔衮的对抗 320

三、权臣:与少年康熙的较量 322

通晓外文 谥号文简帝国草创功比萧曹&——希福传 325

内刚外和 刚直不阿&——徐元文传 326

一、少年得志侍奉君前 326

二、主持学政请废捐纳 326

三、伴驾侍读君臣切磋 327

四、直言敢谏蒙君嘉许 328

五、修史撰书任职两部 330

精通汉文 力主削藩&——明珠传 330

蜡丸密析 发迹之本&——李光地传 331

顾命大臣 盛极必衰&——隆科多传 333

一、显赫身世 333

二、果敢眼光 334

三、罪状四十一条 337

历相三朝的满族耆宿&——马齐传 338

历仕三朝 为官五十&——张廷玉传 342

改土归流 有功朝廷&——鄂尔泰传 343

屡升屡降 入祀贤良&——舒赫德传 345

交通内侍 受到诘责&——于敏中传 347

统兵多年 奢侈无度&——福康安传 348

一、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 348

二、击退廓尔喀入侵 348

三、平定大小金川 350

乾隆朝第一名臣&——刘统勋传 351

屡任统帅 用兵在外&——阿桂传 353

为官精明 依附和珅&——孙士毅传 356

刘墉的精干与“糊涂”&——刘墉传 357

一、精干有为,任职四方 358

二、滑稽模棱,情非得已 359

家世显赫 能征惯战&——明亮传 361

坚壁清野 镇压义军&——勒保传 362

“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和珅传 364

一、取宠皇帝 倚任极专 364

二、植党营私 诬陷忠良 366

三、招权纳贿 蚕食鲸吞 368

四、纸醉金迷 灯红酒绿 371

五、乾隆一死 和珅嗝屁 372

屡起屡蹶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边功最多&——松筠传 374

经营天山——最后的公爵&——长龄传 375

支持仪和支持议和 权倾朝野&——穆彰阿传 377

鼓吹仪和 行为卖国鸦片战争中的第一个罪人&——琦善传 378

卖国奸臣 人人唾骂&——耆英传 380

功勋彪炳的末代理学名臣&——曾国藩传 383

一、科考得意,入翰林院 383

二、权臣垂青,十年七迁 384

三、“曾剃头”、“曾屠户”与“中兴第一名臣” 384

两朝帝师翁同和&——翁同和传 389

守疆保土 洋务首领&——左宗棠传 392

一、自比诸葛 其实副之 392

二、督师西北 镇压义军 395

三、挥军新疆 抗击沙俄 397

四、入京出京 披甲领兵 400

赞襄大臣 煊赫一时&——肃顺传 401

淮军军阀 出卖主权&——李鸿章传 403

一、用农民鲜血染红顶子:李鸿章的发迹史 403

二、洋务首领 功不可没 404

三、签订条约 丧权辱国 406

慈禧走狗 千古罪人&——荣禄传 408

一、效忠慈禧 剿灭顾命 408

曲尽逢迎 东山再起 410

三、再立“新功” 镇压“维新” 411

四、两面讨好 一心卖国 414

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西学为用&——张之洞传 4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